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王超
摘要:为了保证最佳的教学质量和水准,许多高职院校想方设法的调整育人思路,坚持能力本位的教育思想,积极探索全新的高职师范生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策略和手段,逐步构建科学完善的素质训练教育体系,科学设置专业化、系统化的教学模块。通过对岗位专业需求的深入分析及研究,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应用的有机结合,以此来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的师范生。确保高职师范生能够主动自觉地形成体育锻炼精神和意识,不再畏惧体育或者浅尝辄止、敷衍应对,在教师的潜移默化指导下,逐步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以及社会适应能力。
关键词:能力本位视角;高职师范生;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策略
结合教育部网站所公布的数据不难发现,我国目前的高职院校突破了1500多所,在高等学校中占到了60%左右的比重,有300所院校为教育类专业师范类院校,主要以培养幼儿教育教师以及学前教育教师为主要目标。随着终身体育意识的不断形成以及全面践行,高职院校的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及要求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校学习要立足于当下、展望未来,关注对教学模式的有效创新及改进。围绕高职师范生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现实条件,积极实现多措并举以及教无定法,确保学生能够主动掌握体育锻炼技巧,形成正确规律的作息和锻炼意识。
1.能力本位教育概述
能力本位教育要求教师以职业岗位诉求为前提和依据,积极调整教育思路和方向,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以及社会适应能力为目标,全面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强化学生对现代化操作技能的理解及认知。能力本位教育质量直接关乎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在职业教育中这一教育理念的践行备受瞩目,处于前期的探索阶段。教师以学生岗位技能培养为基础,进一步落实好职业专项能力培训工作,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结合社会诉求调整育人方向。确保学生能够主动适应社会的多变性,形成良好的综合能力以及综合素质,自觉接受教师的教育和指导。
2.高职师范生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现状
当前的高职师范生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工作质量不够理想,这一教育板块的问题比较突出。首先,教师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随着网络技术以及科学技术快速变革,高职院校师范生所面临的学习环境产生了明显的变动,角色定位和学习方式有所不同,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备受瞩目。在讲授新知识时教师需要注重对于多媒体环境的有效分析,针对性的调整授课模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学习态度。但是有一部分高职师范生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停留于知识表面,受到了固有思维模式的束缚及影响,教师的教学方式比较传统和固化,严重打消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导致学生逐步丧失了自主学习的热情和动机,探索新知识的能动性不足。
其次,实质的教学内容过于繁杂和冗余。作为高职师范类专业的公共必修课,高职师范生公共体育课程的育人作用以及价值不容忽略,实质的教育教学内容比较宽泛,具体涉及新赛事、新体育以及体育基础理论知识的简单介绍和分析。另外还包含专业体育内容设计、专项身体素质训练、身体基础素质训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当前的课程设置比较简单,内容较为繁多,学校所安排的教学课时不充分,最终导致学习任务过于繁重,教师以及学生都面临较重的学习负担及教学压力。教师聚焦于素质训练,对理论知识教学不够关注,师范生的成长及发展受到阻碍。面对复杂的外部形勢,师范生的未来职业发展难度系数越来越高,广泛扎实的体育理论基础知识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在社会中立足,保持良好的综合素质,在体育基础知识理论的支撑下主动应对生活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积极扫清心理和生理上的各种障碍,实现个性化探索。
再次,教师所设置的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在开设公共体育课程时,高职院校师范类专业主要以提升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养为目标,逐步强化学生对体育基本知识的理解。但是有部分高职院校师范类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目标不够准确,缺乏可操作性以及执行性,针对性不足,教师没有围绕专业教学内容、教学层次以及专业背景针对性地设置教学任务以及教学目标,忽略了对学生职业需求的有效分析,过多的关注基本技能以及基础知识的学习和传授。有教师会围绕思想政治价值观、教育态度、教育情感以及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进行调整,最终导致课堂教学方向出现偏差,教育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不足。
最后,教师所采取的教学评价方式比较单一,过多的关注总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流于形式。教师将总结性评价作为素质测试中的重点以及关键衡量指标,没有围绕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形成性评价不够理想,教师所采取的评价方法也比较单一,无法站在不同的视角,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自身的教学效果,实现全面公正客观的评价,严重阻碍了三维目标的顺利落实,导致价值观、态度、情感层面的教学效果停滞不前。学生逐步丧失了自主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动性,个人的综合素养不够理想,存在敷衍消极的情绪和心理。
3.能力本位视角下高职师范生公共体育课程教学价值
首先,符合教师教育的职业导向,有助于师范类学生对体育知识有一个正确合理的理解,逐步提升学生的体育认知能力及水平。师范教育与教师教育的职前培养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十分注重对师范生职业素养的塑造,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更好的启蒙学生的职业认知。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储备以及对教育本质的理解会直接影响后一阶段的教学改革成效,学校则需要着眼于教育体系中体育教育的现实条件以及重要地位,认真对待不同的教育事实以及教学目标,不再过多的挤占体育课的时间,给予学生更多活动筋骨的机会,提供给学生专业系统的指导。高职师范生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的价值非常明显,有助于实现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育的齐头并进,全体教育者都需要主动参与其中,培养师范生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和行为习惯,营造自由民主的教师认知氛围。让学生能够自主和参与体育锻炼,拥有一个强健的体魄。
其次,有助于丰富教育教学资源。在当前的教育大环境下师资力量问题备受关注,师资匮乏问题较为常见,如果学校能够以能力为本位组织开展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活动,那么对弥补当前优质体育教育资源的缺失将会有重要影响。学校需要保障充足的体育课师资配备,最大限度的调动体育教师的教学管理能动性以及组织积极性,确保体育教师能够站在师范生的视角,想方设法的调整育人思路,逐步营造浓厚的体育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体育锻炼欲望,让学生形成持久的锻炼习惯,学会主动改变个人的学习态度。
最后,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改善学生的体质状况,让学生保持极强的学习热情,不再敷衍应对。一部分高职师范生的身体健康状况不够理想,存在消极情绪和负面心理,体质健康水平不断下降。教师需要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峻影响,积极设置公共体育课程,一步一个脚印地引导学生,改变传统的体育课程教学模式,设置新型师范生公共体育课程,想方设法的提升师范生的体质健康水平,让学生能够自觉参与其中,保持良好的学习动机。从宏观的视角上来看,在全面推进师范生公共体育课程改革时,事实依据以及实践经验比较有效,课程改革工作较为敏感。教师个人需要始终保持科学求真的态度,站在实践层面和理论层面进一步构思教学模式和框架,尝试全新的教育对策。
4.能力本位视角下高职师范生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策略
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师范生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工作难度系数越来越高,教师需要关注对师范生体育价值观的培养,以此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站在科学宏观的视角调整教学模式,保障健康体质测试指标与层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针对性的改进教育模式和方向,落实好体育训练活动,逐步提升学生的耐力素质以及体育热情,让学生能够自觉参与体育锻炼。
4.1构建完善的素质训练教学体系
科學完善的公共体育素质训练教学体系有助于顺利落实教学目标,提升综合教育质量和效果。教师可以主动利用公共体育综合教学平台,积极组织开展综合性体育健康监测活动,借助微课突破时空限制,有效补充传统育人模式的不足,确保学生能够在自主参与体育运动的过程中释放个人的心理压力,逐步形成终身体育观念和意识。首先,学校需要构建科学完善的公共体育综合教学平台,针对性的提升教育质量以及育人效果,加强对互联网资源以及多媒体技术工具的整合利用,逐步完善教育教学平台。在进一步开发体育网络公开课程的过程中,为学生的在线测试、在线学习、在线互动和在线答疑做好铺垫,促使学生实现高效学习和大胆探究,形成自主自觉的学习习惯和意识。
其次,积极组织开展微课教学活动,围绕公共体育理论知识的教学成果,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逐步创新教学手段,紧密融合在线学习、远程学习和移动学习,结合高职师范生的教育教学要求以及育人目标组织开展阶段性系统性的技能培训教学活动。当前的微课教学处于探索阶段,在讲解体育基础理论知识以及介绍体育赛事时,微课教学大有可为,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职业诉求以及未来成长发展趋势的有效分析,分步骤、有目的的设计微课,积极实现多措并举以及教无定法,让学生能够主动自觉的完成学习任务。
最后,组织开展综合性体育健康竞赛活动,将专项健康比赛、综合性的体育赛事以及群体性体育竞赛融为一体,逐步提升学生的健康水平、身体素质以及专项运动能力,灵活融入教学技能相关的知识,稳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4.2精心设计专业化的教学模块
在组织开展高职师范生公共体育课程时,教师需要以提升学生的体育健康水平为基础,确保学生逐步掌握从事专项教学的基本能力和技巧。有的教师结合基本学情针对性的设置教学内容,充分凸显高职师范生的核心专业技能,以课程模块的专业化设计为基础,结合情节设计专题设定整合优化以及内容选择等基本教学环节,适当融入基础理论知识。全方位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运动保健、体育医学、体育心理学、体育产业等内容的学习最为关键,这一点要求教师结合教学进度精心设置教学板块,围绕不同专业的职业需求进一步研发校本体育教材,加强与就业基地和实习基地之间的联系,积极实现应用于理论教学的无缝对接。根据体育专业教育的现实条件,将公共体育课程作为核心内容,有效衔接专业课程与公共体育课程,避免学生出现思维断层和思维局限。
4.3结合岗位需求定位教学目标
高职师范生公共体育课程的实践性比较明显,教师需要关注对岗位需求性质的有效分析,以此为着眼点和出发点,结合各个专业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以及未来就业方向制定与之对应的培养方案及学习计划,确保学生能够获得更多自由选择的机会。在整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时,教师需要积极设计系统化的教学课程,坚持能力本位的教学原则,合理设定教学内容,围绕学前教师的必备技能以及决策需求针对性的调控教学过程,重新定位教学目标。适当增加与师范生健康成长发展相关的职业发展目标以及学习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终身体育意识,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基础运动技能,真正实现事半功倍和自主探索。
4.4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系统
教学评价的指导作用不容忽略,是教育教学体系中不容忽略的一大环节,直接关乎教学质量。高职院校需要想方设法的提升教学质量,全面落实好教学管理工作,从多个视角着手,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稳步推进教学创新。
首先,将总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逐步完善教学评价体系。过程性评价备受关注以及好评,有助于体现评价工作的客观性、公正性以及科学性。但是这一评价模式所涉及的评价环节比较多,评价形式不固定,所采取的测量尺度有待统一,因此无法直接单纯组织开展过程性评价工作。在构建过程性评价体系时,教师也面临重重困难。总结性评价要求教师根据最终的结果,具体分析整体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实施的评价标准比较单一和僵化,这两种评价模式各有优缺点。教师需要注重系统性整合,积极实现两种评价模式的有效互动,以学生自评、互评、试听、笔试、素质测试、网络考核以及专项达标为基础,充分体现综合性评价体系的全面性和客观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良好的知识应用能力以及体育锻炼习惯。让学生能够享受整个体育锻炼的全过程,将体育锻炼作为生活中的一部分。
其次,学校需要以网络电子档案评价模式的有效推进为基础,整合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手段,保障最终评价结果的客观性以及指导性。信息技术是网络电子评价模式的基础以及重要技术支持,能够全方位展示学生的学习过程,保障教学评价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在借助这一评价模式综合评价基本学情和教学效果时,教师需要建立动态的网络电子档案,利用大数据技术以及云计算技术高效整理学生在公共体育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基本信息,比如教学互动、心得体会、运动数据、个人视频以及学习资源。在收集网络电子档案数据的同时,准确客观的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保障这一工作能够落到实处。
5.结语
高职师范生的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的系统性和专业性不容忽略,教师需要以学科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进一步凸显能力本位的教育教学要求,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有效优化及调整,充分凸显多媒体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围绕职业岗位需求探索全新的公共体育课程教学途径,确保现代体育教学改革工作能够落到实处,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学生的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李志刚. 能力本位视角下高职师范生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策略研究[J]. 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020(002):58-60.
[2]周培. 能力本位视角下高职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改革策略研究[D]. 浙江师范大学.
[3]开浩. 突出能力本位的课程改革策略研究——以高职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为例[J].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6, 18(3):3.
[4]张振华. 运用任务型教学培养英语师范生能力本位的教学技能研究[J].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
[5]蒋春容. 能力本位视角下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的改革研究[J]. 品牌, 2014(9):1.
[6]朱晓东, 蒋棉依, 邱团. 能力本位视角下广西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探析[J]. 广西教育, 2014(27):2.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