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职教育服务乡村旅游的路径构建

时间:2024-06-19

向 明,宋慧娟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

党的十九大以来,***总书记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农”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指出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乡村旅游有效地将农村、农业、农民串联起来,是旅游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乡村旅游在中国蓬勃发展,但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同质化竞争、低端化发展、不可持续等。这些问题的原因有政策、资金等方面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多数缺乏相应的知识和技能、服务意识不强、服务程序不规范、创新不够、不懂旅游经营与管理等原因。“人才强旅、科教兴旅”,发展乡村旅游业亟需培养高素质的从业者,这直接关系到乡村旅游的整体发展和提质增效,也是提高农民就业竞争力的需要。[1]服务于地方经济的高职院校不仅承担着培养乡村旅游人才的重任,也承担着乡村旅游人才长期培训的重任。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导下,探讨高职教育促进乡村旅游的提升和转型,构建高职教育服务乡村旅游的长效路径意义重大。

一、文献综述

(一)乡村旅游战略

留守问题、环境污染、土地撂荒等现象是各个国家在乡村发展中都遇到过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旨在改变“乡村衰弱”的现象。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前,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美丽乡村建设、乡村发展等方面。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不同领域的学者围绕如何实现中国的乡村振兴进行了探讨。其中,朱建江(2017)[2],麻学锋(2018)[3],杨瑜婷(2018)[4]在通过乡村旅游来实现乡村振兴的路径或策略中,普遍认为培养高素质的、适合行业需要的乡村旅游从业者是发展乡村旅游业和提高农民就业竞争力的需要。

(二)关于乡村旅游

国内乡村旅游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如今,乡村旅游的相关问题凸显出来,陈志军(2014)[5]指出我国乡村旅游,产品单一且层次较低,农家乐、农业观光集中;周晓梅(2016)[6]指出在乡村旅游转型的过程中,乡村旅游产品创新性不足、网络运营不畅、产业链附加值低、市场观念和品牌意识不强等问题。从业者职业能力不高、高端专业人才缺乏、精准职业教育缺失的现实问题对产业升级的不利影响仍然不容忽视。谢璐(2016)[7]提出乡村旅游从业者的再教育需要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高等旅游院校、从业者自身,甚至互联网技术共同推进才能有效达成;孙静,刘薇(2019)[8]也明确提出面向山东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和乡村旅游企业,与旅游院校、培训机构合作,创建乡村旅游人才继续教育发展系统,职业教育发展是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文化支撑。

(三)关于高职教育

高职教育以培养社会应用型人才为出发点,必须紧跟社会发展需求,致力于培养职业素养高、技术技能好、创新意识强的新时代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旅游类职业教育的研究主要在职业教育的教育功能以及如何实现职业教育良好的教学效果和合作机制上,对旅游类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性功能的研究较为缺乏,如何实现职业教育服务乡村经济是新时代的机遇下旅游类职业教育值得思考的问题。

对乡村旅游人才的培养,特别是针对农民的培养是乡村旅游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必然基础。李娟梅(2019)[9]认为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从职业教育的角度提升乡村旅游从业者的职业能力,推动乡村旅游产业优化升级,对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旅游人才培养,也有利于职业教育自身发展和完善。[10]乡村旅游可以为旅游类高职院校师生提供实训场地,学校根据行业需要制定合理的培养层次和实践教学体系,高素质技能型的旅游人才。

二、高职教育服务乡村旅游的内涵

高职院校具备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属性和服务地方经济的使命,与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过程有着良好的契合点,而制约乡村旅游发展的瓶颈是能够通过高职教育来突破的,这也是高职教育服务乡村旅游的内涵所在。二者之间的关系从下面三方面来分析:

第一,高职教育为乡村旅游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高职教育面对广大农村招生,以培养社会应用型人才为出发点,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办学理念,鼓励学生创新创业,通过理念的植入和技能的培训,为乡村旅游培养一批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熟练的服务技术和良好的知识储备的人才。

第二,高职教育通过提供社会服务支持乡村旅游的发展。高职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培养,围绕社会需求和地方需求,组织学生进行各类社会实践,从社区服务、公益活动、扶贫实践等多方面进入乡村,特别是各大高校在寒暑假组织的“三下乡”活动,形成了服务乡村的长效工作机制;从乡村社区的儿童教育、乡村酒店的技能培训等多方面对乡村的发展、乡村旅游的繁荣提供了直接或间接的支持。

第三,乡村旅游的发展从理论与实践层面的需求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乡村旅游业的蓬勃发展,需要旅游人才、理论研究,这对高职教育形成刺激,推动着高职教师为行业发展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同时为高职旅游类院校的培养目标、培养路径提供了实证、实践、实习的平台。

三、高职教育致力于乡村旅游人才的培养

在乡村旅游人才培养中,构建和强化校企多方合作育人体系,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是学科培养。二是职业培训。高职教育应该根据学院的自身情况,培养不同专业技能、不同知识结构的旅游人才,通过多种形式实现高职教育服务乡村旅游,满足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

(一)优化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学科体系

第一,高职院校通过企业行业、专业人士等不同渠道,调研市场需要并制定多层次的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学校根据学生就业的不同方向来针对性设计课程体系,逐步形成符合实践要求的教学实践体系。

第二,对乡村旅游发展潜力大,专业人才需求较大的区域,有针对性地扩大招生宣传,采用单独招生、“3+2”、函授等形式,扩大对口招生规模。

第三,深化校企合作,不断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一方面,学校为乡村旅游企业的从业人员定制开发培训课程体系;另一方面,学生在假期或实习期去合作企业开展与旅游相关的工作,提高专业能力,增强综合素质。

第四,打破传统以考试成绩为主的评价方式,根据市场需求制定系统的、科学的人才能力考核机制,满足乡村旅游机构对人才的需求。

(二)构建多类型乡村旅游人才职业培训体系

第一,高职院校与当地的旅游企业联合,积极开展课程服务。以行业标准为依据,根据实际情况到乡村进行集中培训或者利用网络课程组织学习和考核,从而满足当地农户对于旅游职业培训的需要。面对乡村旅游企业,学校可以委派专业教师或邀请相关领域的职业经理人进行专项培训,如餐饮服务、客房服务、礼仪培训、电子商务、乡土文化讲解和传统技艺以及农村旅游项目开发与策划等,并在项目实施过程提供技术指导。

第二,定点对接。由村镇等地方政府牵线,通过建立师生团队对接一个村庄或经营主体的模式,到该地或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做好产品开发、营销等工作,为其经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出谋划策。

第三,对于较为偏远乡村及欠发达地区,搭建旅游类职业培训数字化平台,建立高质量的网络课程及相关辅助资源库,实现城乡共享职业教育及培训资源,实现旅游职业培训常态化及终身化。

四、高职教育致力于乡村旅游服务的长效机制

在乡村旅游的发展中,需要实现政府信息、企业力量、院校师资、乡村发展的最佳对接和有效整合,发挥各自的使命和功能,形成高职教育服务乡村旅游的长效机制,从而实现互利共赢。

(一)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农村职业教育必须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调动学校、农民、企业等各方面的积极性。通过合理引导,学校逐步构建科学的办学体系和学科体系。同时,各级政府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政策、资金、人力等方面的支持,设立职业教育基金,因地制宜地利用职业教育资源,并对农民的职业化培训进行特殊扶持,使培训人员能够尽快上岗,并建立终身学习机制(见图1)。

图1 高职教育致力于乡村旅游服务的长效机制

(二)深化校企合作

深化校企合作,资源共享。学校为旅游企业定制培训课程包,降低企业培训的成本;旅游企业向学校提供实践场地和项目、实践教学师资,发布和提出人才和专业技能的需求信息等,开展校地合作,根据乡村旅游目的地等真实需求和愿景进行订单式培养。

(三)加强互动,密切合作

加强乡村旅游与高职教育的互动,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高职院校一方面为乡村旅游提供专业人才和职业培训,另一方面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发挥高职教育作用;加快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包括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工学交替以及提高教师自身的理论水平、实践能力等,不断提高为乡村旅游业发展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总之,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高职教育服务乡村旅游提供了时代机遇。在政策支持下,高职教育需要积极探索服务乡村旅游,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措施。在乡村旅游的发展中,要充分利用高职院校的智慧资源,创新模式,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