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周 洋
(宿迁学院 艺术与传媒学院,江苏 宿迁 223800)
智慧教育是教育信息化衍变的新形态,折射了教育和技术的深度融合。智慧教育背景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条件等均发生变化,而作为课堂教学主体之一的教师需要进行角色重构及能力提升。从一定意义上说,教师角色的转变和教学胜任力的施展取决于教师专业发展程度。教师专业发展是社会进步和高校教学质量提升的外部诉求,也是教师实现自我价值的内在需求。智慧教育赋予教师专业发展新内涵,为教师专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明确了新方向。
伴随科技的发展,教育信息化开启了新征程,智慧教育应时而生。智慧教育是通过构建智慧学习环境,运用智慧教学法,促进学习者进行智慧学习,培养具有高智能和创造力的人[1]。智慧教育主要由智慧教育、智慧环境、智慧教学法和智慧人才四部分构成[2]。智慧教育的宗旨在于促进学习者的智慧生成,其“智慧性”和“教育性”的双重属性既彰显了当前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教学方式等的新变革,又显露了教育变革初衷的回归,即培养对社会有用的创新性人才。智慧教育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高端形态,在此背景下信息技术和学科的深度融合推动了教学资源定制化、教学模式情境化、教学策略个性化、教学评价多元化、教学发生泛在化,为教育者和学习者的共同成长提供了优质的便利条件。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3]。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终极目标有两个,一是探究促进教师自身发展的最佳途径与机制;另一个是寻找教师发展与成功培养学生的最佳接口[4]。教师专业发展囊括教师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的积累与提升,还涵盖了教师教育理念的与时俱进、综合素养的持续提高。因此,强调教师内部驱动的重要意义,重视专业培训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效用尤为重要。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特点和实现路径受社会发展需要、教学条件改变、学习者需求转变和教师自我认知深化等的影响,呈现出动态性、持续性的特征。教师专业发展是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关乎教学质量,是实现教学计划、达成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
智慧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创新动向,赋予了高校教师新使命,为“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奠定了理念基础。智慧教育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显现出教育性和智慧性、信息化和人文性、自主性和交互性特征。
智慧教育是“智慧”和“教育”的有机整合,强调凭借智慧手段达成教育目标,进而促进学习者的智慧生成。教书育人是教师的使命,贯穿于教师职业的始终和教育发展的各阶段。依信息化而生的智慧教育是教育发展的高级阶段,“教书育人”是教育本原的客观要求。智慧教育条件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始终以“教育性”为切入点,以学生认知的深入、技能的提升和情感的发展作为教育目标,教师在促进学生学习过程中获得自我教育、自我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的“智慧性”主要体现在发展理念、发展路径等方面。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终身性特点要求教师持续更新教育理念,明确教师个人实践智慧与学生成才的协同性。教师专业发展路径在“智慧”元素的扶携下得以拓展,教师借助智慧平台实现自我培训、自我反思,反哺教育教学实践。
社会环境信息化和教学环境数字化呼吁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包括教师精神、教师知识、教师能力[5]。其中,教师能力是教学能力、课堂掌控力、信息技术能力的集合体。智慧环境对教师能力尤其是信息技术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教师要掌握基础信息处理软件,熟悉智慧课堂基础设施的应用流程,适应现代智慧教育模式。由此,智慧教育背景下,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必然会融入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元素。
人文素养是教师基本素养之一,是文化积淀和人文精神的凝聚,体现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价值观、道德品质、心理特征、性格特点,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元素。智慧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兼具批判性思维和人文素养的创新型人才。教师人文素养程度影响学生人文素养水平,因此,人文性是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特质之一。
智慧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和维持亟须学习者与环境、学习者内部要素之间关系的平衡和协调。教师在智慧教学系统中兼备“学习者”和“教育者”双重身份,要充分发挥“学习者”主观能动性和智慧,利用智慧教育平台,借助个性化、自适性学习辅助资源,在自我培训、自我反思中深化认知,实现自我成长。
良好的环境、专家的指导、同行的扶持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要件,学生学情的智慧数据反馈是教师专业水准提升的有力支撑。教师要依赖“教育者”的身份优势,与专家、同行和学生构建良性发展生态圈,形成有效的互动,促进自我智慧的生成。
智慧教学环境中,教师专业发展面临教育模式变革的挑战。更新教育理念、丰富专业知识、提升综合教学能力是促成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必经之路;社会、学校要提供必要的政策、环境、资金支持和培训机会,合力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教育理念是教育行动的指南,具备时代性、前瞻性和指向性的特点。现代教育理念是教师在新环境下对教育目标、教育宗旨的认知统一体。智慧教育目标的实现要求教师树立智慧教育意识,强化自主发展意识,坚守终身教育理念。智慧教育意识是智慧教学实践的理念支撑,教师要适应教育信息化的要求,拓展教育理念的广度和深度,认同教师在学习者智慧生成中的“领航员”角色,发挥智慧教学的优势。自主发展意识是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建设的前提,影响教师个体的全面发展。提高职业认同感,增强工作责任心,提升教师胜任力和学习力,加强自我反思是促进教师自主发展、延展教育生命的有效手段。教师专业发展的历程是终身教育的过程,终身教育维持并提升教师综合水平,推进教师专业发展。智慧教育理念的持有和自我发展意识的增强都是教师学无止境、终身学习的体现。唯有秉承终身教育理念,教师专业知识体系、专业能力才能持续更新和强化。
教师专业精神是教师在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娴熟锻炼专业能力的基础上,对教师专业态度和价值观等的一种理想追求[6],包括热爱本职、乐于奉献的岗位精神,求真求实、批判创新的科学精神和博爱仁慈、相互尊重的人文精神。专业知识和能力是教师之前提,而专业精神是教师之根本,是社会的期望和教师自身发展的引路灯,专业精神的缺失会使教师专业发展失去前行动力和目标。因此,教师亟须清晰的角色认知,在夯实专业知识和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充分发挥教师专业精神,爱岗敬业、务实求真、服务社会,满足社会需求,实现自身价值。
教学反思是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对原有理论体系和教学实践充分解读、合理推翻与重构,实现自我成长的探究式活动,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助力剂。教学反思“既是一个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一个教师专业素质持续发展的过程”[7]。教学反思有助于充实教师理论认知,增强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推动批判性思维的养成,优化实践教学效能,提升教学质量,促进专业发展。鉴于教师教学理念固化、反思意识薄弱、教学任务繁重和学校反思文化倡导的缺失,教学反思能力亟待提升。智慧元素在教学中的融入要求教师积极呼应教学理念的更迭,通过反思日记、观摩学习、对话交流、调查实验、学情反馈等途径,明晰智慧教育在教学改革中的里程碑意义,辩证思考自身在智慧教学策略择取、智慧教学资源建设、智慧教学内容充实、智慧教学语境创设、智慧教学评价完善等方面的特色和缺陷,反思个人教学态度、情感、动机和价值观,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全面实现奠定基础。
专业知识的丰富和专业能力的提升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也是教学反思的目标之一。智慧学习范式有效缓解了教师工作和学习的冲突,实现了教师“教育者”和“学习者”身份的灵活转变。教师应充分发挥潜在学习力,借助智慧教育平台,主动更新专业知识体系,满足智慧教学和自我发展的知识储备要求。教师专业能力主要包括课堂教学能力、课堂组织管理能力、教科研能力等。智慧环境下,教师信息素养尤显突出。教师要主动培养信息意识,提升信息搜集、分析、处理、运用能力,增强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整合能力,使用各类软件和智慧教学设备,促进师生双方的智慧生成和教师自我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自身努力和社会、学校共同施力的结果。当前部分教师忽视了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必要性,封闭了自我发展的可能性。学校的校本培训模式陈旧,内容僵化,压制了教师发展的个性化需求。依托智慧平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师培训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教师发展共同体是以完善自我,提升教师教学实践能力为目标,由专家、同行、教师组成的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团体。智慧环境下的教师共同体凸显“教师智慧生成”,强调智慧生成过程中教师思辨能力、教学反思能力及互助学习能力的生成和强化,从而改善教师的教学综合水平,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要响应“教育现代化”号召,丰富教师培训内容,利用线上、线下多元路径,全面满足教师个性化学习需求,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教科研能力和信息化水平,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
教师评价是对教师业绩是否达到学校期望的判断和分析,具备导向、反馈、激励等功能。现行教师评价体系重结局轻过程、重量化轻素养,“一刀切”的评价标准忽略了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性化特征和从新手到专家型教师的进阶性过程,忽视了教师的专业精神和综合素养,淡化了多元化评价主体对评价结果公正性的重要影响。
智慧教育启发教师的智慧生成,坚定智慧生成过程中价值观趋向、职业态度、个性特征、专业精神等“软实力”的地位。智慧评价体系可以借助大数据技术,追踪教师教学过程或个体活动遗留的各种碎屑信息[8],记录教师专业发展过程,对比分析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性特征,从学校、教师自身、学生等多角度反馈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个性化、指导性、针对性建议,推动教师专业优质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职业胜任力的需求,是教师维持教学生命力、挖掘教师潜力、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有助于促进教师个人成长,改善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合格的现代化人才。教师作为智慧课堂的“教育者”和“学习者”,要利用自我培训、教学反思等机会在教育理念、专业知识和能力、专业精神等保持发展态势;学校要通过提升校本培训质量,规范教师评价标准等途径共同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持续性。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