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健康行为素养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渗透途径探究

时间:2024-06-19

熊斌 广西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

健康行为有助于学提高体育锻炼的科学性,提升体育锻炼效率,重要性不言而喻。高中体育课程标准对健康行为素养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因此,高中体育教学中应依课程标准为纲领,做好健康行为素养的学习,充分吃透其内涵,正确处理体育知识讲解与健康行为素养渗透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教学过程的引导,使学生掌握相关健康行为知识,自觉的养成健康行为锻炼习惯,通过参加各种体育活动中,实现健康行为素养的提升。

一、培养体育锻炼意识与习惯

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与习惯是健康行为之一。高中体育教学中通过讲解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以及系统讲解良好锻炼习惯相关知识,提高学生思想认识,深化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提升其学习以及锻炼的自觉性。为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与习惯,注重以下内容的落实:

其一,从国家以及学生的个人角度为学生剖析体育锻炼的重要意义。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强公民的整体素质,是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途径。同时,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时间紧、任务重,注重体育锻炼不仅能增强体质,而且有助于头脑的放松与休息,促进其学习精力更好的恢复。另外,很多的体育锻炼项目,如篮球、排球,锻炼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夯实所学,扎实掌握相关技能,而且有助于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提升。通过相关理论的讲解,使学生认识到提高体育锻炼意识,对自身的学习以及身体各项技能的提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为其主动的参与体育锻炼做好铺垫。其二,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多种授课方法,不断丰富与扩展课堂教学内容,增加高中体育教学的趣味性,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体育知识,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另外,注重以往教学经验总结,运用感兴趣的教学方式,尤其要注重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工具,对教学方式进行积极的创新,给学生带来学习的新鲜感。如此能够使学生真正的喜欢上体育,体育锻炼意识也会由此得到很好的提高。其三,为学生讲解正确的体育锻炼习惯,使其能够认真对照自身以往的体育锻炼习惯,及时纠正错误的做法。如体育锻炼应注重计划性,循序渐进,长久的坚持,不能一蹴而就。如对体育锻炼的认识不全面不到位,采用错误的锻炼方法,不仅影响锻炼效果,而且会提高锻炼过程中扭伤的机率。当然体育锻炼中还应引导学生养成不怕苦、不怕累的良好习惯,在体育锻炼中不断突破自己,使自己的毅力得到很好的磨练。另外,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详细合理的体育锻炼计划,按部就班的开展体育锻炼活动。如在下午放学后的几分钟可到操场上进行跑步,与其他学生一起打打比赛等,并长久的坚持。

二、鼓励健康知识学习与应用

高中体育教学中不能满足于学生掌握相关的体育运动理论与技能,应注重健康知识的讲解,使学生能够识别健康行为,并在体育锻炼中加以针对性的应用,从体育锻炼中获得更多的益处。教学活动中为使学生掌握以及灵活运用健康知识,应认真落实如下内容:

首先,将健康知识的讲解穿插到体育锻炼项目知识教学中,使学生不仅知道如何进行体育锻炼,而且明白在实际生活中怎样做才是健康的,才是对体育锻炼有益的。如体育锻炼对学生的体力消耗非常大,在日常的生活中应做到合理膳食,注重均衡营养。同时,严格按照学校规章制度就寝,使自己能够得到充分休息,保持充沛的精力。另外,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仅能给他人留下良好印象,而且能够减少患病机率,因此,日常生活中应做到穿戴整洁、勤洗澡。课堂上可设计相关问题提问学生,了解学生是否掌握相关的健康知识以及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鼓励学生在课下注重自主的学习健康知识,为其在体育锻炼中灵活应用奠定坚实基础。其次,注重提升学生的健康知识学以致用能力。课堂上注重与学生一起回顾以往讲解的健康知识,如在参加体育锻炼时首先应进行哪些准备、在具体的体育锻炼过程中该如何防止身体的损伤、体育锻炼过程中遇到损伤事件该如何进行处理等。同时,为更好的加深学生印象,使学生正确的应用健康知识,与学生一起回顾的过程中,要求其他学生进行配合进行具体的示范,使学生能够正确的理解,牢固的掌握,避免走进去理解的误区。再次,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积极创设相关的健康知识应用情境,给学生提供运用所学健康知识的机会,使学生在应用的过程中健康知识得以巩固、应用能力得以提升。最后,考虑到高中体育教学涉及较多的健康知识,除在课堂上为学生进行深入的讲解外,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开展自主学习活动,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应用网络搜索相关的健康知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在体育锻炼活动中加以灵活应用。同时,鼓励学生做好应用的交流,探讨健康知识应用心得,认真学习他人的应用经验,不断提升自身的应用技能。

三、传授情绪调控有效方法

对自身情绪的有效调控是健康行为的一种表现。高中体育锻炼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产生不同的情绪,尤其负面情绪对学生的影响较大,不利于其健康成长,因此教学活动中应注重向学生传授情绪的有效调控方法,最大限度地降低负面情绪影响。教学活动中应注重做好以下工作:

其一,教学活动中注重为学生讲解各种不良情绪,如紧张、焦虑、易怒等以及对应的表现,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认真审视自身是否出现过这些不良情绪。同时,讲解不良情绪的相关调控方法,如转移注意力法、自我暗示法等。当学生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出现一些不良情绪时可将注意力放到其他的一些事情上,及时摆脱负面情绪,或者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如针对未掌握的体育技能,暗示自己只要加强训练,一定能够掌握。通过心理暗示,可树立训练的自信心,使其以健康乐观的心态对待体育训练。其二,注重给予学生激励。课堂上认真观察学生在体育锻炼中的表现,及时把握学生的心理动向以及负面情绪,通过给予学生针对性的激励,使其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怀与关心,进一步激发起体育锻炼潜力,及时走出负面情绪。如部分学生受个人体质的影响,体育训练的过程中身体不够协调,很容易出现焦虑的情绪。针对这一情况不仅要给予针对性的指引,更要看到其在每一节课的进步,在课堂上及时提出表扬,使其尝到体育锻炼的成就感,提高体体育锻炼的心理预期,如此能够减少学生负面情绪的出现,降低负面情绪给学生造成的不良影响。其三,鼓励学生体育锻炼中相互帮助、相互鼓励,共同克服训练中的各种不良情绪。教学活动中多开展小组形式的体育训练项目,要求各小组学生之间共同合作,认真完成训练活动,注重引导其注重关注队友,帮助其克服训练中的各种困难,尤其通过多给予其鼓励、帮助,使其以积极的心态对待体育锻炼。如此进行教学不仅能够顺利完成体育锻炼活动,而且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大局意识、团队意识,有效的避免不良情绪的出现。

四、积极锻炼环境适应能力

高中体育课程标准中健康行为素养还包括适应自然与社会环境的能力,因此高中体育教学中,应通过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形式的积极创新,锻炼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使学生扎实掌握体育知识的同时适应能力得到同步的提升。教学中应注重以下内容的实施:

首先,为锻炼学生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体育教学中应注重运用新的教学场所,如在进行田径教学时可组织学生到公园、广场上进行教学,如此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新鲜感,积极性,而且在不影响正常教学活动进行的情况下,有助于学生自然适应能力的提高。另外,如果条件允许,可在保证学生人身安全的前提下组织学生到距离学校不远的野外进行体育训练,给其提供接触自然的机会,给其带来体育训练的新鲜感,增强其体育学习体验。其次,高中体育教学中注重为学生讲解适应环境能力的重要性,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针对性的锻炼这一能力。如鼓励其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即便去到一个新的环境,也能不受新环境的干扰按照计划进行锻炼,尤其为提高学生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可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到其他学校参加联谊赛活动,如此既能与其他学校的学生切磋体育技能,巩固学生所学的体育知识,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又能锻炼其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最后,体育教学活动中应做好学生各项能力尤其环境适应能力的评估,结合学生实际注重给予针对性的引导,如为使学生更好的适应环境,应引导学生将精力放在体育锻炼上,注重在训练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专注度,如一些学生在校外训练时总是害怕别人观看,内心较为紧张,究其原因在于其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差。针对这一现象应要求学生不要在乎别人的眼光,将精力放在如何完成体育训练目标上。同时,鼓励学生相互分享训练心得,交流适应环境的相关经验,掌握更多的适应环境的方法与技巧。

五、结语

新一轮课程改革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纳为重点。高中体育教师应认识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认真学习与研究与核心素养相关的文件内容,吃透其内涵。其中健康行为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因此教学中应积极寻找健康行为素养培养与体育教学的契合点,将健康行为涵盖的内容渗透至教学内容,教学环节中,使学生习得体育知识的同时,掌握更多的健康行为内容,并灵活应用于体育锻炼中。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