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学校武术发展的瓶颈与对策研究

时间:2024-06-19

王 军

(渭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陕西渭南714000)

学校武术发展的瓶颈与对策研究

王 军

(渭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陕西渭南714000)

武术作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已成为我国各级学校体育教育内容.学校武术成为我国武术发展、后继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目前由于学校武术传授的内容、形式以及武术专业教师短缺等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学校武术的发展,成为学校武术发展的颈瓶.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学校武术开展的现状分析,提出学校武术发展的新思路,彻底改善学校武术教学与训练的现状,使学校武术的发展呈现出质的飞跃.

学校武术;发展;瓶颈;对策

0 引言

武术作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已成为我国各级学校体育教育内容.学校武术成为我国武术发展、后继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目前学校武术在教学内容、教学体制、教学师资方面还有待于改进与完善.固定的体育课教学模式不能完全适应武术教学的需要,武术教学从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上还存在较大的问题.这些问题已成为学校武术发展的瓶颈.

1 学校武术教学现状

1.1 校园体育活动中武术被冷落的现状

现代体育教学理念下的体育教学内容、方法、教学指导思想及体育教学模式都受西方体育思想的影响,以竞技体育为主要内容占据着学校体育课堂,学校体育无论从教学内容、教学体制、教学方法上具有较明显的竞技观念,同时,也间接地接受了西方模式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1]在中西体育思想相撞与东西方思想的共融下,体育工作者不断研究和精心编制,精简教学环节,提炼教学方法,已形成了目前现行的体育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下的体育教育已取得较大的教育成效,但在以民族体育项目为教学内容的教学中,就暴露出教学方法的不完善,教学体制不合理的弊端.对武术教学来讲就显得较为力不从心,无论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努力,教学效果仍不尽人意,学习效果事倍功半.同样的教学模式对不同运动项目的教学有着不同的效果,其主要原因在于这种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与武术运动规律,武术动作形成的因素不相融合,与中国传统文化不相融合.这种教学方法用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武术的传授与学习中就显得有生搬硬套的教条观点.

目前,学校体育活动从活动项目上呈现出西方化的显著特点,如各类学校每年举行的运动会,每学期举行的篮球赛、足球赛等等.这些大众化的比赛也成为校园群众体育活动的指导棒.由于竞赛的机制和竞赛的效应,使校园群众体育成为以篮球、足球为主的运动模式.而武术运动的比赛和表演在学校几乎没有,使武术在学校开展的影响力落后于这些运动项目的开展.据调查得知“目前我国中小学武术教学只有22.4%的学校非常重视或重视,大部分学校重视程度一般或不重视.导致70.3%的中小学没有开设过武术课”.如此低的开课率已严重影响了学校武术教育的发展.学校武术一直处于被冷落的位置,在校园开展武术活动举步维艰,使武术陷入困境之中.[2]

1.2 参与武术活动的人数比例分析

在校学生参与武术学习、活动的人数远远少于篮球、足球、健美操等运动项目.经调查:对中小学开展的课外活动兴趣小组报名结果统计分析,参加武术学习班的学生人数不到总人数的10%.渭南市实验小学,在校学生2000名,课外兴趣班开设了篮球、足球、绘画、书法、武术等.其中篮球4个班共有200人,武术有两个班共有20人,其比例是10∶1.书法班4个班共有250人 ,其比例是25∶1.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武术专修选项方面也不是很好.渭南师范学院体育系武术专修已开设有10年,武术专修的学生人数年平均10人,10年体育系共毕业1000人,而武术专修的学生只有100人左右,其比例为10∶1.从以上数字来分析,武术学习和武术专业人员的培养都处于一个低谷,从人才方面对武术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有人讲过,武术的发展要从娃娃抓起,武术才有希望.从现在的教师结构和参与武术学习的学生来看,武术在继承和传播中遇到较大的问题是人才短缺,这无疑对武术的普及与传播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各个领域的人才培养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的优秀的具有特殊作用的武术运动,在其发展中从现在起就远远落后于其他的运动项目,长此以往,武术的发展前景令人担忧.

2 学校武术发展的瓶颈

2.1 学校武术受体育课固定模式的制约

多年来武术进入学校后一直以体育项目存在,以学校体育课的形式进行传授.[3]学校武术教学受到体育课固定模式的制约,看似进入了教育领域,但只属于体育专业中的一个体育项目.武术的教学并未突破西方体育的局限,缺乏传统文化的特色.

学校武术教学只能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在规定的教学单元内完成相应的武术教学内容,往往由于教学时间紧、教学任务重,教师一般只注重把大纲规定的武术套路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就动作来教动作,只要学生在学习中模仿得有模有样就可以,学生按照动作顺序完成就可以达标.如在二十四太极拳教学中,体育课上没有太极拳基本功的练习过程,直接进入太极拳套路教学,每次课讲授一至二组动作,在规定的时间内紧张完成教学内容,仅教完而已.在太极拳考试时就出现诸多学生不能独立完成,有部分学生基本完成套路仅仅是记住了动作顺序,做出来的动作形式多样,与太极拳动作要求相差甚远.学生中真正学会太极拳的人并不多,其原因就是学生在体育课后的练习中没有教师指导,一周一次体育课的间隔时间过长,学生出现遗忘现象,凭课堂学习记忆来练习,这种练习的后果在考试中就暴露出来,同时也就降低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常言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只有经常性的反复练习,才能达到运用自如.学校武术在各类学校的开展是以体育课为主要形式进行的.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时间较短与武术教学内容较多的问题,使武术学习处于一种泛泛的学习程度.武术基本功和基本动作学习不扎实,学生的专项身体素质跟不上,套路学习也就难以达标,二者由于授课模式的制约,从而使教学矛盾突出.武术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和练习的一种闭环结构.现行的体育课教学模式,课后学生的练习、巩固、提高过程是学生自己凭课堂学习记忆来完成的,对动作不清楚,练习不得要领,复习时易形成错误动作.一旦动作定型,对后面的学习有很大的不良影响.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的武术学习效果一直不明显,学校武术教学质量也得不到提升.

2.2 学校武术教学目标具体化的制约

目前,学校武术教学存在着为完成任务而教武术、为提高教学效果而教武术、为完成考试任务而教武术的教学现象,缺乏对其传统文化内涵的深入认知,把武术只作为一项体育运动项目,同竞技体育项目的学习并列,使学校武术教学体育化和西方化,忽略了武术运动的自身教育价值和运动规律.由于受教学任务、教学目标的制约,武术教学缺乏传统文化的特色.武术教育首先是民族文化的熏陶和教育,然后是民族文化的学习和积累.武术文化的经典是民族文化的精华,对于培育提升心灵和精神境界有巨大的影响.只有继承和学习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把自己置身于历史文化的传统之中,才能感受其魅力和价值.武术教育即思想教育、文化教育,这是武术教育的价值所在.

2.3 学校武术教学内容简单化和不系统性的制约

长期以来,中国武术教育过多的关注新武术,将不断翻新的武术作为教育推广的重要内容,甚至是惟一的教育内容,使武术教材简单化和操式化.由于追求体育教学目标的时效性和传播推广的简单性,武术教学内容统编为更简单的基本动作、组合、青年拳、二十四式太极拳、初级长拳等主要教学内容.形成了学校武术单一化、标准化、统一化的格局.近年来又形成了以各种竞赛套路为主的教材填充着学校武术教学.[4]

学校武术从小学到大学在教学内容上出现混乱重叠现象,不连续性和不系统性的教材严重制约着学校武术教学的发展.小学武术是以基本功和基本动作为主要内容进行教学,到了高中、大学也是一样的教学内容.在知识结构和技术上都出现了较大的漏洞,对发展学生身体素质方面形成了较大的缺陷,给后程的武术学习埋下了隐患.如在小学、初中以套路为主的教学,到高中、大学,学生的柔韧素质较差,力量素质较差,使高一级的武术教学无法正常进行.目前大学的武术教学就遇到学生对武术的兴趣很高,武术学习人数很少的尴尬局面.究其原因是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不够系统和规范,形成了身体素质缺陷,严重影响到学生在较高层次上的发展.

2.4 学校武术技术化的制约

武术理论博大精深,涉及到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武术理论起源于易而成形于医学,融中国的道教理论,儒教文化于一体,吸收佛教教义,是中华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的分支.[5]目前学校武术教材中相关武术理论方面的知识较少.体育课本武术理论教学内容方面,仅仅对武术的概念、属性、分类作了介绍,理论知识权重轻.理论教材的缺少,影响到武术理论的教学.由于武术运动在某种意义上是通过自身的不断练习,在肢体的运动中体悟出动作要领,没有经过刻苦的训练,许多方面是无法体悟到的.这种体悟是与武术理论掌握的程度相关联的,有了武术理论知识的基础,学生对武术动作才能有较准确的理解,练习时才能领悟动作的含义.教师在教学中一般重视技术学习的好与坏,没有从武术理论方面进行较深层次的教学和引导.在实际教学中,技术和理论的课时比例是9∶1,[6]这样的比例说明:在学校武术教学中,技术的教学重于理论的教学,动作的规范、形体的优美成了武术教学的重点,达到锻炼身体就达到了体育教学的目的.在知识传授、人的教育方面、武术文化方面的传授较为肤浅.如武术中讲的“形与神”、“劲与力”、“刚柔相济”、“动与静”、意、气、力的结合.更高层次的“天人合一”、“知行合一”、“反者道之动”的武术思想,学生就更不容易理解,这种缺乏武术理论的教学,制约着学校武术的全面发展.

2.5 武术专业教师匮乏成为学校武术开展的瓶颈

通过调查,学校体育教师中,经过系统武术学习的体育教师比例不到29%,乡村学校就更差,甚至有的学校没有武术教师.在已工作的教师中,根据工作的需要,工作期间进行过武术课程进修的教师几乎没有.武术运动是“内外兼修”、“形神具备”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着浓厚的民族文化内涵,寓技术、知识、育人三方面于一体的运动体系.武术学习一方面要动作到位,另一方面要求精、气、神的专注,同时要不断地强调完成动作的逼真,这样才能做到武术所要求的形神兼备,形神合一的运动特点.在教学中对教师的要求较为全面.而大部分教师是在大学或者中专学习时所掌握的武术知识和武术技术,已远远落后于现代武术教育的需要.由于武术专业教师严重不足,教师的武术水平有限,学校武术得不到重视.在教学中,认为武术动作包含的因素较多,不好教;太极拳太慢,武术动作是花架子.学校武术在教学中因教学方法不合理、不科学、不灵活,使武术在学校的体育教学中仅停留在表面上的学习和练习,达不到较深层次的研究学习.

3 学校武术发展的对策

3.1 根据武术运动的规律,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在学校形成武术学习的教学模式

学校武术的学习要有一个长期的、连续性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进行闭环结构的教学与学习,形成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全程信息输出的武术教学方式.[7]学校作为教学单位,时间的运用比较精准.就武术学习而言,在体育课教学的基础上,成立课外武术学习辅导课,利用每天的早操或下午的活动时间进行武术辅导.在辅导课学习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重点地进行练习与纠错,重点解决武术动作中的难点问题.如某些腾空动作的技术问题、功架问题、动作意识问题以及武术套路演练时的节奏问题等等.能够系统地进行武术理论的传授,理论与技术相结合,使学生对武术的学习,对武术运动的认识更加深刻.要把这种武术辅导班办好,就要和学校教学制度相结合,辅导班要列入学校教学计划课时的范畴,统一管理,和体育课同样看待.教师在辅导班教学时要严格的掌控学习内容,练习的运动量,合理地处理好学员在学习上“吃得饱”和“吃不够”的问题,使每一个学员都能得到提高.武术学习有自身的规律和特点,与别的运动项目有着较大的差别.那么它的教学方法、教学体制也应该有着相应的特有形式.这样学校武术的开展才能落到实处,学校武术教学才能得到较大的发展.

3.2 结合地域文化特色,发挥地方武术资源,丰富学校武术教学内容,形成具有特色的校本教材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在长期的武术实践活动中,形成了各种各样纷繁复杂、风格迥异的武术流派.据有关部门的统计,我国渊源有序的拳种就有129种之多,每个流派都有自己的一套理论或思想.但无论哪一个流派的理论大体都受着中国古代朴素哲学思想的影响.其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教育资源.[8]

我国地域辽阔,文化资源丰富,武术有着丰富的民间资源.我国北方以长拳风格为主,南方以南拳风格为主.如陕西红拳、河南少林拳、山西形意拳、河北的翻子披挂拳、福建广东的蔡李佛、洪拳,象形拳等等.这些都是学校武术开展的雄厚资本,是学校在制定武术教学校本教材的重要资源.学校有了自己的校本教材,依教材进行教学,教学才能做到有章可循,武术学习才能有条不紊地逐步提高.校本教材的制定要结合学校自身的条件,地域性的武术发展特点.使武术校本教材在内容上与体育课教材合理搭配,在体育课教学的同时传授具有特色的地方武术教学内容,丰富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形成学校武术的特色,用特色带动使学校武术的全面发展,开辟武术发展的新局面.

3.3 建议国家在学校武术教育方面形成具有阶段性的递进制度和评价体系

学校教育要经过学前教育、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才能基本完成一个人一生的学习经历.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有着不同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阶段学习结束时,都有相应的证明,如毕业证.在文化课方面我国的教育有着成功教育经验和稳定的教育体制和管理制度.而武术学习方面现在还没有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系统的教材和相关的管理制度.应健全相应的武术学习评价体系,综合考评或者进行专项素质鉴定的相关制度.作为学生完成阶段学习任务,进入高一级学校的学习信息档案,只证明该生某个学习阶段在武术学习方面达到了什么程度,为高一级的武术学习提供学习证明.使武术的学习形成有效的、不重复的、可持续性发展.使学生个体的武术学习在学业学习的基础上同步提高.

3.4 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改善武术教师不足的缺陷

学校武术深受广大学生爱好,学习的积极性较高,而学校体育教师中武术专业教师严重缺乏,教师力量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这两者的矛盾现在的武术教学中就显的较为尖锐.如何改善教师不足的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鼓励大专院校武术专修的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这些毕业生一般在大学通过武术普修,专修的学习,已具有较好的武术理论水平和武术运动技术,具有年龄小、体力好,在中小学教学中基本上能完成示范动作,通过示范进行直观教学,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由于目前中小学武术教师的匮乏,大专院校体育专业就应加大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培养力度,扩大武术专修的规模,缓解基层武术教师不足的缺口.

(2)充分发挥地方教师资源,主动聘请地方大专院校的武术教师到中小学兼职武术课的教学任务.这些老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丰富的武术理论知识,可以把先进的教学思想、理念带到中小学的教学中去,影响和带动中小学武术教学的发展.

(3)聘请民间的拳师担任武术辅导班的技术指导工作.他们毕生致力于武术事业,有着崇高的敬业精神和为武术事业的奉献精神,在武术教学方法上有着独到的见解,在技术上有着特有的风格.他们是传统武术最好的教师、教练和学者.这些人才是武术发展的重要资源,通过学校武术教学这个平台,使他们的武艺得到承传,发扬光大,也是武术事业的幸事.

4 结语

作为民族传统体育,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运动项目——武术,它的发展与民族发展息息相关.武术的传承,在某中意义上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是中华民族民情、民风、民俗的传承,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中华民族走向强大的重要因素.世界在发展,中国在强大,只有改革才能冲破旧观念的束缚.学校武术根据武术自身的发展规律,结合不同阶段学生的身体发育特征,结合学校教学的特征,在体育课的基础上,开设武术辅导班,形成课内课外一体化的武术教学模式,使武术的学习更加合理、科学和规范.建立完整的武术学习机制及评价体系,健全学校武术教育框架,使武术的承传显现出具有民族文化的特点,形成武术发展的新思路、新格局,开创武术发展的鼎盛态势.

[1]王刚,邱丕相.重构学校武术教育体系必须强化“拳种意识”[J].体育学刊,2010,17(4):95-98.

[2]王刚.对学校武术教育问题的思考[J].搏击:武术科学,2007,(10):80-84.

[3]颜辉萍.从文化冲突与变迁看武术发展[J].体育文化导刊,2006,(10):55-56.

[4]周红云.当代中国武术发展的文化反思:迷失与救赎[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8):27-29.

[5]徐才,张山,周荔裳.武术学概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

[6]胡小明.拓展民族传统体育赖以生存的理论空间[J].体育学刊,2003,10(5):1-3.

[7]田祖国,白晋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现代变迁与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3,(4):11-13.

[8]卢锋.论体育的本质及社会性表现[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27(6):10-13.

Research on the Bottleneck of School Wushu Development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WANG Jun
(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Weinan Normal University,Weinan 714000,China)

Wushu as the Chinese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has become all levels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in China.The school Wushu has become the subsequent main field of China Wushu development and talents training.Because of the current school Wushu teaching content,teaching form and shortage of professional Wushu teachers’and other problems,Wushu development has been seriously restricted,which has become the bottleneck of school Wushu development.In this paper,the method of literature,logical analysis are used to analyze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school Wushu development,and it puts forward the new thinking of school Wushu development,in order to improve school Wushu teaching and the training situation thoroughly,and make a qualitative leap of the school Wushu,to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speeding up Chinese Wushu development.

school Wushu;development;bottleneck;countermeasure

G852

A

1009—5128(2012)02—0087—05

2011—12—19

渭南师范学院科研计划项目(11YKZ011)

王军(1965—),男,陕西富平人,渭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武术理论与方法.

【责任编辑 马小侠】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