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志愿动机视角下对我国马拉松志愿者管理现状的分析

时间:2024-06-19

李克梅

摘要:2019年,中国马拉松产业依然在“高速公路”上一路狂奔,根据中国田径协会的统计,从2010年马拉松注册赛事仅有13场,短短9年时间,中国马拉松赛事数量实现了100倍的增长,预计到2020年,全国马拉松赛事场次将超过1900场。

在赛事审批放开、地方政府和公司企业办赛热情高涨的情况下,一项赛事服务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未来的发展。因此,如何对志愿者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如何能够物尽其用人尽其责,如何与志愿者携手共同实现马拉松比赛顺利举行,均成为马拉松管理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主要从马拉松志愿者参与动机的角度出发,分析马拉松志愿者的参与动机,以满足其动机为抓手,提出相对应的科学管理对策。

关键词:马拉松志愿者;赛事服务;参与动机;科学管理

一、前言

随着马拉松赛事的普及与火热,马拉松志愿者作为马拉松比赛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同时志愿者管理问题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马拉松志愿者是以不计报酬的方式奉献出自己的时间与精力服务他人,由于志愿者的这种公益性,使得一般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在这里并不适用。

传统经济学认为:人是经济人,我们做出的任何决策都是想要有所回报,只有当得到的产出超过投入,人才会有动力去做这件事,志愿者行为亦是如此。社会心理学认为:动机产生需求,动机是引起、维持和促进个体行动的内在力量。志愿者参与马拉松的需求是多样性的,因此,对于马拉松志愿者这种特殊的人力资源,从参与动机角度来看,对志愿者的管理实际上就是对志愿者不同期望的管理。另一方面,管理者充分考虑志愿者的参与动机,分配能满足他们需要的服务项目,是充分利用志愿者资源,避免志愿者资源浪费的有效对策之一。

二、我国马拉松志愿者现状

我国志愿服务发展时间较短,志愿者的志愿服务意识还有待提高,对志愿者的管理还未形成完善的管理系统,我国在马拉松志愿者管理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如志愿者招募岗位不符合志愿者内心期望;志愿者流动性较大;志愿者短期性行为普遍;部分志愿者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从参与动机角度研究马拉松志愿者管理问题,为今后我国马拉松志愿者招募、培训、资源合理配置等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2019年郑开国际马拉松(49000人规模)招募志愿者约4000人,志愿者岗位主要包括:导引类、秩序维护类、接待类、检录类、服务站类、医疗救护类、车辆服务类、翻译类、新闻通讯类、环保类、啦啦队类。2018年六盘水马拉松(30000人规模)共招募志愿者3350人,其中医疗志愿者700人,竞赛志愿者24500人,社会志愿者200人;志愿者主要岗位包括检录、发令人墙、存取包、赛后控制中心、饮水用水站、赛道引导检查、计时、收容车等。志愿者工作时间包括岗前培训及正式上岗时间。志愿者岗前培训一般需要两天时间进行集中,正式上岗工作时间较长,从最早凌晨5点上岗到最迟下午6点结束工作。虽然不同城市、不同赛事在岗位设置及工作时间上略有差异,但志愿者涉及工作内容多且杂,志愿者自身的特殊性以及志愿者管理难度大,对于各大组委会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

三、从志愿动机看我国马拉松志愿者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志愿者招募渠道较为单一,岗位分配较为随机

第一,很多马拉松志愿者在招募时是定向招募,只面对高校招募,不向社会进行招募。马拉松志愿者要求数量很多,若只是对高校招募,高校报名数量达不到预期效果,容易造成很多高校学生被迫强制性参与志愿者服务,志愿服务积极性低,容易对赛事进行造成不可控影响。其次,马拉松是一场全民参与的运动,而很多志愿者招募不对社会公开招募,导致很多社会人员想参与志愿服务却无法参与到马拉松比赛中来,不利于马拉松赛事的长效发展。第三,很多志愿者对自己在马拉松服务中的岗位并不满意,岗位大多是管理人员分配,选择性很小,导致很多志愿者服务积极性低,服务效果不佳。

(二)志愿者随意性和流动性较大,管理难

志愿者是指那些志愿奉献个人资源,为社会和他人提供无偿服务的人。志愿者的基本特征是其自愿性,他们可以自愿加入,也可以自愿退出,因此,志愿者的半路“逃逸”在所难免。而马拉松一经开始,一切活动都是不可逆的,成功与失败的机会都只有一次,志愿者的中途退出将为组委会带来一定损失。马拉松志愿者人数众多,而志愿者的随意性和自发性会导致志愿者在管理过程中出现不可控制性、管理难以实施等问题。

(三)志愿者考勤管理不完善,组织约束力有限

志愿者具有一定的自发性和公益性,马拉松对志愿者的管理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组委会的约束力也有限,导致部分志愿者不听指挥,在服务过程中出现迟到早退、不作为等现象,影响志愿服务的质量。

(四)志愿者激励和保障措施不完善,部分志愿者积极性低

马拉松志愿者参与志愿者服务时,虽然并非期待得到物质或薪酬回报,但有研究显示:马拉松志愿者并非毫无条件的付出,他们往往也希望从服务工作中得到报偿,志愿服务者所期待的报偿则依生活背景、个人经历、未来发展及社会因素而有所不同。志愿者所预期报偿和实际收获之间的差距会影响志愿者是否继续担任这一工作的意愿,所以志愿服务者需要有更多的激励与支持才能提供更好的服務质量。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根据国内外相关学者研究以及查阅相关资料,将志愿者动机分为:荣耀动机、提升动机、交际动机、利他动机。

荣耀动机分为:荣誉证书、物质奖励、学分奖励、评选优秀志愿者个人,授予荣誉称号等。提升动机指的是志愿者希望受到锻炼,提高自身能力,获得更多实践经验。交际动机指的是:结群活动以及结交新朋友。利他动机指的是志愿者自愿为他人提供服务,对社会尽自己的责任。

(一)扩大志愿者招募渠道,为志愿者提供岗位选择性

基于志愿者的利他动机,组委会可以通过官网、官微、本地媒体资源等方式发布招募信息,增加向社会招募的岗位数量,实现社会人员参与志愿服务,实现社会责任的需求。此外,组委会可以向志愿者提供可供选择的岗位,以满足志愿者的兴趣爱好及特长为前提,这有利于发挥志愿者的积极性以及志愿岗位最大价值。最后,考虑到志愿者的交际动机,组委会可以向团体志愿者或结伴而来的志愿者提供相同岗位,减少了志愿者之间相互熟悉配合的时间,有利于志愿者迅速适应马拉松志愿服务角色,也有利于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增强志愿者的约束力

对于大学生志愿者,组委会可以联合高校,从志愿者的荣耀动机以及提升动机出发,鼓励学生参与志愿活动,对于参与志愿者的学生给予奖励,如学分、荣誉证书等并予以肯定以及鼓励。同时,马拉松管理人员要设立严格的考勤制度,严禁无故缺席,切实优化上岗时间及岗位分配。对于不履行义务的志愿者,经教育无效的,主办方有权按有关规定取消其马拉松赛志愿者资格。

(三)创新志愿者激励机制,调动工作积极性

志愿者激励机制,主要是从志愿者动机和需求出发。除保障志愿者常规福利外,要让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感受到被尊重和被理解。赛后开展表彰大会,对表现优异的志愿者颁发优秀志愿者证书,同时给予志愿者更多的机会,让其参与到赛事的管理和策划中,外在激励与内在激励相辅相成,将极大调动志愿者的工作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翟天意.国内外志愿者动机研究综述[J].现代商业,2014(23):275-276.

[2]朱瑞.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需求的调查与思考[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4(11):69-70.

[3]宋玉芳.奥运会志愿者的特征及其管理原则[J].体育与科学,2004(01):20-23.

[4]孔煜樑.杭州马拉松赛志愿者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7.

[5]黄宁.我国马拉松赛事志愿者管理的研究[J].运动,2018(04):141+119.

[6]宋玉芳.奥运会志愿者的特征及其管理原则[J].体育与科学,2004(01):20-23.

[7]邱明强.体育赛事志愿者参与动机与激励制度研究[J].体育与科学,2012,33(01):78-82.

(通讯作者:付宝森)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