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对接世界技能大赛标准 提升技能人才培训质量

时间:2024-06-19

刘东菊

对接世界技能大赛标准 提升技能人才培训质量

刘东菊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举办8届以来,在对接企业标准引领技能人才培养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世界技能大赛技术标准完全体现对职场高技能人才的衡量标准。对接世界技能大赛技能标准,有利于引领我国技能大赛办赛标准提升;紧贴生产或生活实际设立赛项,有利于提升参赛者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引导企业参加世界技能大赛,有利于提升技能人才培训标准。

世界技能大赛;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技能人才;技能培训

一、借鉴世界技能大赛经验,办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由世界技能组织负责组织举办的世界技能大赛,至今已拥有近70年的历史和广泛的影响。世界技能组织联合世界技能大赛参赛的各国专家以及赞助世界技能大赛赛项设备的世界一流企业专家,共同研究制定赛项标准,并不断地完善竞赛机制以及更新技术标准,实现着世界技能大赛引领世界技能人才培训标准和方向的目标任务。

(一)对接技术工种设置赛项,重视技能人才职业能力的培养

世界技能大赛对接技术工种设置赛项,通过实践操作技能比赛,来检验参赛者职业能力的高下。

世赛赛项任务是对照具有丰富职场经验的高级技能人才职业能力标准进行的内容设计。在技术要求上,世界技能大赛竞赛规则明确,每届比赛赛项要保持25%的技术变动。这些变动的内容,反映的是世界经济领域最新的技术变化情况。世界技能组委会也会聘请第三方出题,赛项内容变化达100%。如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数控铣项目就是请第三方出题。这对选手职业能力是个巨大考验。依据世界技能大赛赛项技术标准培养出来的参赛选手,符合企业用人标准。

我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考核两部分。在实践操作能力考核上,虽然在技术标准上力图与企业生产标准对接,但是实际上参与赛项任务设计的大多是生产设备商,而非企业专家。

世界技能大赛越来越多的赛项设计反映着生产或生活领域中所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设置是引领职业院校认识实际生产或生活中正在需要培养哪些领域的技能人才,是对职业院校专业建设或办学方向的引领。尽管近两届大赛参赛人数都超过万人,但通过大赛培养出符合企业标准的技能人才却很少。与世界技能大赛对照技术工种设置赛项相比,我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技术标准明显偏低。如焊接项目,世界技能大赛焊接项目考查选手的综合技术应用能力,分4个模块用22个小时完成比赛任务。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只在中职组设立此赛项,只完成1个模块的比赛任务,时间为6个小时。技术标准不同,培训的技术水平有差距,最终表现为人的职业能力的高低差异。

对接技术工种设立赛项,提升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技术标准,会推动职业院校重视技能训练,有助于技能人才职业能力的提升。据我国参加世界技能大赛赛项的技术专家介绍,对照世界技能大赛技能标准,我国的国家职业标准已落后于世界技术的发展,有些工种需要淘汰,有些工种技术标准需要升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技术标准设置,需要对接国家职业标准进行设计。提升技能人才培养标准,需要国家升级职业标准,促进技能大赛办赛技能标准的提升。

(二)建立以质量为标准的竞赛体系,重视技能人才的职业素质培养

世界技能大赛对参赛者技能水平的衡量标准主要为重视产品的质量、精度和工艺要求,对完成作品的评价借助高精度测量仪器检测和主观评价结合进行。为了突出对产品加工精度、质量及工艺技能标准的重视,世界技能大赛允许将金牌授予未完成比赛作品的选手。因为在实际生活中,产品的质量起最终的决定作用。

我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主要以完成作品的速度及结果作为技能衡量标准。对完成比赛作品的质量、表面粗糙度等技术标准要求远低于世界技能大赛技术标准。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质量观及精度意识,对加工工艺缺乏应有的创新追求,其结果影响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世界技能大赛强调参赛者的技能操作遵循职业规范与安全标准。对每个职业的操作规范有着严格的要求,包括环境保护、场地清洁、工具摆放、安全规范等都是评分内容。比赛中,每个参赛者都必须严格遵守职场的安全操作标准,穿戴防护服鞋帽眼镜等,做好必须的安全防护措施,使用的专用工具也必须做到安全操作,做到对自己与他人的安全保护,否则就被扣分。完全做到了对职场工人技能素质、职业道德等品质的规范培养。

我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只对个别赛项提出安全防护要求,在细节方面没有世赛制定的标准严格,也没有将此要求纳入比赛评分标准系统,对参赛者的职业素养的培养重视不够,如此培训出来的选手职业素质与职场素质标准要求必然存在一定差距。

二、对接世界技能大赛技能标准,实现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对技能人才培训质量的提升

(一)与世界技能大赛技能标准对接,提升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办赛水平

我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将比赛定位为检验教学成果的国家级大赛,其对接专业目录设置赛项,8年的实践,逐渐形成了与时俱进的大赛机制。每届大赛都在紧密围绕建设服务和支撑我国产业体系建设的发展实际设置赛项,成为职业教育改革的风向标,产业转型的助推器。2015年举办的大赛,涉及15个专业大类的98项比赛。在赛项设计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尽力引导职教改革与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相结合”,[1]对接先进制造业设置了“工业机器人、工业模具、3D打印”等赛项,同时针对社会正关注的“互联网+”、信息化、4G全网建设、云计算、智能家居等也设置了相应的赛项。2015年教育部发布的《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明确国家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和生产实训基地建设的导向,就是“对接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社会责任感强的规模以上企业标准”,对学生进行符合企业用人标准的技能素质培养。教育部教职成司印发的《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2016年工作要点》,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中也明确“推动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与生产实践对接”,表达了对职业院校对接生产实践培养技能人才的要求。

世界技能大赛赛项任务来自企业,企业标准提升,推动世界技能竞赛技术升级。而我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所设置的技能标准未能完全体现对技能人才的技能衡量标准,对引领我国职业院校技能人才培养不利。尤其在对接生产实践培养技能人才上,与世界技能大赛相距甚远。

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得以让我们对照世界先进技能标准来把握我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技能标准,把握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学习、借鉴、引进、对接,再通过大面积辐射作用,推进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实现我国技能人才培养标准的提升和中国制造水平的提升,培养符合技能水平要求的技能人才。

(二)紧贴生产或生活实际设立赛项,提升参赛者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竞赛是对与该技能相关能力的展示与评估。世界技能大赛对赛项内容的设计要求体现职场工作者对该领域技术技能的全方位了解和应具备的职业能力。所有参赛项目,都要严格执行职场安全、环保标准,遵循职业规范进行操作。赛项的技能标准,必须充分体现出对参赛者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的全方位检验。对接世赛标准,设立赛项,既可以让职业院校通过参照赛项技能标准培训参赛选手,也可以将其理念引入教学,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素质。按照世赛技能标准培养的技能人才,会得到企业的认可和接受。

我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对接专业类别,但不完全对照企业标准设立的赛项,使我国大赛赛项出现大项和小项之分,也出现赛项水平高低不同的现状。大赛在促进学校与企业对接上,确实发挥了积极作用。正如葛道凯司长总结2015年大赛经验时提到的:“通过大赛,学校发现了教育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发现了高水平兼职教师的更多来源;企业发现了更合适的人力资源供给者,发现了参与职业教育的更多切入点。”[2]但是,与世界技能大赛对接职场能力与素质培养技能人才的标准对比,我们看到了在赛项设计理念和技术标准上的差距。为实现我国制造业强国的目标,对照世赛标准设计赛项,有利于全面提升参赛者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对提升我国职业院校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意义重大。

(三)引导企业参加世界技能大赛,有利于职业技能大赛提升技能人才培训标准

***总书记指出:“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大国,我们要有很强的技术工人队伍”,“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我们的人才基础应该是技工”,要“大力培育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对培养制造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是个很好的契机。因为世界技能大赛在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方面作用比较突出。“世界技能大赛项目以二三产业项目居多,第二产业项目包括机电一体化、数控车、数控铣、焊接、车身维修、电器装置、汽车技术、移动机器人、模具制造等。参赛项目类型体现一个国家二三产业在国民经济GDP的比重,以及高新技术的领先水平。发展中国家或制造业为主的国家,一般以第二产业项目为主。中国参与22个项目(第42届世赛)中,第二类产业占17个,占77.3%,印证了中国是个制造业大国”。[3]

世界技能组织标准规范规定了各赛项都要发挥该项技术和职业最高国际水平所需的知识、理解力和具体技能。必须能反映全球范围内对于该行业这份工作或职位的理解。世界技能大赛举办的目的就是展现各赛项在世界上的最高水平,或者至少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对此予以展现。而各赛项制定的标准规范就是该技能备赛和培训的指导。当今成为世界制造技术强国之一的日本,自1961年加入世界技能组织以后,不仅非常重视参加世界技能大赛,而且将举办的国赛赛项与世赛赛项标准对接,特别是以企业来组织参加世赛赛项,使企业按照世赛标准培训和组织选手参赛,不仅实现对高级技能人才的培养,更能帮助企业获得技能人才培养的世界最高技术标准,给企业发展带来无限生机活力。

我国虽为制造业大国,但对高精尖技术掌握不够,这些高端技术设备还掌握在日本、瑞士等国家手中。德国只拥有8千万人口,却有2300多个世界名牌,正如西门子总裁所说:“这靠的是我们德国人的工作态度,是对每个生产细节的重视,我们德国的企业员工承担着要生产一流产品的义务,要提供良好售后服务的义务。”“德国人的经济学就追求两点:一是生产过程的和谐安全,二是高科技产品的实用性。这才是企业生产的灵魂,而不是利润的最大化。”这也是我国培养技能人才所需要借鉴的理念和标准。

在2015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结经验交流会上,为我国多个世赛参赛项目提供赞助的广东三向集团下属职业培训学院副院长,对世赛与国内竞赛进行对比,指出世赛命题方式表现为开放式,参赛国家(地区)共同参与,投票产生,或第三方命题,国内竞赛是闭卷式,由第三方专家命题;在执裁方式上,世赛是所有参赛国家(地区)派裁判参与,首席专家分工制,开放式执裁,国内大赛是由专家组主导或第三方执裁;评价目标上,世赛强调选手达标的质量,具备的职业素养,国内大赛强调理论考试、完成的时效性、与技术文件的达标性。作为我国唯一赞助世赛项目的赞助商,深刻感受到世赛对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价值,建议将国内竞赛与世赛对接。

目前,我国行业、企业参与世界技能大赛赛项的数量有限,除焊接项目外,企业参赛形式主要为赞助训练设备、材料和担任技术教练等,但是都从以世赛为标准训练参赛选手中,收获了很好的行业技术技能标准和经验。甚至为企业技术升级打开瓶颈。既助力了参赛选手技能水平提升,也提升了企业规范发展的空间,同时也吸引了更多的青年人学习该项技术,满足企业用人需要。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我国参赛项目数量或接近世赛所设赛项数量。

因此,建议我国参与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设置的企业,尤其是国内一流企业,应抓住时机,积极主动地加入到世界技能大赛中来,通过成为我国世界技能大赛参赛项目集训基地,训练参赛选手,以获得行业或企业技能人才培养的世界最新技术标准,用于培养企业技能人才的参照标准;借鉴世界技能大赛对技能人才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环保意识等方面的理念和制定的规则,培训员工的职业理念和提升职业素养,使我国企业不但从技术上获得与世界先进技术理念的同步发展,而且更从员工的职场素质,建立质量、安全、环保等职场意识、职业规范上,提升技能人才的综合素质,规范技能人才职场行为,树立职场标准,使企业发展体现重视质量、规范和安全操作。最终实现我国技能人才队伍素质建设与世界技能人才素质同步发展。企业标准提升,才能进一步带动职业院校技能培训质量和水平的提升,才能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上,真正有助于实现中国制造业2025发展目标。

[1]席东梅.技能大赛衔接中国制造职业教育支撑“2025”[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2):45-56.

[2]刘红.探索中成长 大赛从初创期步入成长期——访教育职成教司司长葛道凯[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2):22-25.

[3]吕成鹰.感悟世界技能大赛 创新人才培养路径[J].中国培训,2015(7):24-25.

责任编辑:刘升芳

天津市2015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世界技能大赛对我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提升技能人才培训质量的影响力研究”(TJJX15-036)

刘东菊,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世界技能大赛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从事职业技能竞赛、教师伦理等研究(天津 300222)。

G719.21

A

1671-2277-(2016)05-0032-0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