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李春琳 刘新平
(1.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英语教育学院, 广州 510420; 2. 星海音乐学院 人文社科部, 广州 510006)
任务投入量假说视角下的英汉少儿图解词典对比分析
——以词汇任务为例
李春琳1刘新平2
(1.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英语教育学院, 广州 510420; 2. 星海音乐学院 人文社科部, 广州 510006)
少儿图解词典除了可以查检词汇的发音、拼写和意义之外,一般都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互动性,旨在创造一个符合少儿认知特点的词汇学习语境。在任务投入量假说的理论框架下,通过定量分析,对比英语和汉语儿童图解词典的词汇任务的差别。研究发现英语作为二语的少儿图解词典更注重词汇任务和词条的关联性,并且注重任务的投入量分配,更符合少儿认知习惯和习得规律。
少儿图解词典; 词汇学习; 任务投入量假说
不同于成年二语学习者,少儿学习者的概念体系尚在建构过程中,因此在词汇学习过程中,不仅学习建立词汇的所指关系(词汇的形式知识),还需要学习指称关系(词义概念知识)和构建词汇网络(Ver-hallen、 Schoonen,1998)。图解词典是少儿二语学习者常用的词汇学习资料,在设计理念上理应考虑学习者的学习特征。
图解词典“主要是以图及图解的形式来解释词汇的意义、揭示词汇的个性特征、阐明某些原理的工具书”(刘玲,1997)。图示信息可以具象地表征词汇所表达的概念,可以使得少儿二语学习者正确建立起二语词汇和概念之间的联系,完成词汇的形式意义的配对。但是,图示和词条信息本身缺乏词汇使用语境,这样就很难建立起学习者心理词库中新旧词汇之间的语义联系,词汇只是孤立的节点。在实际话语中,孤立的词汇节点是无法完成交际任务的。因此,大部分少儿图解词典既包含词汇图示系统,也包含配套的语境化任务来协助词汇形式语义系统的建立。但是,少儿图解词典中词汇任务的有效性还有待考察。对少儿图解词典任务有效性的考察有助于教师或家长选择适合少儿的学习词典,对编纂少儿图解词典具有一定启示。
本文以任务投入量为理论基础和定量统计框架,对比了7本少儿图解词典中词汇任务的有效性。这7本词典包含:4本(套)英语儿童图解词典和3本汉语儿童图解词典,具体为:《朗文幼儿图解词典》(下文简称《朗文幼儿》)、《朗文少儿图解词典》(下文简称《朗文少儿》)、《柯林斯第一本词典》(下文简称《柯林斯》)、《牛津图解词典》(下文简称《牛津》)、《汉语图解小词典》(下文简称《汉语小词典》、《中文图解词典》(少儿版)(下文简称《中文图解》)和《体验汉语图解词典》(下文简称《体验汉语》)。
Laufer、Hulstijn(2001)在加工层次理论(Craik、 Lockhart,1972)的基础上,从认知和情感两个维度提出了“任务投入量假设”。 “任务投入量假设”认为任务投入量与词汇习得有必然联系——任务投入量越大,词汇习得效果越好。因为学习者在完成较大投入量任务时,认知加工层次更深,记忆效果更好。
任务投入量假说包含三个假设(Laufer、Hulstijn,2001):1.投入量包含三个投入指数:需要(Need)、搜索(Search)和评断(Evaluation);2.任务投入量与词汇记忆效果成正比;3.任务投入量高的任务更有利于词汇的初始学习。
“需要”、“搜索”和“评断”可以作为量化语言活动投入量的指标。它们分别代表渐增的投入量——“需要”的投入量最低,“评断”的投入量最高。 “需要”是学习者学习动机方面的情感因素,是和任务要求一致的驱动。比如,学习者在阅读时遇到一个和文章主旨意义的理解密切相关的生词,那么学习者就会产生理解这个生词的“需要”。而“搜索”和“评断”是认知因素。搜索是通过查词典或者询问老师学习生词的形式或者意义的过程。这个过程要求学习者主动探索和寻找答案。“评断”实际是一个做决定的过程,比如学习者在词典上查到了某个词,通常词典都会提供多个词义,学习者需要通过具体的语境来决定哪一个词义是最合适的。“评断”涉及到词汇知识的纵横聚合关系,即对词汇的各种意义或不同搭配进行分析和比较,从而决定符合当下语境的词义。可见,“需要”是语言理解和使用的动机,“搜索”是关于语言理解的指标,“评断”是学习者使用语言时的认知投入。一般情况下,一项语言学习任务可能不包含任何一种投入指标, 也可能包含所有投入指标, 还可能包含三个投入指标的某些组合(Laufer、Hulstijn,2001))。
Laufer、 Hulstijin(2001)通过示例(见表1)解释了任务投入量假说是如何用投入指数来量化词汇学习任务的投入量的。
表1 不同阅读任务的投入量统计(Laufer、 Hulstijn,2001)
“-”表示没有发生相关行为;“+”表示发生相关行为;“++”标示相关行为不仅发生,且强度很大。
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任务类型1中,学习者在理解文章时没有了解生词词义的需要(need),也就是说,阅读的文章没有提供信息差,因此学习者没有关注生词的需求。任务类型2、3、4则创建了学习者明白相关词汇的含义的需要。任务类型3要求学习者“搜索”,因为文中没有标出生词词义,学习者需要通过查词典或者询问老师得知词义。任务类型4要求学习者做决定,即“评断”,学习者要决定哪一个词最适合填空题中的语境,在“评断”时,学习者要考虑意义、搭配以及正确的语法形式等词汇知识。
根据对需要、搜索和评断赋值,任务类型2的投入量最低,任务类型7的投入量最高。在任务7中,学习者自己写作文,有内在驱动,主动性很高,内在需要为强需要(两个+)。从几个类似的词形或者词义中选择其中的一个,为弱评断(一个+)。要考虑词汇的纵聚合关系(同义词辨析)和横聚合关系(搭配)的评断为强评断,即两个+。
为了检验“任务投入量假设”,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多项实证研究,但是基本都是针对词汇学习效果的。实际上,“任务投入量假说”是针对词汇学习的理论模型,适用于评估教材和词典中词汇学习的任务。因此,本文通过统计少儿图解词典中任务的投入量,来对比英汉少儿图解词典中词汇任务的促学效度差异。
作为重要的二语词汇输入源,学习材料中的任务是将词汇学习引向纵深的重要保证。任务投入量为量化和评估词汇学习材料中的任务提供了合理可靠的框架。
(一)英汉少儿图解词典的任务设计
本文考察的7本少儿图解词典都设有词汇任务。7本词典使用的词汇任务共计19种,其中《中文图解》使用了10种不同的活动。其他各本设计了3-4种活动。表2为7本词典所涉及的活动及其出现频率。+表示词典中有该活动,但是出现频率不高;++表示词典中的大部分单元有该任务,出现频率较高;+++表示每个单元都有该任务,出现频率最高。
表2 英汉图解词典活动种类和出现频率
《中文图解》中的词汇任务种类最多,但是除了读图理解(35次)、回答问题和拓展问答(35次)之外,其他的6个任务的出现频率都不多于15次, 其中 “设计”、和“画画”分别只有5次。
英语儿童图解词典(《朗文少儿》、《朗文幼儿》)《牛津》和《柯林斯》每个单元都使用了固定的任务,也就是说,这些词典的编纂体例是固定的。《朗文幼儿》只有Activities部分设计了不同的细节,其他部分的体例保持不变。词典体例稳定有助于儿童预测每个单元的内容,利于少儿将注意力集中在词典的核心部分,而非变化纷杂的形式上。
《体验汉语》的活动设计也有固定的体例,几乎每个单元都有“规定替换”和“文化点”。除了四个单元没有“文化点”之外,全书每个单元都附有文化点,文化点使用英文作为媒介语,并且从相关话题谈开去,和目标词汇并没有直接相关。
《汉语小词典》共用了3种任务:“对话展示(34次)”、“语法点(30次)”和“正确语言示例(5次)”(词典中的名称为“汉语这么说”)。
(二)英汉少儿图解词典活动的任务投入量统计
按照任务投入量假说中对需要、检索和评断(强、弱)的界定,英汉少儿图解词典活动的任务投入量按照活动的具体内容逐一量化,每一个指标出现一次,算一分(用一个+表示一分),最后得出投入总量的分数。7本英汉少儿图解词典活动的任务投入量统计结果见表3。
表3 英汉图解词典不同任务的投入量
根据任务投入总量的数值,小词典中词汇任务共有五量级:最低的投入量为零,最高的为4。
任务投入总量为零的活动共有3个——“语法点”、“文化点”和“画画”。这3个活动没有为学习者创建使用目标词汇的需求,没有信息缺口,所以学习者没有了解目标词语义信息的动机。比如“语法点”,《汉语小词典》第15单元“我的动作”词表后活动为“语法点 ——方向补语”,示例为“跑进来、爬上去、走出去和跳下来”。本单元目标词汇为22个单音节动词,如坐、咬、背和站等。这些语法点示例没有创设和相关词汇相关的信息缺口,学习者无需回到词典主图或词条中去查找目标词汇,使得了解词汇意义的动机缺失。可见,《汉语小词典》中的语法点不仅不会引发学习者关注目标词汇,甚至会干扰学习者对目标词汇的注意焦点。《体验汉语》中的文化点和《中文图解》中画画等这两个活动也是同样的情况。
任务投入量为1的活动共有3个:正确语言示例、对话展示、回答问题和找东西。正确语言示例、对话展示都与目标词汇有一定关系,学习者有阅读的动机,但是由于词汇的含义已经用母语标注在示例下方,学习者无需搜索,也不必使用,因此也没有评断。拓展回答虽然与目标词语无关,但是由于是一个问题,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信息空缺,学习者有回答问题的动机,但是问题的答案无需在目标词汇和词典主图中查找,因此检索和评断都无赋值。
任务投入量为2的活动共有5个:听对话/歌曲、规定替换、设计、扮演和做动作。学习者完成这些任务都必须明白指示的含义,并做出反应,因此都需要回到词表和主图中需找词汇的含义,但是学习者不需要产出语言,因此无需决断使用词汇的细节。
任务投入量为3的活动共有1个——读图替换。这个活动不仅为学习者设置了信息空缺,让学习者去理解词汇的含义,并且需要产出和目标词汇相关的语句,但是产出语句时只需要从多个中选出正确的即可,因此为弱评断。
任务投入量为4的活动共有5个:读图理解、拓展问答、结对活动、设计(需要描述环节)和填表格并讨论。这五个活动和“读图替换”的区别在于有语言产出环节。这五个活动的产出没有固定格式可以参照和套用,学习者需要决断词汇使用时的搭配等,这是关于词汇纵横聚合关系的知识,因此是强评断。
(三)英汉少儿图解词典活动的任务投入量对比
英汉儿童图解词典活动投入量总的情况有什么区别呢?每一本少儿图解词典作为一个整体所采用的任务类型又如何呢?本少儿图解词典任务采用了哪一个级阶(0-4)的活动更多呢?为了解答这些问题,我们对英汉少儿图解词典任务投入量进行了数据统计(详见表4)。
表4 英汉少儿图解词典活动的任务投入量统计
《朗文幼儿》和《柯林斯》词典目标总词汇只有300词,因此词典更关注吸引儿童学习者对语言的注意,为年幼学习者创建学习需要。从表4课件,适合年幼学习者的低投入量任务分别占两词典任务的28%和43%。可见,这两本低幼儿童图解词典的重点目标是使学习者掌握单词的音形义,也就是能理解目标词汇的意思或者记住目标词汇的发音。柯林斯有9%的任务属于投入量高的任务,例如要求儿童根据问题读图作答的,对于低幼儿童具有一定难度。
《朗文少儿》作为《朗文幼儿》的进阶词典,适合年龄稍大一点的少儿学习者,在任务设计上体现出了两本之间的过渡和进阶。这本图解词典包含了四类任务投入量级阶的活动。比起《朗文幼儿》,《朗文少儿》减少了投入量为1和2的低投入量任务,增加了投入量为3和4的任务,但是仍然以投入量为2的任务最多。这类活动的目标是吸引学习者关注目标词,并创设学习者发现词义的情境,比如询问老师和查询词条或者读图来理解目标词词义。另外,任务投入量为3和4(要求学习者产出语言的任务)合起来共有43%,可见该词典为有一定词汇基础的学习者设计了关注词汇纵横聚合关系的较高级认知加工任务。
《牛津》的目标学习者为幼儿园至初中(K-12)的少儿。任务设计更强调词表中词汇和语言产出之间的紧密联系。每个单元按照相同的编写体例,词表之后第一个任务是要求学习者做读图替换,并且读图替换任务分为不同的难度。难度低的题只要求填一个词(通常是目标词汇),而难度高的题要求填出词组或者搭配。这对学习者理解词汇和产出词汇都有较高要求。
国内出版的《汉语小词典》和《体验汉语》都有近一半的任务和目标词汇的学习关联不直接。其中,《汉语小词典》一半的章节只提供了目标语的语言示例,并且在目标语下方即用母语注明释义,虽然突出体现了释义独特性,较方便学习者理解。但是,这样的释义方式和活动设计没有最大刺激学习者的学习驱动,学习者无需进行词形和词义的搜索。《体验汉语》有一半的任务是规定转换,学习者读出任务题项中的可替换选项即可,无需对该章节的目标词的纵横聚合进行加工。
新加坡出版的《中文图解》,词汇任务形式多样,共有9种,并且一大部分(63%)都是投入量为4的词汇任务。虽然书中标出目标学习者为5-14岁,但是从任务设计上可见该词典更倾向于为小学以上并且有一定汉语基础的少儿使用。
Cook(1995)指出:“人们对事物记忆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大脑对信息的处理的深度。对孤立的词的重复是一种底层处理,记忆效果差;将词与所处的语法结构结合起来,则是一种较深层的处理,记忆效果最好”。只是展示目标词汇是远远不能促成词汇习得的,符合词汇习得原理的任务设计才能够引发学习者关注、促使学习者想要了解词汇的形和义的动机,并且主动在学习材料中搜索目标词义,并在产出过程中对词汇的纵横聚合关系进行深度加工和决断,这几个步骤越丰富全面,词汇习得的效果就越好。
英语儿童图解词典的任务设计更加贴合目标词汇,活动形式丰富多样。并且针对不同认知水平的少儿,设计的任务难度有所不同。比起《朗文幼儿》和《柯林斯》这两本针对幼儿(2-5岁)的图解词典,《朗文少儿》和《牛津》是针对稍大一些少儿的(6-12岁),它们的词汇任务的投入量要求更高。另外,《朗文幼儿》和《朗文少儿》在任务设计上体现出了这一系列图解词典的系统性。
相比而言,国内出版的汉语儿童图解词典对任务的设计略显随意,任务的投入量还未体现出系统性和年龄针对性。有一些词汇任务必须和目标词汇紧密相关,不相关的任务不仅不会促进学习,甚至会干扰学习者将注意力聚焦于学习目标。活动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儿童的认知心理特征,有效激发儿童的语言学习兴趣。可以将语言活动和其他的游戏、全身运动和音乐结合起来,如唱歌和做动作等。
汉语儿童图解词典可以结合任务投入量假说等词汇学习理论的研究成果和实验结果,设计出更合适的任务以激活学习者学习目标词汇的需要,如读图理解或者读图问答趣味性高、难度适中的儿童阅读活动。这些活动可以激发学习者学习动机,也可以有效促进儿童产出目标词汇和目标句型,使得语言的学习过程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加工层次,进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刘玲.1997.谈谈图解词典的功能与特点[J].辞书研究(11):40-46.
COOK V. 1995.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Language Teaching[M]. New York: Edward Arnold.
CRAIK F I M, LOCKHART R S. 1972. Levels of Processing: A Framework for Memory Research[J]. Journal of Verbal Learning and Verbal Behaviour (11): 671-684.
LAUFER B, HULSTIJN J. 2001. Incidental Vocabulary Acquisition in a Second Language: The Construct of TaskInduced Involvement[J]. Applied Linguistics, 22(1):12-26.
VERHALLEN, SCHOONEN. 1998. Lexical Knowledge in L1 and L2 of Third and Fifth Graders[J]. Applied Linguistics, 19(4):452-470.The Comparison of English and Chinese Children Dictionaries: A Task-induced Involvement Load Hypothesis
[责任编辑:许莲华]
LI Chunlin1LIU Xinping2
(1.CollegeofEnglishEducation,GuangdongUniversityofForeignStudies,Guangzhou510420;2.GeneralEducationDepartment,XinghaiConservatoryofMusic,Guanzhou510006,China)
Second language children dictionaries do not function as a consultant tool of the spelling and meaning, but as learning material setting up the learning situation. Children’s dictionaries should be readable for the attractive word demonstration, attached pictures and relevant tasks to enhance word learning.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value of learning enhancing effect of the tasks in 7 Chinese and English children’s dictionaries based on the Involvement Load Hypothe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English children dictionaries, compared with Chinese children dictionaries, relate the tasks to the target words more closely, try to make the tasks more interesting to children and allocate task involvement load more reasonably, which suit children’s cognitive characteristics better.
children dictionary; vocabulary learning; Involvement Load Hypothesis
2015-09-17
李春琳(1976-),女,山东济宁人,中山大学在读博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刘新平(1972-),男,安徽亳州人,硕士,星海音乐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外语教学与二语习得。
H06
A
1672-0962(2016)05-0031-06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