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游泳运动员比赛制胜心理因素及对策探讨

时间:2024-06-19

韩凯洁 崔思栋 云南师范大学

运动,尤其是竞技运动不单单是肌肉和肢体的简单活动,它还包括了大脑心理机制的形成和各种复杂的思维活动,还有运动员的个性心理特征等,在其所从事的竞技体育活动时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田麦久教授主编的运动训练学中指出:通常情况下,具有一定训练水平或具有一定训练年限的运动员在赛前体能、技能、战术能力均相较稳定,但其心理能力却非常活跃,而心理状态的变化常常会对体能、技能、战术的发挥有很大的影响,最终对参赛结果产生巨大的影响。

一、运动员比赛应激及应对措施

刘淑梅、高淑娟2011年指出应激来源的客观因素,首先竞赛本身具有应激性。其次竞赛本身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和个人意义。最后竞赛结果的不确定性。并且指出外因通过内因引起作用。应激的内因是运动员强烈的动机。

陈南生2000年指出高应激唤醒水平对促进血睾酮和血红蛋白的激活程度也具有较好的心理生物学意义,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下。但同时也指出处于高应激唤醒水平需更长的恢复时间。

谭先明、陈小敏和王春阳2002年指出心理中介因素方面,男运动员更多的选择“解决问题”的应付方式,女运动员则较多采用“幻想”“忍耐”的应付方式。

李建设、汪莹、陈伟等2008年指出健将级和一级运动员明显比二级运动员更多的采用主动应对方式,而二级运动员明显比高水平运动员更多地采用情绪应对和超越应对。

综上所述,运动员如果较长时间处于高应激状态,这对运动员的心理和生理将会造成较大的损耗,需要及时的调整恢复。同时研究指出男女运动员在应对问题上存在差异,而优秀运动员会比普通运动员更多的采取主动地应对措施。所以在日常训练中,要主动地引导运动员发挥自身能动性去解决问题,并根据男女不同的心理应激因素更准确地把握运动员心理应激因素。在竞技体育中,优秀运动员必须承受来自不同方面的压力,训练的伤病,比赛的失利、日常人际关系的维护、父母与教练的期望等,面对这些压力,不同运动员采取的应对措施并不相同。正确的应对措施可以帮助运动员越挫越勇,但错误的应对措施则不能有效帮助运动员成长,改善不利情况,还会形成焦虑、倦怠等负面情绪,影响运动成绩,甚至危害身心健康。

二、运动员赛前焦虑及应对措施

杨坤2011年指出个体失败焦虑和躯体焦虑维度训练年限短的运动员高于训练年限长的运动员;社会期待焦虑与自信维度训练年限长的运动员高于训练年限短的运动员,训练年限越长,运动员对赛前心理紧张的调控能力越强。

宋耀伟2012年指出个体失败焦虑是影响优秀游泳运动员赛前情绪状态敏感维度,与比赛发挥关系密切。躯体特质焦虑与特质自信相对敏感,与比赛发挥有一定联系。社会期待焦虑可能并非是影响游泳运动员赛前情绪的敏感维度。游泳运动员赛前2h 内的适宜比赛的心理状态:较高水平正确导向的自信,中等偏低水平的躯体特质焦虑、个体失败焦虑和社会期待焦虑。

张艳2014年指出运动员在青少年时期,情绪起伏最大,易受外界干扰,但处在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可塑性强。所以在这一时期,要对运动员系统的心理训练,提升他们的心理技能。

综上所述,不同训练年限的运动员会出现不同程度,不同维度的运动焦虑。不同维度的焦虑会对比赛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青少年运动员正是心理发展得到关键时期,要更加重视其心理的发展变化,在训练中应采取有效的训练手段进行心理训练。运动员在比赛场上的运动表现是否优秀都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教练员一定要注意根据比赛的需要在日常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训练并在赛中。帮助游泳运动员努力在重大比赛中把心理状态调控到一个适宜参加比赛的心理状态。

三、运动员心理倦怠及应对措施

孙国晓、张力为2013年指出自我决定程度可以分别负向预测运动员心理疲劳的情绪、体力耗竭、成就感降低和运动负评价维度。

刘训2019年指出应激可以显著预测运动员心理疲劳;希望对应激与运动员心理疲劳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运动员具有的希望特质越高,应激对运动员心理疲劳产生的影响越小。

王斌、叶绿、吴敏等人2014年指出应对方式在心理坚韧性与运动员倦怠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66%;相比心理坚韧性,应对方式是影响运动员倦怠更近端的因素。通过指导运动员更多地进行任务导向应对并减少分心导向应对和脱离导向应对,将有利于抑制运动员倦怠。

冯燕2004年指出男女运动员在精神疲倦有显著性差异。女运动员高于男运动员,还显示面对大负荷训练的疲劳男运动员倾向于采用自我激励转移注意力和解决问题等应对方式女运动员则更倾向于采用自责、宣泄、寻求支持和幻想等应对方式。

综上所述,运动员的心理疲劳可以通过回避倾向的运动动机、应激来预测。自我决定程度可以进行负向预测。女运动员在大负荷训练中比男运动员更容易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有学者指出,正确的应对方式可以有效抑制运动员出现倦怠。有学者指出应激与运动员心理疲劳之间可以通过希望特质调节。教练员在指导运动员训练时,要指导运动员学会采取正确积极地应对措施并要在平时有意识的引导运动员积极向上的思维方式,同时通过一些训练手段提升运动员心理坚韧性。并给予运动员在生活中一定的自主权,尽可能避免运动员心理倦怠地出现。从目前已有的研究中可知,运动心理疲劳会造成运动员失眠、肌肉恢复缓慢、机体疲劳、食欲、精力下降、兴趣消失、回避人际交往等现象。由此可见运动心理疲劳不仅会对运动员心理产生影响,也会对运动员生理产生影响。心理疲劳的最明显的特点是厌倦训练与比赛,有时心理倦怠是导致运动员退役的因素之一,因此教练员应尽量避免运动员出现心理倦怠。

四、运动员意志品质及锻炼方式

李静、刘贺、何萍2009年指出从项群训练理论的角度分析,体能类项群是以短时间内有效的发挥体能为主要表现特征,其竞技比赛大多为间隔对抗。目前对体能类项群的训练对于运动员的心理要求主要是坚持和忍受。

樊荣、王斌、叶绿等2020年指出教练员的支持是通过改善运动员的基本需要(自主、能力和关系)进而增进运动员自尊水平,最终达到心理坚韧性的提升。

杨阿丽、郑思明2008年指出女运动员在坚韧性上显著优于男运动员,男运动员在果敢性上显著优于女运动员。业余与专业少年运动员的意志品质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综上所述,不同运动等级的运动员在意志品质上是有差距的,男女性别意志品质的不同维度上是有不同差异的。需要教练员在日常训练中针对不同的运动员进行有针对性的意志力培养。上述有学者指出教练员的支持会对运动员的自尊水平产生积极影响,并最终促使运动员心理坚韧性得到提升。在平时的训练中,教练员不仅可以以激励的方式刺激运动员主动进行训练,还可以以适当鼓励的方式来促进运动员主动进行训练。对优秀的游泳运动员来讲,顽强的意志品质是必不可缺少的。因为他们不仅要在枯燥的日常训练中还要在竞争激烈的比赛中承受比旁人更多的心理压力,并且还要在力竭的状态下仍然不断努力,不断拼搏,努力克服种种困难,这都与顽强的意志品质是分不开的。

五、结语

在竞技体育中,游泳运动员的艰苦训练是为了在激烈的比赛中在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没有运动竞赛,运动训练就失去了意义。在游泳运动中,心理素质虽然不是获胜的重要因素,但却是保证比赛中完整发挥出竞技水平、取得优异个人成绩的重要保证。在比赛中运动员的心理状态会受到很多的干扰因素的影响,运动员必须要学会在比赛中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尽可能把心理状态调整到一个稳定、适宜比赛的程度,保证竞技能力的发挥,这非常依赖于运动员的日常心理训练,以及过往比赛中的经验积累。所以,教练员日常对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和指导就显得非常重要,教练员有必要在日常对运动员进行心理状态分析、调控并使他们学会面对挫折和压力采用正确的应对方式主动有效地调整自己,运动员是否能够积极主动地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是运动员是否能够在挫折中不断成长得关键。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