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媒体视域下增强高校党员教育实效性的探讨

时间:2024-06-19

陈舒媛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茂名 525000)

高校党员教育工作不仅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党员教育基地是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平台、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途径和意识形态认同的关键环节。高校党员教育的高质量和强实效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水平,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政治观,为党的建设事业输送优秀的后备力量。

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新媒体迅猛发展并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广泛、深刻、全面地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目前学术界对于新媒体的定义虽然尚未取得高度共识,但从一定层面上对于新媒体所包含的内容进行了界定。笔者倾向认为新媒体“就是以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中介,能够同时满足公众或用户信息需求和传播欲望的媒体形态”[1],主要包括互联网新媒体、手机新媒体和数字新媒体。新媒体时代,如何有效运用新媒体的特点和优势以提升高校党员教育的广度和深度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课题。

一、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党员教育的发展机遇

高校党员教育在新媒体时代,应该抓住新媒体的及时性、便捷性、生动性、交互性等特点和发展优势,积极主动进行相应变革与创新,进一步提高党员教育的实效性,推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有效传播。

(一)新媒体为党员教育提供了更为丰富详实的教学内容

新媒体具有海量储存的特点,能够成为党员教育的丰富素材库,为教育培训提供多方面、多角度的资料,而且可以长久持续地使用。无论教师还是学员,都可以在需要的时候随时找到相应的学习资料,反复阅读和观看。新媒体克服传统媒体单一的传播方式,综合运用图片、文字、音频、视频等各种传播形式,把深奥抽象的党的理论知识变得活泼、生动,增强教学的感官体验,容易使学员与教师产生同频共振,从而增强党的理论传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此外,由于新媒体具有即时性和便捷性的特点,不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使人们能在第一时间获得世界各地的各种资讯,增强了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和实效性。[2]

(二)新媒体为党员教育提供了更为生动有效的教学方式

新媒体具有互动性强的特点,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综合运用各种科技进步的新媒体功能,使学员通过留言、评论、跟帖、辩论等方式进行双方或多方互动和交流,为学员提供充分发表意见和看法的平台,鼓励学员积极独立思考,勇于形成个人见解,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这既能满足大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展现自我的需求,也能活跃课堂氛围,增加学员的参与度。同时教师也能在课堂上及时了解学员的思想状况和价值取向,通过正面引导、侧面说服、反面驳倒等技巧,帮助学员解答思想疑惑,深入理解和掌握党的理论知识。[3]而且,通过及时有效的反馈,教师能够确切掌握学员的关注焦点、学习难点以及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从而有针对性地不断优化和改善教学方式,增强教学实效。此外,高校教师还可以利用新媒体资源营造党员教育的仪式感,增强党员的荣誉感、归属感和使命感。例如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举行的重要历史时刻,高校统一组织学生实时观看直播,并在过程中注重仪式教育,通过要求佩戴党徽、集体唱国歌等营造仪式氛围,增强学员对党员身份的认同感、对党和人民所肩负的使命感。

(三)新媒体为党员教育提供了更为便捷高效的管理方式

党员教育必须经过严谨周密的安排管理才能保证教育见成效、出成果,而新媒体的先进技术为党员教育的科学有效管理提供了更多途径。首先,可以通过开发高校管理系统,使党员教育通过网络设计实现校、院分级管理。学校主要负责整体把握调控,对全校党课进行顶层设计,对校园舆论进行引导,对学员进行考核评估等;院级党校主要对学员的身份进行认证管理、对学员的日常思想状况进行跟踪了解,及时发布党员培训相关信息,为学员提供交流与沟通平台。其次,可以为每个学员建立电子“成长档案”。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主要依靠纸质版的资料存档,不仅收集资料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而且由于经费、场地、人员有限等因素,难以切实做到系统化、规范化的档案管理。而新媒体的海量化和云储存等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全程跟踪管理学员学习成长的情况,记录其接受教育培训时间、考核测验结果以及督促学员自我学习等。再次,通过各种即时高效的沟通交流工具,可以极大减少管理成本。传统的“一对一”“一对多”沟通机制受到时间、场地的约束,而新媒体的发展使沟通交流更为便捷实效,随时随地通过手机新媒体便可完成通知传达、问题探讨、集体交流等环节,减少沟通交流的障碍,提高管理的效率。

二、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党员教育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挑战

当前,我们在肯定党员教育在育人方面取得积极成效的同时,也必须客观看到其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挑战,并加以重视。

(一)高校党员教育在教学管理模式上面临更高的时代新要求,改革转型迫在眉睫

新媒体的高速发展创造出一个资讯发达、知识膨胀的时代,高速流动的信息风暴逐渐改变人们的阅读习惯。人们不得不用更短的时间、更快的方式获取最核心的信息,而繁琐冗长的复杂信息一般较难引起人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高校党员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加强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教育和党性修养,其教学内容特点决定了教学必须经过反复的理论灌输,因为先进的思想必须要经过后天的不断学习、培养和教育才能领悟习得。列宁也曾指出,先进的理论“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然而由于新媒体信息碎片化、娱乐化的特点,对人们的阅读习惯和思维习惯产生很大影响,使得对大学生党员进行党的相关理论和知识的传播教育增加了困难和挑战。如何使大学生在知识快速传播的新时代能静下心接受理论的灌输学习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此外,传统的党校教学方式和管理方式主要以集体政治教育和意识形态宣传为主,对学员的思想状态、心理状况、思维方式和工作实际关注不够。新媒体环境下,人们更多开始注重多样化、差异化、个性化。[4]党员教育如何处理与阐释共性与个性、集体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则直接关系到党员教育的说服力和影响力。这就要求学校要根据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原则,结合高校师生工作实际,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因人而异制订党员教育教学目标和计划,实现教学和管理的不断创新。

(二)高校党员教育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不足,教学能力有待提升,教学效果有待强化

很多高校的党员教育都是由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党委组织部门进行日常管理,党员教育的教学安排也由其统一协调安排,各二级院系主要根据学校的教学任务进行工作。然而,现实存在的问题是,由于很多高校从事党史党建方面的研究人员数量不足,不少高校都没有设置党员教育教研室作为专门的教学科研机构,因此高校党员教育的专业性和科学性有待加强,党员教育的相关教学研讨、教学创新、教学考核和科研成果更是落实不足,教学效果也难以得到切实保障。在新媒体时代,由于大学生获取信息更加便捷,接触的知识面更加宽泛,对于党和国家、社会等时事热点也更为关注,但当前的党员教育教学体系难以适应和满足大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新媒体时代,教师适应新形势务必要通过持续学习新媒体技术,不断更新知识体系和教学设计体系,提高运用新技术的教学水平。因此,高校党员教育的教学体系改革势在必行,也面临诸多挑战。在新媒体时代,如何提升高校教师对新媒体信息的触觉和敏感性,如何提升高校教师利用新媒体进行教学手段创新的能力,如何提升高校教师对于信息时代学习主体的课堂掌控能力等,都将为高校党员教育带来严峻的挑战。

(三)大学生党员辨别思维能力不足,容易被新媒体的繁杂信息误导,产生思想危机

在新媒体大规模发展之前,大学生党员接受党的教育主要为单向性的传播,通过集体收听、收看学习专题讲座等方式,是信息的被动接收方,且所接收的信息经过了严格筛选和多重考查。而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党员通过互联网就能够轻易接收到来自四面八方的各种信息,但庞大繁杂的新媒体信息良莠不齐、真伪难辨。新媒体不仅仅是信息传播的工具,更是各种政治力量博弈的场所、各种思想舆论争夺的阵地。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西方敌对势力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与通信技术,极力对我国大学生进行各种方式的渗透,力图宣传其价值观、道德观和人生观,冲击和挑战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国内也有不少反动势力利用新媒体作掩护,通过各种网络资讯、时评文章、视频音频等,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判断标准。处于青年时期的大学生党员对于党、国家和社会事务有着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关注期望,但由于社会经验不足、辨别甄选能力有限、理性思维尚未成熟,容易被不同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意见观点所左右,导致思维混乱、思想困惑、意志受挫。高校党员教育基地作为提升大学生党员思想理论素养和党性修养的主渠道,承担着强化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价值观念教育、党性党风教育的重要职责。因此,在新媒体时代,党员教育更应该针对高校学生的思想现状特点及时进行思想疏导、价值引领,增强大学生党员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感、信任感和自豪感。

三、整体推进改革,建立党员教育的长效机制,确保党员教育效果的稳定性和长期性

(一)建立学校党委统领下的多部门联动机制,顶层设计党员教育体系

高校党员教育要取得良好的实效,必须得到高校党委的高度重视、积极引领和关心帮助,也必须得到学校各职能部门的协同合作、各基层党组织的密切配合、各党支部的认真落实。组织部门通过制定合理规范的相关党员教育规定作为制度保障,并在通过新媒体技术进行充分调查研究、掌握全校党员信息和情况的基础上,根据党的各级会议精神,联系和邀请专家学者通过各种形式及时开展各类别针对性强的培训或轮训工作,使党员能及时学习党的最新理论知识,贯彻落实各项工作。[5]宣传部门则应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通过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各种途径及时搜集整理党的时政热点和理论动态,组织相关专家学者进行解读和阐释,为高校党员教育提供培训内容,并通过新媒体在校园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为高校巩固党员教育成效。高校共青团作为党的得力助手和后备军,不仅要为党组织输送储备人才,而且要密切配合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为大学生党员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提供联系单位和解决途径。例如各高校团委实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就是提升青年大学生思想理论水平、增强党校修养、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可将其与高校党员教育密切配合、协同创新、共同发力。

(二)充分运用新媒体的特点和优势,改革高校党员教育管理机制

高校党员教育必须依靠一套完善规范的管理机制才能有效进行,因而必然要严肃党员教育纪律,增强组织纪律性的教育。在党员教育培训过程中,要求党员必须做到态度端正,要求严格,行为规范,自觉约束。从学员的上课出勤、参与讨论、社会实践、任务考查、评价考核等方面都建立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这样既能敦促学员认真积极投入到党课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精神面貌,也能通过教育培训的整个过程加强学员的组织纪律性。充分利用新媒体管理数据化、内容储存海量化的特点,形成分层化、全方位的工作管理格局,针对不同教育培训对象的不同侧重点,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例如有的高校形成了新生党员培训、入党积极分子培养、预备党员教育、正式党员教育、学生党员干部培训、毕业党员教育等多层级、专题化培养模式,逐步构建起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的培养体系。通过利用新媒体平台,既能准确及时地把各种不同信息资讯传达到不同的党员群体,提升沟通交流的有效性,减少由于通知延误、告知不全、信息缺漏等原因所造成的问题;还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秩序管理,了解掌握学员的出勤率,为进一步开展高质量教学提供保障;更可以通过研究开发各种新媒体技术,形成有效的学员考核工具,丰富教学培训的考核内容,创新考核方式,完善考核制度。

(三)适应新媒体的发展形势,大力提升高校党员教育教学水平

高校教师队伍要认真重视新媒体带来的机遇与发展,高度重视出现的问题与挑战,树立与新媒体发展相适应的意识,不断提升运用新媒体的能力。2015年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创新优化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方式”“倡导和运用研讨式教学、案例式教学、体验式教学、情景模拟式教学和现场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重视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提高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6]在新媒体迅猛发展的新时代,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新媒体的重要性,充分发挥新媒体互动性、及时性、便捷性的特点,创新运用新媒体进行各种形式的教学改革,提升党员教育教学水平。例如,在讲授党的创建和发展历史的课程中,为增强学员的切身体会和深入感悟,可以利用多媒体影音技术,把学员带回当时的历史场景,使他们置身其中换位思考,增强对历史的理解和情感认同。在党校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手机App的互动功能,进行有效讨论,及时快捷了解学员的观念想法,交流学员们的不同想法,以便教师能及时地进行疏导和引导,解决学员的思想困惑,巩固教育成效。除了定时或不定时对教师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培训和专业技能训练外,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平台,与国家强大的传播体系相连接,整合丰富专业的内容资源和最新高端的技术资源,作为课程教学的补充资源,不断加强和更新理论知识库,为教师的自我学习、自我更新、自我提升提供更多专业化、科学化、针对性强的网络资源。

(四)正确引导学生党员运用新媒体技术和资源,促使新媒体成为学生党员自我成长的助推器

新媒体不应该仅局限于成为教师提升教学水平和技能的重要工具,更应该成为学员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重要载体。首先,应该注重自我学习与个别辅导相结合。通过筛选择优、有效整合教育资源,形成丰富优质的自我学习资源库,提供各种课堂教学视频、专家名人访谈、专题教学课件、教学考核题库等,为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提供有效途径。同时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进行个别辅导,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疑虑和困惑,有针对性地进行引领和疏导,提升思想工作实效。其次,满足学生的信息需求和传播欲望要相结合。通过新媒体,学生不仅能够有效迅速获取党、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动态信息,也能通过新媒体发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处于平等对话的地位,同时通过双方或多方对话、交流、辩论等,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多角度辩证思维能力,在正确言论引导下坚定政治立场。再次,激励措施与考核制度相结合。通过新媒体技术完善的激励措施,例如打卡签到、闯关升级等,贴近大学生生活实际,激励学员主动把学习内容融入日常生活,提升大学生业余生活品质。同时通过新媒体技术与传统考核方式互为补充,完善党员教育考核制度,增强党员教育考核的灵活性、针对性和多样性。

高校党员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政治素养、思想品质、道德观念、业务能力等具有关键性作用。在新媒体飞速发展的新时代,高校党员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同时也面临新的挑战和难题,因此,只有整体推进改革,建立党员教育的长效机制,才能增强党员教育的实效性。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