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供给侧改革下降低企业成本对策研究

时间:2024-04-24

张 正

(西安石油大学,陕西 西安 710065)

供给侧改革下降低企业成本对策研究

张 正

(西安石油大学,陕西 西安 710065)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中央根据当下的经济发展现状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方针,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使供给体系更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而降低企业成本是供给侧改革中非常重要的任务,文章通过对企业成本较高的现状及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降低企业成本的相应对策。

供给侧改革;企业成本;降成本

[DOI]10.13939/j.cnki.zgsc.2016.46.139

1 前 言

我国目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统揽全局,针对当前经济发展阶段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战略,形成了“三去一降一补”这一具有重大指导性、前瞻性、针对性的经济工作部署。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之一,“降成本”已进入攻坚克难的阶段,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2012年以来一直维持在85元左右的高位。企业只有降本增效,国民经济才能持续挖掘新的发展动力。

2 企业成本较高的原因分析

2.1 制度性交易成本较高

制度性交易成本又称体制性成本,主要是指企业因遵循政府制定的各种制度、规章、政策而需要付出的成本。从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看,企业在这制度性交易成本的负担比较重,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还有比较大的下降空间。特别是对于新兴产业及中小微企业来说,经营之初的高税费压力以及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经常会拖累发展的脚步。政府行政体制的不够完善造成了制度性交易成本偏高,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可以有效地激发企业活力,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提高供给质量与效率,改善供给结构。

2.2 税费负担较高

自2010年以来经济出现下行态势,企业普遍感受经营困难,亏损面增加,尤其对于产能过剩企业,其经营更是举步维艰,企业在无利或微利的情况下,仍要缴纳大量与利润无关的税收,从而凸显企业成本压力。有些企业利润增速大幅下滑,但税负(缴纳税金占销售收入但比重)却逆势上扬:一边是利润滑坡(亏损);另一边是大把向政府缴税。两者形成鲜明对比,企业税负痛苦指数高、感觉经营成本重也在情理之中。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原有的税制体系已经相对脱节,造成企业的税费成本较高。

2.3 融资成本较高

数据显示,中小企业能以贷款基准利率或上浮5~10个百分点的利率水平获得贷款的比例不到20%,且主要集中在中小型企业中的“大”企业。中小企业,尤其是小企业和微型企业,在银企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自身也存在经营不规范、账务不透明的短板,融资难度大,议价能力弱,融资成本高。在南方某省,省经信委2015年四季度工业企业抽样调查问卷显示,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融资利率为6.1%,虽然有68%的企业反映利率下降或持平,但加上风险保证金、担保费、评估费、保险费、公证费等费用后,仅有48%的企业反映融资费用比上年有所下降或持平。这些问题都与我国金融体系发展不完善、金融市场发展缓慢相关。

2.4 劳动力成本较高

近两年,一些领域出现了工资提高明显快于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现象,严重影响企业运行和经济发展,最终会影响劳动者。劳动力工资近年来增速相对高于劳动生产率增速,劳动力相对成本增加给企业带来压力是现实存在的。工资提高还导致社保缴费增加,目前企业承担的“五险一金”已占到工资的40%。而合理的社保分担机制并未建立,造成了中国实体经济的用工成本居高不下。

2.5 能源成本较高

我国企业的能源成本较高,其中企业用电成本高就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用电市场化价格形成机制不健全,由政府部门确定定价,企业不能通过市场机制对这些成本进行讨价还价,中国现在能源管理体制和能源定价机制相互关联、相互交织,导致企业用能成本居高不下,造成了中国实体经济所使用的能源原材料成本的相对偏高。

2.6 物流成本较高

我国物流成本长期处于较高水平,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在16%以上;企业经营层面,物流费用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至今未低于8%,其中工业企业的这一指标更是接近9%。根据初步测算,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率每降低1个百分点,就可为工业企业节省超过9000亿元的费用,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超过6500亿元的效益。在地方政府政绩观驱动下违背产业集聚效应客观逻辑的产业发展思维,以及地方利益驱动下的市场分割,是导致我国实体经济部门物流成本相对偏高的核心因素。

3 降低企业成本的对策

3.1 建立督察制度

政策从中央到基层的过程中会产生“传达成本”。有些政策在传达过程中大而化之,层层递减,就变成“政策白条”,让企业空欢喜;而对政策过度解读,逐级加码,又会形成“过度干预”的情况;万一打着改革旗号搞利益捆绑,演变成给个别企业、行业“吃偏饭”,那更是偏离了初衷。通过建立一套严格的督察制度,评估各个企业行业成本降低的效果并收集反馈,对降低成本到位的实行奖励,降不到位的进行合理处罚。

3.2 推行适合的政府行政体制

推行符合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政府行政体制,并保证其与市场化改革目标相融合,从而才能实现对制度性交易成本的有力控制。通过将中央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各项部署不断推进、落到实处,来保证实体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低。对政府的管理工作进行优化,提高管理效率,转变政府公共服务职能,让企业拥有良好的经营环境,使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释放。

3.3 推进税收改革和完善收费机制

首先,应依靠改革税收制度减税,从宏观上降低税负;其次,为更好地完成供给侧改革任务,应将税收优惠政策按照不同行业区别化,从微观上降低税负;最后,对于各地出现的不合理收费较多的问题,以及对各项政府性基金收费取消不到位的情况,应进行及时督促,彻底解决遗留问题,完善合理的收费制度。

3.4 全面推进金融体系的大改革

为降低融资成本,首先,应促进银行业盈利模式多元化,使银行摆脱仅靠存贷息差盈利的模式,保证实体经济获得更多的金融资本支持;其次,在银行业大力推进混业经营,尽快实现融资方式的创新,保证更多的银行贷款资金注入实体经济,实现实体经济长期发展,建立适合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金融体系;最后,加快资本市场的发展进程,保证金融体系资金、社会闲散资金通过资本市场进入实体经济。

3.5 调整社保政策

只有降低相对成本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企业劳动力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所以应当调整社保政策。我们在“十三五”规划中,也提到了要考虑降低社保缴费率,如果能够降低社保缴费率,用国有资产的划拨和国有企业的分红支持社保,这样就可以降低劳动力的成本。在这个过程中,降低社保缴费率和降低劳动力的边际成本,同时把资产划拨到社保,在存量上做调整,不会对劳动力市场产生负面的影响。

3.6 推进能源价格体制改革

降低实体经济能源成本最关键的是改革现有的能源价格机制,即制订方案并尽快落实形成一套更加合理的机制。在能源产业尤其是电力、石化等能源产业中,大力推进国企改革,倡导混业经营,改变国企垄断局面,实现垄断成本及经营成本的大幅降低,从而保证降低企业能源成本。

3.7 充分整合物流产业

为降低我国企业物流成本,应提高物流服务的专业程度,增强当下物流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使得物流产业发展更为集中化,从而保证规模经济效应在物流产业充分发挥,实现物流成本的减少。另外,各地方政府应改变过去过分看重政绩的观念,避免造成物流产业过于分散的状况,应充分发挥集聚效应以保证物流成本有所降低。同时,应当取消造成物流产业分散的不合理财政补贴,提高物流产业服务效率,使成本有所降低。

3.8 企业自身应积极创新、转型升级

企业应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由制造向智造迈进,实现转型升级,改变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来降低成本。为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应将创新重点转向供应链管理、营销网络、研发设计、品牌树立等环节。加大研发力度,使“中国制造”不再满足于低端,让企业有能力提供更多的高端产品、高效服务。同时,生产要素应合理分配到各个产业,不仅要使全要素生产率有所提高,还要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1]吴群,侯祥鹏.供给侧改革中企业降成本的现实意义与路径选择[J].现代经济探讨,2016(6):15-19.

[2]罗莉,陈洪.供给侧改革中的成本管控探究——基于大数据环境[J].商业会计,2016(14):101-102.

[3]汪玉凯.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J].中国中小企业,2016(8):16.

[4]赵义.“降成本”的改革路线图[J].南风窗,2016 (13):44-47.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