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柴宗虎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水车园小学
健康的身体是学生高效学习以及快乐成长的保障,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其正处于身心成长的关键阶段,以科学的教学方式来强化其体育课锻炼对于其良好的发展意义重大[1]。由此,在核心素养视角下教育行业对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基于此,小学体育教师需要积极契合素质教学改革的相关要求,以及积极契合小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来有效革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从而以科学的教学模式来践行“课课练”,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
在现阶段的小学体育课堂中,学生锻炼积极性不高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如很多小学生在上体育课的时候都显得非常懒散,只有在教师的督促下才会参与到锻炼中去,否则都不愿意动。出现这样一个问题的主要因素有两点,首先就是小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知度不够,认为体育锻炼是一件很累的事情;其次就是体育课堂的教学形式并没有有效抓住小学生的成长特点,缺乏一定的趣味性。如此,学生锻炼积极性不高就导致了教学质量不甚理想。
现如今,有部分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课堂上所采用的教学方式依然非常陈旧单一,并没有充分契合素质教学改革的能力培养要求和小学生的身心成长特点来开展课堂。如在开展体育教学时是先让学生慢跑一圈来热身,在这之后指导学生一些锻炼技巧,最终让学生自主锻炼和自由活动[2]。这样的一种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很随意,并且无法提起对体育课堂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尽管在素质教学改革的深入施行下,大部分小学学校都意识到了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依然没有对体育教学提起更高的重视度,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首先就是在体育课的课时安排上,基本每周只有两节课甚至是一节课;其次就是在体育设施的资金投入上,并没有投入大量的资金来打造完善的体育设施,包括锻炼场地的建设以及锻炼器材的购买等。如此,在学校对体育课不够重视的情况下,体育课教学质量就可见一斑。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其教学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兴趣培养以及能力发展。但就现阶段的小学体育教学情况而言,部分体育教师的教学素养还有待提升,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就是部分体育教师的创新教学意识不足,依然固守于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其次就是部分体育教师的教学责任心不足,并没有积极的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如此,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最终的体育锻炼效果。
针对现阶段小学生体育锻炼不积极的问题,需要教师积极契合学生的学习成长特点来革新教学模式。正所谓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因此小学体育教师需要积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来充分提升小学生的体育锻炼积极性。众所周知,小学生普遍都对游戏感兴趣,所以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积极践行游戏化教学,借此来有效践行“课课练”,让学生在积极地体育锻炼中充分提升身体素养[3]。例如,教师在锻炼学生短跑能力的时候,可以以“运送物资”的游戏来加以激发和引导。首先结合学生的短跑能力水平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其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物资”的运送接受比赛,每个学生运送“物资”50m,看看那个小组最先将“物资”运送到目的地;最后针对最先将“物资”运送到目的地的小组给予相应奖励。在这样一个游戏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适当的增加一些障碍物来锻炼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平衡能力,在此基础上也可以增加一些趣味性和可玩性。如此,以这样一种小组游戏的方式来组织课堂锻炼,能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体育锻炼的乐趣,从而不仅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短跑能力、协调能力及身体体能,同时也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拼搏精神、竞争意识,以及显著提升学生的体育锻炼积极性。
核心素养视角下,学生主体位置被充分凸显,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特点以及能力差异来进行针对性培养,即积极践行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学理念来开展教学。小学生由于成长环境的不同,在各个方面都会存在差异,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这些差异来因材施教才能够助力学生更好地进行体育锻炼。而小学体育教师在践行因材施教的时候可以积极从以下两点展开。首先就是针对学生能力水平的差异来为学生设置不同的锻炼强度和目标。如在400m 跑的锻炼中,针对体能相对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为其设置较高一点的达成目标,而针对体能相对较弱的学生则可以为其设置稍微低一点的达成目标。需要注意的是,教师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进步情况并动态化的设置达成目标。其次就是针对学生兴趣爱好的差异来为学生设置不同的锻炼项目。如有的学生更加喜欢小球类运动,教师则可以在课堂基本锻炼之后安排其进行乒乓球、羽毛球等运动的锻炼;而有的学生更喜欢大球类运动,教师则可以在基本锻炼完毕之后安排其进行足球、篮球等运动的锻炼。需要注意的是,在依据学生兴趣安排锻炼项目之后教师需要积极地指导学生相关运动技巧。如此,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位置、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教学课堂上,教师通过学生的能力水平以及兴趣爱好来践行因材施教,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锻炼积极性和锻炼效果,从而提升学生的身心素养。
为促进小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进行体育锻炼,需要教师给予其更多的关怀和鼓励,同时有效培养其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4]。而在这一方面的工作中需要教师积极从以下两点来着手进行。首先就是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和关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在教师的关怀下更加重视体育锻炼,以及更好地接受教师的引导来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例如,当学生表现出不良心理情绪的时候,教师需要及时关心学生,对学生进行开导,包括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讲一些小故事来舒缓学生心情。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耐心来向其详细讲解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和教授其一些体育锻炼技巧和习惯。其次就是要给予学生更多的激励,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例如,在学生进行长跑的过程中当学生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教师需要多说一些鼓励的话“相信自己,你可以的,可以在坚持一下”或者是陪同学生一起进行长跑来激励学生。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并借此来激励学生,让学生意识到自己身上还是存在很多闪光点的。如此,当学生获得教师的关怀与激励时,学生便会更加的尊重教师,也会更加的重视体育锻炼,从而在良好的锻炼习惯下促进身体素养的提升也促进心理素养的提升。
体育比赛是一种很好的教育资源,透过体育比赛中的拼搏与团结精神可以有效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此,为更好的践行“课课练”,小学体育教师需要积极组织各类有益的体育比赛活动,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锻炼欲望,同时也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例如,体育教师可以在全校范围内组织班级投篮比赛、跳绳比赛等体育赛事,并联合班主任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在各类体育比赛中,学生可以充分展现自己、锻炼自己,并且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结协作精神。同时,在各类体育比赛中学生即可以感受到成绩感,同时也可以感受到挫败感,二者对于学生的教育都意义重大。如此,不光是学生的身体素养能够得到充分的锻炼,学生的各方面综合素养也能够获得显著的提升。
积极提升教师素养对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意义重大,为此,小学学校需要对在校体育教师的教学素养提升加以高度重视,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加以落实。首先就体育教师本身而言,需要积极通过网络等各种途径来强化、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其次就学校而言,需要通过组织教师培训等方式来提升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责任意识。如此,只有当教师的教学素养得以提升之后学生才能够获得更好地引导。而除了积极提升教师教学素养以外,小学学校还需要提升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包括在课时设置方面需要适当的增加一些体育课时,以及在体育设施的建设方面需要投入更多一点的资金和精力来为学生打造完善的体育设施。与此同时,小学学校需要积极构建出一种健康、积极的体育文化和氛围,让学生在这样一种文化和氛围的影响下更加积极的进行体育锻炼,也更加热爱体育运动。如此,在这种种因素的改善和提升下,学生将得以在体育运动中更加健康的成长与发展。
总而言之,在素质教学改革深入施行的今天,积极强化小学体育教学更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所在。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性的通过游戏化教学来有效提升小学生锻炼积极性,通过因材施教来助力学生更好地进行体育锻炼,通过给予学生更多关怀来培养其良好的习惯,积极组织各类比赛来锻炼学生综合素养,以及通过积极改善各方面教学因素来提升教学质量。如此,助力学生在良好的身体素养下有更好地未来发展空间。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