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耿国防 徐州市铜山中学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标准》)指出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以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采用的是选项教学模式,必然使得健康知识与运动技能学习融于一体,也对基本运动技能和专项运动技能的学习和掌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模块构建和实施的实践中要兼顾基本运动技能和专项运动技能,并融入健康知识内容开展体育教育教学。
跟其它教学模块一样,羽毛球教学模块应依据发展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三维健康观,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方面的具体目标构建羽毛球教学模块的具体目标。在课程总目标的引领下,羽毛球教学模块的具体目标为以增进学生健康、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追求,通过实施羽毛球课程模块化的教学,让学生不止乐于参与,更喜爱上羽毛球运动,培养积极主动参与羽毛球运动的习惯;学会与羽毛球技能密切相关的理论知识,了解羽毛球运动相关延伸知识,提高羽毛球运动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形成羽毛球运动的专长,通过参与羽毛球运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并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塑造阳光的性格,增进身心健康,树立团队意识,提高交往与合作能力;履行羽毛球运动的规则与道德规范,遵守体育运动行为准则,塑造良好的体育品格;在参与羽毛球运动及其它体育运动中,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开朗乐观、充满活力的人生态度。
教学模块具体内容是教师进行创造性教学的重要依据,本着“教有法,而无定法”的原则,在教学模块的具体内容的制定上要详尽而不必详细。内容的选择要切合普通高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实际,保证多数人有能力学会,同时能让部分学有余力者学精。这就要求教材的设定在难度上不能太深,在课时上要充足。在学习新技能的同时加强已学技能的复习巩固,每个模块甚至每个单元都要安排复习已学技能的内容,反复强化所学的正确的动作技能,新技能的学习在旧技能的基础上进行,达到学习新知识巩固旧知识的目的。将这些内容设置水平五和水平六两级学习水平,在满足学生兴趣爱好的同时,保证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
在构建羽毛球教学模块时,既要系统全面又要难度适中层次分明。鉴于此,可以将整个教学模块分为初级阶段教学模块、中级阶段教学模块和高级阶段教学模块三个层次。为便于学生学习,规定每个层次的教学时间设定为一个学年,即两个学期。每个层次的羽毛球教学内容包括四个模块,每个模块又分为二至三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大约四至九个学时。每一教学模块的具体内容应包括目标、内容与评价,涵盖理论与实践,细化为知识、技能与体能等方面。但在具体课时计划内容上不必详尽论述和硬性规定,应给与授课教师充分的自主权,以便于根据校情和学情等灵活调节课时数与课时计划具体内容安排。
模块具体内容的构建建议:
羽毛球教学模块初级阶段包含两个学期共计四个模块的内容,即模块一至模块四。主要内容应是羽毛球的简单单个技术、羽毛球的简单组合技术、羽毛球的简单战术、复习羽毛球简单技战术与教学比赛。
羽毛球教学模块中级阶段包含两个学期共计四个模块的内容,即模块五至模块八。主要内容应是复习羽毛球简单的单个技术、羽毛球的常用组合技术、羽毛球的常用战术、复习羽毛球常用技战术与教学比赛。
羽毛球教学模块高级阶段包含两个学期共计四个模块的内容,即模块九至模块十二。主要内容应是复习羽毛球的简单和常用单个技术和学习高阶段单个技术、羽毛球的高阶段组合技术、羽毛球的高阶段战术、教学比赛与组织。
评价的内容和方法应跟学习目标紧密结合,从运动参与、体能、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出发。因羽毛球运动技战术的理论与实践内容非常繁琐,其项目特点决定了评价标准的复杂性,故在评价内容和方式上包含的方面也很细致。不同类型的模块在评价方法与标准上应区别对待,各有侧重。在评价单个技术时考核的内容包括动作的完整和协调性,击球部位,球飞行路线和落点,以及发球和击球的成功率等。在评价组合技术时,考核的内容包括动作的连贯性,击球部位和时机,步法准确,移动到位,球飞行路线和速度合理,落点精准等。在评价战术模块时,考核的内容包括技术运用的合理有效性,场上站位以及移动,战术意识等。在评价教学比赛模块时,应考核比赛名次,比赛中技战术运用的合理有效性,比赛的组织,以及规则与裁判的掌握程度等。
选项方案的制定是做好选项教学的前提,在选项前要对选课方法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做好细致的选项实施方案。在选项前期要做好宣传工作,包括羽毛球运动项目的特点、模块所学大体内容等。选项时要以学生自主选择和教师定向选择调整相结合的方式,确定选项学生名单。本着知识与技能学习的持续性原则,为使学生掌握技能更深入、精通,真正掌握一项可终身进行的运动技能,建议一学年进行一次项目选择。
课时设置要灵活有弹性,根据模块的结构与课时分配情况,每学年大约可以构建4 个模块,每个学期两个模块。《标准》规定,每个教学模块学时数一般为18 个,每周2 学时,这样每个教学模块约需要9 周的教学时间,每个学期可以安排2 个模块进行教学。同时,“从小到1~2 节课,大到7~8 节课,都可以作为一个教学单元,如果还要再扩大,就要把它们设计成模块”。这样,每个模块可以设计成2~3 个教学单元,每个单元设计成4~5 节课,个别特殊单元可以设计1~2 节课,或者最多安排至9 节课。因为室外授课受天气条件等因素影响较大,所以在具体设计教学计划的课时数时不宜僵硬死板,要机动灵活,每个模块要预留出2~3 个课时,便于在雨雪天气安排上室内理论课,尤其在做单元计划和课时计划时要机动有弹性,根据天气情况和学生实际掌握情况及时适度调整教学计划。
《标准》规定,允许学生每半个学期(一个模块教学时间)选择一次所学项目,也可以一个学期或者一学年选择一次,但是《规定》又建议,选择同一项目持续学习,以“进一步提高学生该项目的运动水平”。因此,依据《标准》规定,田径作为必修项目,至少选修一个学分,即一个模块18 个学时,在做模块构建时要充分考虑这个因素,给出田径模块腾出至少一个模块的教学时数,田径模块一般放在高一第一个学期上半学期实施,这样既利于学生全面发展身体素质,为以后的选项做准备,又利于教师调查学生的特点,为项目开展做准备。同时《标准》还规定,高中三年的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中必须安排1 个学分18 个学时的健康教育专题,可集中安排也可有计划分散安排,因为集中安排的实际可行性不高,所以本文建议有计划地分散安排,这样就可以充分利用阴雨、雾霾、大风等不适宜做室外活动的天气开展健康教育课。鉴于此,模块课时的设定就不能固定不变,而是要有一定灵活机动性。在做模块计划时要根据校历,确定课时数,制定学年、学期教学计划,根据学年、学期计划制定模块计划,再根据模块计划制定单元计划,最后以单元划分课时。在具体制定课时计划时,为应对天气因素、社会因素以及各种人为因素出现对课时的冲突,要做到弹性排课,灵活排课。
在具体组织教学时,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自主学习、互助学习的氛围。在学习之前细致分好学习小组,创造合作式学习的条件。在组织教学时,尝试让学生将所学技能和实践对抗相结合,尝试在实用情境中开展教学,减少单调的徒手练习和脱离实践的枯燥重复练习,充分运用游戏、对抗和比赛的情境教学。为提高学生练习的强度和密度,在学习技能的同时,促进学生体能的发展,每节课都要安排体能练习,以发展本节课学习技能所需身体素质或者对本课所缺失的身体素质练习进行代偿性补充练习。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