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马振嘉
摘要:随着各高校教育水平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高校开治注重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同时开设丰富多彩的体育选修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锻炼身体、强健体魄的机会。任何工作和生活都离不开一个健康身体的支撑,大学生不仅需要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更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职业体能训练融入高校体育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将职业体能训练如何融入高效体育教育展开讨论,探究其科学化合理化的开展路径。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职业体能;教学路径
培养当代大学生的身心综合素质,是高校体育教育的核心目标所在,其肩负着学生成长和成才的重担。均衡发展是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对于高校学生而言,每周运动量往往达不到学生需要的运动量要求,有时学生也会选择逃避体育教学课程,不去进行体能训练,这非常不利于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在时代发展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课程内容日渐丰富,教学体育训练多元化,不仅丰富大学生对体育课程的选择性,更增强体育教学的效率和课程完成质量。职业体能训练是高校体育培养学生的重要途径,要着重研究如何将职业体能训练融入高校体育教育,创新高校体能训练体系。
一、职业体能训练内容及意义
职业体能是个人在从事职业活动时要必备的综合素质,是能否顺利完成职业活动内容的重要助力。职业体能涵盖内容广泛,包括反应、速度、肌力、耐力、平衡能力、柔韧性、敏捷性和协调能力等。职业体能水平代表职业劳动者身体状态,也代表劳动者对所在环境的适应力及耐受力,是结合了特定工作要求,进行数据合理分析后,对劳动者身体素质能力做出的要求[1]。例如重复性工作的重复操作能力,对于背部肌肉承受静态力的肌肉能力,及在严苛工作环境中的人体忍耐能力等。职业体能训练又被称为体适能训练或职业体能锻炼,是经合理运动锻炼方式来维持或是增强体能,是以促進身体健康为主的训练方式。包括增加肌肉水平、促进循环系统代谢调节、掌握运动技能和增强身体体能等。
应用型技术人才是时代发展中十分重要的环节之一,而职业体能训练就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手段。科学合理地体能训练内容能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加强自主锻炼思维意识,为学生树立终身体育训练思维打下良好基础,健康的体魄帮助学生们成为新时代要求下的高素质劳动者。根据当前国家对大学生体质测试标准(男1000米、女800米、肺活量、坐位体前屈、仰卧起坐等),并不能够全面反应学生体能情况,不符合现代社会对大学生职业发展的实际要求,没有与职业技术教育要求相匹配。大学阶段的职业体能训练是为了学生顺利完成相关职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身体能力。
将职业体能训练内容融入高校体育教育能够有效改善传统体育教学课程的弊端,帮助当代大学生拥有健康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为了发挥出职业体能训练的具体优势,要明白其具体内容及实践方法,要有效避免不必要的运动损伤和风险,有针对性的为高校学生提供合理的体育锻炼途径。
二、高校学生专业与生理负荷相关性
高校培养的人才不同于高中时期,具有一定的专业能力的职业方向性,许多专业因职业原因需要学生对应拥有不同的体能情况。接下来会列出大学生专业作业特征与机体生理符合的相关性[2]。
常见类专业:金融学、会计学、人力资源学、语言专业、国际贸易专业、资产评估专业等,其职业特点要求从业人员长时间坐姿工作,根据其职业特点分析从业人员身体负荷及解剖学特征会发现,由于长期静坐,含胸低头可能造成驼背、胸阔变形或颈椎损伤;坐姿持久容易背部疲劳,造成小肌肉纤维束损伤;不良坐姿也可能导致腰部肌肉劳损和发生脊柱侧弯,长时间塌腰体态有一定概率引发脊柱正常生理弯曲度失调,导致腰椎病变。同时对于内部脏器,久坐使心脏日常负荷减少,长久易导致机体心脏功能减退,心肌能力减弱,血液循环慢等问题,长时间伏案工作也会影响肺部通气功能等。
特殊类专业:如视觉专业(动画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等),这些工作长时间用眼,导致眼部长时间超负荷工作,最终造成视力下降,眼干眼涩眼疲劳、干眼症或眼部炎症的发生。如力量专业(物流业、烹饪专业、道桥工程相关专业、农学相关专业)等,可能导致体力透支对身体造成损害。如精细专业(机械专业、汽车维修专业、园艺相关专业、机械工程等),这类专业需要精细化作业,要求身体灵活或手腕灵活,这就涉及到小肌肉群的频繁收缩活动,容易产生疲劳感,严重可压迫腕管内正中神经进而导致腕管综合征。
综合类专业:反应与超精细化专业(护理类、药学类、应用化学类、无人机应用技术、康复治疗技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等),此类专业要求精细的身体配合性,并需要配合一定的反应能力,工作者要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作出相应反应,而机体长时间高关注度的反应工作状态很容易出现身体机能和神经组织不协调状态,导致出现工作失误影响工作效率。超精细化与心理专业功能(临床医学专业、针灸推拿专业、中西医临床医学、动物医学、机电设备维修等),此类专业需要非常精细的动作准确性,配合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抗压力能力,对神经和机体都有十分严苛的要求,强大的负荷下容易导致身体及精神疲劳无法进行工作内容。应变能力与心理功能专业(汽车营销与服务行业、医药营销等相关专业等),此类专业需要一定的沟通应对能力,要求对人对事的解决能力,需要一定的心理承受力,在心理和精神的多方压力下容易出现心理疾病。
三、高校职业体能发展滞后原因解析
1.大学生个人职业体能训练意识薄弱
以往的高校体育教育没有关注到学生由于不同工作特性所导致的长期不良工作体位对身心健康造成的危害。相关康复医学和运动解剖学研究资料表明,坐姿体位并不十分符合人体脊柱受力最佳状态,长时间的静态坐姿会诱发不同程度的颈椎、腰椎不适,严重时可导致颈椎病、脊柱侧弯、腰肌劳损、腰间盘突出症、脊柱强直和肩周炎等疾病;其他方面包括用眼过度导致视疲劳综合征,长时间压力导致心理焦虑等职业相关疾病[3]。这些问题原本能够在高校体育教学训练中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是因为高校职业体能训练教育的不重视和缺失,大学生并没有过多的关注,还处于较低的认知水平。
2.学生未来职业属性与体育教学目标脱节
在高校体育教育课程中,很少存在职业体能锻炼内容,没有对职业体能的关注度,未能将其视为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有效手段,现有阶段的体育教学目标也枯燥乏味。大多数高校在校内开展学生体能训练时,没有制定明确训练计划和训练目标,也缺乏专业指导教师展开指导。在高校体能训练中,占据主体地位的仍是大学生体质测试的项目种类,这会导致体能训练变为应付体能测试的应急性训练,高校学生在这种体育教学指导下会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甚至可能导致考试作弊现象的出现,并且高校开展体能训练的基础器械配备缺乏,基础设施不完善,以上种种因素叠加十分影响高校学生体能训练具体工作的开展。
3.高校体育课程建设与岗位职业要求具有差异性
在高校体育课程目标的制定和具体训练内容的构建中,要满足学生就业岗位职业体能的具体需求。要根据时代背景全面落实融合职业体能教学,完善高校体育教学体系,进而提高体育课程教学质量,调动大学生参与职业体能训练的积极性,培养个体终身开展体能训练的意识,大幅度提升学生未来社会适应能力,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4]。实际高校体育教学中,部分高校仍采取传统教学方案,只能维持传统体育教学功能,对于职业体能训练的关联度十分微弱。例如:传统球类运动占体育教育很大比重,但并不能满足职业素养对大学生身体素质作出的具体要求,也不能保证学生体能的全面发展,针对不同专业作业特性没有具体实际应用助力作用。
四、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职业体能训练的路径研究
1.关注职业体能训练重要作用,加大基础训练
高校体育教育应积极展开高校职业体能训练,大幅度提升高校学生体质水平、增强周围环境适应能力,使未来工作中个人长时间不良作业体位可能诱发的身体疼痛得到有效缓解,学会自我保健,拥有健康的体魄是保证学习质量,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内容。将职业体能训练切实纳入高校体育教学目标,合理融入体育教学训练过程之中,为学生提供专业职业体能训练指导教学,培养长久体育锻炼习惯,是房前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重要部分。据相关调查研究得出,在参加工作的毕业生中,体重、内脏脂肪及皮下脂肪数值随着工作年限和年龄增加而增长,部分人相比较于正常健康指数已经严重超标。而这些指标体现于具体的身体素质上则表现为爆发力及柔韧性的缺失、肌肉耐力的下降等。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工作环境特征和岗位特定性所导致的机体局部肌肉僵硬、骨骼静力负荷超载等,导致肌肉、关节、骨头和韧带等发生损耗,成为十分常见的职业健康问题。只有必要的人为干预才可能得到舒缓和根治。所以要在高校教育中关注职业体能训练的重要作用,加大基础训练,贯彻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理念,使高校学生养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2.投入师资建设,创建高水准教师队伍
为保障高校学生职业体能训练的建设工作,要加强教学中的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大力提高体育教师的整体教学素养。要组织专业的职业体能教学培训,组织教师进修专业性知识弥补自身缺陷,学习职业体能的基础知识和科学训练方法,进而创建高水准的教师队伍。挑选科学领头人,由实践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带领年轻教师群体开展体育课程教学实践,并积极探索科学高效的教学模式,在共同努力下形成富有职业特色的高校体能教学模式[5]。通过职称、学历、资历和年龄进行合理搭配组合,以期组建高水准的教师团队,为提升对学生的职业体能教学效果奠定基础,也促进体能教学的开展和教学研究的高层次发展。高校领导层要加大对学生职业体能训练课程教学的扶持力度,在力所能及的水平范围内可创办专门的教学科室,培养一批有良好专业素质的职业体能专职教师,为更好的开展高校职业体能训练提供有效助力。
3.推进高校职业体能教学课程科学化建设
拟订高校职业体能训练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依据学科实际内容和教学计划编著的指导性文件,其以纲要的模式制定了课程教学中的教学目的、教学任务、必备学科知识与技能的范围,对实际教学中的教学方法、教学进度和教学深度等内容做出了总体要求,是高校教学中的整体依据和教学评价准则[6]。想要制定科学化、合理化的职业体能教学大纲,第一要清楚职业体能课程的主体地位和重要作用,把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理解基本任务和具体要求。第二要明确授课原则和课时占比,结合职业体能训练的教学内容、训练方式和功能性作用等,多方面制定教育大纲。
高校课程教学目标要贴合职业体能训练理念,制定科学教学计划,符合普通大学生身体发展规律,完善教学体系,加强高校人才就业后岗位适应能力。教学目标要求高校学生熟练掌握职业体能训练的基础知识和训练技巧,高效开发学生体能,增强身体素质,降低就业后工作导致的职业病风险,更重要的是将保持终身体育锻炼的思维根植在学生的思维意识里。
下面将根据实际工作经验举例说明如何根据职业特征为高校学生制定合理教学项目计划。如视觉专业,可以根据职业特点开展专项训练,如眼保健操、射箭、气功、野外徒步等;力量专业,开展器械训练、跳跃、短跑、健美、足球等课程;超精细与心理功能专业,开展飞镖、跳水项目、心理专项训练或体操项目;应变能力与心理功能专业,开展跳水项目、冰壶球、棋类项目等。根据不同职业就业诉求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科学合理的融入职业体能训练课程。
五、总结
将职业体能训练融入到高校体育教育中,不仅迎合时代发展趋势,并且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空间,对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就业后身体素质保障有着十分重要及长远的意义。在高校教育管理实践中,科学合理安排职业训练,创新训练方式,创设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更好的实现高校职业体能训练的融合,为学生的身体健康以及全面发展提供更好保障。
参考文献:
[1]王伟鹏.高校体育教学开展体能训练的必要性及对策[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22,42(03):127-128.
[2]王建基.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职业体能训练的研究[J].健与美,2022(12):120-122.
[3]李宏,李珍.高职体育教学中职业体能训练的融入策略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21):166-167.
[4]申小宝.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职业体能训练策略研究[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4(11):57-58+60.
[5]汝雷,孫凯.功能性体能训练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可行性应用研究[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22,31(06):94-97.
[6]张舒畅.以“职业体能”为导向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21(04):131-136+156.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