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时代文化强国战略呼唤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我国科技文化建设的历史考察与经验研究》评介

时间:2024-06-19

邵鹏宇

(江苏理工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1)

2021年2月,***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在百年接续奋斗中,党团结带领人民开辟了伟大道路,建立了伟大功业,铸就了伟大精神,积累了宝贵经验,创造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人类社会进步史上令人刮目相看的奇迹。”[1]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我们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正是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党史学习教育的高度重视,才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注入了不竭的动力,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科技文化建设是中共党史和国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党的十五大开始,历次党代会报告都专门阐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问题。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党的十八大以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更是被提升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高度。

“从历史中寻求灵感与资源,借助历史研究的主题与方法回答当下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构成了近年来社会科学领域的一股潮流。”[2]纵观我国科技文化建设发展的相关研究,都是基于这一历史语境展开的,尤其“从中国文化发展角度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就开始被研究者所关注”[3]。尽管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研究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但就社会主义科技文化建设历史的研究来说,仍处在初步探索阶段。

赵小平[4]全面概述了我国科技法制与科技文化建设的发展阶段和两者的互动关系;刘国章[5]和孙德忠[6]对当代中国科技文化建设事业展开了宏观层面的初步探讨;冯留建[7]和孙波[8]指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文化建设的先进性和战略性。这些研究为后学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就上述研究来看,仍存在以下不足:(1)研究方法较为单一,仍处于“结果文件”的静态梳理阶段,不免带来研究视野的局限;(2)研究成果虽然对其著作框架内的问题分析较深入,但缺乏长时段、整体和系统的考察,存在着研究断层;(3)因研究者各自主题和视角的局限,对理论与实践的整合还不足,对历史经验和规律缺乏深度揭示;(4)研究的具体语境资料尚未充分挖掘,史实考证和文献辨析较薄弱,无法立体展现全貌,缺少历史的纵深感等。

作为中共党史和国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科技文化建设史实质上体现了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侯强教授撰写的《我国科技文化建设的历史考察与经验研究》(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20年),以历史为线索、文献为基础、现实为依据,综合运用多学科理论和方法,以辩证的观点和历史的视野,详尽考察了新中国科技文化建设的历史进程,比较系统深入地总结了我国科技文化建设的历史经验;以新史料、新视角、新对策为出发点,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上述相关研究的空白和不足,并基于文化强国战略提出了科技文化建设的现代化发展新路径。

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化的实质就是人的发展。广义的文化就是人类自觉维系的生存方式。科技作为人在生存活动展开时形成的动态体系,本身就是大文化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在科技发展中进行着物质生产活动,并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和制度,因此,人的本质属性中就包含着科技性。科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推动力,尤其是工业文明以来,科技文化已逐渐成为第一文化,推动形成了包括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在内的大科学观,是当今世界先进文化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该论著认为,我国科技文化建设史正是一部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发展史,一部从无到有、披荆斩棘的创业史,一部坚定信仰、敢于超越的奋进史。

中国的科技文化建设不仅需要创新,也需要及时进行理论梳理和实践总结。从革命、建设、改革,再到新时代,我们在党的领导下逐渐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技文化建设之路,这是历史的使命,也是时代的命题。该论著在翔实的史料搜集和严谨考证的基础上,把我国科技文化建设大致划分为五大历史时期,作出了深刻新颖而富有现实意义的阐释。这样的撰写体例和阶段划分,也正好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历史进程相印证。具体说来,就是从延安时期边区科技文化的萌生到建国初期社会主义科技文化的初创,从特殊年代科技文化的曲折再到改革开放时期科技文化的奋进,进而经过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理论探索和实践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文化建设迈入了新时代。该论著在环环相扣的历史研究中,阐明我国科技文化建设史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推向深入的历史,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科技文化建设的集体智慧结晶。

延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从形成到确立的时期,也是培育和弘扬科学精神的关键时期。该论著对这一时期的历史研究尤为出彩。众所周知,由于特殊历史的原因,革命年代史料的收集和整理是研究中的一大难点。通观该论著,不仅将延安时期科技文化建设的相关政策法规、理论著作和实践案例基本搜集整理齐备,而且将杂乱的史料通过科学精神、本土化改造、大众化、教育思想等主题进行了分门别类的论述。这种史料的收集和整理,不仅其本身就是对历史研究的宝贵贡献,而且也足见著者扎实的史学功底和深厚的素养沉淀。

新中国的建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并由此开启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迈入从革命向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该论著结合“双百方针”和“向科学进军”口号,阐明了从知识分子爱国主义驱动下的由内而外的热情参与和自觉推动,到群众科技文化运动对全民科学精神的普及和推广,再到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科技文化建设事业的百废待兴,既有个案的共时性分析,又有发展的历时性分析,生动描绘了新中国科技文化建设初创时期欣欣向荣的蓬勃景象。道路是曲折的,前景是光明。对于特殊年代我国科技文化的曲折发展,该论著也不讳言。在肯定科技事业巨大成就的基础上,将其置于历史和时代的理论背景中,对科技文化建设中出现的偏差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阐明其螺旋式发展符合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历史论断逐渐深入人心,党带领全国人民克服焦虑、恢复重建、变革观念,迎来了改革开放初期科技文化建设的奋进时期。该论著从社会政治生态、理论实践探索和政策法规制定等多方面,全景展示了这一时期科技文化建设的浴火重生。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文化建设迈向了更光明的未来,并逐渐构建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话语体系。该论著用较大的篇幅,从理论的深度和实践的广度全面展示了新时代我国科技文化建设的新局面,即理论的新探索奠定了新基础、创新的新政策带来了新驱动、实践的新成就拓展了新路径,并在阐释过程中激活其所蕴含的意义和价值。

回望来时的路,是为了更坚定地走好脚下的路和未来的路。科技文化建设是立业之本、富民之本、强国之本。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科技文化事业尊重科学精神,在历史和现实的交织中积极迎接时代的挑战,逐步构建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文化体系。该论著基于此前的论述,以当代阐释为目标,把理论的触角放到了一些现实问题上,将我国科技文化建设的基本经验总结为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内在统一、人民群众科技大众化、科技文化与科技发展协同、不断进行理论和实践创新等历史经验与启示,并在此基础上激活其阐发当代科技文化建设的理论活力,进一步阐明了新时代我国科技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拓展了实施文化强国战略的空间和路径。

作为一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学理价值的著作,其在历史意义与当代意义的视界融合中,以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理性探寻了我国科技文化建设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及内在逻辑性;同时,也为我们理解我国科技文化建设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模式;是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佳作,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文化建设创新发展研究的最新理论成果。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我国科技文化建设的历史考察与经验研究》一书回顾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社会主义科技文化事业翻天覆地的巨变,对新时代中共党史和国史研究进行了拓展和深化,更是对党史学习教育路径的创新性探索。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