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于凤全
摘要:中国、美国和日本三个国家的中学体育课程基本代表了当前世界的几种主要类型,其改革与发展过程也倍受世界各国所瞩目。通过观察分析了解到三国在体育课程改革方面具有不同特点及优势,利用中、美、日三国中学体育教学指导思想、模式、内容、过程等几个方面的比较分析,力争给我国在体育课程改革及发展方面提供有价值的意见及参考依据。
关键词:中学体育;课程改革;对比;发展研究
因为世界经济一体化及文化多元化格局的形成,再加上信息技术时代的不期而至,各国教育界呈现出日益频繁的交流及学习态势,体育教学自然也被囊括其中。对于体育教学来说,中学体育课程可谓其中的核心所在,其对于培养国家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具有日益突出的作用。所以,笔者利用查阅有关资料的办法,对中、美、日三国中学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
一、三国课程改革与发展指导思想探索
美国在学校教育方面重点突出了分权制的特点,依各州法律而产生实施细则,学校教育管理责任落到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身上,所以各地中学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大纲及目标要求不尽相同,在教学内容方面,甚至还存在同一州不同校亦有不同规定的情况,总的说来,美国中学体育教育管理更能显现出松散化及多元化特色。与美国相比,日本在中学体育课程改革和发展上,一直走的是高度中央集权之路,从中央到地方,一贯注意体育教育的个性发展,强调对人格与个性的尊重,以使学生个体和教育整体得到最终的协调效果。在日本,学校体育教育改革和发展方针着力于对学生所热爱运动的引导,希望可以由此带动学生产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与能力。
在我国体育课程改革和发展指导思想又有不同于美日两国的特色,我国更加强调基于学生体质的训练,将体育基础知识、体育基本技术及体育素质训练结合于学生体质的训练最终目标上,同时在其中融入了思想品格方面的教育,在教学大纲制定、课程改革发展要求提出等方面,国家教育部门有统一的引导与管理职责。具体到中学体育教学,其特点主要有下述几个,其一是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相联系,其二是教材内容同国家体质健康标准相联系,其三是体育发展和卫生保健相联系。基于这几种特点,我國中学体育课程包括了几种形式,分别为体育基础理论、体育知识技能、体育选修课程、保健体育课程等。
总的说来,和美、日两国相比较,我国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指导思想还是比较完善的,基于此指导思想而制定具体的内容、模式、方法落实方案,也是比较可行的。只要行之得当,再辅以科学的考核及评价策略,学生必然会产生良好的体育学习成绩及学习态度,从而实现理想的预期效果,如果再对美、日两国教育理念进行借鉴,改革本身存在的目标抽象问题,相信未来定会取得更大的发展。
二、三国课程改革与发展教学模式思考
在教学模式上,中、美、日三国同样存在着一些差异,比如对于美国来说,其中学体育课程改革无论如何发展,数十年来始终都在动作教育模式下前进,着力于探索学生发展的所有潜在能力,他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往往会把运动项目划分为很详尽的基本技巧及基本动作等。因为这样的教学模式,非常关注学生的自我进步、自我思考,所以也在整个过程中无形中拔高了对于学生的要求,使学生需要以自身体育基础为前提,实现后续的自我训练,同时这也就给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基础水平及创新能力等多个方面提出了要求,这些方面如果不能同时进步,是不容易产生理想教学效果的。我们再来看日本,日本的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日益倾向于快乐体育的模式,将快乐体育和终身体育结合起来,是日本体育教育界一贯坚持与倡导的原则,在此原则要求下,体育教学需要竭力避免教师的强制性思维,而是要让学生的自主性得到真正尊重,使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得到彰显,真正从体育教学中取得足够的运动发展乐趣。对于日本的这种快乐体育模式来讲,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另一方面也关注教师的指导功能,所以越是接近于快乐学习的理想状态,越是给学生积极性、教师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我国,中学体育课程改革和发展始终关注于技术学习及技能熟练的目标,因此教学模式更加强调基本技能的中心任务,理想的状态是依学生认知规律及技能熟练程度,带领教学过程走向感受、领悟、巩固、应用的科学阶段,从而让知识、技能等的学习顺利完成。正因为这样,一直以来,我国体育教学模式都在强调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强调教学目标致力于基本知识及技能的传授。这一教学模式依次关注的是教师能力、学生积极性、硬件设施、教学方法、学生身体条件等。
通过对比中、美、日三国的课程改革与发展教学模式可以发现,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教育教学指导思想,美国更加具有生趣的理性认知,其动机安排下的体育教学,和学生身心全面发展距离较近,有利于学生健康与能力的进步,且师生关系更加指向于学生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同时拥有学习者、决策者、参与者几重身份,教师在此过程中给予悉心引导,对教学全程进行充分辅导,用来对学生学习的启发和帮助。而日本的快乐体育、终身体育思想,则更加强调学生的心理接受程度,对于学生心理上对体育的关注、愿望、态度等极为重视,因此而形成的系统化“体育学力观”,一直以来,都是引导该国中学体育发展与改革的重要观念,这种观念将学生终身体育学习及运动的要求充分体现在教学过程之中,同时能够注意到学生思考能力的进步、表现能力的提升,且不忽视知识、理解及技能等几个方面的培养,这样的“体育学力观”实践同教学模式的统一,可谓是非常自然的,有助于学生自主、自律式的学习。我国中学体育教学改革如果能够充分汲取美国的学生自主性发挥形式,以及日本对于体育学力观的重视作用,以学生心理认识规律为侧重考察对象,以知识传授和动作技能辅助为统领,将会让体育课程改革和发展变得更加科学,更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
三、三国课程改革与发展教学内容分析
因为教学理念及教学模式的差异,也就由此决定了中、美、日三国在中学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教学内容方面的不同。首先,对于美国来说,比较关注使学生接受可以长期坚持健身的体育运动项目及体育运动方法的赋予,以便更有利于学生增强体质,因此在教学内容方面多倾向于体质锻炼的给予,当学生的年级越是上升,越是被安排更多的体育锻炼内容,而有个别州的学校还因此采取用综合健身课的形式取代传统单一体育竞技项目训练的办法,使体育课内容得到根本转变,使得教学内容更加朝向综合化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同时,因为各个州在教育管理职责部门及教育管理方式方面的自由度甚宽,因此教学内容的决定性因素很多,其中也包括了本州或者本校的经济水平、学生数量等,因此各州、各校在教学大纲安排上,可能分别将足球、篮球、田径、体操、棒球、橄榄球等多种形式的体育运动项目作为教学目标内容,同时增加游泳、羽毛球、网球等额外的选项运动项目内容。其次,我们看日本的中学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因为学校体育教学致力于学生心理接受程度的协调,这就使得课堂上学生生存能力的呈现特色变得非常鲜明,即在日本体育课程内容安排上,知识灌输型的内容常常为学生能力培养型及独立思考型内容所取代,让教学内容成为与学生心理发展相适应的独立教育课程体系,影响到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而且尤其值得说明的是,日本中学体育课程中所开设的综合学习课,更是其内容上的闪光点,这一全新科目所涵盖的内容甚广,其中既包括了体育、健康等方面的内容,同时还融合了福利事业、环境建设、学生情感等方面的内容,以便尽量让学生更近距离地接受社会、感悟自然。
在我国,中学阶段的体育学科是被列为必修课的,其内容自然受到教学大纲及课程标准的严格要求。在我国中学体育教学大纲及课程标准里面,给内容提出了明确要求,其中包括了科学锻炼方法的内容、身心保健知识的内容,以及身体锻炼实践内容等。如果中国中学体育教学在内容方面,可以汲取美国的注重健身特色及日本的综合特色,取其所长为我所用,则需要更加关注对体育运动原理的传授,对体育运动项目锻炼的多元化筛选,以及体育文化知识的普及等等,以保证体育内容的改革发展优化。
四、三国课程改革与发展教学过程比对
中、美、日三国中学体育课程在教学过程的对比,其差异重点呈现于师生关系和教学手段两个方面。首先在师生关系方面,美国中学体育教育十分注重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教师则需要基于学生立场与学生视角,按照学生兴趣点的变化,对各种教学活动进行组织引导,并以和学生同等地位成员的身份投入到接下来的活动过程当中去,尽量避免突显自身独特教师身份,让师生于活动中打成一片,学生则因此而能够尽最大可能达到良好的探索和发现效果。在日本,教育过程比较关注学生的心理观感体验,因此教师同样要做好引导者角色定位,以使自身在各个环节都能照顾到学生主体作用的张扬,充分尊重学生的心理需要及心理选择,构建良性互动的师生关系。
一直以来,我国都比较关注教师传授的作用发挥,近些年的课程改革与发展逐渐向美、日经验靠拢,但依然需要学生在教师的教授下学习相关的体育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视程度不够,前进之路依然任重而道远。
其次在教学手段方面,虽然各州情况各不相同,但一般来讲美国更加强调让教师给学生安排与自身运动能力相适应的运动,使学生得以自主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及学习方案,教师只是给建设性的意见,且对最终的学习成效加以评价。在日本,学生则参考教师所提出的细化学习内容,建立与自身情况相一致的学习目标及学习方法,教师的手段引导更加具体,而仍然给学生预留出足够的自主空间。在我国,教师的权威性更大,学生往往以教师的教学手段为中心要求,完成一些富于视觉表象相似性的动作,之后在教师的评价下对动作进行纠正与深化,三种做法各具特色,如果中国可以更加关注学生的自主性,则很显然会让教学手段变得更加灵活。
五、结束语
利用对比几个国家的体育课程改革思想与实际情况,了解我国在中学体育教学指导思想、模式、内容、过程等几个方面的独特之处,并充分汲取别国先进教育经验,以便做出积极调整,更进一步朝向体育大国加体育强国的方向迈进,同时致力于学生终身体育理念形成的培养,保证体育教学目标更符合个性化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李冰,姜军.中日美三国学校体育的比较研究[J].平原大学学报,2006,23(1):112-114.
[2]杨柳欣.中、美、日体育保险发展现状的比较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4.
[3]刘日良.中外学生体育学习评价比较与分析——以中、美、日三国为例[J].青少年体育,2016(7):135-136.
[4]程虹,于晓东.中、日、美体育课程约束力与灵活性的比较研究[J].田径,2014(5):36-37.
[5]郑继超,赵娜.中俄美英日加澳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刍论[J].福建体育科技,2015,34(5):20-22.
[6]俞福丽.中、日、美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的比较[J].体育教学,2013(6):35-36.
[7] 路銀芝.中日美英社会体育专业的比较研究[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3,26(6):29-30.
(作者单位:南通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