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政治话语隐喻翻译研究

时间:2024-06-19

陈晓倩,郭书法

(蚌埠医学院 公共基础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0 引言

《***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以下简称《习三》)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习三》与前两卷一脉相承,使用了大量贴近民众生活的特色政治话语隐喻,不仅形成了习总书记独特的语言风格,彰显了其语言魅力,有效地促进了人民群众对抽象政治话语的理解和认同,而且成为国际社会了解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中国领导人治国理政方针政策以及中国智慧和方案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用的重要窗口。《习三》英文版得到了海外政要、专家学者以及普通民众的极大关注和认可,是我国政治话语外宣的典型案例,其中有关政治话语隐喻翻译的质量至关重要,对我国国家形象的构建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有重大影响。相较于前两卷,现有对《习三》的翻译研究却较少,笔者通过中国知网对篇名包含“《***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翻译”的文献进行了精确检索,目前只有3篇文献,其中董雁和马杰[1]剖析了《习三》的海外传播情况,史亭玉和张平功[2]基于《习三》的英译本分析,概括总结了中央文献翻译策略选择的原则。以上学者对《习三》的翻译研究高屋建瓴,但都基于宏观层面,聚焦于翻译策略的探索,未系统剖析蕴含丰富意识形态和文化内涵的政治话语隐喻翻译,尤其是对政治话语隐喻翻译方法的探讨和总结。本文基于概念隐喻理论,根据映射对等、映射有差异和映射完全不同3种情况对《习三》及其英译本中大量的政治话语隐喻案例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探索总结不同种类政治话语隐喻的翻译方法,分析《习三》的译者们如何在翻译过程中充分考虑目标读者的认知思维模式和文化背景,使得译文与原文在语言结构和语义内涵双重层面实现完美转换,以保障译文的读者能够产生与原文读者同样的阅读感受,达到传播中国政治话语和文化交流的目的,赢得海外人民对中国的治国理政理念的理解和认同,因此,该研究对同类政治话语隐喻的翻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借鉴意义。

1 概念隐喻理论概述

概念隐喻理论(Conceptual Metaphor)的提出标志着隐喻从单纯的语言修辞层面上升到认知语言学范畴。莱考夫和约翰逊认为人类的概念认知系统立足于我们生存的客观世界,本质上具有隐喻的特性,而隐喻则是借助于一个已知的、具象的、容易理解的事物去理解另外一个未知的、抽象的、难以理解的事物,前者是源域(Original Domain),后者是目标域(Target Domain),理解和体验的过程则是映射[3]5。概念隐喻的工作机制就是基于理解和体验的映射,是用一个概念目标域去映射一个概念源域[4]3;在整个概念隐喻认知过程中,具象的源域是理解抽象的目标域的基础,通过认知推理,源域的某些特征映射到目标域中,进而促进人们对目标域的理解和体验,领悟概念的载体——语句所具有的隐喻意义。需要突出强调的是,概念隐喻与文化中最基本的价值观是一致的,不同的民族所处的客观世界有所差异,拥有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体验也大相径庭,所奉行的价值观也存在着分歧,因而对同一事物的认知极有可能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概念联想,温秀颖和张雁就曾指出,由于认知方式和概念联想的差异,原文中的概念隐喻映射在译语中会出现映射对等、映射有差异和映射完全不同3种情况[5]。政治话语隐喻作为概念隐喻的重要分支,本身就蕴含着独特的意识形态和文化内涵,而且具有说服受众的功能。

2 《***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政治话语隐喻的翻译研究

2.1 定量分析

笔者通过仔细比较、分析原著和英译本,共收集162个政治话语隐喻案例,这些案例种类丰富、规模大、分布广。为了有效地传播原著的政治话语隐喻,通过表1可以看出译者们灵活使用了多种翻译方法。其中,通过去除原文隐喻结构、直接译出语义内涵的意译方法使用最多,位居第一位;其次是完全保留原文隐喻结构和语义的直译法;再次是依然保留原文语义内涵,但是重新构建译文隐喻结构的另一种意译方法;同时原文的隐喻也会被改写,转化为明喻、进行增译或省译。笔者还发现,这些翻译方法的运用与概念隐喻的映射对等、映射有差异和映射完全不同3种情况是相互对应的,具体而言:当原语和目的语的映射对等时,基本采用直译;当映射有差异时,综合运用增译、意译(重构隐喻结构)和隐喻转化为明喻等方法;当映射完全不同时,意译(去隐喻化)和省译两种方法则被采用。下面的定性分析会进一步分析3种不同情况下政治话语隐喻的翻译方法。

表1 《习三》政治话语隐喻案例翻译方法统计

2.2 定性分析

2.2.1 映射对等的政治话语隐喻翻译

映射对等的隐喻指源域的结构和表达抽象概念的实体可以完整地映射到目标域中,以源域的结构和实体来建构和理解目标域的概念,在翻译中,这就意味着一个概念同时存在于原语和目的语两种语言体系,对应着相同的客观实体,而且在两种文化背景下的认知思维模式中能够激起相同的概念联想,从而可以实现语言结构和文化内涵层面的直接转换,因而翻译方法基本以直译为主。在《习三》中有很多这样的政治话语隐喻。

例1.一九一二年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6]10

From that moment on,the Chinese people have had in the Party a backbone for their pursuit of national independence and liberation,of a stronger and more prosperous country,and of their own happiness.[7]14

例2.我们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坚定党性原则,勇于直面问题……消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6]13

To remain the vanguard of the times,the backbone of the nation,and a Marxist governing party,our Party must always hold itself to the highest standards.Every Party member must be more actively involved in enhancing Party consciousness,and demonstrate commitment to Party principles.We must have the courage to face problems squarely… act to remove whatever undermines the Party’s integrity and advanced nature,and rid ourselves of any virus that erodes the Party’s health.[7]17

主心骨和脊梁都具有比喻意义,指可以倚仗的、或起核心作用的人或事物,在英文里有3个对应词,即“mainstay”、“backbone”和“pillar”。例1和例2中,《习三》通过“中国共产党是主心骨、是民族脊梁”的概念隐喻凸显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是中国人民群众可以依靠、带领人民克服重重困难、谋求幸福生活的时代先锋。译者采用了直译的翻译方法,将原语的结构隐喻系统地映射到目的语,通过“backbone”一词直接转换了原文的“主心骨”和“脊梁”,既在语言结构上保留了原文的概念隐喻,又在文化层面上传达了原文的深刻内涵,使译文受众也同样感受到并理解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心中的伟大形象。

虽然中国共产党起着主心骨和脊梁的作用,但是***总书记也深刻地意识到中国共产党就如同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会时常受到各种负面因素的攻击和侵蚀,在例2中,那些“损害党的因素”被隐喻为“侵蚀党健康肌体的病毒”,在例3中,习主席进一步呼吁广大党员干部为了党的身心健康,要“接受政治体检,打扫政治灰尘”,以“净化政治灵魂,增强政治免疫力”,这一“党是人”的结构隐喻形象、具体,贴合人民的生活,不仅易于原文读者的理解,而且能够引导党员干部以及人民群众正确客观地认识和理解中国共产党,一方面对党员干部高要求,另一方面也向人民群众展示了中国共产党比较脆弱的一面,赢得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因为人体会受病毒侵蚀是一个全世界共识的概念,目的语读者和原语读者一样都十分明确体检和增强免疫力是保持身体和精神健康的有效措施,因而译者同样是进行了直译,将原文的隐喻对应译为“virus that erodes the Party’s health”、“have regular political health checks”、“sweep off the dust”、“keep our souls wholesome”和 “boost our immune system in the political realm”,能够有效地向译文读者展现中国共产党鲜活的形象和从严治党的准则。

例3.让党员、干部在党内政治生活中经常接受政治体检,打扫政治灰尘,净化政治灵魂,增强政治免疫力。[6]96

Party members and officials must ac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gulations for Political Activities Within the Party in the New Era,and have regular political “health checks”through intra-Party activities.We can thereby “sweep off the dust”,keep our souls wholesome and boost our immune system in the political realm.[7]119

基于以上实例可以看出,对于映射对等的政治话语隐喻翻译,译者们多采用直译的翻译方法,在语言结构和文化内涵双重层面与原文保持一致,但也会兼顾目的语的表达习惯,对于原文概念隐喻中次要的元素也会进行隐喻显化或隐化的操作,以确保译文受众能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中国的治国之道。

2.2.2 映射有差异的政治话语隐喻翻译

汉英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客观存在,两种语言所隐含的文化意义也必然有所不同,因而《习三》的政治话语隐喻在转换成英语的过程中也自然会出现语言结构和文化意义不完全对等的现象。

例4.哲学社会科学包括文化文艺不接地气不行,要解释现实的社会问题,开什么处方治什么病,首先要把是什么病搞清楚。要把好脉,中国身体怎么样,如果有病是什么病,用什么药来治,对这心里要透亮透亮的。号脉都号不清楚,那治什么病?[6]324

Philosophy,social sciences,literature,and art must respond to reality and analyze social problems.Before prescribing the right solutions for our country,we must first have an idea of its health and then identify the ailments and their causes.How can we treat the ailments without a sound diagnosis?[7]378

例4中,习总书记用中医治病来映射哲学社会科学解释现实社会问题,其中“把脉/号脉和开处方”这些词汇极具中医特色,译者们十分清楚中医的理论和用词对译文受众来说非常陌生,如果直译必然会使他们产生一定的疑惑,因而在翻译过程中充分消化原文政治话语隐喻的深刻内涵,用“a sound diagnosis”和“prescribe”这两个西医的用语重构了隐喻结构,既保留了原文的隐喻语义,又充分考虑了目的语读者的知识体系,满足了他们的阅读习惯,实现了原文隐喻内涵的有效传播。

例5.要对标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继续打硬仗,啃硬骨头。[6]178

Aiming for decisive achievements in important areas and key aspects of reform by 2020,we should continue to fight tough battles,crack hard nuts,and ensure we succeed in every single reform that we initiate.[7]210

此例中,原文用“打硬仗”和“啃硬骨头”来映射“改革”,能够有效地让受众体会改革之艰难,其中“改革是打仗”的隐喻在目的语中能够激起相同的概念认知,因此译者们依然贯彻直译的方法,译为“reform is to fight tough battles”;但是“改革是啃硬骨头”这一概念映射在目的语中却发生了偏移,因为如果直译为“gnaw hard bones”,不仅死板僵硬,不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而且会给目的语读者理解原作本质含义构成障碍,因而译者们在充分了解原文概念隐喻语义的基础上(汉语中“啃”是指一点一点地咬下来,“硬骨头”比喻艰巨的任务),采用意译法,用“crack hard nuts”来映射“reform”,重构了目的语的政治话语概念隐喻,准确地传达了原文的核心文化内涵。

例6.增强狠抓落实本领,坚持说实话、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雷厉风行和久久为功有机结合起来,勇于攻坚克难,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6]54

We should be open and frank,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address real issues,and seek good outcomes.We should be ready both to act resolutely and swiftly and to make sustained efforts to tackle tough issues head-on.We should have the perseverance to hammer away until a task is done and make concrete,meticulous,and effective efforts in all our work.[7]74

“钉钉子精神”是由***总书记提出,话语朴素,却意蕴深远。原文用源域“钉钉子”来映射“干事情”:钉钉子要一锤接一锤,才能钉的牢固,做工作亦是如此,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方能成功。与前两例不同的是,译者没有重构目的语中的概念映射,而是在保有原文钉钉子形象的基础上,增译了“have the perseverance”,显化了原文政治话语的隐喻意义,更好地消除了译文受众的理解障碍。

例7.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细引导和栽培。[6]329

Young people are at a crucial stage of life.Like flowers in budding which need to be watered,they should be carefully guided and educated while they grow up.[7]383

例7中对比译文和原文可以发现,译文不仅通过“like”将原文的隐喻转化为明喻,而且“crucial”和“which need to be watered”这些增译凸显了“青年阶段”的重要性以及“精细引导和栽培”的具体方法,完美地译出了原文隐喻的语义。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能够得到以下结论:当原文的政治话语隐喻在目的语中的映射有所差异时,译者在领会原文精神实质的基础上,翻译过程中兼顾原文语言结构的同时,主要以传播原文政治话语隐喻的深刻内涵为导向,综合使用意译和增译等多种翻译手段来重构目的语隐喻映射,避免直译,采用最准确的英语表达,消解译文读者阅读时可能会产生的障碍,以保障译文读者与原文作者的视域能够达到融合的效果。

2.2.3 映射完全不同的政治话语隐喻翻译

《习三》政治话语隐喻的独特性不仅来源于汉语的语言韵致,而且与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习惯以及精神生活面貌等文化因素息息相关,承载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社会文化,原文的政治话语隐喻在目的语中难免会出现文化的缺失,此时直译显然不可取,翻译方法主要是去除去原文的隐喻结构,进行意译。

例8.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6]25

We will press ahead with reform of the rural collective property rights system,safeguard the property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rural people,and strengthen the collective economy.We must ensure China’food security so that we always have control over our own food supply.[7]34

例9.农村环境直接影响米袋子、菜篮子、水缸子、城镇后花园。[6]369

The rural environment has a direct impact on food and water supplies as well as on the urban environment.[7]429

例10.要有足够的历史耐心,把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想在前面,切忌贪大求快、刮风搞运动,防止走弯路、翻烧饼。[6]261

We must avoid seeking instant success,and refrain from reckless decision-making and impulsive campaigns that would mislead us or make us do the same thing again and again.[7]306

***总书记一直强调要始终坚持群众路线,他以身作则,讲话中的“中国人的饭碗”、“米袋子、菜篮子、水缸子、城镇后花园”和“翻烧饼”这些源域具体形象,不仅贴近中国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更显亲切,而且成功地映射了“粮食安全”“水供给”“乡村环境”和“工作重复”这些抽象概括的目标域,使得官方正式的政治话语立马鲜活起来,让原文读者快速掌握文字的语义内涵。但是译文中这些概念隐喻全被隐去,原因在于这些概念隐喻在译文中的文化含义出现了空缺,既不存在同等的映射,也无法通过其他概念映射进行重构:众所周知,中国人的主食是大米和面粉、饮用开水、以前买菜也多用菜篮子,饭碗、米袋、菜篮、水缸等自然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件;烧饼也是中国老百姓饭桌上常见的食物,翻烧饼的寓意对我们来说不言而喻;后花园则是中国人民日子富裕起来后的精神追求。然而,这些在中国司空见惯的生活重要组成部分,在英语国家却都是陌生遥远的存在——西方国家的人民日常不食用米饭,喝自来水或瓶装水,购物用纸袋,居民住宅多有花园,且在房屋前面。因而,译者们果断割舍原文的概念隐喻,以提高译文的对外传播效果为首要目的,对原文内容进行去隐喻化,采用意译法,将以上的概念隐喻内涵直接译出,转化为“food supply”、“water supply”、“the urban environment”和“do the same thing again and again”,虽然牺牲了原文的语言结构,却有效地传递了原文政治话语的精髓,实现了政治话语的传播目的。

例11亦是如此,习总书记借用中医气血相通的原理来表述他对国际经贸的见解,不仅生动形象,而且也彰显了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但是译者们深知目的语读者的文化背景并不像中国人一样包含中医知识,“打通血脉”和“气滞血瘀”的源域如果照搬到译文,非但无法达到传播中医文化的功效,还会使原本晦涩的政治话语变得更加难以理解,阻碍译文受众理解和分享中国的经济发展理念。因而,译者们也是放弃了原文的隐喻结构,意译出本质内容。

例11.纵观国际经贸发展史,深刻验证了“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的规律。各国削减壁垒、扩大开放,国际经贸就能打通血脉;如果以邻为壑、孤立封闭,国际经贸就会气滞血瘀。[6]201

The history of economy cooperation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testifies to the fact that"economies make progress through exchange and interconnectivity and fall behind because of isolation and seclusion".Efforts to reduce tariff barriers and open wider will lead to interconnectivity in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global trade,while engaging in beggar-thy-neighbor practices,isolation and seclusion will only result in trade stagnation.[7]237

在少数案例中,当原语的隐喻映射在目的语中完全缺失时,译者们也会直接省译。如例12所示,将一些没有担当的党员和干部隐喻为“庙里的泥菩萨”,极具佛教文化特色,但是传达的语义内涵与后面的内容出现了重复,因而被省译。

例12.现在,一些党员、干部中……有的是“庙里的泥菩萨,经不起风雨”,遇到矛盾惊慌失措,遇见斗争直打摆子。[6]542

At present,among our Party members and officials…They panic whenever problems and difficulties arise.[7]629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当原语政治话语隐喻的映射与目的语完全不同时,译者们深知如果照搬到译文,非但无法达到传播中国政治话语的功效,还会使原本晦涩的政治话语变得更加难以理解,阻碍译文受众理解和分享中国的经济发展理念。因而,译者们果断采用意译或省译,虽割舍了原文的隐喻结构,但意译出本质内容。

3 启示

隐喻能够将深奥晦涩的政治话语转化成通俗易懂的表述,但因其承载着源远流长的特色文化,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仔细斟酌,重点处理。通过以上分析和讨论,能够得到以下启示:

(1)政治话语隐喻的翻译基本原则是要保障译文的对外传播效果,相较于语言结构,应当更加重视语义内涵的传递。

隐喻的使用是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政治话语的内涵,翻译中,译者应当确保译文读者也能获得同样的阅读体验,不能以原文亦步亦趋,被原文的隐喻语言结构所束缚,而要透过结构剖析其中所蕴含的深刻政治内涵,以目的语文化和价值观为导向,按照目的语表达习惯,进行转换,以确保译文行文流畅,符合目的语文化要求,进而满足译文读者的阅读习惯,促进他们理解和接受中国独特的政治思想和理念。

(2)政治话语隐喻的翻译方法应当灵活多变,相互结合。

《***谈治国理政》一至三卷的译者之一——刘奎娟就明确指出,如果原文中的修辞手法在目的语中能够找到对应或类似的表达,应尽量保留这种修辞手法,但如果生硬地将其直译过来,极有可能会扭曲原意[8]。因此,政治话语隐喻的翻译方法不能拘泥于直译或意译某一种,而应根据不同的映射情况,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具体而言,在映射对等的情况下,果断进行直译,可完整保留原文政治话语隐喻的语言结构和语义内涵;当映射出现差异时,要综合使用意译和增译等方法,重构目的语中概念隐喻,既能保存原文的语言特色,又能铲除译文受众阅读时的障碍;当映射完全不同时,在领会原文政治话语隐喻精神实质的基础上,要放弃原文的语言结构,采用去隐喻化的翻译策略,进行意译甚至是省译,以传递原文隐喻的核心内涵。

4 结语

隐喻翻译是政治话语翻译的重中之重,《***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政治话语隐喻翻译的优秀范本。文章基于概念隐喻理论视角,对《习三》及其英译本中的政治话语隐喻翻译案例进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探讨和总结了映射对等、映射有差异和映射完全不同三种情况下译者所采用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为从事政治话语翻译的译者在翻译方法抉择方面提供借鉴,以提高我国政治话语隐喻翻译的总体质量,进而促进西方世界了解中国思想、肯定中国经验、分享中国所取得的成就。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