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肖坚 湘潭市育才学校
新时代,我国学校体育教育中“思政教育”贯穿“立德树人”育人理念始末,深入挖掘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中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促使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思政教育有效融合,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此外,在“立德树人”视角下,将“思政教育”内容有效融入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各环节,不仅可为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德育建设与发展指明方向,还能促使体育理论知识和技能与思政教育有机统一,促使其在体育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新时代,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是“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小学生亦需要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意识以及较高的价值判断能力,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方才能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在其成长的过程中才不会迷失自我。因此,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实践环节渗透和实施思政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锻炼、运动训练及体育竞赛的思想观念。这不仅强健了小学生的体魄,使其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促使身心健康成长的同时,也提升了综合素质。
将思政教育渗透和实施到学校体育教育过程中,是新时代我国学校体育教育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和实施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陈旧的育人理念促使学生形成了错误的体育观念,特别是在小学阶段育人工程实施的环节,不利于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升;甚至还会影响其道德的培养。因此,小学体育教学就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革,不断优化教学资源,促使思政教育有效的融合到体育教学中,不断寻找有效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在学习体育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深远的影响[1]。
因为小学阶段教育的特殊性,相比初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内容而言,其内容较为丰富,种类繁多,同时练习的难度也相对较低,最重要的是诸多教学内容中所涉及的不同体育项目,也促使其育人的功能增多。例如排球、篮球、足球等团体类的运动项目,对其集体主义精神、团队协作等素质有着较好的培养;而踢毽子、跳绳、跳箱等个人项目,对其身体的协调性、柔韧性有着较高的要求;长跑运动则需要具有较强的耐力,顽强的意志力和拼搏精神。因此,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体育教师不仅要明确教学大纲要求,还要丰富思政教学内容,促使学生在掌握各项运动技能的同时,也能够培养相应的素质,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素养。
小学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中思政教育的主导者,也是具体的执行者,教师的思政意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但是根据现阶段教师具体情况看,部分教师还是传统教学思想,不能将思政教育恰当的融入到体育教学中,思政教育意识有待提高,忽略了体育教学的育人作用,弱化了体育自身所独有的思想政治元素,只是单纯的进行体育教学,而在考评过程中,也多数以学生体育技能作为标准,没有一套科学的评判标准。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没有给学生传输相应价值观念,难以调动学生练习体育的积极性。
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之前,应该根据学生目前的学习状况,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从而在教学过程中按部就班的完成各个教学环节,有利于达到教学目标,获得良好教学效果。但一部分有能力目标的体育教师群体则忽略知识目标,省去价值目标,教学得不到升华,教学无新颖,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导致学生失去体育运动兴趣[2]。至此,在其主观意识的主导下,凭借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没有充分切合实际考虑小学生个体及群体的实际情况;更没有设置合理的课程目标,没有将德育等教学内容融入到体育教学中,即使涉及到相应的思政元素,但是并没有给学生进行深入教学,导致部分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无法对体育有正确的认知。
传统育人理念及方式方法仍被部分小学体育教师应用与实践,多数情况下以讲解、练习为主,教学方式非常死板,学生被限定在一个固定的教学模式中。由于年龄的特点,小学生听课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这种教学方式虽然能够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却无法最大程度上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另外,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缺乏对体育教学内涵的真实表现,无法实现小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所渗透“思政教育”内容的认知和理解,导致体育运动项目也无法真正体现出各自特色,从而影响学生体育学习和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也无法以课程的质量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我国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设计安排中,理论知识的传授几乎是课程教学的一大短板。而现实中针对学生的考核评价形式,也普遍以体育技能考试为主,忽略体育理论知识的考核。继而导致了对学生学习的片面评价。由此可见,不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是非合理性的教学评价的重要因素。另外,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体育运动的文化内涵方面的知识掌握的少之又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状态,无法主动的参与到各项体育教学中,影响小学体育教学效果。因此,在体育课程评价标准的制定上有待完善。
教师也是体育教学中思政教育的主导者与执行者,特别是在小学阶段的体育教育中,学生完全处于模仿学习阶段。因此,具备良好的综合素养及专业能力,重视思政教育实践,于学生的全面培养,于教师个人的成长都至关重要。应充分认识到公共体育教学的内在价值,增强教育责任感,加强对课程思政内容的学习。提高教学能力,小学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仅单纯的传授体育知识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思政意识,需要构建标准的教学模式,重视榜样式教学的力量,注重言传身教,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所以,教师必须注重自身的综合素质,将思政教育内容恰当的融入到体育教学中,给予教师充分的肯定,加强对教师的人文关怀,有利于教师顺利实施各项体育教学活动,从而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养。
体育教学中需要教师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将不同的体育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特别是小阶段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育,体育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不注重挖掘其中的思政教育内容,就无法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质体育资源,例如以中华民族独有且丰富多彩的优秀传统体育文化为基础,开发满足小学生接受能力的体育校本课,并以“思政教育”辅助,能够有效的促进小学生勇于拼搏的体育精神培养,以及为国争光的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建立民族自信。
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小学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德育、智育、体育、品质和精神等价值,是从不同层面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4]。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体育育人目标全过程,也是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设置种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全面贯彻和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就要增强思政教育的实践性,避免出现流于形式的教学。基于体育项目所蕴含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且在实践性方面较强于其他学科的这一特征。小学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实践环节,应积极参与学生群体活动,加强亲身参与和体验教学环节,以此强化思政教育的实践性。例如在体育项目的教学过程中,不同的运动项目会给学生带来不同的运动强度,学生在生理与心理上会有不同的感受,从而让学生切实的感受到运动员为了达到一定的水平,获得举世瞩目的成绩,背后付出的艰辛,必须要有超人的毅力。此时,体育教师融入学生的思政教育体验环节,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学习相应的品质,促进其更好的发展[5]。
学校作为文化传播的集散地,坐拥优秀的社会资源和先进的科学文化理念,可引领其发展方向[6]。而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是渗透和实施思政教育的重要途径,营造良好的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思政教育氛围,对学生的全方位的发展至关重要。首先,保障学校体育教学基础设施前提下,构建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以定期或不定期举办不同形式的体育活动的形式,将思政教育元素科学有效地渗透其中,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思政教育平台,促使学生在多元的体育精神中受到文化熏陶,将体育精神转化为自身的文化修养。此外,小学体育教师还可以借助社团等组织,借助新媒体平台,加强宣传力度,在提高其体育锻炼参与积极性的同时,促使其进行思政教育内容的学习,磨炼坚韧的意志品质,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不仅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还应该重视体育课程建设。良好的课程思政育人理念的建设,能够将思政教育元素更好的渗透其中,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真正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能力。因此,教师应根据实际教学情况,结合学生学习状况,从“软件”与“硬件”两方面入手,科学建设体育课程。首先,在“软件”方面,应该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既有知识技能目标,又有价值目标,并设计教学大纲,选择优质的教学资源,建立健全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等,还应该建立健全相应教学制度,在这些方面都要注重思政教育内容的渗透,做好顶层设计工作[6]。其次,从“硬件”方面说,上述已经有所介绍,应该优化教学设备,营造良好教学环境等。从而全面的进行体育课程建设。
新时代,我国学校教育在“立德树人”育人理念的指引下,特别是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将思政教育元素融入到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正在面临这前所未有的重大改革。为了获得良好教学效果,加强思政建设,应正确认识体育教学中融入思政教学内容的重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爱国情怀,深厚的教育情怀以及坚定的学科自信,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实现小学体育教学目标;并提出了以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养,充分挖掘优质思政教育资源,强化思政教育的实践性,营造良好思政教育元素的体育文化氛围等路径,实现对其全面发展的科学培养。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