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解朝爱 碧波中学
当代教育理念中,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教育的最终旨归。作为一项重视实践性、强调团队性和尊重个性化的训练模式,素质拓展训练在增强学生体适能,培养团队竞争合作意识,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意志品质和运动精神等领域有重要价值。针对初中体育教学在目标、内容及手段存在的问题,教师引入素质拓展训练,既要在目标上着眼素质养成和意志提升,也要在内容上改变传统训练项目单一向度,注重培养团队竞合品质和挖掘学生体育智能,同时在训练手段上强调环境多元化和个体差异化,重视知识技能培养和健全人格养成。
传统体育教育突出结果导向,多针对教材要求、体育测评需要开展教学活动。实际上,要适应当前“健康中国”国家战略要求,体育教学要在提升学生素质、锻炼核心能力、培养意志品质、养成运动习惯上发挥积极作用[1]。初中体育教学中将素质拓展放在重要位置,将其作为教学改革出发点和落脚点,能够有效引导学生投身运动,优化身体技能,砥砺意志品质,实现教育理念与学校制度有机融合。
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中,教师多采用“满堂灌”“单向度”教学方法,不利于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基于体育课程新标准,素质拓展训练一改传统教学标准化模板化思路,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中心位置,强调学生团队的集体力量,着力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往往自觉引入多媒体教学、多元化教学思路,丰富传统教学方法和内容,改变统一单调的传统教学手段,符合体育教学课程改革趋势。尤其是在初中体育课程教学中,教师通过采用多媒体教学,有效化解碎片化学习弊端,高效管理教学信息,实现了师生间良性互动,对于学生体育知识习得和技能提升有极强针对性。
传统体育教学中,初中生对教师依赖性仍然较强,师生间有效互动略显不足,体育教学无法有效满足学生个体成长需求。新课程改革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亲身参加体育运动,调动心理感受提升身体素质,培养学生适应能力。在教学中引入素质提升课程,有利于学生体会运动价值和自身能力提升效果,有利于培养学生个性、创造性思维,打破场地、器械束缚,更好融入体育活动中去,有利于增进师生间的交流互动,提高学生良性人际沟通能力。
1.完善体育教学方案,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
在初中体育素质拓展训练中,教师要坚持目标导向,依托校本教材创编,制定科学合理教学方案,不断增强素质拓展针对性。例如,针对初中篮球教学中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教师可立足体能训练、规则意识、战术安排等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通过在课堂上安排蛙跳、变速跑、花样跳绳等形式多样的拓展内容,培养学生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度、柔韧度等核心素质。在拓展素质训练过程中,初中体育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打破枯燥乏味教学氛围,化解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排斥心理,教师对于素质拓展认知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初中体育教师要重视个人教学素质提高,通过参加教学培训、外出学习、交流互动,始终立足国内,聚焦前沿,扎实钻研素质拓展类文献资料,形成具有地域特色和学校风格的体育教学和理论指导体系。教师可以借助线上教育培训资源,及时进行总结和分析,明确素质拓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找对策并针对性地予以解决。
2.创设体育教学情境,创新多样化教学方法
一是结合实际创设情境。教师要充分了解初中学生身体素质、接受能力、兴趣爱好,充分把握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知识认知能力,结合教学目标,促进素质提升。同时,教师也不能单纯为情境而情境,呆板、僵化、静止、孤立去设计教学内容,导致适得其反。例如,通过学生扔飞镖方式来决定体育课运动项目,增加参与体育课训练积极性。通过集体操、集中慢跑放松身心,开展热身锻炼。二是运用多媒体推进情境教学。借助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更为直观立体地接受教学场景,融入课堂教学,提高学习兴趣,主动纠正错误动作,完善体育知识技能。例如,教师可以采取录像回放,观摩教学方法,定期录制相关比赛视频,引导学生通过观看录像分析技术动作要领,模仿技术环节,学习比赛规则,增强战术意识。三是引入游戏教学方法。针对同一学生不同接受能力、身体素质,采取针对性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站在教师、运动员角度,自觉投身体育学习,提升体育教学水平和质量。初中体育教师在热身阶段可以尝试采取一些喜闻乐见的体育游戏,让学生参与到锻炼中来,增强信心培养兴趣,更为自信和果敢。在体育技能教学中,也要应用游戏教学,合理引入游戏环节。比如,在田径训练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同学进行“老鹰捉小鸡”“警察捉毛贼”“接力绕杆”等游戏活动。整体教学结束阶段积极引入游戏教学,以放松学生身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优化拓展项目设置,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一方面,针对学生拓展训练中团队意识不足问题,教师可在素质拓展中制定针对性训练项目,提高学生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德智体身心发展。例如,在足球训练中,安排“同步前进”运动项目,将两组成员并列绑住相邻两脚,合作运球对方球门并完成射门动作,以此拓展双方默契程度和合作意识。另一方面,学校体育器械设置一般较为丰富,既要充分利用篮球、足球、排球等球类器械,也要有效借助跳绳、垫子等辅助器械创编素质拓展项目。在素质拓展过程中,教师既要运用传统体育器材安排热身运动,也可以创新设计训练项目。在此基础上利用乒乓球台、座椅、长凳等器材设置训练项目,丰富训练内容,激发学生户外活动积极性。例如,在常见跳绳过程中,可以先进行两人甩绳,引导同学跳短绳,继而加入长绳,融入音乐元素,增强学生体适能、协调观察能力及节奏韵律能力。
1.强化运动安全意识,保障素质拓展安全
一是强化安全意识。在素质拓展教学目标中,教师要融入安全意识培养内容,引导学生重视安全问题,让学生明确安全隐患、掌握安全措施和自我保护方法,将运动安全事故发生概率降到最低。二是重视环境安全。在室内训练时,要防止因使用体育器材而造成运动损伤等事故发生,明确给学生指出运动中安全隐患之处,让学生重视运动安全细节。在校外活动时,教师要合理规划训练场地,有效避免池塘、水滩、公路等危险系数较高场地锻炼,要求学生树立严格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避免危险性和刺激性训练项目,保障学生整体训练安全[2]。三是提高运动损伤防范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一旦发生脱臼、挫伤、拉伤问题,教师应当要求学生立即停止运动、适度休息,及时报告。对于因学生冲撞而造成损伤,积极协调解决,确保素质拓展教学过程安全、有序开展。
2.强化心理素质拓展,增强心理安全水平
初中体育教学中,心理素质拓展能够增强自尊意识,提升责任能力,培养良好性格,化解畏难情绪,培养沟通能力,不断挑战自己、战胜自己,为今后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为此,教师可以在热身环节中设计“同甘共苦”心理拓展活动。引导学生扮演盲人、跛脚人、哑巴、聋人等残障人士,通过各个小组之间进行竞争,将规定物品带到终点。通过这样训练,让学生体会同理心的重要性,实现合作互助,培养团队意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进行示范教学,引导学生参与人际交往,提高意志品质,实现快乐教学。在教学结束整理阶段,教师可以设置“心有千千结”心理拓展素质,组织班级同学手拉手围成大圈针对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交流予以化解。尤其要重视学生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合理选择拓展项目,拓展训练强度要适中,既能够锻炼身体,又不至于造成过大运动负荷。要避免学生产生运动损伤,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面向全体学生,对于一些性格孤僻学生,积极采取针对性措施使其融入集体。
3.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优化素质拓评价标准
初中生身心发展较为迅猛,情绪灵活多变,对个人认知和他人评判有较强敏感度。为此,教师对学生拓展素质练习评价要转变过去单纯以成绩作为评判指标情况,积极采取多样化评价标准和弹性化监督机制。对于成绩优异表现积极要予以表扬,对于态度端正但能力不足要给予鼓励,对于存在畏难情绪不应当批评指正正确引导,增强学生自信心,提高参与锻炼勇气。初中生体育锻炼评价中要强化大数据、互联网等新技术应用,拓展数据采集、收集、处理、反馈的层次。要针对初中生体育素质拓展中积累数据,进行有效储存和记忆、整理并归档。既要明确量化管理的整体目标、内容体系、标准指标,树立具体的考核评价依据;也要坚持完善弹性制考量尺度,允许明细弹性调整量化标准,通过征求相关人员的意见,进行有效的讨论和优化,形成规范化、制度化、体系化的制度体系。同时,要做好相关数据分析和解读工作。在量化管理过程中,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方法,考察一定时期内相关的锻炼情况的变化,分析存在困惑的原因,并及时总结相关的解决对策,及时通过张贴公告、微信推送等方式给予相应的反馈,确保公开、公平、公正展示教学效果。在此基础上,学校和教师要依托数据处理制定明确奖惩制度和教育引导措施,将数据的分析和反馈落到实处,对于个别同学个性化问题采取针对性解决措施。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