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信息时代我国教育资源共享研究三十年回顾与反思

时间:2024-06-19

咸富莲,周福盛

一、引言

教育资源共享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的有效手段,也是走向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公平的有效路径。尤其是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我国教育资源共享提供了条件。教育部于2018年发布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强调,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推动从教育专用资源向教育大资源转变。2018年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举办的“资源共享 协同育人”主题研讨会,对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资源共享、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为了更好地理解近三十年我国教育资源共享研究热点、发展趋势和拓展领域,厘清教育资源共享问题的形成逻辑,本研究运用文献计量的知识图谱分析法、关键词共词分析法对近三十年我国教育资源共享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分析。

二、研究方法

(一)资料来源

本研究以CNKI学术期刊库为检索数据库,以教育资源共享为主题词和关键词,以核心期刊与CSSCI来源期刊为期刊类别,共检索到900篇教育资源共享研究文献。经过人工手动筛查,剔除会议综述、征稿要求和新闻简讯等文献后,得到有效的研究文献867篇。对这867篇文献的关键词进行了标准化处理,如将“MOOCs”“MOOC”“慕课”统一规范为“慕课”,将“高职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统一规范为“高职教育”,将“区域”与“区域性”统一规范为“区域”等。

就已有文献数量而言,1992年至2002年间教育资源共享研究的论文数量增长相对比较平缓。200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提出开放教育资源后,从2003年开始相关的研究论文数量持续增加。尤其是《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当前几项重点工作的通知》(教技〔2012〕13号)的发布,导致2013年至2017年关于教育资源共享研究的论文数量相对较多,2017年教育资源共享研究的论文数量最多,共85篇(详见表1)。

表1 有关教育资源共享研究的论文数量年份分布情况

(文献检索日期:2020年12月31日)

(二)研究工具与步骤

三、研究结果分析

本研究主要通过词频分析法确定教育资源共享研究的高频关键词,[1]以明确近三十年我国教育资源共享研究热点,预测教育资源共享研究趋势。

(一)教育资源共享研究高频关键词热点分析

本研究对867篇有效文献的关键词进行标准化处理,共得到1,762个有效关键词,43个高频关键词。其中,排在前十位的高频关键词分别是资源共享、教育资源、共享、共建共享、教育信息化、开放教育资源、教学资源、高等教育、教育资源共享、高校。其他高频关键词有精品课程资源、慕课、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共享平台、数字教育资源、云计算、共享模式、高职院校、大学城等。

(二)教育资源共享研究高频关键词相异矩阵分析

本研究用Bicomb软件对43个高频关键词进行共词分析后生成教育资源共享研究高频关键词相似矩阵,接着将其转化成教育资源共享研究高频关键词Ochiai系数相异矩阵。在Ochiai系数相异矩阵中,数值越接近1,表示关键词之间的相似度越小;Ochiai系数相异矩阵中数值越接近0,则表示关键词之间的相似度越大。

表2 教育资源共享高频关键词Ochiai系数相异矩阵(部分)

由表2可知,各高频关键词距教育资源共享由近到远依次是:资源共享(0.000)、教育资源(0.875)、高等教育(0.879)、高校(0.894)、教育信息化(0.928)、教学资源(0.938)、开放教育资源(0.975)、共建共享(0.989)、共享(1.000)。这说明我国教育资源共享研究对于资源共享、高校教育资源共享、信息化背景下教育资源共享、教学资源共享、开放教育资源共享等论述较多。

(三)教育资源共享研究高频关键词的聚类图分析

图1 教育资源共享高频关键词聚类树状图

表3 教育资源共享高频关键词聚类结果

由图1和表3的聚类分析结果可知,教育资源共享研究高频关键词主要分为以下七大领域。

1.开放教育资源研究(领域1)

2002年提出的开放教育资源是指借助信息和传播技术将教育资源开放供给,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开放课件项目(MITOCW)、英国“开放学习”计划、荷兰“开放教育资源”计划、欧洲远程教育大学协会“服务于自主学习的多语言开放教育资源”、我国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等。2003年中国开放教育资源协会(CORE)成立后,教育部先后启动了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教高﹝2011﹞8号文件提出了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2]要求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以“开放、共享”为基本理念,构建精品课程共享和应用机制。[3]尤其是慕课学习促使师生间学习环境、学习行为以及教学模式等发生了转变。

同时,开放教育资源在实践中因为开发和管理技术不够规范,导致开放教育资源开发与运营成本相对较高、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兼容性较差、教育资源共享质量不高、教育资源开发主体分散、开发和管理技术不够规范、教育资源版权保护较弱等问题,[4]一度成为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鉴于此,亟须从“知识共享”“资源开发与应用”“教育公平”等视角切入,利用区块链共识验证技术[5]的独特优势,加强开放教育资源的创建与开发机制、共建共享与应用机制、评价与管理机制研究,以构建开放教育资源新生态,强化开放教育资源应用,形成多元化开放教育资源评价,切实保障精品课程在内的开放教育资源可持续发展。[6]

2.现代远程教育研究(领域2)

现代远程教育作为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所产生的新型教育形式,是计算机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参与后的远程教育。在一些文件和文献中,也被称为网络教育。有研究者认为我国的现代远程教育与网络教育的概念基本相同,[7]先后经历了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和网络教育阶段,其硬件、软件与潜件均得到了快速发展。当然也存在资金投入、 网络资源、技术支持、专业人员以及理论指导不够充足等问题。[8]对此,现代远程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坚持立德树人理念,既要重视现代教育思想理论与现代信息技术共同作用,又要尊重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健全现代远程教育评估机制。

3.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研究(领域3)

第一,就教育信息资源共享研究而言,研究者基于不同的理论视角,提出了不同的教育信息资源共享模型与策略。有的借用信息生态的思想,从服务、用户与资源等视角切入,在综合考虑计算机网络、软件、资源、人员与环境因素的基础上,提出教育信息资源共享模型,如江西省文化信息资源网分析,旨在实现教育信息资源共享。[9]有的基于教育均衡发展理论与共同体理论的视角,针对学区管理存在的资源配置失衡问题,构建了强弱学校间的资源共享,以拓展教育资源共享方式,推进共同体内办学理念、管理模式、资源共享和生源配置的一体化,实现校际教育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10]如今在“互联网+”时代,教育信息资源共享已呈现出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多元共建的多元化发展态势。[11]

第二,教育资源共享的理论与内涵。研究者论述较多的教育资源共享理论主要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理论、系统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共同体理论、激励理论、社会动机理论和无边界高等教育理论等,基于不同的理论基础提出不同的教育资源共享概念。其一,从教育资源配置的角度来讲,教育资源共享是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使用现有的教育资源。[12]其二,从教育资源享用主体的角度来讲,教育资源共享是在一定区域内,教育部门对其应有的资源打破现有界限,实行共同享用。[13]其三,从教育资源享用内容的角度来讲,是期待解决共享什么的问题。如高校教育资源共享是指不同的主体对存在于高校的教育资源在不同程度上的共同享有、享受或使用,包括人力资源共享、物力资源共享、信息资源共享、课程资源共享、品牌资源共享以及管理制度资源共享等。[14]

第三,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教育资源共享是教育资源供给主体和教育资源享用主体之间对于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共同享用。针对教育资源共享实践中,观念、体制、机制以及技术障碍等因素导致的教育资源共享意识淡薄、共享资源分配不协调、体制壁垒阻碍、资源重复开发、高校之间资源“贫富”差距悬殊等问题,[15]不同的研究者提出了不同的优化机制。如京津冀基础教育协同发展“四维一体”机制、政策与制度保障机制、组织与协调机制、利益平衡机制、评估激励机制以及多主体资源建设动力机制等。其实,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的优化既需要政府引导、多主体参与、组织协调、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更需要优化和创新教育资源共享机制。

4.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研究(领域4)

一是教育信息化生态环境构建。综合已有研究者对数字教育资源的相关概念、基本原则、构成要素、共享现状、共享路径和应用标准论述结果,[16]发现数字教育资源共享具有“多元、共创、共享、服务”生态化发展趋势。研究者结合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环境建设实践,构建了数字化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生态系统模型,旨在理顺数字教育资源配置主体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揭示数字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生态系统运行机理,推进数字化教育资源配置走向“有序、高效、稳定”的状态。[17]

二是高校数字教育资源建设。高校数字教育资源的智能化、碎片化、虚拟化、标准化、开放性、再生性、多媒性特点,突破了时空限制,实现了优质资源从校本资源到区域资源的跨时空共享。教育部组织的高校精品开放课程建设项目、区域试点的电子课本开发行动、公共媒体兴起的公开课行为、企业兴建的辅学助考资源以及个人社群贡献的生成性资源等数字教育资源建设,对于促进我国数字教育资源建设研究来说至关重要。[18]尤其是近年来慕课、创客课程、STEAM课程、数字教材以及虚拟仿真资源作为国际社会数字教育资源建设的重点方向,[19]也是我国高校数字教育资源建设的发展方向,越来越强调重视师生的应用需求。但我国数字教育资源的供给主要是政府、公益组织、市场、高校自我供给模式,以高校自主建设为主,因其建设周期相对较短,缺乏维护,不同程度存在教育资源更新滞后于师生需求、数字教育资源共享领域相对单一、数字教育资源共享内容较为集中等问题。

三是数字教育资源平台建设机制。为了实现教育资源的精细化建设与模块化集成管理,数字教育资源平台建设强调平台的语言互译、版权兼容、易教利学、可移植性,[20]以解决数字教育资源平台建设中的“信息孤岛”问题。为了使教育资源利用率最大化,基于Moodle平台共建共享的西部区域性基础教育资源库建设、湖南高职院校信息教学资源库建设,强调积极探索、开放获取、分类存储、整合共享、技术支撑以及协同管理等运行机制。[21]数字教育资源实体平台建设重视顶层规划机制、交流合作机制、资源共享机制和帮助扶持机制的构建与完善;数字教育资源虚拟平台建设强调互联互通平台、优质教育资源平台以及网络教研平台的搭建。[22]

5.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研究(领域5)

第一,高校教育资源共享模式。研究者基于不同的研究视角提出了不同的教育资源共享模式。如供给侧视角下的教育资源共享模式,基于“云服务”平台的联教联训教育资源共享模式,[23]以高校为中心的政府间合作、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和校际合作模式,以及借鉴电子商务运营模式提出的资源共享代理模式等。

第二,高校教育资源共享机制。高校教育资源共享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之一,是高校在教育资源供给过程中管理机制、激励机制、评估机制、动力机制等不同因素的综合,目的在于解决高校教育资源供需行为主体如何分工协作的问题。研究者从博弈理论出发,提出优势互补与引入非零和博弈机制,以打破高校教育资源共享困境。以无边界理论为指导建构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实现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的优势互补与价值增值。[24]也有研究者通过对比分析北美和欧洲两种教育体系高校校际合作项目,提出搭建“共享化”的政、产、学、研融合平台,构建“多元化”校际校友联盟共享机制,[25]以促进教育资源共享。

第三,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策略研究。在共享观念层面,应突破思维定势,树立教育资源共享意识;在共享主体层面,通过高校支持合作计划,加强高校间的结对互联互通互用,通过分层次、分类型、分区域联合办学,组建高校联盟和教学联合体,以共享图书馆资源与实验室资源,实施教师互聘、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等;[26]在共享制度层面,应消除体制壁垒,建立健全教育资源共享标准与技术规范;在共享管理层面,须有明确的共享管理部门,建立政府宏观调控下的教育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等。[27]其中,科学有效的顶层设计、多元互补的供给结构、优质丰富的供给资源、深度协作的供给服务是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的关键。

第四,高校教育资源配置研究。高校教育资源配置研究主要集中于高校教育资源配置效率和教育公平、高校教育资源共享和资源布局结构、高校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方式等方面。[28]其中,高校教育资源配置的关键在于共建共享,为高校的优质均衡发展助力。

6.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研究(领域6)

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作为缩小校际差距、实现教育公平的有效路径,目的在于优化配置优质教育资源。针对我国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供给的系统化、标准化、公共化、融合化以及国际化水平不高等现状,既对教育资源提供者、享用者、共享内容与平台建设提出了改进建议,[29]也对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建设体系、公共服务体系、融合应用体系等提出了具体对策。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关键在于关注学校主体利益诉求,充分考虑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方式、共享标准与对等置换问题,切实构建以生为本的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路径。[30]

7.大学城教育资源共享研究(领域7)

尽管大学城因地理环境、学科规划、资金投入与管理机制不同呈现出不同特点,但大学城集约化办学特点为图书资源、实验室资源、教学资源、文献资源、信息资源等教育资源共享创造了有利条件。实践中,针对部分大学城教师交流、文献资料、优质课程、名师课堂等尚未纳入教育资源共享范围问题,重庆大学城在“五个一体化”背景下,通过建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运行机制,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合作项目,实现了大学城优质教育资源的优势互补。广州大学城的体育教学资源共享经验表明,确立教学资源共享指导思想、构建教学资源共享管理机构、丰富教学资源共享内容是大学城发展的重要路径。[31]松江大学城实验室资源共享经验表明,制定大学城实验室资源共享机制、构建大学城实验室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立实验室资源共享服务收费和评价机制、加强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等是大学城实验室资源共享有效模式。[32]

(四)教育资源共享研究热点的知识图谱分析

在图2的教育资源共享研究高频关键词共词知识图谱中,[33]一是高职院校、大学城、社区教育、优质教育资源等高频关键词的圆圈距离战略坐标中心点相对较近,表明其影响力相对较大。二是慕课与精品资源共享课、现代远程教育与教育资源共享、教育公平与共享模式、远程教育与教育信息资源、学校与共享机制之间距离较近,这说明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比较密切。三是教育资源共享高频关键词所处的四个象限代表不同的研究空间与可能趋势。

图2 教育资源共享研究高频关键词共词知识图谱

就近三十年来我国教育资源共享研究高频关键词来讲,资源共享、高职教育、高职教育园区、现代远程教育、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教育公平、共享模式、职业教育、优质教育资源、信息资源共享、信息资源、教育信息资源等集中在第一象限,表明这些高频关键词处于教育资源共享研究网络的中心,内部联系相对比较紧密。资源配置、网格、学校、共享机制、高等教育、高校、教育资源、开放教育资源、优质资源、社区教育、大学城、教育资源共享、现代远程教育处于第二象限,尽管这些高频关键词的结构比较松散,但它们有进一步研究和发展的空间。教学资源、整合、精品课程、建设、教育信息化、精品资源共享课、慕课、资源、共享处于第三象限,不难发现这些高频关键词内部连接比较紧密,表明已经有研究者对其进行系统研究。区域、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共享平台、机制、云计算、数字教育资源、基础教育、共建共享处于第四象限,表明这些高频关键词尚未引起研究者的足够重视。

四、结论与展望

近三十年我国教育资源共享问题研究成果比较丰富,尤其是教育资源的共享意义、共享要素、共享内容与共享模式研究成果较多。其中,高校教育资源共享模式之高校联盟、大学城、高校教育资源共享计划、高校学术共同市场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居多。但我国教育资源共享问题研究大多数集中于理论分析层面,以教育资源共享学校为实践场域,在实地调研与评估的基础上,对教育资源共享问题进行研究的成果相对较少。目前以共创分享为特征的智能时代为教育资源共享提供了便捷,[34]对于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机制优化与创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保障体系构建、数字教育资源开发与服务方面的研究亟待加强。

鉴于此,教育资源共享问题研究亟须以系统理论、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理论、无边界教育理论、共同体理论以及教育均衡理论等作为理论指导,认真落实《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合理制定教育资源共享制度保障,积极构建教育资源共享组织机构,规范教育资源共享服务体系,加强教育资源共享的理论探讨与实践研究,切实解决教育资源共建共享难题,为后续的教育资源共享问题提供经验和决策参考,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供政策建议,为深入推进“互联网+教育”,加快我国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第一,重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机制优化与创新。构建多元立体化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机制,以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学习需求。其中,多元指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主体多元化,立体指优质教育资源建设从专用资源向大资源转变,以实现课程资源与网络资源一体化、教学科研与师生发展一体化、智慧应用与支持服务一体化,提升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效益。

第二,加强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开发与服务。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开发,一是运用激励理论和社会动机理论,激发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供给主体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形成政府主导,学校、企业、科研机构和社会组织积极参与,教师和学生共建的多元化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开发主体。二是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需要以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理论为指导,以育人为本、尊重差异、互利共赢、优质均衡为原则,搭建多元化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云平台。三是智能时代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亦需持续跟进,旨在让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服务于课堂、服务于师生。

第三,构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保障体系。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是一个系统化工程,需要科学的顶层设计,有效的运行机制,也需要相对完善的保障体系。其中,政府的政策引导和制度保障是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前提,经费支持和技术支持是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关键。就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制度来讲,亟须建立健全优质教育共享评审制度、产权制度与管理制度,以提高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质量,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建设可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