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CiteSpace的我国篮球训练研究可视化分析

时间:2024-06-19

高峰

摘要:运用Citespce 软件结合文献定量定性分析法,从时空分布、热点贡献、研究趋势等方面对我国篮球训练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从篮球训练理念、篮球教学训练、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三个领域对我国篮球训练研究热点进行梳理,从研究主体、研究主题以及性别突破、科技化的篮球训练等研究趋势进行预测。

关键词:篮球训练,Citespace,篮球运动

1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数据来源

本研究文献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检索时间跨度为1993-2023年,截止2023年5月5日以“中国篮球训练”为关键词共检索到250篇文献,为减少研究误差及论文的可信度,本研究对检索结果进行筛选后获得249篇科学样本文献,其中学术期刊111篇,占比达44.6%;特色期刊48篇,占比达19%;学位论文74篇,占比达30%;国际国内会议12篇,占比达5%;图书4篇,占比为1%。

1.2研究方法

Citespace软件自2003年问世以来经历20余年的版本优化升级备受学术界关注,并通过相关知识图谱的绘制被运用到量化研究中,同时根据模块值(Q值)和平均轮廓值(S值)两个指标进行网路结构和聚类拟合度的评估,以可视化分析法为主结合文献资料法、计量统计法等研究方法。本研究基于JAVA平台的Citespace5.7R2版本软件对我国篮球训练文献的发文特征、学科分布、基金支持、研究走向、研究热点进行相关分析。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文献描述性分析

2.1.1文献的时间分布

总体上看,我国篮球训练研究的发文量呈现出波动起伏的特征。三十年间共发文249篇,年均8篇左右。从数量上看,90年代總体数量较少,进入20世纪后数量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在经历2015-2017三年降幅后,2018年文献数量再次出现大幅增长。因此我国对于篮球训练的研究在2007-2014、2018-2023年出现两个时段的大幅增加,一是2006年举行了第十五届世界男篮锦标赛,2010年是第十六届世界男篮锦标赛,因此对于篮球世界级赛事分析也是该时段的研究热点。二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2021年东京奥运会的带动下,中国男女队员在运动会上表现不俗,因此篮球训练的研究和探讨是该时段的工作重点,尤其是北京奥运会作为国内举办的顶级世界级赛事,为篮球训练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2.1.2文献研究作者分析

特定时间段该领域的研究成果数量及被引用下载次数是衡量科研综合实力的有效方法,也是评判科研人员自身水平的重要依据。从统计数据运用普赖斯定律可以得出我国篮球训练研究领域的文献中,核心作者即相关文献发表数量在两篇以上的作者为20人,核心作者发文量共计41篇,约占总文献数量的16%,未达到普赖斯提出的50%的标准,表明我国尚未形成篮球训练研究领域高产作者群,核心作者处于零星分散的状态,少部分突出作者引领着该领域的研究趋势。核心作者中,北京体育大学刘玉林针对篮球运动理念、篮球比赛内外环境、赛前训练等进行研究共计4篇文献,保山学院陆晶晶主要针对篮球运动训练思想进行研究共计3篇文献,北京体育大学陈章云针对中国男篮甲级联赛的训练问题进行研究共计3篇文献。不难看出,高校学术团队实核心作者的主要力量,而缺乏一线训练执教者或篮球职业化管理者的理论研究。

核心作者的合作是推动学科发展的内生动力,其紧密程度直接影响着该领域研究的未来发展。根据Citespace软件绘制出的图谱可知我国篮球训练研究作者的网络共现知识图谱结构显著,聚类可信度较高,形成了以刘玉林、陈章云、练碧贞为代表的北京体育大学学术团队,以于振峰、陈钧为代表的首都体育学院学术团队,以赵晶、闫育东为代表的天津体育学院学术团队,郭永波、刘新征为主的华南师范大学学术团队,包小强、马明坤为代表的新疆师范大学学术团队。除此之外尚有部分核心作者独立发文,尚有一定的合作空间。

2.1.3机构共现分析

根据普赖斯定律公式计算机构发表数量在3篇以上的机构为主题领域的核心机构,共有20所,发文量为128篇,占比为51.4%。其中专业体育院校机构有8所共计发文85篇,占比为34%,反映出体育院校是我国篮球训练研究领域的主力军。其次是师范类院校和综合类大学的机构10所,发文量为47篇,占比19%。发文量排名前三的是北京体育大学、武汉体育学院及首都体育学院,究其原因在于北京体育大学是唯一一所国家体育总局指数的高等专业体育院校,该校成立了“中国篮球运动学院”,拥有丰富的科研资源。而武汉体育学院是我国老牌体育院校,篮球更是该校的强项,武汉地区科研、人文底蕴深厚,也是我国开展高级别篮球比赛的主战场,为篮球训练研究提供更多数据。而首都体育学院是北京市属高校中唯一一所体育大学,依托于北京地区充足的体育资源和众多的科研力量,为开展篮球训练研究提供了更多便利。随着我国体育院校篮球教育的不断改革升级,篮球训练研究的科研成果也会逐步上升。从科研机构的合作上看,出现三大贡献网络,即以北京体育大学为主的共同体,以苏州大学、新疆师范大学为主的综合性师范类共同体1个,以首都体育学院、天津体育学院为主的共同体1个,其他科研机构较为分散,因此我国篮球训练研究合作共享程度较为不足,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空间较大。

2.1.4文献刊文分布分析

根据知网(CNKI)数据统计,刊发我国篮球训练研究文献的期刊有19家。从载文量上看,北京体育大学16篇,当代体育科技12篇,篮球11篇,中国体育科技8篇,北京体育大学学报8篇,苏州大学7篇,体育科技文献通报、首都体育学院分别6篇,河南大学5篇,体育世界(学术版)4篇。由此可见,文献刊文主要分布于体育院校的学报及体育特色期刊中。值得注意的是,该领域学位论文共计74篇,其中博士论文15篇,硕士论文59篇,由此可见高校对于篮球训练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呈现出以体育院校为主、师范和综合性大学为辅的发展趋势。

2.1.5学科分布及基金支持分析

由中国知网(CNKI)数据分析得出,我国篮球训练研究以体育教育为主,同时以中等教育为辅,涉及初等教育、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出版、人物传记、供给经济范畴,说明我国篮球训练研究领域关注度仍有发展空间。

基金支持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该研究领域在整个体育领域的重要程度。统计得出,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软科学研究项目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是我国篮球训练研究的主要支持者,除此之外还有教育部人才计划、普通高等学校北京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等省部级基金支持,因此基金支持呈现出多样化,但支持力度仍不足。

2.2研究热点与趋势的可视化分析

2.2.1高频关键词统计分析

由对我国篮球训练关键词分析可发现,研究主题围绕着篮球训练、体能训练、竞技篮球、篮球后备人才、篮球运动、篮球运动训练这类关键词,这与我国建设体育强国、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需求基本契合。其中在主要主题中,篮球训练主题为40篇,体能训练为22篇,竞技篮球为16篇,篮球后备人才、后备人才分别13篇,篮球运动训练、篮球运动分别12篇。在次要主题中,篮球训练主题27篇,篮球运动员主题18篇,中国男篮主题为9篇,中国篮协主题为8篇,教练员、体能训练主题分别7篇。从主题上看,我国篮球训练研究呈现出有主有次的特点,主要主题围绕篮球训练、体能训练和人才储备进行研究,而次要主题围绕教练员等进行研究。就关键词的中心度而言,后备人才、篮球训练的中心度较高,这说明篮球训练的最终研究是人才的储备。

2.2.2关键词聚类及研究热点分析

运用Citespace关键词聚类功能对研究主题进行锁定,得出Q值为0.7846,有关研究显示Q超过0.3代表着社团结构是显著的,S=0.6大于0.5,因此聚类是合理的。本研究采用逻辑归纳的方式分析研究主题和研究热点领域。

领域1:关于篮球训练理念的研究

篮球训练理念是指导篮球训练的基础,我国经过不断探索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理念体系。刘新征、蒋纯金、赵志明针对体能训练理念的创新进行研究,提出要重视体能与技战术同步发展理念的创新、技战术训练和体能训练关系的创新、体能训练手段方法科学化的创新、一般体能与专项体能训练合理运用的创新,以及赛季中体能训练消耗与恢复的训练理念的创新。于亦杰对当今篮球运动的特点及表达方式进行研究并剖析篮球运动训练理念的现状,从运动员的知识结构、团队建设、实战训练等层面入手加强理念指导。牛家明从教练员的执教理念入手结合辽宁省实况探讨理念的传承与创新,分析管理理念、训练理念和教育理念三个内容的传承与创新情况,同时从多角度关注运动员的心理和文化教育状况。除此之外,马安康、林海等从中外篮球训练理念的对比角度研究中国篮球训练理念,结合西安青少年俱乐部和立陶宛青少年篮球执教者的理念现状调查,得出中外执教者在训练现状、教育性、人文性等层面的差异,探索文化交融背景下我国篮球训练理念的新思路[2]。

领域2:关于篮球训练教学的研究

首先是训练大纲或者指导类研究。张涵、张云龙、马麟通过评阅《中国青少年篮球教学训练指导手册》,分析半场比赛在高校篮球教学中的应用,从目标、内容和要点三个维度分析篮球教学的流程并罗列出多种篮球教学方案,对培养学生篮球实战能力大有裨益。施艳、罗紫媛、洪晓彬针对正念-接受-投入法中国化对提高罰篮成绩的效果进行研究,正念训练从"无我"的角度帮助运动员从胜负的概念中解脱出来,有效缓解罚球时的紧张情绪。何倩倩通过纵向梳理我国四版《中国青少年篮球教学训练大纲》,分析出《大纲》以培养篮球优秀后备人才为终极编写目标,同时在文化素质教育、推行力度、人格教育等方面仍然重视度不足。

其次是体能训练的研究。卓金源、王卫星、陈小虎、杨磊以中国男篮备战第28届亚锦赛的过程为例,测试并记录无创肌肉状态诊断技术(TMG)在体能训练中的应用,分析该项技术在运动员肌肉状态诊断、体能训练优化、运动损伤预防、康复治疗监测等方面的作用原理,为我国高水平运动队体能训练科学化提供参考和借鉴[3]。郑建银以深圳上沙中学男子篮球队为例,分析核心力量训练在初中难受篮球运动技能中的影响,明确核心力量训练在篮球训练中的重要作用。李玲奇从U12“小篮球”入手,探讨CrossFit训练对于男子运动员专项体能的影响,明确该方法对于专项体能的提升作用。郑功鹰以CUBA老牌强队中国民航大学男子篮球队为例,结合球队实际需求制定专项体能训练方案,并从损伤评估、专项表现、身体素质对训练方案进行有效科学验证。杜遥捷从体能训练的概念说起,强调训练的意义和必要性,翁荔探索改变以往危险的、存在隐患的篮球体能训练方法,以帮助篮球体能训练运动员进行安全有效的体能训练。

最后是篮球训练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施建民以河南周口市城区小学课余篮球训练为切入点,对篮球训练的学生情况、教练员情况、学生家长情况、训练内容情况、训练条件情况、训练时间情况和举办比赛情况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对策。李西鹏针对我国篮球体能训练普遍存在着重视程度不够、思想认识不足、体能训练缺乏规划性、系统性等诸多问题,提出各层级篮球运动员、教练员必须提高对体能训练重要性的认识,并配置专业的体能训练教练员,形成系统性、整体性的训练体系。

领域3:关于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

郑怡在体教融合背景下以辽宁省为例,对篮球后备人才优化路径进行探索,得出路径差异、文化差异、师资差异等问题,并从场地、竞赛体系、培训体系等层面进行优化。杨溦倩在体育强省背景下以江苏女子篮球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为对象,分析其困境并从人才动力、培养机制、制度保障等层面提出培养路径。李师蕾从组织形式、赛事组织、人才输送三个层面对比中国与立陶宛竞技篮球人才培养的不同点。

2.2.3研究热点与研究趋势

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篮球训练研究在不同时段的特征,本研究采用突变词分析的房室结进行识别,通过发生骤增的词频贡献度观测我国篮球训练研究的发展趋势,可知我国篮球训练研究总体上致力于竞技篮球人才的培养。从1993年至今,我国篮球训练研究进入后奥运时代并呈现多元化特征,主要表现在:第一,研究主体的改变,将教练员群体、运动心理、青少年儿童纳入研究主体体系中;第二,研究主题的改变,从单一的篮球训练研究演变为竞技篮球职业化、篮球商业价值的研究,对篮球竞赛组织系统的优化配置进行探讨;第三,打破传统性别观念,对女子篮球训练的相关研究逐渐增加。

3结语

经过多年研究,我国篮球训练的科研与实践已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体育院校、师范院校、综合性大学等学术团队为我国篮球训练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篮球训练的方法革新、体教融合的具体措施、多学科交叉融合、信息化智能化篮球训练将会是未来我国篮球训练研究的趋势。

参考文献:

[1]国家体育总局.姚明阐释《中国篮球“十四五”行动计划》——以“1-2-4”战略为核心 推动篮球运动全面发展[N].中国体育报,2022-12-19

[2]宋军毅 陈仔 向程菊.基于CiteSpace与文献计量学的我国篮球训练研究[J].体育科技,2022年第43卷第五期

[3]卓金源 王卫星 陈小虎 杨磊.无创肌肉状态诊断技术(TMG)在中国男篮体能训练中的应用[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20,36(0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