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河南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提升策略研究——以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为例

时间:2024-06-19

李春阳

(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53)

河南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以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为例

李春阳

(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53)

职业教育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是其职能所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行业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技能培训。本文以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为例,着重分析了高职院校提升其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几个途径。

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策略

职业教育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是其职能所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二是为行业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技能培训。本文以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为例,简要论述其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

一、瞄准产业建专业,以专业设置对接服务区域经济战略布局

(一)打造特色专业

近年来,河南三大战略规划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富强河南、文明河南、平安河南、美丽河南建设进程。在这个进程中,学院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同时也在人才培养的数量、质量、结构,以及应对科技创新的需求、方向和能力等方面面临着新的挑战。河南要打造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恰是河南省粮食行业唯一的一所高职院校,因此,其在加快推进粮食产业发展中肩负的责任,即将发挥的作用显而易见,其发展的潜力不可预测。但是如何抓住这个机会,为粮食产业服好务,同时乘势而起,打造自己的名牌呢?学院经过深思熟虑采取了三步走的策略:第一步,联合省粮食行业协会设立课题进行调研,分析河南粮食产业与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发展走势,明确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所需人才的市场需求、人才规格,准确定位所设专业;第二步,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校内专业带头人、教研室主任与行业企业专家一起商定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第三步,发挥校企合作委员会的作用,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企业的优势,打造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并通过就业检验专业建设的成效,及时对专业课程进行调整。经过几年的努力,该院已形成以粮食专业为主干,工、贸协调发展,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鲜明粮食特色的专业群体;粮食类专业更是已经成为全国一流的专业群,所在专业教师经常主持或参与国家粮食类职业标准、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的制定工作。

(二)增设急需专业

凭借学院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毗邻而居的优势地理条件,在充分调研市场需求和学院办学实力的基础上,学院完善、新建了一批新兴专业。先后增设了人力资源管理、电子信息工程、通信技术、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航空服务、空中乘务等专业,并根据企业需求设置了中技、高技、技师等不同的培养层次,使专业服务更加细化,有效拓展了我们的办学领域和办学空间。

(三)改造、提升、淘汰陈旧专业

随着战略布局的实施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学院前些年的强势专业如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英语等,现在逐渐开始出现招生难、学生少、需求差的情况。面对这样的现状,学院通过市场调研、专家论证,对这些专业进行升级改造,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增设app制作方向、高级JAVA软件开发工程师方向,应用英语增设了国际贸易与会展方向、外事与国际服务外包方向等。通过这样的改造,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受到了学生、家长的欢迎。

(四)瞄准职业标准设置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期望,是专业建设的细节,是毕业生能否适应行业需要的基础。为此,课程标准的设置不论是对学生还是对于学院的专业建设都是不可小视的一环。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设置课程标准有两个维度:一是国家颁布的职业资格标准;二是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换言之,即社会和岗位缺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毕业生的规格、专业水准、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基本技能、专业技能都由社会和岗位所需来定位。按照这样的思路,近几年,随着一系列精品项目的引入,学院打造了一批特色课程,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被广泛应用到专业教学之中。按照校企合作委员会的要求,学院全面推进了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教学改革,推动了学生理论与技能学习的同步性、适应性。目前,该院与中国粮油进出口集团总公司、中国储粮管理总公司联合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先学后教”、“先做后讲”的教学理念被强力推进,“维修电工技能实训”课程被列入省级精品课程,谷物加工技术、食品工艺学、粮油检验等三门课程也正在申报省级精品课程。

二、深化校企合作,以实际行动直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一)凭借自身优势,广泛开展行业职业培训

高职院校的优势是拥有优秀的“双师”型师资队伍、高层次的实验实训基地。发挥人与物的优势,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一方面是高职院校的责任,另一方面也能有效地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素质。近几年,该院对实训设施的投资不断加大,以粮食加工实训室为例,仅2011年就投入近550万元购置了粮油食品安全检测仪器设备、谷物品质分析仪器设备等一系列国内先进的专业设备,2015年又建成日处理小麦50吨的实训教学车间1个,并投入使用。目前学院拥有粮食加工、电工电子、数控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物流管理等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汽车检测与维修等国家级示范性实训基地。这些设备先进的特色实训室的建立,大大提升了学院的专业建设水平,为全面提高师生专业素质、提高技术技能培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3年来,学生的专业技能、思想素质有了大幅度提高。参加全国性技能竞赛获得国家级一等奖6次、二等奖2次,省级奖项35次。订单培养班的学生更是得到了合作企业的高度赞誉。连续三年学院的毕业生就业率都保持在95%以上。学院与河南省粮油饲料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金地集团、河南阳光油脂集团有限公司、新乡新良粮油加工有限责任公司、中州国际集团签订校企合作办学协议,成立订单班,对该企业新进员工进行为期一年的专业技能理论教育(一个月、一周)。据统计,近3年来,学院先后对8000余名粮食行业职工及社会从业人员进行了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其中,实训与技能鉴定中心受国家粮食局的委托,为其培训鉴定全国粮食系统职工2000余人(工种有粮油保管员、粮油质量检验员、制粉工等),涉及河南、山东、山西、河北等12个省份;粮食与生物工程系等教学系对口培训行业和社会从业人员6000余人。

(二)凭借专业优势,协助企业开展技术攻关

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作为行业办学,行业相关专业的师资力量雄厚,试验设备先进,技术服务行业的能力尤为突出。几年来,学院为兰考、唐河、滑县、焦作等多地的粮库安装了几十套粮仓测温系统,为几百座仓房设计和安装了地上笼通风系统,由于设计科学、专业,通风效果有保证,受到了企业的一致好评。现在,省内粮库建设新仓房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联合校内教师为他们设计通风方案。学院高度重视教科研,设立专项经费进行科研奖励,年均发放奖励资金35万元。近几年学院科研成果硕果累累。仅2014年一年学院教职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64篇,公开出版专著、教材、教辅读物29部;立项省(部)级课题13个,厅级课题16个,院级课题24个,结项省(部)级课题3个,厅级课题19个,院级课题11个,厅级以上获奖项目12个,这些科研成果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一)行业、企业全程参与专业建设,确保人才培养的适应性

不同时代、不同产业要求人才的标准不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度决定着人才最终的规格,为此,该院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高度重视行业、企业专家的意见,邀请他们全称参与方案的设计;教学过程中,企业在校内开设企业冠名班,选派技术人员直接参与实训教学,参与学院的教学改革,设立企业奖学金表彰奖励优秀学生,与学生签订“培养订单”;学生实习阶段,由校内专业教师带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整个人才培养的过程有了行业企业的参与,保证了专业设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与行业发展方向、企业岗位需求的对接,提高了毕业生的适应性和竞争力。以粮食工程专业为例,教师就是检测师,学生在实训课程中,在实训教室里动手操作的就是工作岗位上要完成的工作内容,有效保证了教学效果。

(二)加强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确保人才培养的实用性

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最大不同就是高职教育要进行大量的实践教学。它必须通过实践教学,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与工作场所的实际技能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培养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在实训基地建设上,学院按照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和职业能力的需求,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将校内实训基地升级改造。从2012年起,校内实训基地实施升级改造,目标就是将现有的实训基地升级成小型化的车间,车间内大部分都是真实的生产装置,实在不能达到的,就按照相关仿真软件系统,最终实现校内实训基地的职场化和工厂生产场景再现。在办学模式上探索了 “校中厂”、“厂中校”、“植入式工作站”、“企业全程托管”等校企一体化办学模式。在学习环境建设上,努力营造二元结合的育人环境,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结合起来进行建设,通过课堂、社团、技能竞赛等形式将企业文化意识渗透给学生。在教学标准上,制定各专业和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技能标准。先确定各专业培养规格和获证目标,再确定专业实训项目和技能标准,然后明确各学科或项目教学任务、实训项目和技能标准。在教学模式上,实行参与式教学模式。以机电工程系汽车专业为例,该专业配置有各种德系车型11台,假期期间,该专业骨干教师被分批派往厂家、4s店进行整车拆分学习训练,课堂上,老师先示范、讲解,然后让学生进行分组实操,要求人人动手,人人都能拆分后再组合,同时课堂上进行实操计时评比,大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由于实践教学开展的扎实,学生的适应工作能力大大增强,上岗就能上手,无需再培训,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三)强力推行“双证书”制度,全面适应岗位需求

“双证书”制度,就是指毕业生离校时必须拿到两个证书,一个是证明学历的毕业文凭,一个是证明就业资格的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打下了基础,提升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还能有效督促学生在校期间注重学习,注重专业发展,关注行业动态,关注自身发展,有利于营造积极向上的学风。为此,该院强力推行“双证书”制度,拿不到职业资格证书就缓发毕业证,逼着学生去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增强自身的就业能力。近年来,除部分专升本、入伍参军等学生外,98%的学生在校期间就获得了与自身所学专业相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有的学生甚至能先后考取几个职业资格证书,极大地提高了就业的信心,同时也满足了区域经济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四)对接行业企业进行教学质量评价,形成高效权威的评价机制

教学质量直接关涉到人才培养质量,关系到学院的持续发展,因此,教学质量评价机制的优劣对一个学校来说至关重要,它对全院教职工的工作具有强大的导向作用。为此,该院在建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时,以校内督导办公室督导为基础,组织有不同成员参与的考评组,依据行业规范和职业标准,高度重视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意见,逐步建立起有行业企业参与的第三方评价机制。考评组的组成范围比较广泛,行业企业的专家必须邀请,各系(部)主任、各专业教研室主任、各学科带头人也是缺一不可的。有时候考评组也会邀请部分往届毕业生,通过他们的就业和工作感受来评价现行的教学是否合适。考评方式采用期末定期考核与平时随机抽查相结合,同时考评结果直接影响学期末或者年终的评优评先,使得考评起到指挥棒的作用。督查内容主要有: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否科学,相关的教学文件是否健全,教学组织是否严谨等。当然,督查的重中之重是教学效果,相关的指标主要有:学生理论和技能达标率、职业资格证获取率、综合素质达标率等。

[1] 刘旭平.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21).

[2] 张成芬.提升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对策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2(11).

[3] 雷久相.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综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36).

[责任编辑 孟蕴华]

2016-08-23

本文为2015年度河南省科技计划软科学项目《河南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提升策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李春阳(1979-),女,河南开封人,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教育教学及文学研究。

10.3969/j.issn.1671-7864.2017.01.001

G710

A

1671-7864(2017)01-0001-0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