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慕课+新形态教材”的德语立体化教学模式的设计和应用

时间:2024-06-19

俞丽艳,许齐良

(宁波工程学院 外国语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

0 引言

立体化教学是大数据时代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6]。要实现教学资源全方位、多层次、多维度的组织和呈现迫切需要解决上述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本文将以本校德语专业三年级开设的经贸方向课程《德语经贸应用文写作》为例,以该课程的教改实践为基础,阐释立体化教学模式的设计理念,并探究其在课程中的具体实践及应用效果,以期对德语教学改革有所借鉴。

1 立体化教学模式的设计思路与实践基础

1.1 设计思路

外语的习得属于专业技能内化的过程。认知心理学认为,技能习得一般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认知阶段,即通过陈述性编码了解并复述与技能有关的事实;第二阶段为关联阶段。学习者发现并纠正最初的错误,强化各要素之间的联系,逐步向程序性知识过渡;第三阶段是自主阶段。学习者能够举一反三,自主解析并处理复杂任务。学习过程向自动化发展[7]。

技能习得的三个阶段层层递进,需要科学的教学模式予以支撑。第一阶段的学习需要充足、有效的输入资源。慕课(MOOCs)以微视频为载体,辅以练习、测试、讨论等资源,以互联网为平台,处理学习者之间的互动和回应。新形态教材是以纸质教材为核心,将数字化资源、数字课程相结合的一体化教材。两者以多种形式共享教学资源,提供“学生可自主控制的元素”,达到了解、复述的学习目的。第二阶段的任务是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的过渡。这个过程需要借助实体的教学环境。学生通过面对面的指导强化技能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在体验性和交际性的教学活动中完成输出,同时进行情感的交流。第三阶段,学生可以借助慕课平台和新形态教材中的案例进行实际操作,朝“越来越自动化”的方向演化。

基于外语学习的特点及学习者的需要,新形态教材加慕课平台的组合与线下互动教学优势互补,使两种课堂、两种资源及三个教学环节互动协同,构成“2(在线课堂和线下课堂)+2(慕课资源和新形态教材)+3(课前、课内和课后)”的模式(图1),提高技能习得的效果,提升教学质量。

图1 立体化教学模式示意图

1.2 实践基础

《德语经贸应用文写作》课程承担着了解贸易流程,学会撰写经贸应用文的双重任务。该课程在本校的线下教学开始于2008年。课程开发经历了以下步骤:前期教学中,研究课程目标、特点,积累教学资源;了解学生学习掌握情况以及对教学效果的评价。2015年,开始利用多媒体手段和网络学习方式整合教学资源。2016年,完成微视频的制作以及配套资源的开发。2017-2018年,在教学实践中基本形成“慕课课堂+线下教学”混合的模式。同时,配套的新形态教材开始编写并试用。该教材总字数达到近20万字,整合了视频、文本等多媒体资源。由此,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平台和资源基 础(图2)建设完备,针对“2+2+3”模式的不同需求,可发挥多元输入、互动、输出等功能。

近年来,不少高职院校相继进行了一系列课程建设和改革,制定突出高职院校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努力构建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实结合,集中体现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改革新体系。

图2 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平台和资源基础

2 立体化教学模式在《德语经贸应用文写作》课程中的应用举例

立体化教学模式利用慕课平台和新形态教材的资源,结合虚拟及现实教学空间,对传统教学的时空进行重构,将原来的课堂拓展到线上和线下,将教学时间重构为课前、课堂和课后三环节,在有限的学时内达成“语言+技能”的教学目标。本文以课程第四章第二节《报盘》(Angebot)为例,说明该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具体如何利用资源,协调线上线下两个课堂,配合不同类型的师生互动,促进学习者对专业技能和知识的巩固提升。

2.1 课前线上自主学习

根据技能习得的三阶段,第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认知,即了解并复述与技能有关的知识。课前的教学环节主要依托在线平台开展(图3)。教师依据“语言+技能”的培养目标,完成初步的教学设计,布置自主学习任务。

图3 立体化教学模式的线上教学环节

学生根据学习任务单阅读新形态教材中第四章第二节中的导入内容(Einleitung,Allgemeine Informationen)。通过教材中的二维码接入该章节的在线课程。通过观看平台中的商务视频(Telefonat-Anfrage,Begriff,Inhalt),学生可以了解报盘的基本概念及与前一章节《询盘》(Anfrage)的关系。相应的章节测验(Test)用以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在这一节中,教师提出引导问题(Was ist der Kern eines Angebots?)。学生在讨论区发表自己对于该问题的的认识及疑问。

教师通过学习平台的后台数据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收集到的信息优化线下课程的设计。

2.2 线下课程

线下课程分成两种类型,对应认知的第二阶段,主要目的是引导学习者发现并纠正最初的认知错误,理清知识结构。基础课程(图4a)的设计依据这一目的,针对章节测试(Begriff:Angebot)回顾线上课程的要点,并分析典型错误。例如70%以上的学生将自动报盘(Unverlangtes Angebot)和虚盘(Unverbindliches Angebot)两个概念混淆。

在理清报盘的基本概念、类型和核心内容后,教师以新形态教材中的案例开展项目式教学。本节课堂教学共设置了三个任务,相互联系,循序渐进。任务一为:学生通过讨论教材中的典型报价函整理信函写作的基本步骤(Mindmap);在此基础上,通过例如自动报盘或补充报价等具体案例讨论如何处置特殊情况。教师对各小组进行组内辅导,并引导其进行组间讨论。在教学互动中逐步构筑并完善报价函的结构。任务二为:学生比较教材中两份针对同一商品的不同报价,并在小组中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由此完善报价函的具体内容。教师在组内辅导过程中,观察并记录学生在任务实施过程中的参与和完成情况。任务三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根据不同的交际目的练习遣词造句,例如如何表达对询盘的感谢,合作的意愿以及供货和支付条件。最后,通过线上知识竞赛(Quiz)完成初步考核,检测学生语言表达与外贸知识的掌握情况。

拓展课程既可以作为课后的复习提高,又是新一轮技能习得的起点。在具体的教学中(图4b),教师基于学生作业中的格式和语言问题,引导学生对作业中不同的表述进行比较,讨论如何正确地拟定事由(Betreff),如何制作价目表(Preisliste),如何能通过报价函赢得新客户。学生通过报价函修改前后对比明确作业中的不当及不足之处。此外,根据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报价章节中还扩展了还盘等相关知识及函件。

图4 立体化教学模式的线下课程:(a)基础课程;(b)拓展课程

随着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外贸流程也在发生着变革。本课程积极开展校企合作,邀请电商企业参与课程教学,使学生直观地了解所学知识的用武之地,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在该章节授课过程中,教师与企业衔接,由企业专家作题为《如何让报价更具竞争力》的报告,用具体的案例说明如何在报价函的内容中体现经济原则,在语言表达上体现礼貌原则。

此外,课堂教学根据“三全育人”的指导思想,力求教学内容与外贸行业的职业能力要求相一致。这一章节中,通过课堂教学的互动提高学生从事外贸工作的专业性,培养其精益求精的服务意识。

2.3 课后复习提高

课后环节(图5),学生通过新形态教材中的复习(Zusammenfassung)模块,借助线上的“微总结”对课堂中所讲授的报价函从结构到语言从词句到语篇进行概览性回顾。然后根据线上任务撰写完整的报价函,将课堂中所学的知识落实到具体的实例操作中。

图5 立体化教学模式的课后环节

作业评价采取生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结合的方式。教师制定互评指标。评价标准涉及报价函的格式、内容要点、语言表达及商务礼仪。学生通过互评一方面能明确报价函写作的要求,另一方面能取长补短,完成知识的巩固。教师则根据“语言+技能”目标的完成情况给予评价和修改建议。

此外,新形态教材中设计了大量与报价函写作相关的词汇、翻译、完形填空等习题,供学生自主选择,满足其巩固语言技能的需求。在这一环节,学生也可以使用学习平台中的讨论区、班级群等功能与教师就具体问题进行交流。

2.4 基于立体化教学模式的课程综合评定方法

本课程的考核分为线上线下两部分。线上的考核占40%,主要考核指标为教学视频、章节考核与作业等任务点的完成度及参与讨论交流等情况。线下的考核占60%,涵盖各章节课堂互动情况及期末考核的成绩。考核涉及教学的三个环节,能全面、深入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并引导其转变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效率。

3 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效果分析

基于“慕课+新形态教材”的立体化教学模式已经在本校2017级(实验1班)、2018级(实验2班)的学生中经过两轮教学实践。以下将通过对网上学习数据、学生对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反馈、教学满意度调查以及学生综合成绩等数据的分析,考查该模式对“教”与“学”的实际效果。

3.1 资源的使用情况

以实验1班学习数据为例,共发布任务点123个(图6)。其中,视频平均观看时长达到632.96 min(超过视频总长度442 min),最长达到1 051.7 min,用于预习、复习和深入学习;人均章节学习总数为517次,完成章节测验23次,提交应用文10篇。

图6 在线课程任务点类型分布(平台截图)

立体化教学模式将线上与线下相互对接,平面与多种媒体相互配合,加强知识的联结。课堂教学得以延伸、深化,有效解决课程学时不足的问题,帮助学生扩展知识面,达到个性化学习的效果。

3.2 学生对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反馈

实验班学生在结课后参加了对立体化教学模式的使用调查。问卷(表1)涵盖了对该教学模式的“2+2+3”支撑点的综合评价。

表1 学生对立体化教学模式评价问卷结果

问卷采用五级量化表,从“很不符合”至“非常符合”设置1~5分。使用软件SPSS 23检测问卷的信效度,得到信度统计Cronbach’sα=0.801(>0.8),结构效度统计KMO=0.706>0.5,P=0.000<0.05,表明问卷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较好的结构效度。

慕课与新形态教材的组合为学生提供了各种学习素材以及学习方式,供学生自主选择和支配。线下课程以项目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联系,获得深层的社会和文化信息。学生对于线上、线下课堂教学效果认可度分别达到了87%和94.4%;对慕课平台及新形态教材内容和资源的认可度为92.6%和96.3%;对立体化教学模式的综合认可度为90.7%。由此可见,该模式发挥了慕课、新形态教材及线下课堂的优势,达到了良好的促学效果。学生对于该模式的反馈符合设计的预期。

3.3 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

在立体化教学模式中,教师摆脱传统课堂主讲人的单一角色。首先,作为慕课平台和新形态教材的开发者,教师需要进行资源的搜集、整合及更新,完善互动、激励等环节。其次,线下课堂中,教师以学生为中心,适时转换角色,以项目的发布者、学习引导者、互动合作者、评价者等身份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的学习。

教学满意度调查基于本校教务部门提供的学生教学质量评价数据(表2)。研究提取其中有关指标得出,学生对教学目标的把握,线上线下的教学互动、答疑,作业设计和答疑效果等评价指标的满意度均达到100%。由此可见,教师身份的灵活切换以及其教学效果得到了学生的认可。

表2 学生教学质量评价表

3.4 学习成绩统计

将采用立体化教学模式的两个实验班与传统教学模式的班级(参照班)的课程成绩进行对照,结果见表3。

表3 学生课程成绩统计表

通过对比发现,采用立体化教学模式的班级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的班级平均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良好及以上成绩的比率显著增加。

本课程在考核结束后,随机抽取实验班2中20%的学生,按照综合评定方法,对教学目标中涉及“语言+技能”两方面的成绩进行分析。其中,涉及应用文语言表达方面平均成绩为82.3分,外贸专业知识成绩为77.3分。两项平均成绩均在中等以上,较好地完成了该课程的教学目标。

4 结语

“互联网+”的发展为教育领域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提供了多种可能。立体化教学模式借助慕课和新型一体化教材两种资源,优化两个课堂和三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学生可以灵活地安排学习时间、内容和方式,实现学习的个性化、多元化。在课程实践中,这一模式在促进教与学两方面的效果都得到了正面的验证,对德语专业教学具有借鉴意义。但该模式对教师的语言技能、教学及思辨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面对两种教学环境、三个教学阶段、多种教学资源的具体情况,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能力,调整优化教学,使立体化教学模式发挥其最佳的效果,服务于“学生”、“学习”两个中心。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