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谢明
摘要:体育强国战略的提出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符合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在21世纪建成社会主义强国的伟大目标。在这一语境下,调查研究当前城市和农村社区体育服务发展的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对策,可以推动我国公共体育服务均衡优质发展,实现体育强国梦。研究认为:当前社区体育服务体系的建构供给主体单一,类型少,质量不高等。政府要做好定位,持续推动经济发展,盘活体育资源社会存量,实现多渠道、多主体、多形式和种类的优质供给,进一步建构起城乡一体化的多元服务体系。
关键词:社区体育;服务体系;多元化
未来中国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仅要追求社区体育服务数量的增长,还必须要在服务质量上下功夫。从这个视角来看,大力发展城乡一体的社区体育,并建构起“政府-企业-个人-社会”多元优质的服务体系[1],不仅是体育强国背景下的题中应有之义,更是改善公民素质,提升社区人力资源品质,增强人力要素在经济活动中的主导功能和特殊贡献能力,可以极大促成“在2050年将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强国”这一伟大使命。
一、我国社区体育服务体系演变历程
体育经济学者按照体育服务供给主体的差异把我国体育服务发展划为三个阶段[2],第一阶段是公民自给自足阶段。主要是在工业社会(现代社会)尚未到来之前的漫漫前夜,时间上的节点可以从民国往前计算。由于物质经济的相对匮乏,即便是财力相对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国家,也不可能也没有意识到要從国家层面展开体育公共服务的供给,更遑论其他尚未萌芽的社会组织。第二阶段就是政府主导,其他社会组织补充,公众参与阶段。这一阶段,由于取得执政地位的中国共产党师法苏联,开展全领域的国家计划模式,因此体育服务的供给主体主要是政府部门,具体是各级各类学校乃至于部分机关事业单位自建自购的体育设施硬件,其他社团组织根据自身体健需求供给一小部分,实际上由于社团组织自行举办的体育服务乃是自费,因此他们和很大一部分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团组织一样,体育服务社会是不对外界开放的。这一阶段,体育远未发展成产业经济,无利可图或是微利下,市场主体或是其他社会组织大多不愿意进入其中。第三阶段就是政府逐步退出,转而由社会组织主导,公民个人自愿参与的形式。这一阶段无论是供给主体,还是服务的种类、形式和质量都必然有一个重大的巨变,是我国社区体育服务发展的未来趋势。
二、体育强国背景下我国社区体育服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一)体育强国背景下我国社区体育服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不均衡。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地区、城乡和行业差异。如上文所言,在中国体育经济潜力巨大,但是产业化却还需时日。因此,在广大落后的中西部和偏远农村以至于部分产业,体育服务无论是硬件设施的建筑还是软件服务的提供,其资金渠道都主要依靠财政供给。由于中央财政资金用于全国体育事业的比例在整个财政预算中就不大,且相对数也不多,因此各个地方想要发展壮大自身体育公共服务也就得依赖自身财税实力。这样一来,经济法发达程度及其实体规模也就成了决定一个地方体育事业发展情况的最主要因素。当然,这一局面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脱贫攻坚大背景特别是体育强国语境下可能会有所改观,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改变落后地区体育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供给的不均衡问题仍然需要不少时日[3]。
第二,硬件设施管理低效,使用率不高;配套服务供给不够重视,结构单一,总量不足
调查显示:我国绝大多城市社区都花了不少的资金投入到体育硬件设施的建设中去,近年来扶贫攻坚语境下,资源向基层、往农村倾斜的结果是不少农村社区也开始了大规模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广场、篮球场和乒乓球场,数量众多且质量也很不错。但由于当地经济发展落后,更多的人还在为解决生存教育和医疗问题而奔波,甚少有闲暇时光去开展体育运动,因此就导致了体育资源的闲置和浪费。不少村组还因为管理不善,而导致很多公共体育场所垃圾满堆、设施腐朽、破损等问题。另外,绝大多数的农村社区在争取到的大笔国家资金,修建好相应的体育活动场所,通过上级验收之后,就算完成了工作。并未提供组织引领村民参与体育活动中去,更未像城市社区一样组织各种各样的赛事活动,提供了相应的服务。而即便在城市社区里,也存在中服务供给结构单一、总量不足等社会问题。
(二)化解社区体育服务的对策:理顺思路主体多元、内容多元、质量优异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当下我国体育强国战略决策背景,笔者认为做好角色定位,凝聚各方力量,建构多元供给是实现体育强国背景下社区体育优质服务的必由之路。政府要从亲自举办体育服务事业的困境中解脱出来,充分认清自己“守夜人”的角色,不越俎代庖,喧宾夺主。“政府是管理者、监督者而非服务直接提供者”这一现代市场经济理念,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势,能够在实体层面极大地推动社区体育服务蓬勃发展,促进体育强国梦想的实现。行政部门要高屋建瓴,从政策入手,做好顶层设计,建立健全制度机制,强化市场监管体系,更多地从法律层面去规范服务供给主体的行为,适度运用经济和行政展开宏观调控,合理引导市场主体和其他社会组织投身其中。服务供给者则要增加供给数量,提升质量,开发新的利益增长点。在提供公益服务的同时,实现自身利润的快速增长。
三、小结
笔者调查发现:不少高等学府新建的球场等体育设施,多半先是锁起来,关起来,而不是给自己的学生们用起来,直到三五年后,快坏了才拿来使用,这就出现了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大大背离全面健身理念初衷和国家体育强国的战略决策。且此种理念时至今日,仍然还在普遍存在。因此如果说化解社区体育服务供给的区域、城乡和行业差距的根本出路在于继续大力发展经济,增加财政税收,引进各方资源,从做大体育资金蛋糕上着手的话,那么分配好蛋糕,并做好消化吸收工作同样重要。
参考文献:
[1]王占坤.浙江省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
[2]殷勤.体育强国背景下的上海体育现代化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3.
[3]范冬云.广州市大众体育公共服务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1.
(作者单位:江苏无锡市惠山区全民健身中心)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