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崔浩 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思想还正处于发展时期,因此对于很多意识的认知过于片面。在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要无意之中加强对于体质锻炼的宣传,让学生清楚适当的锻炼不仅能够锻炼体质,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并且鼓励学生进行日常锻炼,在锻炼当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最近几年,我国小学生的体质健康直线下降,因为体弱、肥胖等这些身体因素导致的疾病越来越多。小学生是我们祖国的希望和未来,想要成为我国有用的人才,首先就要做好体能上的储备。但是由于小学生自身的认知能力有限,对于体质提升方面意识不够强烈,这就需要教师和家长在平时的生活学习当中渗透健康因素,加强学生的健康训练。
所有的事情都存在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两方面,对于小学生体质下降这一件事情,我们要多角度的去进行分析,不仅仅是学校层面的教学理念出现了偏差,教师、家长等也需要为此状况承担一定的责任。笔者通过调查分析,认为造成小学生体质下降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我们经常会说到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建设体育强国要从青少年时代抓起。尤其是新课改之后,教育部更是强调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但是真正在实施这些政策和口号过程中,却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教育部要求要从小就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但是这一政策却没有实质性的进展。从学校的层面来看,一般家长在为学生选择学校时,优先考虑该学校的升学率问题,如果学生增加了学生体育训练的实践,就一定会相应的减少学生课程学习的时间,进而会影响学校的升学率,家长也就不会考虑该学校,不利于学校吸引生源[1]。还有一点原因,就是如果学校增加了学生的体育锻炼,那么必定会增加安全问题的出现,一旦因为训练发生事故,那么就会为学校带来一些影响。最后,学校增加学生的锻炼,还需要为学生购置一些锻炼所用的器材以及维修器材,这都需要一定的费用。
其实学校不注重学生的体能锻炼,不仅仅是升学率的问题,还有一部分是受到社会上所带来的影响。虽然说新时代背景下倡导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是社会上仍然存在一种普遍的现象,那即是重视学生的成绩和学历,只有成绩足够出色才能够拥有一个高学历,而现在的社会招聘都把学历甚至成为一个门槛,在这种社会层面上,学校自然不会注重对学生体能方面的锻炼。另外,我们还可以从家庭的层面来进行分析,如今的家长教育观念相比之前发生了改变,对于孩子的溺爱也越来越明显,这也是造成学生体质下降的主要原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再加上之前教育政策的影响,很多学生都是家庭当中的独生子女,所以,家长对于孩子都十分的宠爱,甚至到了无脑的溺爱地步,舍不得让孩子受到一点苦和累,更别说进行体育锻炼了。
以上两点只能够称为是客观的原因,真正的一个主观原因就是体育教师的不注重,这才是造成学生体质下降的源头。相信我们大家都听过这样的一句话:“这节体育课老师有事来不了了,我们改成数学课”,在实际的教学中,这样的玩笑话是真实存在的,体育课被主课占用,因此导致学生仅有的一点锻炼的时间被占用,体质自然而然就会下降。从学生层面分析的话,小学生的心理思维还未成型,在任何事物上都处于被支配的地位。因此,学生的假期时间也是被各种辅导班“安排”的明明白白,家长这种迫切想要孩子出人头地的愿望,使得学生的所有时间都被用在学习上。当然,大量的时间用来学习只是一方面的原因,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学生将自己游戏玩耍的项目由户外变成了室内,由奔跑玩耍变成了电子游戏,学生整日沉迷于电子游戏无法自拔,因此,体质也就会直线下降。
想要全面地提升小学生的体质,离不开学校为学生制定周密的训练计划。由于现在很多学校都有同样的问题,那就是班级较多,活动场地较小,对于这样的问题而言,我们应该在提升学生体质发展的会议上进行讨论分析,将教学、引导、活动这三者有效的结合,使课内外形成统一的思路,保证促进学生体育健康的认识。笔者在制定计划过程中提出了几点意见:第一,可以从训练结构上进行创新,不再让学生将体育知识的理解停留在表面上,而是通过一系列的训练活动来丰富和改善学生的日常活动,使得体育教材上的内容变成实践,并且要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日常生活,满足学生对于实际体质的需要,这样才能够有利于促进学生对于体质健康的认识[2];第二,学生要积极的走出教室,主动健康的参加一些学校举行的体育活动,比如:足球训练队、乒乓球训练队、跳远训练队等等;第三,还要让学生尽快的适应学校的生活,并且适应学校的训练活动,以此来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使学生能够拥有一个终身体育、终身锻炼的意识。
新课标当中明确的指出,学校进行体育的目的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终身体育”这一意识的新时代人才,并且还需要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升学生自身的健康状态,让学生能够更好的践行体育态度和行为,不管在学校还是在实际的生活当中,能够有适合学生参加的活动项目。为了贯彻落实这一目标,学校应该将学习和活动结合起来,通过一些实践性的活动,形成一个完整的训练课程结构,使得学生能够将在学校的训练展现在社会上。比如:可以通过一些有计划有组织的锻炼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来锻炼自己的体质,并且还能够收获相应的理论知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阶段的学生还处于未成熟时期,这时教师就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转变自身的教育教学思想,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在日常的教育当中,要让学生认识到适当的进行锻炼不仅能够增强自身的体质,对于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不仅仅是教师,还有家长的观念,需要教师向家长传输锻炼的重要性,在课下由家长对学生进行教育[3]。比如:家长可以在孩子周末休息的时候一同去爬山或者跑步,通过一些活动形式的锻炼,能够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锻炼的好处,进而会从小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促进学生体质的提升。
如何才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是现阶段学校以及教师所需要思考的问题,也是进行体育训练的主要目的,当然,提升学生的体质健康并不是单纯地依靠每周一节的体育课来完成的,仅仅在体育课上进行锻炼,是无法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的,因此,我们需要将学生的体育锻炼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当中,并且通过一些活动形式来拓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体质健康,具体的做法如下:
(1)将学校的活动进行有效整合。针对学生的体质健康的提升来说,学校的一些活动占据了大部分的时间,并且也是学生提升体质的主要形式,在学校活动当中,学生能够收获快乐,并且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因此,我们要对学校的活动进行有效的整合,并且通过调查询问的方式来了解学生喜欢的活动,比如“撕名牌大战”“你画我猜”等趣味游戏活动,都是现阶段小学生比较喜欢的。我们可以在日常的活动中加入这些趣味性的游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兴趣,还能够锻炼学生的体质,增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
(2)将家庭活动进行有效的整合。除了学校的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体质之外,家庭活动对于学生的体质也起到关键作用。很多家长都十分的关注学生的锻炼时间以及锻炼装填,毕竟这将会直接影响带孩子的身心健康[4]。这里我们可以大致分为两类:第一,家长可以充当教师的角色,带领学生进行一些活动锻炼,比如:每日晨跑、踢足球等;第二,家长对于学生的锻炼要有明确的任务和目标,并且要在学生的生活当中为学生创造适当的锻炼场景,比如:家长可以在家庭活动中了解学生比较喜欢的运动项目,并且为学生报一些运动兴趣班,一方面能够让孩子的身体素质得到提升,另一方面还可以培养孩子的特长,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进行家庭活动整合当中,我一分为二的进行了实操:①将一些比较大众的体育锻炼通过线上或者课上分享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并且在课堂上进行仔细的介绍,让学生对于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等这些体育活动产生兴趣,以此培养学生锻炼的欲望和兴趣。②对于那些对体育活动不甘兴趣的学生,我们可以换一种角度。由于小学生的思想意识还比较薄弱,需要教师和家长及时的进行引导,为此,学校特地创设了“趣味项目训练”,比如:花式跳绳、鸭子步走等等,并且实时的观察学生对于这些项目的完成情况,以此来促进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锻炼。
提升小学生的体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从社会到学校再到家庭,都需要为之付出努力。作为学校教育的一分子,我们应该将提升小学生体质作为教育任务的一部分,与家长进行密切的配合,从本质上提升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