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黄河滩区产业布局及其发展思路探析——以黄河菏泽段为例*

时间:2024-06-19

吴光炜

(菏泽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山东菏泽274020)

黄河滩区产业布局及其发展思路探析
——以黄河菏泽段为例*

吴光炜

(菏泽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山东菏泽274020)

依托黄河滩区的自然环境、资源丰度和产业基础等,加快构建生态农业发展带、黄河文化旅游区、休闲农业示范区、美丽乡村展示区的产业发展空间布局。重点推进农业现代化,突出膨胀特色加工业,积极发展新兴服务业,促进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化和产业融合发展,走绿色发展、特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努力将菏泽段打造成黄河沿线生态农业、休闲旅游和产业融合发展的示范区。

黄河滩区;比较优势;产业布局

菏泽是黄河入鲁第一市,境内河道长度185km,流经东明、牡丹、鄄城、郓城四县区,形成13个大小不等的滩区,面积504平方千米,涉及16个乡镇,人口14.8万人。目前,黄河滩区已成为菏泽市贫困人口最集中、公共服务最滞后、经济发展最缓慢的区域,可以说是全市扶贫攻坚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因此,笔者探析黄河滩区产业布局及其发展思路,对于改变其欠发达面貌、增加群众收入和实现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产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近年来,各级政府加大了对黄河滩区的帮扶力度,使黄河沿线生态环境、滩区生产条件和群众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改观。但由于受国家宏观政策、黄河地理环境和群众传统思维的影响,导致黄河滩区产业发展较慢,并呈现如下特点:

(一)农业综合效益低狭

黄河滩区农作物种植大部分为夏秋两季,少部分为一年一季;以小麦、玉米和大豆等传统作物种植为主,以花生、西瓜和蔬菜等经济作物为辅。由于黄河滩区水利设施落后、机械化水平低和科技支撑能力弱,致使其农业粗放式经营、综合经济效益低和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高。2015年,东明和鄄城两县黄河滩区的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851元,仅占全市平均水平的59.69%。

(二)工业规模相对偏小

由于受国家限制政策的影响,又加之黄河滩区特殊的地理环境,造成黄河滩区的工业基础极其薄弱。主要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同时辅以简单的手工加工业,大部分行业为空白,整个黄河滩区无一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如2015年,东明和鄄城两县黄河滩区的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仅为30万元。从某种程度上讲,黄河滩区依靠“内生”动力,来加快工业发展是十分困难的。

(三)服务业配套能力差

目前,黄河滩区的服务业发展滞后,公共服务设施不配套。一是无集中供水、供气和供热等设施,医院、学校和文化等设施不健全;二是集贸市场、社区超市和农资供应站等设施,只能满足群众的基本需求;三是金融、邮政和公交等设施配套差,已影响群众的正常生活。四是旅游业发展较慢。如2015年,东明和鄄城两县黄河滩区的旅游消费收入仅为11.91万元,与黄河滩区丰富的旅游资源极不相称。

二、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

就产业发展而论,黄河滩区既有地理环境制约、产业基础薄弱和政策支持不足等不利因素,也有土地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和劳动力充足等比较优势。综合分析,黄河滩区比较优势多于不利因素,具备加快产业发展的条件。

(一)具有丰富的土地资源

据统计,黄河滩区耕地面积为63.68万亩,按居住人口14.8万人计算,人为耕地面积可达4.30亩,是全市人均耕地面积的3.47倍;又加之黄河滩区正在进行安居工程建设,建成后仅东明、鄄城两县就新腾出土地资源2.93万亩。这种丰富的土地资源,将为黄河滩区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二) 具有良好的生态资源

黄河滩区经过长期的保护、开发和建设,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提升。其中黄河堤防已达到“防洪保障线、抢险交通线、生态景观线”的要求,成为人们休闲旅游的精品线路;黄河水利风景区被批准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成为人们度假旅游的热点区域。这种良好的生态资源,将为黄河滩区产业发展提供强力的支撑。

(三) 具有充足的劳动力资源

黄河滩区居住人口14.8万人,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外出打工挣钱的人员较少,大部分从事农业生产。随着黄河滩区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又由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较慢,导致其富余劳动力逐年增多,正在演变成社会问题。这种充足的劳力资源,将为黄河滩区产业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三、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

依托菏泽段黄河滩区的自然环境、资源丰度和产业基础等,围绕打造黄河沿线生态农业、休闲旅游和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战略目标,加快构建“一带三区”的产业发展空间布局,着力促进生产要素优化配置、三次产业转型升级和综合效益大幅提升。

(一)生态农业发展带

主要包括东明县的南滩区、西滩区、北滩区,牡丹区的李村镇,鄄城县的旧城镇、董城镇,郓城县的李集乡、黄集乡、张鲁集乡。该区域土地资源丰富,地势多样性强,地貌保持原生态,远离工业污染源,具有发展生态农林、畜牧和水产等产业的空间。重点发展有机粮食、优质果蔬和特色养殖等,着力打造黄河沿线生态农业发展新高地。

(二)黄河文化旅游区

主要包括鄄城县的旧城镇,牡丹区的李村镇和东明县的沙窝镇等。其中旧城镇有龙山文化时代、商、周、汉四个时期多处遗存,有文字可考的齐恒公“会盟台”,有陈王曹植的“读书台”,还有刘邓大军渡黄河遗址等。李村镇为唐朝开国名将徐茂公、中国佛教临济宗创始人临济禅师出生地,境内有徐茂公墓、庄子台和障东堤等古迹。沙窝镇有庄周活动遗迹、横跨黄河的铁路大桥和浮桥等,有利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三)休闲农业示范区

主要包括东明县的南滩区、牡丹区的李村镇等。南滩区面积宽阔,东与东明县的国家森林公园比邻,西莅临黄河,滩内既有高亢土地,也有坑塘湿地,适宜多种动植物生长,并且道路纵横相连,重点发展果园采摘、湿地垂钩和农耕展示等休闲游乐产业。李村镇北依黄河,境内土质优良,光照充足,林木覆盖率达到31%,并有紫河香草生态园,重点发展花卉观赏、果蔬采摘和周末度假等休闲农业产业。

(四)美丽乡村展示区

主要包括东明县长兴集乡的竹林新村村台、焦园乡的5号村台,鄄城县的旧城镇的三合村台等,均具有建设规模大、住房标准高和配套设施较完善等特点,适宜于居家旅游、文化采风和农家乐等。在此基础上,按照美丽乡村建设的标准,重点抓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和乡村管理水平提高等,并科学谋划、综合施策、积极运作,尽快将其打造成黄河滩区美丽乡村的展示区。

四、产业发展的思路建议

黄河滩区应坚持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游则游原则,加快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化和产业融合发展步伐,走绿色发展、特色发展、可持续发展路子。[1]

(一)重点发展农业现代化

按照精细化、标准化和品牌化的要求,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装备等,加快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着力促进农业综合效益提升。

1.粮食产业。结合实施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等工程,加快粮食生产基地建设,引领其向优质、有机、高效方向发展。利用丰富土地资源,重点发展富硒小麦、有机玉米和优质水稻等,突出发展豆类、谷物和马铃薯等,保持粮食品种的多样性。集成推广秸杆还田、生物防治和测土配方施肥等实用技术,促进良种、良法和新模式广泛应用。同时,强化水利设施建设,扩大农机作业面积,进一步提升粮食生产综合能力。到2020年,黄河滩区90%的粮食生产特色村达到“吨粮”标准。[2]

2.果蔬产业。借助农业综合开发等工程,搞好果品基地、蔬菜基地和西瓜基地等建设,引领其规模膨胀、市场开拓和效益提升。重点发展早中熟苹果、黄金桃、日韩梨、葡萄、樱桃、红枣等优质果品,突出发展西瓜、大蒜、芸豆、甘兰、洋葱、胡萝卜等有机瓜菜,促进果蔬向市场需求方向发展。大力推广果蔬水肥一体化、立架式栽培和营养诊断辅助科学施肥等先进技术,积极应用新设施、新设备和新材料等,加快形成日光温室、拱圆大棚和中小形拱棚配套的设施果蔬生产体系。到2020年,黄河滩区果蔬种植面积达到30%以上。

3.畜牧产业。依托现有企业、农民合作社和畜牧养殖大户等,引导畜禽养殖主体适度聚集、场区合理布局和工艺标准化改造等,着力打造现代畜牧生产基地。在稳定猪、鸡和鸭等养殖规模的基础上,重点发展鲁西黄牛、小尾寒羊和青山羊等品牌畜禽,突出发展兔、貂和狐狸等特色禽畜,加快形成传统养殖与特色养殖有机结合的畜牧体系。同时,强化畜牧品种产业化开发,大力培育地方特色畜牧品种,积极打造一批菏泽知名品牌。到2020年,黄河滩区畜牧产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0%以上。

4.水产产业。利用现代先进水产品养殖技术,搞好水产品苗种繁育场建设,并强化土著鱼类驯养繁育,加快形成水产良种供应体系。重点发展南美对虾、黄河甲鱼和黄河鲤鱼等养殖,突出发展黄河莲藕、黄河菱角和黄河茭白等养殖,着力打造水产业发展新高地。积极推广鱼藕混养、鱼鹅混养和网箱养殖等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大力开发具有节地、节水和节能等渔业生产技术。同时,完善现有水产基地设施、装备和工艺,优化养殖环境,规范养殖行为,提高养殖质量。到2020年,黄河滩区规模水产养殖场发展到15处以上。

5.林木产业。充分发挥树种资源多样性的优势,重点抓好树木良种繁育中心、苗术培育示范基地和生物质能源树种资源区等建设;在引进一批优良树种的基础上,运用传统育种方法和现代育种技术再培育一批优质树苗,以提高种苗质量和产量。以黄河堤防、路域和水系绿化为框架,以农田林网为主体,以安居村台绿化为亮点,因地制宜实施更新、间伐和抚育等措施,调整优化树种结构,完善林业生态体系。同时,积极应用病虫害防治先进技术,确保林木健康成长。到2020年,黄河滩区林木覆盖率达到20%以上。[3]

(二)突出膨胀特色加工业

按照规模化、特色化、系列化的要求,从黄河滩区农产品生产实际出发,加快发展粮食、果蔬和林木等加工业,并搞好纺织服装业的提档升级,着力打造特色加工业新优势。[4]

1.粮食加工。利用传统主食品工业化生产技术和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重点发展蒸煮、焙烤、速冻等面制食品专用粉,以及营养强化粉、全麦粉,突出发展杂粮方便面、薯类食品和速食食品等产品,着力发展米糠油、胚芽油和玉米油等产品,同时引导利用麦胚、麸皮生产胚芽食品、膳食纤维和低聚糖等产品,以满足人们个性化需求。

2.果蔬加工。借助分级、保鲜和包装等商品处理实用技术,重点发展苹果、桃梨和蘑菇等罐头产品,突出发展甘兰、菠菜和葱蒜等脱水产品,着力发展豌豆、毛豆和甜玉米等速冻产品,积极发展浓缩、复合和NFC等果蔬汁产品。通过对果蔬的精深加工,实现产品的系列化、多样化、高端化,以提高黄河滩区果蔬的附加值。

3.木材加工。依托骨干龙头企业,采取“龙头+基地”、“公司+农户”等模式,建立风险共担、互利互惠、合作共嬴的运行机制,加快黄河滩区木材加工业规模膨胀。重点发展高档板材、户外家具和休闲家居等产品,积极发展条柳编、工艺品和科技木等产品。同时,利用现代新技术,延伸产业链条,增加产品品种,提高产业综合效益。

4.纺织服装。应用轧花、纺线、络线、经线等传统原料加工技术,以及刷线、做综、上梭等传统织造工艺,加快发展以鲁锦系列产品为重点的纺织服装加工业。用现代审美观念、设计原理和市场定位,对传统鲁锦造型、色彩和原料等元素进行提炼、改进和创新,着力使鲁锦既具有鲜明的地域民族特色,又富有现代时尚气息。

(三)积极发展新兴服务业

按照市场化、信息化、集约化的要求,结合生产生活的需要,加快发展休闲旅游业、电子商务业和农村服务业等,着力将新兴服务业打造成黄河滩区的新“亮点”。

1.休闲旅游业。充分发挥黄河水利风景区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的优势,依托优美的自然风光、良好的生态环境、多彩的黄河文化,结合独特的鲁西南风情、丰富的历史遗迹、优质的农副产品,加快发展黄河风光游、农业生态游和乡村自然游等。重点抓好黄河生态旅游区、军旅红色旅游区和历史文化旅游区等建设,积极打造“黄河人家、鲁艺人家”和“圣地人家”等乡村旅游品牌;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红色文化和农耕文化等的潜力和内涵,融入各类旅游产品之中。根据不同层次旅游消费者需求,推出集养生、观光、度假为一体的沿黄观光旅游、农业生态旅游和历史文化旅游等精品线路,着力打造区域休闲旅游发展的新高地。[5]

2.电子商务业。抢抓创建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城市机遇,鼓励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产品批发商等借助第三方平台设立网店,从网上购买和销售产品,创建特色网上零售品牌。完善公共服务配套体系,建立物流中转站点,拓展电子商务产品空间,形成从所需产品购入到农副产品销售一条龙服务链条。支持涉农电子商务企业创新商业模式、整合各种资源、延伸至黄河滩区,开展全流程电子商务。同时,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引导电子商务企业创新服务产品、提升服务质量和打造服务品牌等,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着力为黄河滩区快速发展提供新的动能。[6]

3.农村服务业。把发展农村服务业作为促进农业生产、便利群众生活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不断提高黄河滩区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水平。依托农村超市强化与供销社、农资公司的网络联接,完善配送服务体系,推行农资直供农户模式;依托科技部门开展农技人员下乡活动,搞好农技培训工作,帮助农民掌握实用技术;依托农机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生产机耕、机种、机收的综合水平,促使生产成本降低。支持建设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储运设施和信息平台,满足其储存、运输和销售等需求。同时,发展农村金融、保险和咨询等服务业,着力构建全覆盖、多层次,一体化的农村社会化服务新格局。

五、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一)研究出台扶持政策

在全面贯彻落实好国家、省关于黄河滩区建设等政策的基础上,地方政府也应研究出台扶持黄河滩区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并明确扶持的方向、领域和重点等。同时,建立健全市、县区、乡镇的政策落实机制,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把黄河滩区产业发展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积极拓宽融资渠道

一是认真研究国家、省投资方向、领域和重点等,最大限度地争取政策性资金,用于黄河滩区产业发展;二是鼓励金融部门设立专营机构、创新金融产品、优化服务方式,支持黄河滩区产业发展;三是强化资源招商、产业招商和项目招商等,并引导社会资金投向黄河滩区产业发展,逐步形成政府扶持、金融跟进、社会资本进入的融资格局。

(三)建立调度考核机制

围绕黄河滩区产业发展,建立建全月调度、季观摩、年终考核机制,提出严格的奖惩措施。同时,实行目标责任制,将黄河滩区产业发展的任务分解到县区、部门和乡镇,落实到责任人。对产业发展快、经济效益好、吸纳就业人员多的,给予表彰奖励;反之,给予通报批评,并追究主要领导责任。要通过调度考核,增强促进黄河滩区产业发展的动力、活力和合力。

[1]邱天朝.让农村产业融合成为带动农民增收的新动能[J].中国经贸导刊,2016(12):16-20.

[2]国家统计局山东调查总队课题组.山东农业规模化经营与粮食问题研究[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16(10):30-40.

[3]张钢强,王思元,张海发,等.加快菏泽市黄河滩区发展问题的措施探讨[J].山东宏观经济研究,2013(4):49-52.

[4]吴光炜.关于加快黄河滩区发展的路径研究[J].菏泽学院学报,2015(6):30-32.

[5]彭建平.菏泽旅游资源特征及其综合开发对策[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6(3):120-124.

[6]徐研,陈美方,许兴登.农业众筹的发展现状及推进路径[J].宏观经济管理,2016(5):66-68.

(责任编辑:王佩)

Analysis of Industrial Layout and Development in the Yellow River Beach Areas ——Taking Heze Section of the Yellow River as an Example

WU Guang-wei

(Heze Municip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 Heze Shandong 274020, China)

Heze City should rely on natural environment, resources and industrial base to accelerat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such as ecological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zone, the Yellow River cultural tourism and leisure agriculture demonstration area and beautiful countryside exhibition zone. It should focus on promoting the modernization of agriculture, highlight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ocessing industry, actively developing new services,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integrations of 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and fishery industries, adhering to green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o make Heze section of the Yellow River the demonstration area of ecological agriculture, tourism and leisure industry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The Yellow River beach area;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ustrial layout

1673-2103(2017)03-0080-04

2016-11-22 作者简介:吴光炜(1959-),男,山东菏泽人,高级工程师,菏泽学院兼职教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F127

A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