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让体育游戏在点滴中漫溯

时间:2024-06-19

吉雅

摘要:随着幼儿年龄的不断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也获得了明显提升。幼儿园开展体育能推动孩子大肌肉动作的发展,可以提升他们走路、跑步、跳跃和爬行等方面的素质,而且可以提升他们的平衡能力,动作的灵敏性。基于孩子的年龄特征、身体和心理成长规律,老师可以针对孩子群体与个体差异开展体育游戏,通过有效策略推动身心成长。

关键词:幼儿园;体育游戏;活动;策略

国内学前教育的目标在于“对孩子实施体、智、德、美等全面成长的教育,推动其身体和心理健康成长”[1]?。幼儿体育就是身体的教育,不仅可以提升身体素质,并且可以促进孩子机体发育,提升肢体协调水平。把教育和保育进行融合,基于孩子开展全面、协调成长的教育活动中,应当将“体育”摆在重要位置,提升他们的身体素质,推动孩子全面成长。我国知名学者陈鹤琴曾认为:“小孩子天性好动,将游戏视作生命。”游戏是孩童时期的重要伙伴,喜爱游戏是他们的天性。从某种角度进行分析,孩子需要游戏,就好像植物需要太阳,鱼儿需要水一般。

一、背景现状

孩子进入幼儿园之前的体育活动存在任意性,不带有任何目的,属于一类积极愉悦的活动。对于部分父母来说,幼儿体育活动就是孩子的玩鬧,如同小学生一般任意玩耍,增强身体素质。事实上并非如此,这类活动不只需达到锻炼身体和提高肢体协调能力的目的,并且应当在体育运动中提高孩子的安全观念、合作观念、规则观念、观察能力等。引导和激发他们活动参与兴趣是开展幼儿体育的主要目标,按照孩子的特征开展趣味性强、多元化的体育活动,引导他们积极参与,也是推动他们身心成长的前提条件。幼儿园体育活动就是以孩子身体和能力发展为基础,开展的一系列体育运动。

幼儿体育旨在推动孩子身体生长发育与动作协调发展,不仅能够提高身体素质,并且能够加强身体健康,形成健康的生活卫生习惯与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中大班孩子在成长阶段中拥有了很多生活经历,在参与活动时形成了一定的规则观念、合作观念而且能够提出不一样的活动模式。因此,相对于小班孩子来说,大班孩子有着良好的体育参与能力。孩子因为本身年龄特征和身体机能的限制,体育活动的组织大多要求教师的引导,提高孩子的参与热情,参与体育游戏的水平。所以,幼儿园体育活动的组织并非是单纯的玩耍,而是老师由计划、有针对地开展活动。

二、体育活动对幼儿健康发展的意义

在孩子健康成长过程中,主要包含身体与心理方面。幼儿期作为孩子心理成长的重要阶段,这是孩子性格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阶段。针对他们而言是其成长的关键阶段。所以,针对孩子而言开展体育运动,不只有着实践作用,并且对将来有着更多潜在作用。

(一)体育活动推动幼儿身体健康与机体协调发展。

幼儿能够在体育活动重参与其身体发育所需的各种活动。只有健康的身体才能形成良好的精神。[2]?应当尽量避免在衣服、饮食、药物使用等层面对幼儿太过娇惯,提高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增强他们的身体素质。在参与活动过程中让他们的肌肉获得锻炼,让身体形态得以生长发育。孩子利用锻炼增强了自身动作的协调能力和灵活能力,而且提高了孩子的节奏感、方向感和平衡能力,利用大自然各种环境因素的持续刺激,提高孩子的社会性能力,推动孩子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成长。

(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情绪情感。

针对孩子来说,情绪情感对其影响较为显著,在孩子的成长中控制情绪情感是十分关键的。在开展体育运动时,孩子克服畏难心理,动作的发展可以让他们得到一定的感官刺激,形成一定的情绪感受。孩子在参与过程中开心游戏,得到身心的健康成长。[3]孩子在老师建立的轻松愉悦氛围下得到一定的放松,提供机会得到满足感与成就感,让他们在活动过程中感受情感的改变,受到一定的刺激作用,有助于孩子管理自身情绪,进而形成较好的情感。老师作为孩子效仿的对象。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能够解决问题,更加主动地参加活动。在老师的鼓励下,更加愿意参与团体活动,在参与活动时能够形成勇气与信心。孩子坚韧不拔的良好品质在老师的潜移默化中逐渐产生。老师参与体育活动能够为孩子的各类不良情绪提供一种发泄机会,特别是能够让孩子在受到挫折后形成的冲击,利用体育游戏获得升华或者转移,能够让孩子更加轻松愉悦。

(三)体育活动促进幼儿良好性格的形成。

孩子在活动阶段中,能够自由地运动,并且能够和伙伴共同运动。在这一阶段中,孩子要求克服内心的害怕,解决各类问题的信心,如此一来,必定能够提高自信心与成就感。利用身体锻炼能够放松身心,缓解身体的疲劳。

因此,有效的体育活动能帮助孩子形成优良的个性,对于健全人格的养成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体育活动对孩子形成自主个性,坚韧不拔的毅力都有一定的促进意义。

(四)体育活动增进幼儿们的交流,促进社会性发展。

在开展体育游戏时,需重视提高孩子合作观念和规划观念,开展能引导孩子相互学习的活动,这是为了推动孩子之间的沟通和协作。

体育活动有利于幼儿集体观念的形成。有助于他们感受不一样的角色,了解各种角色的差异,做到换位思考。有助于他们知道如何和别人交流协作,形成和谐的同伴关系,提高社交的信心。帮助他们遵守体育规则,养成优良的集体观念,有助于他们产生与提升竞争观念。

三、开展体育活动的策略

(一)形式创新,增强活动的趣味性。

在开展户外体育活动过程中,不只应该确保活动内容的多元化,并且应该重视活动模式的优化,引导孩子主动参与,按照孩子的年龄特征和活动内容选择对应的模式来开展。处于各种年龄层次的孩子对于游戏有着不一样的情绪反应,例如小班孩子倾向于情简单、有着呼应特征的体育活动,大班孩子倾向于某些有着竞争特征的体育活动。所以,形式组织方面需兼顾孩子的年龄特征,引导他们主动融入其中。

在幼儿园组织体育活动时,按照各个班级孩子的年龄特征,选择了情景引导的模式,加入更多不一样的情节,获得了优良的成效。比如,为了激发孩子对某种游戏的强烈热情,在开展活动过程中按照相同内容制定不一样的情节。当开展《我是小司机》这一活动过程中,同学们方向盘在停车场中体验开车的乐趣,在他们了解怎样掌握方向盘之后,那么引导他们进入马路场景开车,让他们进入马路场景加以开车,并且还加入红绿灯场景,他们需要遵守交通规则。当再次开展这类活动时,引导他们进入高速公路,速度是很快的,随后经过加油站、收费站等过程使得情节更加多样化,进而使他们维持较高的热情。

(二)因材施教,关注幼儿个体差异。

孩子在体质、能力、健康情况和对刺激的反应等层面有着明显差别,需做到区别看待。多元智力理论提出,每个幼儿有着的特殊能力的组织有着本质的差别,很难从数量方面进行排序和划分,每个幼儿都有自身的强项,教育是为了引导孩子掌握和形成本身智力优势,通过强项引导弱项的提高,形成优势智力组合,推动充分、协调成长。借助该理论按照他们的个体差别提供科学指导是非常关键的,如若通过相同标准对孩子提出要求,必当会造成强项孩子的体育效果不显著,或者影响弱项孩子身体和心理成长。最为关键的就是提出孩子之间潜在能力的差别性和多元性,认同这种差异,而且通过这种差异开展教育活动,这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能力,使得不同孩子各项能力的提升。所以,能够选择下面的方法。

策略一:善于观察,判断强弱。

多元智能理论为大家带来了一种积极向上的观念,即所有孩子均有自身亮点,老师需要从各种角度来认知幼儿的特长,而且选择符合其特征的方式,让其特长获得良好的发展。老师应该重视不同孩子在运动中的表现,选择观察记录方式,按照记录来分析孩子的行为,判断他们的强项和弱项方面,针对他们根据能力做出划分,开展分层活动,为他们的弱项提高创造一定的空间,为他们的强项带来展现自我的机会,进而推动每个孩子能力的提升。

策略二:寻找切入点,以强带弱。

孩子在体育活过程中可以发现同伴的优势和自身的劣势:为何我的球总要跑开而却甜甜却拍得那么好?因为年纪太小,孩子无法辩证对待问题,当遭遇挫折之后,无法发现自身的闪光之处,长期下去可能出现自我放弃的情况。所以,老师应当在了解孩子的前提下帮助孩子研究其中的因素,解决疑问。并且其应该找到孩子的强项,做出认同和欣赏,使得他们建立准确认知自我的观念与能力,使得他们产生成就感,形成较强的自信,通过这种内在动力来提升自身劣势,让他们对自身发展有信心,推动个性成长。

策略三:同伴帮助,以强助弱。

老师体现出生生互动的作用,引导优势孩子帮助劣势孩子成长。在这一过程中,优势孩子还会积极帮助劣势孩子,让他们在其引导下不断成长;而劣势孩子为了满足和优势孩子共同互动的要求,只能协调发展与管理自身。所以,老师应当为沟通合作带来更多机会,创造优良的条件。比如,当中班练习拍球过程中,引导拍得很好的孩子找到一个需要帮助的同伴,两个人共同拍球,其中一位在不断数数,之后轮流进行。这样一来,两个幼儿可以彼此帮助,共同成长,而且可以较好地控制孩子训练密度,让身体得到很好地锻炼,将动静相结合,造成他們不会一直拍球,运动量不断增多,锻炼强度过高。

策略四:建立自信,由弱变成强。

孩子对自身劣势并无提升信心,也就要求老师鼓舞孩子的弱项成长,按照他们的性格特点,引导他们提高自身劣势。当他们在提高自身劣势中找到兴趣与得到满足感之时,必定会愿意探索,而且形成较好的体验,这种成就感使其有信心挑战其他不一样的领域。在开展《勇闯鲨鱼池》过程中,船长应该助跑跨跳过鲨鱼池来避免鲨鱼的攻击,在针对活动场地进行布局过程中,把之前的直线型的池面变成拱型,这是为了让孩子能够更好地跳过,引导弱项孩子率先选择较窄的池面,感受后成功之后逐渐提高难度,如此一来,不仅能够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并且能够带领他们提升自身的助跑跨跳能力。

(三)科学安排运动量,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时间

我国出台《纲要》明确提出,针对幼儿园来说,应当尽量减少太过的集体活动,尽可能避免等候浪费时间的情况,提高开展活动的效率。但是在运动过程中面临着一定的消极等待情况,严重影响到体育活动的效率。比如,在大班开展的跳绳活动时,老师引导孩子们按顺序排好队,之后逐一分发给孩子,如此一来,也就损耗大量的时间,之后还在老师“听看记练”的教学形式下参与活动,为他们提供自有训练的机会不多,一些强项孩子不愿意参与进去,还会出现捣乱的情况,一些弱项孩子完全不知道。从开展活动的有效性进行分析,跳绳能力不好的孩子被其他强项孩子所影响,并未掌握其中的技巧,而强项孩子在花样方面未做到创新,也就意味着这是效率不高的活动。事实上,如若老师按照孩子年龄特征与个体差异,优化自身引导方式与教学手段,必定能够产生不一样的成效。在正式开展活动之前,引导孩子分成不同小组拿着跳绳做好准备,相对于逐一分发来说效率更高,之后引导会跳绳的孩子先去玩,研究绳子的各种跳法,教师首先引导不会跳的孩子观察示范动作,引导孩子共同训练,之后进行独立训练。在孩子个别训练跳绳过程中,老师引导会跳绳的孩子花样跳绳,如此一来,全班孩子则能获得足够的训练。除此之外,在开展体育运动过程中,不得直接增加运动量或者强度太高,运动量需合理,防止孩子太过劳累而对身体产生不利作用。评判孩子的体育活动的适度性,主要采取观察脸色与测试心率的方式,这是为了更好地了解与调节。所以,在开展体育运动时,不仅应使他们身体获得足够的锻炼,并且应防止运动强度太大。

(四)利用功能齐全的户外体育游戏活动器械

活动器械能够提升幼儿进行户外体育游戏活动的兴趣。幼儿园需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选择合适的、功能齐全的活动器械安置在操场上。教师也要按照班级孩子的现实状况,选取适当的活动器材来组织体育游戏。目前,适合幼儿进行户外体育游戏活动的器械有很多种。例如,组合式滑梯、攀爬墙、秋千、平衡凳、组合平衡玩具、拱形桥、摇马、跳床等等。这些活动器械都能够使幼儿的走、跳、攀爬、钻、平衡等等基本能力得到锻炼。教师可以通过合理利用这些活动器械,展开形式更加多样的户外体育游戏获活动,使幼儿的身心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

(五)在户外活动中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幼儿自我保护意识

在为幼儿提供更多自由之时,应该重视安全教育问题。户外场地活动范围较大,孩子活动较为分散,老师的注意力无法集中到全部孩子身上。所以,在开展体育活动之前,应当尽量预测极易发生的不安全因素,在正式开展活动之前应当引导他们了解具体规则与注意方面,提高自我保护观念。针对仪容仪表进行检查,重视调整孩子的运动负荷,在开展活动前后应当到处巡回检查,迅速纠正他们的危险动作,倾听孩子的谈论和评价。当发现问题后需要提供相应的安全指导与教育。比如,一些幼儿观看过《扔飞镖》之后就拿着石头进行练习,这种行为十分危险,应该迅速制止,并且需重视将他们的这类猎奇心朝着正轨进行引导。带领孩子用纸折成飞标,让他们自己练习,他们也愿意接受。如此一来,不仅能够满足幼儿的兴趣需求,并且还反映出老师尊重与培养幼儿的性格。

“小孩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对孩子来说,游戏就是工作,工作就是游戏。”幼儿教师应遵从幼儿的发展规律,从幼儿的身心特点出发,努力创设符合幼儿好奇、好动特点的户外体育活动,让幼儿在玩中乐、乐中学,玩中有得、玩中有创,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麦少美、孙树珍.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指导》[M],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2年版.

[2]J ohn Locke. 《Some Thought Conceri ng Educati on》[ M] . 1999.

[3]包新萍. 浅谈在快乐的体育活动中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积极情感[J ]. 成才之路》. 2011,(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