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浙江省海岛体育旅游开发策略研究*

时间:2024-06-19

常冬冬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社科部,浙江 杭州 311321)

海洋经济是我国近年来一直在大力倡导开发的经济领域.浙江省拥有海岸线和海岛岸线达6 696 km,位居全国首位;近岸海域内,大小岛屿数量有3 000多个,仍是全国第一.浙江省内适合开发各类体育旅游的海岛资源非常丰富.目前,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正逐步从原来的观光时代走向休闲度假时代,海岛体育旅游作为一种具有健身、休闲、度假性质的旅游方式,正逐步被越来越多的旅游者所热衷.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消费者在满足单一化和物质型的生存需要之后,也更加关注消费的多元化和身心需求[1].浙江省经济在“十一五”期间得到了快速发展,居民收入不断提高.2010年,浙江城镇居民人均团体旅游和参观游览支出为684元,比上年增长30.3%,比2005年增长85.9%;旅游花费占消费支出的比重达到3.8%,比2005年提高0.8个百分点.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娱乐、旅游已成为人们休闲的一种方式,这使得有特色、个性化和健身性的体育休闲旅游的需求量也随之逐步增长,体育旅游市场逐渐扩大.《浙江省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合理有效地保护、开发和利用好海岛资源来发展旅游产业,海岛作为稀有、独特的海洋旅游资源,可以为浙江省体育旅游产业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

1 海岛体育旅游开发的背景和意义

1.1 时代背景

2009年2月12日,浙江省委、省政府成功召开全省旅游发展大会,进一步明确了“把旅游业培育成服务业发展的龙头产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率先在全国建成旅游经济强省”的战略目标.同时,浙江省委颁布的《关于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旅游经济强省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海洋旅游是浙江旅游经济强省建设的重要内容,将享受到众多的扶持、优惠政策.推动浙江旅游经济强省建设已进入了关键时期.2011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了《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在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加快推进海陆和岛际旅游的立体交通网络建设,开发游轮、游艇、探险、休闲等高端旅游产品,建成我国知名的海洋文化和休闲旅游目的地”.海洋旅游经济的发展迎来了重大机遇,海洋旅游成为浙江省海洋经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中海岛体育旅游作为新兴旅游方式,成为海洋旅游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1.2 开发海岛体育旅游意义

海岛是对外开放、进行国内外经济技术交流的重要地带,也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地带.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着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也可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浙江省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大力推进海洋海岛旅游业发展,以滨海中心城市为依托,加快建设宁波—舟山、温州—台州和跨杭州湾三大海洋旅游经济区.三大旅游经济区在布局上形成东西成面,南北成链的联动发展形态,开发体育旅游经济有利于整合旅游优势资源,逐步形成三大旅游经济圈.宁波—舟山和台州—温州两大沿海旅游经济区中,面积在1 km2以上的可开发体育旅游的岛屿相对集中,能够实现海岛体育旅游经济联动效应.海岛体育旅游经济的开发和发展对于浙江省海洋经济的开发是一个积极有效的推动.

2 浙江省海岛体育旅游开发优势的分析

浙江省在1989~1994年之间组织了2 500多名专家和科技人员,对浙江海岛及其附近海域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综合调查,取得了迄今为止浙江省海岛资源数量、质量情况最为详尽的基础资料和数据.对海岛资源开发、利用的相关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也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部分数据参考(见表 1)[2].

表1 浙江省沿海各地市海岛分布情况表 个

浙江省沿海地区的岛屿星罗棋布,位于浙江东北部的舟山和宁波所辖海岛数量占到了浙江省的62.4%,位于浙江东南部的台州和温州所辖海岛数量占到了浙江省的36.7%.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海岛都适合开发体育旅游,要看海岛的地理环境、陆域面积、地形地貌、气候以及旅游开发现状是否适合规划、建设体育旅游项目的基础设施.选择适合的海岛资源进行体育旅游开发,使游客置身于优美的海岛自然风光,感受丰富的海洋人文资源,体验体育运动带来的快乐,这才是吸引人们去选择、参与体育旅游活动的根本动力.

2.1 海岛旅游资源分析

近岸海岛数量多、面积大.浙江省海域的岛屿以近岸岛为主.据调查,浙江省的海岛中陆域面积在0.5~1km2的海岛有70个,陆域面积在1 km2以上的海岛有117个,陆域面积超过10 km2的海岛有28个.这是非常具有潜在开发价值的独特旅游资源.而且,这些海岛都距离大陆比较近,在交通、设施、供给和协作等方面有着巨大优势.

海岛地貌独特.浙江海岛形成以来,丘陵基岩海岸因受强烈波浪的不断袭击,形成了突兀的岬角和众多的海蚀地貌,海蚀崖、海蚀槽、海蚀洞穴、海蚀桥和海蚀平台及海蚀石景到处可见,是海岛自然景观中非常独特的一部分.浙江海岛共有可供旅游开发的成片海蚀景观60余处,分布遍及南北各地,其中规模较大、气势比较壮观的有嵊泗县东绿华的“礁崖长城”、嵊山岛的东崖、马迹山的石城门头、普陀山的观音跳及潮音洞、朱家尖的龙洞、象山县的南北渔山、大陈岛的甲午岩、洞头县的半屏山等.这些丰富的崖壁、洞穴、石景等海蚀地貌非常适合开展海岛探险、海岛生存、野外拓展、自然攀岩等一系列户外体育运动,借此开发出独特的体育旅游线路,满足体育旅游者探险、猎奇的心理愿望.

海岛沙滩资源丰富.沙滩是岛屿景观中的一大特征,浙江海岛上的沙滩资源丰富,适宜开发为海水浴场的沙滩有48处,长度总计约为33 km,在滩坡平缓、浪小水清,沙质洁净的地段,不仅可建立海滨浴场,还可建立体育拓展、体育游戏设施,开展沙滩排球、沙滩足球和滑翔伞等一系列体育休闲项目.

海岛人文景观荟萃.浙江的海岛不仅自然风光优美独特,而且人文景观荟萃,历史胜迹众多,不完全统计的有100余处.其中有岱山大舜庙、定海新石器时代遗址,岱山百万庄古民房建筑,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普陀山及法雨、普济、妈祖等名寺古庙,众多的摩崖石刻以及近现代战争遗迹等.为丰富体育旅游线路中的休闲观光元素提供了非常宝贵的人文旅游资源.

2.2 海岛区位优势

纵观浙江省岛屿的分布态势,具有以下特征:海岛布局上东西成列,南北如链,面上呈群;其次,近岸岛屿的数量多,面积大,地势较高,海岛以丘陵为主,地势低缓,一般海拔为50~200 m,200~500 m的仅见于较大的海岛;另外,岛岸曲折、湾岙众多、水道交错,海底缓倾、底质细软,形成了众多天然的港湾[2].岛屿规模大小、分布特征不同,成列岛和群岛形式分布,具有主岛与群岛开发的组合优势和封闭性开发与敞开性开发的多功能开发优势.这些区域水域平静、水质较好,适合规划建设沙滩体育休闲和游艇、帆船、冲浪等海上运动项目,蕴含着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3 地理位置优势

浙江海岛旅游经济带处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南部,南接海峡西岸经济区,东临太平洋,西连长江流域和内陆地区,区域内外交通联系便利,紧邻国际航运战略通道.而且,绝大部分岛屿位于浙江沿海20 m等深线以西,距离陆地比较近,交通便利,游艇、轮船停靠安全.可以将岛屿连成经济一体的岛群,形成共同发展、共同促进的经济圈.具有深化国内外区域旅游交流合作、加快开发开放的有利条件.

2.4 环境气候优势

浙江省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受副热带气压控制,天气炎热高温,常年大陆夏季日均温在35℃以上的约20~30天,最多可达50多天,上山、下海成为这一地理纬度的旅游者的主要去向[2].海岛区受海洋调节,一般高温日子每年不超出10天,而且时间短,早晚有海风吹拂,无闷热感,而相对湿度又比高山避暑区小,一般在75%左右,适宜夏季避暑的这一条件,是具有任何一类型的旅游区都无法比拟的优势.

2.5 旅游经济优势

浙江沿海地区分布着嵊泗列岛、普陀山、桃花岛、岱山、洞头、玉苍山等国家级或省级风景名胜区,拥有宁波、临海等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以及为数众多的国家级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自然和人文、海域和陆域、古代和现代等多种旅游资源类型,组成了杭、绍、甬人文自然综合旅游资源带、浙中南沿海旅游资源区和舟山海岛旅游资源区.

2010年,浙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 359元,比2005年增长67.9%,年均增幅10.9%.2011年浙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更是超过了3万元.浙江省在“十一五”规划期间,旅游经济的各项指标都得以圆满完成(见表2).全省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9.16%,旅游经济综合实力已经从2005年的全国第5位上升到全国第3位.旅游整体实力稳步增强,旅游产业结构越来越优化,食住行游购娱等环节全面发展,新兴业态不断涌现,旅游产品日趋丰富,旅游市场更加多元,旅游空间结构渐趋均衡.

表2 浙江省“十一五”规划期间各项旅游指标完成情况

3 浙江省海岛体育旅游开发项目设想

《浙江省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大力推进海洋海岛旅游业发展,以滨海中心城市为依托,加快建设宁波—舟山、温州—台州和跨杭州湾三大海洋旅游经济区.其中,宁波—舟山旅游经济区中的岛屿距离大陆较近,陆域面积500 m2以上的岛屿有1 910个,占浙江省岛屿总量的62.4%,台州—温州旅游经济区陆域面积500 m2以上的岛屿有1 122个,占浙江省岛屿总量的36.7%.杭州湾滨海休闲旅游区作为海陆联动的衔接区,将推出慈溪GEF国际湿地休闲中心、杭州湾大桥游客集散服务中心、杭州湾休闲农业观光区、体育健身休闲会所、水上芭蕾景区等五个重点项目,投资金额超过10亿元.根据三大海洋经济区的资源特点和现有体育旅游项目的开发程度,对三大区域进行了开发构想,使其能够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形成南北成链的发展布局(见表3).

表3 浙江省海岛体育旅游开发项目设想

4 浙江省海岛体育旅游开发的策略

4.1 阶段发展,合理布局

彰显特色,错位发展,分层次建设大众度假区、综合度假区、会员制度假区等系列体育旅游休闲度假区,根据海岛特色资源和地理地貌进行具体划分和整合,进行整体区域的合理空间布局.大众体育旅游休闲度假区适宜在近海岸的滨海区域进行开发和利用,作为海岛与陆地的一个衔接区,便于陆岛联动,分散客流、降低成本.综合度假区可以对与陆地有便利的交通设施连接的群岛区域的旅游资源进行逐步开发,形成普通体育休闲方式的大众消费和高端体育休闲方式的个性消费这样一个多种选择的体育旅游度假区.对于距离陆地较近并具有一定特色旅游资源的海岛,可以开发成会员制的高端体育旅游休闲度假区.三位一体同时发展,形成海岛体育旅游的立体空间结构.有利于提升旅游度假区的品质,打造精品旅游目的地.

4.2 海陆联动,区域统筹

海岛与其周边海陆之间的关系紧密、互为影响.海岛体育旅游开发不可能孤立存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与周边邻岛以及大陆之间相互协作,优势互补,形成旅游联动、协作的经济圈,这样才能可持续发展,保持经久不衰的旅游吸引力.在实施海岛体育旅游的开发过程中,应正确处理相邻岛屿之间、岛屿与大陆之间、岛屿与海域之间的关系,统筹规划、整体实施,实现有效开发和利用.

4.3 打造主题,一岛一貌

海岛体育旅游规划、发展过程中应按照“一岛一特色、点面相连接、共享经济圈”这一原则来逐步建设、发展、成熟.根据海岛资源中沙滩、海湾、海水的地理位置和地质特征等不同的特点来打造具有一定特色的体育旅游休闲的主题,如宁波、舟山、温州等地的海岛,利用特色海洋旅游资源,创建了宁波游艇俱乐部,舟山帆船运动区,洞头国家沙滩排球训练基地,这些体育运动休闲设施的建立,促进周边海滨地区开发了大量的运动休闲场所,具有特色的体育旅游主题引导了大众运动休闲和体育旅游目的地的取向.

4.4 打造赛事,创建品牌

利用海岛资源和海域条件,积极创办品牌化体育赛事,以体育赛事带动海岛体育旅游,让人们提起某一地域就能联想起相关的体育赛事和体育旅游活动,例如:在宁波和舟山以及台州和温州之间的海域作为阶段性的体育赛事区域,以之间的海岛作为中转站,设计一条具有特色的国际性帆船赛事线路;又或依托沿海各个群岛区域举行国际性环岛自行车赛事等.有了一定影响和规模的体育赛事,就能够吸引游客前来参与、观赏体育赛事,促进海岛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

4.5 政府引导,招商引资

海岛是海洋资源中最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在开发和保护上,政府应强化引导作用,避免开发的盲目、无序性,可以通过在审批、建设、税收、经营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来招商引资.同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调动、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开发、利用和保护.

4.6 加强营销,开拓市场

结合海岛地理位置和自然风光的特点,扩大对外宣传,推出精品旅游线路和特色主题旅游线路,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线路产品.积极探索自主营销与合作营销、委托营销、代理营销相结合的多元化营销模式,制定实施更有针对性的市场营销策略,提升旅游营销的实际效果.探索浙台旅游组织新形式,积极推进与台湾旅游的双向合作.努力保持日韩市场的稳定增长,推动日韩客源结构优化.进一步扩大东南亚市场,积极开发南亚和西亚市场.

[1]杨明.我国度假体育参与者现状研究[J].体育与科学,2011,(6):22 -27.

[2]浙江海岛资源综合调查领导小组.浙江海岛资源综合调查与研究[M].浙江: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1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