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长江经济带体育用品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时间:2024-06-19

李明远 南京体育学院体育产业与休闲学院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消费需求由简单的衣食住行产生转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日益增加,这为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陆续出台大量文件,促进了体育产业飞速发展。结合***总书记关于“再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的重要精神及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分析长江经济带体育用品业高质量发展现状和途径。

一、长江经济带体育用品产业现状及问题

(一)长江经济带地区经济

由苏、浙、皖、沪、鄂、湘、赣、渝、蜀、滇、黔等11个省市组成的长江经济带,总面积约为205.23 万平方千米,占全国的21.4%。按上、中、下游划分,下游地区主要由苏、浙、沪、皖四省市,面积约35.03 万平方千米,占长江经济带的17.1%;中游地区主要由鄂、湘、赣三省组成,面积约56.46 万平方千米,占长江经济带的27.5%;上游地区主要由渝、蜀、滇、黔四省市组成,面积约113.74 万平方公里,占长江经济带的55.4%。长江经济带总人口约5.99 亿人,占全国的42.9%。其中,下游地区约2.25 亿人,占长江经济带的37.6%;中游地区约1.75 亿人,占29.2%;上游地区约1.99 亿人,占33.2%。长江经济带地区生产总值约40.3 万亿元,占全国的44.1%。其中,下游地区约21.15 万亿元,占长江经济带的52%;中游地区约9.78 万亿元,占24.3%;上游地区约9.37 万亿元,占23.3%[1]。

不可否认,江浙沪等经济发达省市在长江经济带中起到引领作用,但与此同时,区域内经济差异也十分明显。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地区人口相对较为平均的情况下,上游占地面积最广而地区生产总值最低,下游占地面积最少而地区生产总值最高,且两者差异相对较大。中游地区不论是占地面积还是地区生产总值都相对居中,但仍然存在一定差异。换而言之,体现出长江经济带区域内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导致经济差异较大。所以,如何在高质量发展体育用品业的同时发展地区经济,从而拉近区域内不同地区贫富差距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二)体育用品业空间分布

我国体育用品业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便有着阶段性发展。建国初期,上海便跻身于五大体育用品制造业基地与四大商业供应站之列,虽然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体育用品业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但也为日后上海带领长江经济带发展打下基础。二十世纪80年代,在改革开放的社会背景下,我国成为体育用品的“世界工厂”。同时,一批下海经商的企业家逐渐富裕起来,市场经济蓬勃发展,体育用品业不论是制造还是销售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但是,这一时期由于经济发展、交通运输尚未成熟及承接外国转型企业等原因,体育用品业主要聚集在沿海的珠三角、长三角以及环渤海城市聚集发展,内陆地区相对较少,个别省市几乎为零,且由于政策红利与沿海城市进出口相对便利,这种情况一直延续至今。通过天眼查获取数据,截至2020年11月,在长江经济带中,浙江共有体育用品制造企业1785 家、江苏共有体育用品制造企业1115 家、上海共有体育用品制造企业120 家、重庆共有体育用品制造企业35 家、江西共有体育用品制造企业27 家、贵州共有体育用品制造企业23 家、湖南共有体育用品制造企业16 家、湖北共有体育用品制造企业13 家、安徽共有体育用品制造企业5 家、云南共有体育用品制造企业1 家、四川没有体育用品制造企业。在这组数据中可以明显看出这一现象导致体育用品业在区域内发展不均。后期随着沿海城市经济迅速发展,体育用品制造成本随之增加,体育用品业的发展面临新的挑战。

(三)体育用品业技术局限

我国体育用品业由改革开放时期国际产业转移为机遇获得快速发展,在这一背景下,我国体育用品业虽然具备一定的制造能力,但由于一直以来依托外国企业,缺乏核心技术与经销、代理渠道,运营范围局限于生产加工,导致我国体育用品业始终难以从制造大国转变为制造强国。而对于体育用品企业而言,无论是加工企业还是经销商,在国际公司统筹下可以获取的利润相对较低,而由于所在地区经济迅速发展,成本提高,开拓新的发展渠道和方向成为体育用品企业迫在眉睫的任务。

二、长江经济带与体育用品业高质量发展优化方案

针对长江经济带与体育用品业的现状与其存在问题,笔者将其按照生产、运输、销售、研发四个环节,且依照不同环节对劳动力、劳动力水平、市场、技术四个方面存在的不同需求,将各环节所在地理位置进行再次划分,提出优化方案。

(一)产业迁移

从长期发展角度看,体育产品制造业不论从劳动力需求还是资源需求方面都不适合在江浙沪等经济较为发达地区发展。随着快递行业飞速发展,结合长江经济带本身自然资源提供便捷的交通运输渠道,商品运输成本相对较低。加上近些年电商飞速发展,人们的消费方式产生巨大变化,体育用品销售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线下门店。

与此同时,对于经济发展略缓地区,相对成熟的企业迁入有助于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缓解就业压力,同一产业的不同环节分处不同省市有利于在地区间形成产业链,促进产业一体化,有利于缩小长江经济带地区间经济水平差异,促进共同富裕。所以,产业迁移成为降低企业成本、优化体育用品业的方案之一。

(二)增加科技投入

单纯的进行产业迁移只是治标不治本,当迁入地经济飞速发展后成本将再一次提高,所以,解决问题的根本才是关键。

不只局限于长江经济带,我国大多数体育用品也都存在者缺乏核心技术的问题。大量企业承接国外运动品牌的生产加工及销售,从中获取薄利,所得利润相对较少。所以,在面对日益提高的成本时,企业流动资金越发紧张。而此时经销商为赚取利润提高价格,则会导致消费者不愿购买产品。针对这一问题,打造我国自主体育品牌势在必行。企业应当在维持正常生产销售的基础上加大科研投入,掌握真正的核心技术,从根本上降低成本;认真钻研体育用品的互补产品,增加消费者购买欲望。

三、SWOT 分析

(一)长江经济带与体育用品业发展优势

在江浙沪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带领下,长江经济带体育用品业具备较好的产业基础,企业在迁移过程中具备一定的抗风险能力;国家在中西部设立体育用品制造业产业基地,在政策支持下,企业迁移面对阻力相对较小;长江经济带人口多,中下游地区经济相对发达,潜在消费者多,体育用品销售业具备足够的市场条件;长江经济带具备良好的交通条件,便于航运运输,有利于长江经济带形成上游制造、中有运输、下游线下销售的运营模式,并依托互联网与物流运输业全线开展线上销售,形成一体化产业链。

除此以外,长江经济带区域内有南京、武汉等教育发达城市,教育、创新投入比重大,具备人才优势,有利于体育用品企业招募技术研发型人才。

(二)长江经济带与体育用品业发展劣势

一方面,在体育用品企业迁入初期,迁入地经济发展水平、劳动力素质水平与迁出地差距较大,且由于产业迁移,短期内企业流动资金相对减少,我国体育用品业本身基础较为薄弱,产品溢价及附加值底,利润少,多原因影响下的企业在适应阶段应对风险能力由高转低;另一方面,虽然长江经济带具备丰富的优质劳动力资源,但是体育行业专业型人才相对较少,且多数人不愿意随企业一同迁移,导致企业所在地专业人员短缺,所以对于企业而言虽然劳动力成本下降,但是劳动力水平依然存在发展余地。

(三)长江经济带与体育用品业发展机遇

总体来说,企业成功完成产业迁移后可以节约成本以达到增加利润的目的,同时促进迁入地经济发展,企业与迁入地形成共赢。

近年来,国家颁布文件要求改善产业布局,促进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增强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区的产业集群优势;创新体育用品制造、提高体育用品科技含量、降低相关企业税率、加强体育品牌建设[2]。在全民健身背景下,随着经济发展,人们对于休闲体育的需求逐渐增加,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也在逐年提升,带动相关产业一同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体育用品业积极稳定、健康高效地发展,体育用品业面临全新的发展机遇[3]。

(四)长江经济带与体育用品业发展挑战

如何突破并掌握核心技术,加速我国建立更多自己的国际知名体育品牌,是现阶段体育用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不论核心技术、品牌附加值、国际认可度,我国体育用品业都尚且无法满足国际市场需求,而西方部分国家贸易保护盛行,使得我国体育用品业难以扩大原有市场。同时,我国体育专业型人才仍然远低于其他行业,为体育用品业的发展增加了挑战[4]。

四、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体育用品业存在发展空间,在地方政府支持、企业自身风险可控的情况下,体育用品业有关企业可以依照产业类型适当调整地区分布,加强地区间协同发展,构造体育产业链。同时,加大科技研发项目投入,掌握体育用品制造的核心技术,增加企业附加值,才能真正意义上做到体育产品业高质量发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