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农民创业引导与推进策略探讨——基于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的调查*

时间:2024-06-19

张树俊

(中共泰州市委党校,江苏泰州 225300)

农民创业引导与推进策略探讨
——基于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的调查*

张树俊

(中共泰州市委党校,江苏泰州 225300)

城市化和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推进,使更多农民处于“失业”状态。怎样通过农民创业来解决农民就业、农民增收?泰州市姜堰区的做法具有典型意义。根据姜堰区推进农民创业的经验,引导与推进农民创业,要进一步营造农民创业的社会氛围,进一步强化农民创业的载体建设,进一步引导农民学会多种创业方式,进一步引导农民提高创业层次,进一步加大农民创业的全方位支持。

土地流转;农民创业;科学引导;后向研究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劳动力数量不断减少,以及土地流转速度的加快,“失地”农民增多。[1]解决农民因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而失地带来“失业”问题,主要途径就是通过农民创业来促进农民就业、农民增收。[2]如何在土地流转之后,更好地引导农民创业,泰州市姜堰区的做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引言

致富农民一直是近年来的热门话题。应该说,引导农民创业是三大背景所使然。一是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2015年1月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深圳考察柴火创客空间之后点评说:“创客充分展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力。这种活力和创造,将会成为中国经济未来增长的不熄引擎。”[3]李克强总理所说的创客,指的是各类创新创业主体,包括农村引导农民创业。为此,“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要激发多元主体活力”,就必须激发好农民创业的活力。[4]二是土地流转规模加大,流转速度加快。如泰州市姜堰 区多数乡镇流转率达到80%。参与农村土地流转的除一般农户外,还包括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土地流转后,经营主体虽然日趋多元化,但大多数农民“失去”了土地。为此一方面要完善失土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另一方面就是推进大众创业,畅通土地规模经营之后“失地”农民的致富渠道。三是农民工返村人数增多。农民工是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产生的特殊社会群体,也是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形成的过渡性社会群体。这一群体过去大部分转化为城市市民,少部分回归农村,而现在发生了变化。[5]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民工回乡创业人数比以前大量增加,因而引导和支持农民工创业显得十分迫切。目前,农民创业已经成了农村发展的一种新氛围。从姜堰区推进农民创业的实践来看,措施是有效的,随着这些措施的进一步推进,土地流转之后农民的创业热情会进一步得到提高。但也客观地存在一些问题。如土地流转之后,有大量人力优势,这种优势如何发挥?农民创业的能量还有待进一步开发,如何开发?许多农民创业主体未被激活,如何激活?农民创业还普遍存在质量、规模、层次等问题,如何科学引导其转型升级?农民创业还有不少困难,这些困难如何解决?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认真加以研究。

二、泰州姜堰区引导农民创业的经验与问题

泰州市姜堰区自2012年7月被列为江苏省农村就业创业示范县试点以来,抢抓获批国家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的机遇,围绕富民目标积极引导农民创业取得了巨大成效。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2016年,姜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590元,增长8.7%,增幅持续四年高于城镇居民。这说明引导和推进农民创业对于促进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姜堰区引导农民创业经验主要有以下几条:一是以强化指导服务引导与推进农民创业。创业需要创业者的激情驱动,也需要政府的服务指导。姜堰区免费为农民提供创业培训服务,目前已有2106名城乡劳动者参加了创业能力提升培训。同时,机关各部门和各乡镇也积极开展农民创业服务活动。如姜堰区妇联通过自办、联办等方式,免费开展各类实用技能、创业指导培训;姜堰镇还举办“创业技能和设施农业建设”培训班,邀请市农业局专家为想创业的农民讲课。二是以强化政策支持引导与推进农民创业。建立完善的创业支持体系,全方位地促进和支持失地农民创业是可持续长远生存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6]近年来,姜堰区财政不断优化支出结构,加大对上争取力度,为各项就业创业政策的落地生根提供了资金支持,搭建了重要平台。同时,姜堰区设立农民自主创业专项资金,根据辖区内农业人口总数按每人每年2元的标准设立农民自主创业专项资金,列入同级财政预算,重点用于创业引导、创业培训、创业扶持和创业服务体系建设。此外,姜堰区还加强对返乡农民工创业的金融支持,鼓励有创业意愿、创业能力和创业条件的城乡劳动者申请创业小额担保贷款。2016年4月,姜堰区还制订出台了推进农业改革创新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奖补政策,加大对农民创业经营家庭农场的扶持力度,推进家庭农场快速发展。另外,姜堰区搭建税收调节平台,根据企业类型、经营种类、经营规模等情况,对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营业税及城镇土地使用税等给予相应减、免。三是以强化孵化基地建设引导与推进农民创业。姜堰区加强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姜堰全区有27个创业孵化基地。2016年以来,姜堰区规范孵化基地运行,在罗塘街道、俞垛、淤溪、兴泰、桥头等镇新增创业孵化基地5家,苏中模具园获得了泰州市级创业孵化基地的称号。姜堰区还确定了26家信誉好,示范性强、用工规范、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作为创业培训孵化基地,依托市镇村(社区)三级公共就业服务平台信息联网、资源共享的优势,为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提供生产经营场地、孵化、配套服务,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如桥头镇创业孵化服务中心带动300多户农民参加香菇种植,转移本地劳动力1184人,中心从业人员达296人,经济效益近1000万元。四是以园区建设引导与推进农民创业。近年来,姜堰区充分发挥园区创业集聚功能。如以河横村为核心的苏台农业合作创业园规划建设面积1万亩,范围涉及河横村、双星村、沈高村,该园自开园以来,发展良好。目前,创业园年增加农民就业岗位达3000个。五是以强化合作带动引导与推进农民创业。姜堰区通过专业合作、“公司+农户”、抱团创业等形式带动农民创业。专业合作如姜堰区建有农村“三大合作”组织230多家。“公司+农户”如近年来姜堰区沈高镇每村引进1个500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项目,落户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同时,沈高镇注重培植农业龙头企业,以培植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创业。抱团创业如姜堰区妇联组建“巾帼创业联盟”,通过开展学习培训、观摩座谈、产品推介,帮助创业女性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难题,形成抱团发展、信息共享、合作共赢的创业就业格局。

姜堰区引导农民创业经验是丰富的,成绩是显著的,但不可否认农民创业仍然存在创业瓶颈多、创业质量不高等问题。具体可以归纳为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农民创业的社会氛围不强,多数农民创业的热情未被激发,不少“失地”农民“打工”心理较重,自主创业观念淡溥。二是农民创业的载体建设存在不少局限。事实上,大多农民创业载体由老的开发园区转化而来,有的新建园区,只是划一块地方,围一道围墙,让农民“自主”创业,平台建设、孵化功能不足,缺少应有的服务推动功能。三是不少农民不会创业,其创业方式局限于“办厂”“开店”,比较单一。四是多数农民创业层次较低。不少农民项目选择不准、生产产品质量低、科技含量低、传统产品多。五是政府对农民创业的支持力度仍然不够,农业创业需要得到全方位的支持。

三、进一步推进农民创业的对策研究

面对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城市化的推进更多农民处于“失业”状态的新形势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要求,如何通过引导和推进农民创业来解决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之后农民就业、农民增收等问题,根据泰州市姜堰区的做法,重点要扣住富民目标,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做好引导和推进农民创业的工作。

(一) 进一步营造农民创业的社会氛围

推进农民创业需要对农民自主创业工作加以正确的引导、鼓励和扶持,激发农民的创业热情,形成良好的创业氛围,尤其要通过舆论宣传的导向作用,努力营造一种鼓励创业、激励创新的文化氛围。[7]要通过宣传教育引导农民改变就业观念,就业的根本出路在创业,所以要引导农民树立自主创业观。由于就业本来就是产业或经济活动的结果,因此,要扩大就业必然需要通过创业促进产业活动,并不断扩大其规模,从而形成发展经济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事实上,农民创业并不只是解决农民个人的就业致富问题,而是解决一批人的就业致富问题,所以创业的效果是以一定的乘数来计算的。农村要从根本上解决土地流转后农民的就业问题,就要“以创业促就业”,着力引导、支持农民自主创业,让更多的农民成为创业者。为此,要创造良好的农民创业氛围,兴起农民创业的热潮。要理解、尊重、鼓励和扶持农民创业,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农民、尊重创业的宽松环境和善待发展、尊重财富的主流文化精神。要引导农民学习浙江人经商致富的那种艰苦创业、不怕困难的韧劲和拼博精神,形成个个有冲动,人人想投资,家家想创业,处处无闲人的农民创业局面。

(二) 进一步强化农民创业的载体建设

强化农民创业载体建设,最重要的是进一步建好创业孵化基地和农民创业园区或经济发展园区。无论是创业孵化基地,还是农民创业园区或经济发展园区,都是民营资本的聚集区,也是农民创业的集中服务区。它对于促进农民创业有着巨大的扶持作用。一方面园区本身可提供更多的创业发展机会,开办新的企业也比其它地区容易得多;另一方面集聚区内每个创业企业都可以通过与其它企业及外部机构之间的大量接触而获取其所属产业的信息,从而避免企业的发展失误。要加强园区和人才市场的联系,发挥园区服务中心作用,加强信息收集、发布和就业指导,及时为企业和求职者提供及时、准确的供求信息。此外,园区内赢利企业会产生示范效应,创业者可以通过快速学习和模仿实现创业目标和企业自身的更新和升级。

(三)进一步引导农民学会多种创业方式

农民创业与城市居民创业有所不同,农民创业大多是复合型创业。许多农民的创业都是立足乡村农户或庄园的家庭创业。事实上,鼓励农民创业必须考虑农村和农民实际。比如通过涉农公司带动农民创业,以家庭农户经济为载体的家庭创业,通过建立专业合作社或参股合作创业等都是很好的创业形式。因为农民创业过程中对资源的获取与支配能力、以及创业管理和组织能力、科学技术应用能力都是有限的。同时,不同的农民有不同的创业要求和就业选择。据有关学者对顾高、大伦、蒋垛三镇的调查,在已经创业的人员中,男性占68.87%,女性占31.13%;在创业适龄人口中,18~34岁的占40.35%,35~44岁的占21.78%,45~54岁的占11.2%,55~60岁的占1.46%。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18~44岁的不仅是主要劳动者,而且有一定生产经营经验或社会关系,有创业胆量和一定程度的科学知识。所以对于农民的创业形式要按性别、分年龄进行指导。

(四)进一步引导农民提高创业层次

一般人的创业,最初多数是从劳动密集型产业或第三产业开始的,农民更是这样,如温州人就是从一根针、一个钮扣做起的,所以小产品生产经营是解决土地流转之后农民创业的重要渠道,不能否认当初义乌人“鸡毛换糖”的创业形式。但有一点也必须注意,时代在发展,环境在改变,要求在提高,浙江人当初那种“挑到篮里都是菜”的创业时代已经过去。现在创业必须在促进小微企业、第三产业的发展的同时,注重产业选择,必须强调创业的成活率与发展活力,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一方面要引导创业者更多地选择高新产业项目,更多地引进和采用高新技术。另一方面要鼓励有实力的规模企业进行“二次创业”,找准投资方向,积极向外扩张,促进产品经营与资本经营、资产经营的结合,促进产业升级。要拉近互联网经济与传统工业之间的距离,积极探索互联网经济与传统工业经济的有机结合,实现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要支持创业者实施品牌战略,争创市知名商标、省著名商标和国家驰名商标。要引导创业者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五)进一步加大农民创业的全方位支持

创业支持包括政策扶持、资金扶持、场地扶持、技术扶持、维权扶持等等方面。要强化创业指导,建好“农民创业指导中心”和“农民创业指导站”,从项目选择、开业、拓展市场、企业管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指导。要组织好各类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提高创业者理财、营销、沟通、管理等方面的能力。要为广大创业者打造良好的环境,开辟农民创业“绿色通道”,简化创业审批手续、停征农业特产税、减收个体工商户管理税、停收鲜活农产品运输过路(桥、隧道)等等费用,消除各种不利于农民创业的障碍。要建立健全政策咨询、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等支持服务体系,帮助农民解决创业中的困难。此外,要切实保护农民创业者的各种财产,为农民提供公平、竞争、平等的创业机会。

四、结论

解决农民因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之后带来的“失业”等问题,关键要通过农民创业来促进农民就业、农民增收。根据泰州市姜堰区的经验与存在的问题,引导和推进农民创业,应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 强化智力支持,注重创业指导

引导和推进农民创业,要引导农民树立自主创业观,激发农民的创业热情。要加大支持农民自主创业的力度,形成农民创业的社会氛围。要搞好创业培训,提高农民创业技能,指导农民创业,并开展创业信息推介、创业市场介绍、政策宣讲,以及创业风险防范指导等活动。

(二)强化政策支持,注重载体建设

要建立完善的创业支持体系,全方位地促进和支持失地农民创业。政府财政要不断优化支出结构,为农民创业提供资金支持,同时要做好创业贷款担保工作,落实好各项减税政策,降低农民创成本。

(三)强化平台建设,注重配套服务

要高度重视创业共享平台建设。创新服务模式,为农民创业提供配套服务。此外,在提高为农民创业服务质量的同时,要进一步强化农民创业的全过程指导,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四)强化载体推动,注重提高层次

要强化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园区建设,为农民创业打造更好的空间,提供更多的创业发展机会。同时,要采取多种措施引导农民入孵、入园创业。鼓励入孵、入园企业二次创业,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五)强化合作创业,注重带动引导

可通过专业合作、“公司+农户”、抱团创业等形式带动农民创业。同时要引导创业者更多地选择高新产业项目,更多地引进和采用高新技术,提高农民创业层次。

[1]牛静.农民创业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中国农学通报,2013(17):146-150.

[2]金迪.农民创业问题研究:研究进展与述评[J].生产力研究,2011(11):212-214.

[3]《宁波通讯》编辑部.众创空间:创客梦想起飞的地方[J].宁波通讯,2015(17):27-27.

[4]辜胜阻,李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要激发多元主体活力[J].求是,2015(16):28-30.

[5]曹明贵.农民工回乡创业的意义探析[J].消费导刊,2008(15):35-37.

[6]郑风田,孙谨.从生存到发展:论我国失地农民创业支持体系的构建[J].经济学家,2006(1):54-61.

[7]佚名.引导农民从“打工经济”向“创业经济”转变[J].红旗文稿,2007(8):41-41.

(责任编辑:王佩)

Discussion on the Guidance and Promotion Strategy of Farmers’ Entrepreneurship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Jiangyan District, Taizhou Jiangsu

ZHANG Shu-jun

(Taizhou Municipal Party School, Taizhou Jiangsu 225300, China)

The advancement of urbanization and rural land moderate scale management has made more and more farmers unemployed nowadays. How shall we solve the employment problems and increase farmers’ income by entrepreneurship Taizhou’s practice has shown us much typical significance. That is to create entrepreneurial social atmosphere, strengthen entrepreneurship carrier construction and further guide farmers to a variety of entrepreneurship ways to improve the business level with comprehensive support.

land circulation; farmers’ entrepreneurship; scientific guidance; post-research

1673-2103(2017)03-0084-04

2016-12-31 基金项目:2016年度江苏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调研立项课题“姜堰区引导农民创业的实践研究”(XT1647)

张树俊(1957-),男,江苏姜堰人,教授,研究方向:经济学。

F320.2

A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