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天津交通职业学院,天津 300110)
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服务类专业走上工作岗位进行预就业的实战训练,是新时代高职院校实现实践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它不仅能让学生将在校期间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得到锻炼和提升,还可在实习企业的工作环境中积累经验、提升职业素养,为今后正式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然而,由于高职院校服务类专业岗位的特殊性,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容易出实习内容与专业吻合度不高、学生职业自豪感不强等方面的问题,因此,改善高职院校服务类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安置等工作,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1.心理准备不足
高职院校服务类专业学生实习有一个普遍预期,就是到星级酒店、航空、邮轮等企业,做前台、礼宾、客服等工作,个人光鲜亮丽,环境优雅舒适,做着高端服务,拥有不低的收入。然而,到企业后实习生基本都是先从最基层的服务岗位做起。劳动强度、体面程度、技术含量、薪酬收入等都出乎预料,似乎学校学过的接待礼仪、服务技巧等都派不是用场,只做自认为“低人一等”的低端服务工作。于是心理失衡,缺乏职业自豪感,工作起来没有了动力。做实习岗位的任何工作也就觉得没有意义,这样势必降低顶岗实习质量,甚至造成学生消极思想的相互感染,产生破窗效应,进而给顶岗实习工作的推进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障碍。
2.职业素养不高
在逐渐失去刚到企业实习时的新鲜感之后,多数学生会出现岗位胜任、人际关系、工作强度、实习补贴、就业前景等各种焦虑。自我调试能力差、职业素养不高的学生在焦虑心理的作用下,面对工作纪律的约束及每日重复性的单调工作,身心无法适应,产生厌倦情绪,加之从小到大在家中受到的宠爱,会导致心理格外脆弱,工作中遇到困难第一反应不是克服,而是想尽快的更换实习企业,更有甚者会不顾一切直接“撂挑子”。也有的学生丝毫没有用爱岗敬业、忠诚奉献精神,“用心”去做好企业布置的每一份工作的态度,主人翁意识更无从谈起,迟到、懒散、工作懈怠,时有企业管理人员对学生的负面评价,加剧了实习生不稳定情绪的滋长。这是导致初期实习率很高,稳定率较低的主要因素之一。
1.接受意愿不强
很多企业对接受顶岗实习生的意愿不强,除了考虑生产安全、秩序及岗位容量问题以外,还会认为管理制度对实习生约束力不强,培养的人才去留不确定,徒增企业负担,所以不少企业对实习生的管理采取敷衍、不负责任的态度,觉得学生实习期满就会离去,所以在学生实习的过程中只是象征性的安排一个“师傅”,至于学生能学到什么,愿不愿意留下,他们并不感兴趣,致使学校的顶岗实习工作在一些企业中名存实亡。
2.功利行为过重
有的企业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往往把实习生大量安排在劳动强度大,操作相对简单的岗位,实习生在实习期间又很难被企业的管理层看重,导致学习和培训的机会甚少,学生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也毫无用武之地。更有个别企业只是单纯的把学生当做低价的劳动力,安排他们做一些类似流水线一般的重复性工作,不考虑学生的技能提升,导致学生的实际工作与预期相差甚远,最终形成学生对顶岗实习的安置充满不甘。
1.选择合作企业过于看重“多”或“大”
在顶岗实习安置前,有的学校盲目追求合作企业数量多,对准入门槛设置过低,形成合作企业的鱼龙混杂,各方面实力悬殊很大,给安置到不同企业实习的学生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影响他们实习的实习积极性;有的学校不从实际出发考虑专业吻合度,而是从实习管理相对容易的角度出发,只注重企业规模是否够大,岗位是否够多,而安置大量学生在非专业对口岗位实习,学生在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发现在学校里学到的理论成果很难转化为实际应用到工作中去,这样的顶岗实习对其专业技能的提升毫无益处。同时,由于无法通过顶岗实习检验过去的理论学习成果,对于岗位与专业之间的关系也充满了迷茫,这也对其今后正式走入职场带来一定的影响。
2.选聘指导教师过于看重“高”或“深”
顶岗实习期间,指导教师的各方面水平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讲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学校实习指导教师扮演者“实习过程的管理员,实习结果的考评员,校、企、家长的联络员,学生心理的辅导员”等角色,并应当对专业技术以外的许多工作高质量胜任,更重要的是,指导教师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引路人,指导教师的态度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对于顶岗实习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直接决定了顶岗实习的质量。然而,有的学校选聘指导教师时,重表面资质,轻实际胜任素质。如校内顶岗实习指导教师的选派过于注重学历高职称高专业水平高,而忽视了指导教师的其他能力,尤其是一些高智商低情商的指导教师,很容易从思想上把学生带跑偏;企业指导教师的聘用过于注重技术好资历深,而忽视了语言表达能力、传道授业能力、个人品质等因素。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接受的指导是不规范、不全面的“松散管理”,而这种管理模式和学校的育人理念相悖,在这种环境理念背道而驰的环境中,顶岗实习的效果也就事倍而功半了。
3.选用的实习单位过于看重“就业”或“留用”
顶岗实习的本质是将课堂挪到了企业中,让企业里的“师傅”成为学生的教师,更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然而,就目前的社会节奏而言,定岗实习安置的结果最终会体现在就业上,绝大多数的学生以及学生家长甚至是社会舆论,评判学校的顶岗实习安置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就是就业。月薪多少、实习单位是否有发展前景让以结果论英雄却忽略“磨刀不误砍柴工”的人有了谈资。因此,学校在选用的实习单位时,重点考虑的是岗位的薪酬,工作环境、能否在实习岗位延续就业等眼前的短期因素。而对于那些专业对口,且有利于学生成长的企业或岗位却视而不见,甚至拒之门外,使学生与长期受益的锻炼机会擦肩而过。
优化顶岗实习安置工作,发现并解决顶岗实习中潜藏的各类隐患,以满足“校企生”的“三赢”局面,必须满足以下三个前提。
1.以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为前提
在顶岗实习安置时,应首重能力和专业素养的提升,尤其是服务类专业生,根据企业岗位特点,安置给与专业相匹配学生,如此一来,学生便可以将在校期间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不仅能适应现有的岗位,还能为以后融入社会打下基础。同时,顶岗实习是教学的一部分,在对学生进行安置时不应该以薪资轮成败,而是真正的从教学的角度出发,以提升学生专业能力为目标。另外,无论是学校安排的整建制顶岗实习,还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自主实习,其最终目标都应该是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提升,对于不利于提升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顶岗实习岗位应谨慎安置。
2.以不增加企业经营成本为前提
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尚不完全具备从事生产、服务和管理的知识与技能,所以,进入实习岗位后,企业除了要承担食宿、实习补贴和管理费用以外,还要付出场地、原材料和企业指导人员等资源,影响企业工作安排和进度,增加了企业成本。而企业追求利益的内在属性又决定了它不会干赔本的买卖,解决这一矛盾冲突的有效手段就是顶岗实习安置优化。打破学校原有顶岗实习安排的固定时间,根据企业的季节性用工需求合理安排学生的顶岗实习时间。旺季安置学生顶岗实习,能减少因员工流动性大、人手不足而带来的损失,淡季时不会因多招收员工而承担更多的人力成本。这样的安置兼顾了学校安排和企业的季节性用工需求,让企业获得合理回报,以此弥补由于安排实习生给企业带来的成本增加。
3.以校企合作良性发展为前提
在顶岗实习安置过程中,学校的目的是通过在校外实习基地的顶岗实习教学,让学生走出校园、走出书本、强化专业技能。学生是为了在工作中,将在学校内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应用于实际的技能,通过自己在实习单位的良好表现,为顺利就业打下基础,让实习企业认可自己。而企业与学校合作,也是为企业培养选拔人才提供了便利。
由于追求的具体目标不同,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企业往往会忽视学校的计划和安排,对于学生实习岗位的安置第一考虑要素不是专业的对口程度,而是企业的需求,过早与学生签订劳动合同;学校过于强调实习计划的按部就班执行;学生更强调个人权益、职业发展等。于是就会产生各种矛盾与冲突。学校在建立校企合作互利共赢机制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实习指导教师的安置优化,架设一条沟通的桥梁,有效解决各种矛盾,化解各种冲突,平衡各方利益,尽量让顶岗实习工作圆满完成。切不可将顶岗实习过程中矛盾积累甚至升级,影响校企合作的良性发展。
1.实习岗位选择的优化
顶岗实习岗位来源于企业,根据实习企业提供的工作岗位,学校要认真分析岗位技能要求和学生特点,秉承因材施教的原则,把每一位学生安置在最适合他的岗位上,最大程度的使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实现专业能力和拓展能力的提升。
2.实习内容设计的优化
定岗实习的内容应由专人开会组织确定,结合岗位工作内容,由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确定。由于顶岗实习内容是专业核心课程及其拓展课程内容的一部分,是学校教学计划的延伸,故其内容既要符合企业生产或服务任务,又要与教学内容有连续性,还应满足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和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
3.实习过程评价的优化
在职业教育中,最具特色也是最核心的部分就是顶岗实习。只有建立健全顶岗实习教学评价指标和优化考核评价方法,才能实现校企共同育人,培养出更适应社会的人才。顶岗实习评价不仅要关注结果,更应关注学习过程;不仅要评价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与提高,更是要将学生的专业和职业素质养成列入评价体系。应改变以往评价仅仅依据《实习日志》、《实习总结》、《顶岗实习手册》、《顶岗实习报告》、《实习单位鉴定》等文件资料教学考核的评价方式,要结合顶岗实习系统软件管理平台,和由校内指导教师、企业实习指导教师、学生自我组成的“三元”评价机构。对工作态度、工作能力、技能水平与职业素养等全过程、多维度的评价内容,更能促使学生严格要求自己,提高实习质量,使顶岗实习过程成为学生得到全方位的锻炼和提高的训练与演练过程。
4.实习指导教师的优化
学校在选择指导教师的时候,不应该只注重导师的教学能力以及理论功底,应该选择对待学生责任心强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熟悉企业运作模式的教师为指导教师,并且对指导教师的跟岗行为作出一定的规定,同时还要要求指导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课业和实习情况进行指导,还要负责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生活上的困难等方面,并对实习中遇到的困难和生活工作中的各种不适进行指导和安抚。
1.顶岗实习制度建设
顶岗实习不同于学生在校内的学习,而是将学生真正的置于企业当中,剥去了学校这层保护,一切都与企业的利益挂钩,一切都以学生所在岗位的实际工作责任为准,但却又不完全脱离学校,所以才形成了高职教育独有的“校企共同育人”的教育模式,为职业院校提高育人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凡事皆有利弊,在顶岗实习教育当中,由于体制和管理的问题,常常使极个别的企业钻了规定的空子,也使得学生的权益受到侵犯。加强顶岗实习制度建设,才能保障校企之间的顶岗实习合作健康有序的开展。通过建立行之有效的校企合作制度,才能最大程度的令顶岗实习工作收到成效,同时保障学生的权益不受侵犯,约束个别企业的行为。
2.顶岗实习单位筛选
在校方进行顶岗实习安置工作前,需要认真仔细的甄别、筛选实习企业,切忌为了就业率、实习率而有失偏跛。将规范、安全核对学生负责放在甄选企业的首位,另外,指导教师还应该定期走访合作企业,对合作企业的管理、专业技术水平、实习报酬、合作信誉等进行评估,对于符合学校方要求的企业争取更深更长远的合作。
3.顶岗实习风险规避
学生在定岗实习期间,由于岗位和企业的需要,不可避免的要接触到一些危险。提早准确规避各种风险是顶岗实习安置优化的重要保障。在学生还在校期间,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体检,以确认实习学生无传染病、身体状况适合相应工作负荷及从事该专业的实习工作,将学生输出风险降至最低。其次,应当在学生即将进入企业顶岗实习之前,统一组织关于安全生产、社交能力等相关方面的培训课且在实习过程中不断开展及强化,使学生时刻保持对于安全这个方面的警惕性,进而规避可能出现的各种安全事故。
顶岗实习,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门课程,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学时多、时间长、学分高,由此可见,顶岗实习对于高职生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作为高职服务类专业的学生,理论知识最终还是要熟练运用到实践中,在实践中转化为操作技能。 因此,对于顶岗实习的管理其实就是对学生的管理,顶岗实习也是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最直接手段;顶岗实习是产教融合背景下校企合作共同育人的过程,需要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合作育人。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实习教学计划的实施、实习岗位的选定到管理和评价,都要由校企共同谋划,培养对行业对社会有用的针对性技能型人才;顶岗实习管理要有组织保障作为前提。毕业实习组织机构的建设要体现功能性、互动性以及层级汇报原则。制度保障在高职学院层面就学生的利益进行规划,从企业的角度对切身的利益进行规范从而实现“三赢”。制度建设完善标志着制度体系的成熟,制度体系是否成熟又是顶岗实习工作正常开展的前提。所以,对学生实习期间的监管和管理是实习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政府部门应该出台顶岗实习相关法律法规,尤其是《劳动法》使顶岗实习过程学生的合法权益受到维护。
综上所述,工学结合中的顶岗实习是高职学生完成从“学生”到“员工”的社会角色转变的过渡期。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实习质量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大学三年的学习成果。目前我国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管理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在实践中,虽然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和研究空白,希望能够在此基础上有新的发现和提高。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