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现代学徒制推行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4-06-19

(天津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280)

学徒古而有之,手手相传至今已经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成为了当今职业教育倍加推崇的教育方式,是职业院校和企业机密合作培养人才的重要渠道,从人才培养的始终贯穿了校企合作的精髓。但是在推行的过程中还存有很多的环节需要进一步疏通。

一、造成现代学徒制“外冷内热”的主要原因

(一)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和推进政策尚未形成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仍处在试点阶段,其不能很好全面推广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适宜的发展环境,尤其是缺乏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和推进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职业教育不应该只是教育部门的事情,发展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能仅仅是依靠教育部等政府机构颁布的一些的政策性文件中笼统的提法就可以实现的,它需要政府、教育主管部门、高职院校、企业合力才能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从政府的角度来看,作为政策的制定者并没有认识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对地方经济发展可能产生怎样的促进作用,因此就缺乏相关政策的研究与制定实施,无法调动教育主管部门、高职院校、企业在这方面的积极性。

从教育主管部门的角度来看,没有政策、法规激励与约束,在推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时候没有依据、没有经费支持,无法要求高职院校具体完成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与发展。

从高职院校的角度来看,对于没有政策和经费支持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是有抵触的,被动地推行现代学徒制是没有意义的;另外,要想实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没有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牵头也是很难真正实现的。目前高职院校与企业签订的合作协议大多都是短期行为、表面功夫,很难为推行现代学徒制提供很多的、长期的、多批次的实习岗位。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首先我国企业文化中缺少社会责任感和公民责任感,很少会主动向高职院校提供现代学徒制所需要的实习岗位和实习指导教师;其次法律法规、政策中既没有强制的要求,也没有激励与约束机制(如减免税收、财政补贴等),企业不可能自觉配合高职院校开展这项工作。

由此可见,从国家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完善、配套政策措施的制定与实施,才能使教育主管部门、高职院校、企业齐心合力,实施并推广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二)学生在学徒过程中的双重身份没有明确界定

发达国家的现代学徒制推行中,一般都赋予学生双重身份,尤其是在职业教育中,学生的双重身份一方面表现在学校的学生属性;另一方面在企业具有学徒属性,虽然都是在学习,但是学习的角度和方法等是有区别的。在发达国家,进入现代学徒制项目的学生要先获取企业中学徒的资格,然后才去取得职业院校的学生的身份,以保证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真正实现。这样看来,学徒首先具备企业的身份,这才能调动企业为了培养他们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当然学徒并不是正式的员工,他们在企业付出学习技能的同时获得津贴补助,而不是工资,津贴相对较低。而在我们国家,从已经进行的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来看这个学生双重身份的界定还没有明确界定。

(三)现代学徒制在高职院校的试点改革还亟需完善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院校尽管采取了订单式培养、坚持校企合作、工学合作,制定了相应的人才培养计划,也开发了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课程,但在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却非常薄弱,即学生真正以“学徒”身份到企业实习过程几乎是空白的。因为校企之间的合作是松散的,很多都留于形式,无法为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提供足够多的实习岗位。而学校教育更多的是单纯强调职业技能的培养,企业所需要的是具有综合职业素养的员工。这样就出现了供需脱节的现象。因此,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适应目前现代学徒制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把高职院校和企业的利益挂起钩来,使二者共担风险、共负责任,以实现共同育人的目标,制定适应目前现代学徒制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

(四)校企合作留于形式,信息反馈与沟通欠缺,致使学校学习与企业实习关联度不高,削弱了企业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积极性

虽然,校企合作对于现代学徒制的推行是一个前提和保证,但其成败的关键在于校企能否真正实现有效的合作,显然现阶段很多的校企合作都是松散的、短期的面子工程。一方面,对于高职院校而言,由于办学基础条件的限制,很难获得企业的认可,无法和企业建立持续稳定的合作关系,使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难以实施;另一方面,对于企业而言,自身社会责任和公民意识淡薄,缺少政府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并且缺乏与高职院校的沟通,用人信息反馈机制不畅,影响了企业参与的积极性,无法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提供足够多的实习岗位,形成了实习岗位供给侧的瓶颈,制约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与发展。

二、多方合作顺利推行现代学徒制

(一)由国家统筹规划,各级政府的教育部门根据实情制定出与之相对应的政策措施,进而吸引和鼓励企业、特别是大中型大企业勇于参与、协助高职院校落实和推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首先,国家要进行统筹规划,为推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一个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制度。如修订职业教育法相关内容,尽快制定校企合作促进法等。还要由国家牵头、教育部门组织、指定高职院校与相关企业共同制定各职业岗位群的国家职业标准;其次,各级政府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加强企业参与的宣传、激励,以及高职院校推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的工作部署,制定鼓励职教产业集团的建立与发展的政策措施。这些工作的开展政府部门不仅要考虑制度因素,同时在资金上也应该给予相应的支持;第三,加大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进程。组建职业教育集团是我国近些年积极推行的房展方向,形成全方位的校企合作、校校联合,使人才培养真正的落实现代学徒制的教育方式,在职业教育中真正的落实工匠精神。

(二)对于学生具备“双重身份”的实施建议

对于学生“双身份”这个难题,应该如何加以解决,建议可以通过以下方法:一方面是对高职院校招生考试政策进行改革:目前来看,我们国家现存的职业院校的录取招生情况还只是简单的止步于面向中职学生和普通高中生上,理论考试是用的基本考核方式。对于学生的选取,可以进一步扩大职业院校在自主招生方面的权利,尤其是在企业中表现优秀的员工,可以破格进行录取。职业院校还要加大考核方式改革,尤其是学徒制学生,不能再用传统的考核方式来予以评价。例如创新招考新模式,可以实施“注册招生”的方法,不拘泥于文凭,让企业优秀技术工人有机会进行学历的再教育和提升。另外可以调整相关政策,突破现代学徒之中单纯的制度壁垒,将招生面向多方位扩大,争取辐射到具有同等技能标准和学历条件的一般企业员工;另一方面是对企业员工招聘制度进行改革:与高职生就业难相对性的企业并不是人才充盈,而是没有技术含量的人员剩余,真正的技术工人却出现了缺口,企业用工荒和技工荒的形势必然会带来企业员工招聘制度的适时调整。其一,随着新型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在企业转型过程中智慧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企业亟需一批有素质、有学历、有技术的人才。可是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在企业中的发展和适应是必然要经历一个阶段的,这是不能改变的现实,因此校企合作,让学生一入校就带有企业的“血统”。其二,随着社会化改革的不断加深,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将越来越多,他们涌向城镇,而城镇企业需要的技术工人缺口并不能因此填补,所以这时候推行现代学徒项目,可以使企业的简单劳动力向技能化转变,企业为应聘者带来不在仅指是简单的岗前培训,而是让他们进入现代学徒制项目,具有了同时获得学历的可能和技术提升的机会,从而使其“感恩”企业,让企业拥有一支稳定的员工队伍。所以,企业必须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合理规划,必须深刻认识到具有一支稳定的技术工人队伍和后备技术队伍是极其重要的,推行“招生与招工”相结合的制度,让企业更好的认识到职业教育对其发展的重要意义;其三是对订单人才培养模式做进一步改革:目前高职订单班的现状,虽然大部分院校与企业签订了合作人才培养的订单协议,实施订单式培养,但最终真正能有多少毕业的学生会确定进入订单企业尚是个未知数。分析其原因,一是学生入学前往往只是听学校单方面宣传介绍,入学后对企业了解也不多,尚未真正成为“企业员工”,在企业的学习和工作时间不多,对订单企业不满意或不认可;二是企业往往以学习成绩、择优录取等条件限制学生进入企业。这就需要学校大力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例如与企业建立深度合作机制,将招生与签订预就业合同相结合,实施驻企式工学结合,通过学习与半工半读的顶岗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让学生尽快融入企业,尽早能为企业做出贡献。

(三)形成以校企合作为基本途径的发展模式

1.设计现代学徒制实施方案

一是结合学校的办学理念和专业结构等特点,成立统一的领导组织架构,这个由企业负责人、学院领导和选拔的专业教师等组成,并且对工作职责和具体工作内容步骤进行严密的分工。

二是深刻理解现代学徒制内涵,合理科学的规划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方案,在贯彻“职业性”的同时不放弃赋予“高等性”的新内涵,以便于和其他中等职业学校的现代学徒制重叠。

三是思想统一,让企业、学生家长和全员师生多方位了解现代学徒制实施的重要意义和方法步骤,以保证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制定《校企合作协议书》、《教学保障协议书》及《就业保障协议书》等文件,消灭学生进订单班后教学质量不保障、进入分解企业不保障的后顾之忧。

四是试点专业的针对性选择。现代学徒制对于不同专业来说实施过程也不尽相同。所以每个院校在实施过程中一定要选择适用的专业范围,就拿本院来说,因其所属企业是大港油田,故此它在推行中就首先选择石油工程专业,以服务于石油行业为出发点,并注入专项资金予以扶持。

五是对于共用工作岗位的培养,要让学生有充分的自由选择,不拘泥于本院相关企业的选择,可以给学生推荐更多的同行业的其他企业,从点到面的辐射。并把专业工种更细分化,进行差异化的培养,确保学生和工作岗位的契合度的加大。

六是关注现代学徒制的可持续性发展,以此为依据进行方案的设计。同时借鉴别国现代学徒制的框架,增加现代学徒制推行的广度和深度,帮助学生日后职业生涯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2.构建校企课程体系结构

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和院校合作进行课程开发对于学生专业学习和实践是有着重要意义的,尤其是企业学徒过程中的课程,具有工作现场化、任务单元化、考核实践化等一系列独特之处,所以学习的重点在于实践中的领会而不是机械的教学模仿。构建校企合作的课程体系开发可以促进完成教育目标,提高学习兴趣,推进实践能力,进而达到学以致用。从具体的构建过程来看,一方面,要在“双主体”参与下共同完成,进一步挖掘企业技术管理人员、专业的技术骨干、专业进行企业课程的开发;另一方面也能够减少学校对昂贵设备的投入。更加完善学徒制专业课程的设置。

[1]陈衍.新余面临新考[J].职业技术教育,2011,(30).

[2]胡秀锦.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9,(0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