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陈爱平
(台州学院 人文学院,浙江 临海 317000)
齐召南交游考
陈爱平
(台州学院 人文学院,浙江 临海 317000)
齐召南从乾隆元年中博学鸿词科,至乾隆十五年在京师做官,主要交往人员有沈廷芳、杨椿、杭世骏、周春、汪师韩、胡天游、周长发等。乾隆十五年,齐召南离开京师回浙江后,主要在杭州敷文书院任教,他主要与沈廷芳、杭世骏等继续交往,这段时间的交往纪录远不及他在朝廷做官时的多。从齐召南的交游,可看出他的学术活动范围和内容,主要是参与朝廷大型文献的编撰及交往圈中的唱酬。
齐召南;交游;宝纶堂诗钞;宝纶堂文钞
齐召南(1703-1768年),浙江天台人,字次风,号息园。主要活动于乾隆年间,其传记资料,主要有杭世骏(1695-1773年)《道古堂文集》卷四十一中 《礼部侍郎齐公墓志铭》、袁枚 (1716-1797年)《小仓山房文集》卷二十五中《原任礼部侍郎齐公墓志铭》、秦瀛(1743-1821年)《小岘山人诗文集》卷五中《礼部侍郎天台齐公墓表》及《清史稿》卷三百五。齐召南著作有多种,计有《宝纶堂集古录》、《宝纶堂文钞诗钞》、《齐太史移居集》、《琼台集》、《历代帝王年表》、《云根石天然图书谱》、《琼台拙文稿》、《台山初稿瑞竹堂诗》、《松岭偶集瑞竹堂词》、《赐砚堂诗稿不分卷》、《水道提纲》等。在齐召南多种著作中,评价最高的无疑是《水道提纲》,一般认为此书可与《水经注》并论。齐召南的其他成就,常常被忽视。李慈铭(1830-1894年)通读了《宝纶堂集》,以为齐召南“虽未成家,然颇有气魄,浩浩落落,随笔涌出,与并时杭大宗相伯仲;其学术亦相同,道古较稍精密耳。”[1]今人张舜徽对齐召南评价尤高,认为齐氏成就,不限于史部,对经部也是颇有研究。齐召南在武英殿分撰经史考证的时候,他承担的任务独多,其中经部他负责的有《尚书》、《礼记》、《春秋》三传,史部则负责有《史记功臣侯表》五卷、《汉书》百卷、《后汉书郡国志》五卷、《隋书律历天文志》五卷、《旧唐书律历天文》二卷等。[2]
齐召南于乾隆元年(1736年)博学鸿词科中,是录取的15人之一,自此,开始了他做官的历程。在乾隆十四年(1749年)四月二十九日,齐召南自圆明园直上书房,归澄怀阁时,因马受惊,齐氏坠地,头部受伤,次年辞官回原籍。以后,齐召南在家闲赋六年,于乾隆二十年出任杭州敷文书院山长。齐召南于敷文书院授徒11年,于乾隆三十年归家,乾隆三十三年离世。
齐召南的交游者,主要是他在京师时的同年、同事、同乡。他的交游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段是他在京师时,从乾隆元年中博学鸿词科开始,至头部受伤后于乾隆十五年离开京师回家乡。第二阶段是他于乾隆二十年至乾隆三十年这11年间在杭州敷文书院任山长。翻检齐召南及其交游者的文集,记载交游活动较多的是他在京师这十几年间。他在杭州敷文书院期间的交往活动,记载相对较少,偶有记载,也多是些老相识。
齐召南的交游情况,在徐世昌的《清儒学案》卷六十八中,附传有齐世南、宋世荦(1767-1821年)二人,交游有余萧客(1729-1777年)、沈廷芳、杨椿、杭世骏、周春 (1729-1815年)、汪师韩(1707-1780年)六人。翻检齐召南的《宝纶堂文钞诗钞》,从中还能梳理出一些与他交往密切的人,如胡天游、周长发等。齐召南交往人物较多,下面择其要者分述。
在齐召南平生交往较多的人中,他与周长发的关系是较为密切的。周长发是会稽人,比齐召南年长八岁,两人同在朝廷同事,又是同年、同乡。周长发(1696-1761年)是雍正二年(1724年)进士,时年29岁,可谓年少得志。齐召南与周长发相识,应当是在乾隆元年博学鸿词科时。两人同中博学鸿词科后,就成为同年,同时又是同事。齐召南于乾隆五年(1740年)二月至六月间,与周长发是邻居,故两人交往颇多。相邻期间,二人终日诗歌唱酬,为此两人都有专门的诗集,齐召南有 《齐太史移居集》,周长发有 《移居诗赠齐次风》。《齐太史移居集》共收录有齐召南、周长发14人的唱酬诗,收录最多的是齐召南和周长发写的诗。周长发有文集《赐书堂诗钞》,前有多人序,其中就有齐召南于乾隆八年(1743年)的序言。周长发此诗钞,结集于1740年初,诗中多处提到齐召南。齐召南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因头部受伤南归时,有多人写诗相送,周长发也有《送同年齐少宗伯次风养疴还天台》,这是在周长发诗钞中所见写给齐召南的最后一首诗。[3]775齐召南与周长发之间的交往,较多是生活琐事。由于做过一段时期的邻居,你来我往非常频繁,两人来往多与日常生活有关,如《秋杪割鹅开瓮邀万星钟胡云持齐次风小饮寓斋诘旦胡齐二君投以佳什依韵赋答》、[3]721《夏日偕齐首风齐次风张畿干至天坛访同年沈皆山中书即留午饭以诗谢之》、[3]727《孟夏招集张南华侍讲齐次风检讨查易亭朱师禹两上舍饮绿萝书屋席上咏黄柑次南华韵》[3]730等等,这些诗较多,无需一一列举。
相较而言,齐召南与沈廷芳(1702-1772年)的交往较长,一直是断断续续的。两人年龄相当,是乾隆博学鸿词科之同年。沈廷芳是仁和人,于乾隆元年举博学鸿词,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乾隆十三年十月,内奉旨补授山东登莱青道。齐召南与沈廷芳在京城任职的时间差不多,齐召南在京城任职至乾隆十四年头部受伤,乾隆十五年回原籍。沈廷芳则于乾隆十三年离开京城赴山东登莱任职,但两人之间时常有来往。沈廷芳的《隐拙斋集》对他们之间的往来记载,显然多于齐召南的记载。乾隆三年(1738年)七月十五,齐召南等人的同年会,就是在沈廷芳的拙隐斋举行的。是年十二月初八,齐召南等人在沈廷芳寓所再次聚会,沈廷芳有《腊八日雪中鹤泉招同月槎立夫钧宣大宗星斋麟兆次风春函集寓斋用前韵》。[4]241乾隆八年(1743年)沈廷芳过访齐召南书斋,事见沈廷芳《过次风憩棠斋喜其饮水著书集唐奉赠》。[4]272齐召南亦回访沈廷芳,事见《次风来谈诗半日》。[4]272乾隆九年(1744年)沈廷芳来访,事见《送张三丈约齐侍郎予告归桐城次相国夫子韵四首》。[4]276乾隆十年(1745年),齐召南丁忧在籍编辑《礼记》、《汉书考证》,为此,沈廷芳写有《闻齐次风同年读礼时承旨即家编礼记汉书考证赋此寄怀》。[4]290
乾隆十三年,沈廷芳在济宁重修杜甫祠堂,撰有《济宁南池杜文贞公祠碑》,为此,齐召南也有《济宁南池杜工部新祠诗为沈椒园同年作》。齐召南回天台后的几年间,两人不见交往。乾隆二十年(1755年),齐召南任杭州敷文书院山长,沈廷芳是仁和人,这样,两人又有了交往机会。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时,沈廷芳归杭州,拜访齐召南,沈廷芳有《过敷文书院呈山长齐次风侍郎二首》。[4]355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沈廷芳自广东韶阳书院归杭,之后北上。在杭州期间,沈廷芳、陈撰、丁敬、赵信、杭世骏、齐召南六人集于杭州皋亭,沈廷芳有诗《留别陈楞山顶敬身杭大宗齐次风》。[4]380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沈廷芳以原品休致后回杭州,与齐召南交往又多起来。是年夏,齐召南有《壬午夏杪湖上看荷歌次和椒园先生》,[5]645沈廷芳则有《宿敷文书院同次风卫宗经根作》。[4]408齐召南于是年返回天台,沈廷芳则有《次风将返天台予过书院话别出示补植新松集杜诗次韵十首》,[4]412是年沈廷芳还有 《晤次风后出凤山门用渔洋与周量访苕文韵》[4]416等,都是这段时间两人交往的记录。沈廷芳在家闲赋只有一年,于乾隆二十八年南下福建,行前有《将之闽峤留别傅玉前辈齐次风同年及诸老友次丁敬身见送韵四首》,[4]417与齐召南惜别。两人之间最后的交往记载,是齐召南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为沈廷芳的母亲及伯兄写的《沈母查太君墓表》和《力行沈先生墓志铭》。[6]572
齐召南与杭世骏的交往。杭世骏,仁和人。齐召南与杭世骏之间交往,初次是在乾隆元年的博学鸿词科,是年,杭世骏有《续方言》一书,他请多人写序,也邀请了齐召南。齐召南对杭世骏的著作《续方言》给予了高度评价,“余评之如伯松,堇浦骇为过当。”[6]506杭世骏在京师的住处有书斋松吹书堂,这里是齐召南等人常常过往的地方。乾隆四年(1739年)三月,齐召南等人于杭世骏书斋欣赏丁香花,齐召南有《集杭堇浦寓斋看丁香花得十三覃韵》,[5]606当时沈廷芳也有《松吹书堂丁香花歌同胡稚威周爰穆杭大宗齐次风汪师李张鸿勋少仪曹古谦作》,[4]244胡天游则有《秋夜松吹书堂作呈堇浦翰林》。[7]由于在杭世骏的书堂集会较多,杭世骏就专门辑有《松吹读书堂题咏》一卷,汇集同仁为其书斋写的诗,但此诗集失载齐召南的《松吹书堂歌为杭堇浦赋》。乾隆五年(1740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杭世骏向齐召南索赋,为此,齐召南有 《十二月二十四日进呈校勘六经退直武英殿用朱子钞二南诗韵应杭堇浦同年索赋兼呈同馆诸公》,[5]609-610此事沈廷芳也有记载,即《十二月二十四日进呈校勘六经退直武英殿同大宗次风用朱子抄二南韵》。[4]263
乾隆八年(1743年)二月,杭世骏因为在奏折中议及皇上用人是内满而外汉,有意见畛域之分,乾隆帝斥其妄奏,将杭世骏革职。自此,在京城任职九年的杭世骏离开官场,回到杭州。此后,齐召南与杭世骏之间的交往记录就少了。不过,齐召南坠马头部受伤归里,于乾隆二十年任敷文书院山长后,与杭世骏同处杭州,应当说两人之间的交往机会较多。然而,查阅他们两人的文集,两人之间的交往记录较少。究其原因,一是杭世骏于乾隆十七年至乾隆十九年间,到广东的越秀书院任职,乾隆二十六年至三十二年间,在扬州。除此之外,杭世骏似乎有自己的交往圈,他与马曰、马曰璐兄弟、金农、厉鹗、郑燮、全祖望、丁敬、吴廷华等人之间来往较多。当然,其中有些人与齐召南也是有来往的,只是记录较少而已。上面已经提到,乾隆二十三年,当沈廷芳从广东回杭州时,齐召南、杭世骏、沈廷芳等六人于杭州皋亭聚会,沈廷芳留有诗作。齐召南殁于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首先为齐召南写墓志铭的就是杭世骏,这就是《礼部侍郎齐公墓志铭》。
论年龄,杨椿(1676-1754年)无疑是齐召南的前辈,他较齐召南年长28岁。杨椿是江苏武进人,于乾隆十八年78岁去世,齐召南时年51。齐召南为杨椿写有《日讲官起居注翰林院侍讲学士杨公墓志铭》,[6]575此墓志铭写于乾隆丁亥年(1767年),杨椿死后14年了。墓志铭开始就提到“公学行高卓,晚折辈行,忘年相与讲论。疾革时,犹作书寄文稿,属点定”。齐召南认识杨椿,应当在乾隆元年中博学鸿词科后,这时的杨椿已61岁高龄。杨椿此时是侍读学士,充日讲起居注官。第二年,即乾隆二年,杨椿致仕。杨椿家居二年,即乾隆四年(1739年),再应招与修《明鉴纲目》。齐召南与杨椿之间的交往,此时开始多了起来。齐召南也是在乾隆四年,与修《明鉴纲目》,两人算是同事了。齐召南和杨椿都长于经史研究,杨椿参与了一统志、《明史》、《明鉴纲目》等大型图书的编纂。杨椿考遍三礼,尤其长于《周礼》,著述有《周礼考》。两人关于《周礼》的观点,多是一致的。杨椿《孟邻堂文钞》卷九,收录写给齐召南的书信14封,其中12封信,是与齐召南讨论《周礼》问题的。这12封信是:《与齐次风论〈周礼〉书(帝天之称)》、《与齐次风论〈周礼〉书(圜丘祭天、夏至祭地)》、《与齐次风论 〈周礼〉 书 (考妣异庙)》、《与齐次风论〈周礼〉书(乐舞)》、《与齐次风论〈周礼〉书(养老)》、《与齐次风论〈周礼〉书(教民、兴贤)》、《与齐次风论〈周礼〉书(畿服、封国、九州)》、《与齐次风论〈周礼〉书(田制)》、《与齐次风论〈周礼〉书(军制)》、《与齐次风论〈周礼〉书(刑法)》、《与齐次风论〈周礼〉书(盟诅)》、《与齐次风论〈周礼〉书(鸟兽)》、《与齐次风论明堂书》、《与齐次风论越绋书》。齐召南也精通三礼,齐召南对西北地理的研究,可以说当时无出其右者。杨椿曾多次就西北地理问题向齐召南询问,齐召南回复杨椿的书信,保存在《宝纶堂文钞》卷七中,计有《杨问“参合陂即今大同之天城否?统万在河套内今何地?”》、《杨问“狼居胥山在今何地?浚稽山今属何部落?天山今出口甚近,即此天山,抑别有天山耶?”》、《杨问“哈密是伊吾卢地,前汉何名?汉敦煌今何地?玉门、阳关何在?”》、《杨问“疏勒诸国今为回回所居否?”》。可见,齐召南与杨椿之间的交往,多倾向于学术探讨。
最后要说一下齐召南与齐周华 (1698-1767年)的关系,齐周华是他的堂兄,两人有天台二齐之说。齐周华年长齐召南五岁,字漆若,号巨山。由于是跛足,自号独孤跛仙。无功名,在外浪迹多年。雍正和乾隆年间,齐周华两次为吕留良翻案,为此最终被磔于市。由于齐周华获叛逆罪,他的著作遭毁版,其案件牵扯到天台齐氏整个家族,其他与齐周华有关系的人,都受到牵连。齐周华的《名山藏副本》,得以侥幸流传了下来,但翻检齐周华和齐召南的著作,难觅兄弟之间的交往记录,显然,有关的记录被处理掉了。至于齐周华的传记,《台州府志》、《浙江通志》都不为立传。齐周华历两次文字狱,第一次是在雍正九年(1731年),案发后,他一直被关在监狱中,于乾隆元年遇赦回里。自乾隆二年开始,齐周华先是在浙江内游历,之后游历其他地方,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应母召回家,而这时齐召南在杭州敷文书院。齐召南于乾隆三十年(1765年)回天台,两年后,齐周华文字狱案发。从《苏昌熊学鹏奏齐周华著书悖逆及审拟折》[8]看,齐周华与家人及整个齐氏家族之间的关系很紧张,当然,也包括他与堂弟齐召南的关系。早年,齐召南、齐周华两弟兄之间的关系应当可以,雍正二年(1724年)时,齐周华刊刻《天台山游记》,齐召南曾作过跋。然而,就是这篇跋文,给齐召南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熊学鹏纠着这篇跋文不放,对齐召南发难。为此,齐召南深受打击,被抄家。他原被判决流放到东北,乾隆帝考虑到他曾经是自己身边的近臣,就赦免他。齐召南经受这次打击之后,案发的第二年就离世了。
齐召南一生之中交游的人较多,以上只是择其要者做一些介绍。
[1]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1021.[2]张舜徽.清人文集别录:卷五[M].北京:中华书局,1980:141-142.
[3]周长发.赐书堂诗钞[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第274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
[4]沈椒园.隐拙斋集[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第10册.济南:齐鲁书社,2004.
[5]齐召南.宝纶堂诗钞[M]//续修四库全书:第1428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6]齐召南.宝纶堂文钞[M]//续修四库全书:第1428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7]胡天游.石笥山房诗集(卷一)[M]//续修四库全书:第 1425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536.
[8]北平故宫博物院文献馆编.清代文字狱档·齐召南跋齐周华《天台山游记》案:第二辑[Z].上海:上海书店,1986:137-143.
Study on Qi Zhaonan’s Way of Making Friends
Chen Aiping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Taizhou University,Linhai,Zhejiang 317000)
Ji Zhaona had been an officer in capital city from the first year to the 15th year of Qianlong,and had made friends with Shen Tingfang,Yang Chun,Hang Shijun,Zhou chun,Wang Shihan,Hu Tianyou,Zhou Changfa etc.In Qianlong the fifteenth years,he was back to Zhejiang and was a teacher in Hangzhou Fu Wen school. During this period, he had communication with Shen Tingfang,Hang Shijun,etc.Qi Zhaonan’s making friends has revealed content and range of his works which were mainly documents compiled in court and poems for communication with his friends.
Qi Zhaonan;make friends;Po Lun Tang Poems;Po Lun Tang Corpus
K249
A
1672-3708(2011)01-0016-04
2010-09-23
陈爱平(1965- ),男,湖北洪湖人,副教授。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