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以发展的思路,扩宽校企合作——工学交替校企合作模式尝试和探索

时间:2024-06-19

(天津市劳动保障技师学院,天津 300162)

职业学校是为经济建设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摇篮。职业教育的开展关系到社会经济、科技的进步,随着社会快速进步,对现代职教体系提出了更急迫更高层次的要求。职业学校要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需要,培养符合市场经济体制下就业市场竞争环境的毕业生,成为当务之急。学校与企业联合,为培养职业人才开辟了新的道路,成为今后职业学校发展的必然之路。

一、我校校企合作的发展背景

天津市劳动保障技师学院、天津市劳动保护学校创建于1956年,隶属于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学校设有数控、机电、公共管理三大类,共13个专业,分普通中专、高级工+大专班、三二分段、春考四个学历类别,在校生5000余人。学校配备先进的教学设备,2座现代的教学楼,5座技能培训实习场,国内领先水平的现代教学、培训、生产设备,共2315套,资产价值8600万元,先后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中专、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荣获了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第一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全国职工教育职业培训先进集体、天津市技师工作(流动)站等多个荣誉称号。建校60年来,学校经历了“前校后厂”、“校改企业”、“企业改校”三个阶段,在学校转变的历史长河中,学校始终重视学校与企业的发展关系。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政策的进步、职教人的努力,促进了我校校企合作建设的飞速发展,更带给我们全新的教学模式,以及更加严峻的发展挑战。

二、优化办学模式,为校企合作奠定基础

(一)依托优势资源,优化办学规模

学校隶属于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人社局内包括职业学校,技能培训(鉴定)机构,以及大量的企业资源。这将有利于学校依托局系统内资源和行业企业,不断提高质量、打造特色,开展深层次的合作项目,在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生产性实训、资源共享等方面形成效果显著的合作办学模式。丰富的校企合作资源也不断创新,在学院教育模式中,优化了学校的教学资源,扩大了学校的服务领域,帮助教师成长。

(二)适应社会环境,优化专业结构

学校地处天津市河东区与东丽区交界,紧邻天津市滨海新区和空港高新技术开发区,地理位置优越,我校紧抓天津空港经济区、天津滨海新区等地的产业发展形势,不断调整专业建设,开发新专业,目前形成了“三系一部 ” 的发展局势。例如,随着天津轨道交通的发展以及空港高新技术开发区汽车产业的不断扩大,学院今年新开设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汽车运用与维修两个专业。新专业的开设,更加适应天津产业发展趋势,也奠定了校企合作的扩展之路。除了迎合新发展产业的发展局势,在老牌专业上我校紧跟时代步伐,不断优化教学模式。学校与芬兰通力电梯(以下简称“通力”)合作开设“电梯安装与维修”专业订单班,同时在校内建设“通力”公司北方培训中心。“通力”公司在我校电气安装与维修专业挑选45个学生组建“订单班”,双方根据企业的要求和学校教学法,共同制定培训计划,“通力”选派专家成立外聘专家团队和学校教师一起承担教学任务。学生结业时,需通过校企双方的考核,考核合格,“通力”予以聘用。通过这种校企合作模式,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发展需求制定长期用人规划,学校也能更好的了解社会发展的用工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计划,零距离为企业培养实用的技能型人才。

(三)落实现代学徒制,优化校园文化

我校素来有传统的“学生拜师仪式”,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明确责任、目的,以师带徒的方式将扎实的技术和工匠精神代代传承。以学校现已建设完成的现代加工实训基地(长城机电公司)为参照,学校与长城机电公司(以下简称“长城”)合作建立“产教结合”的育人模式。学校向“长城机电”提供办公场地、生产车间和设备,“长城”向学校长期提供技术人员,学校和企业双方根据学校教学目标和公司产品生产需求,协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校本教材、教学计划,学校承担了学生的基本技能培训工作,“长城”负责生产性培训。按照在校内设立企业分部、企业接收学生顶岗实习、选派专业师资参加行业培训,探索“引企入校、依托市场、校企共育”的现代学徒制模式。培养出大量具有国际化竞争力的技能人才,推进和支撑企业发展。

三、优化布局结构,为适应社会协调发展

(一)加强管理、评价制度建设,顺应环境变化

完成学校章程修订,建立健全学校各项制度,进一步理清学校管理层次,理顺管理渠道,形成“整体统一、分部管理、逐级负责”的目标。为适应一体化课程改革,学校加大第三方评价机制的建立,初步对我校办学水平、教学质量、管理服务三个方面建立评价模型,形成学校、企业、家长三维一体的人才评价机制,实现学生、家长、企业三方满意。将技术人才的评价多维化,同时将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与教学、生产实践过程相结合,既注重职业能力又重视职业素养的全面评价。三维一体的评价模式是学校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关键,使学校的工学一体的课程改革工作不再是闭门造车,而是整体发展,同时学生能及时认识自己的不足,及时进行能力提升,增强就业竞争实力。教师也能直观了解行业企业的人才标准变化,及时调整教学重点,使学生毕业后更好地融入社会。

(二)大力构建合作平台,顺应行业发展

有机械行业指导委员会、天津市电梯协会、模具协会等专家组织,学校在不断发展各专业与行业指导委员会建立联系,加强行业指导委员会对学校专业建设的指导服务和能力建设作用,全面搭建优质校企合作平台,拓展合作项目,将先进的工艺流程、产品标准、技术标准、服务标准融入教学,提升教学质量,实现建设国内知名职业院校的目标。

(三)注重德育素质教育,顺应企业文化

学校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基础建设,将职业素养、员工道德教育融入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当中。在校内产教结合实训场地进行职业文化氛围改造,融入企业文化,形成以“知行合一、产教融合”为特色的校园环境建设,打造现代化职业教育美丽校园。在师资队伍中,加强“人人都是道德的教育者,处处有道德教育”的概念。完善学校德育全员参与的工作机制;实施德育课程资源库建设;培养学生责任感,每年建立学生班主任助理培训班(启航班)1个,建立学生志愿者团队1个;完善班主任管理制度;深化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为学生创建个人心理健康档案。逐步培养学生对职业的认知、对岗位的尊重、对技术的专注,真正将学校优秀的传统精神传承下去,形成劳保学校的德育文化。

四、以发展的思路,扩宽校企合作

依托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行业指导委员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集团的建设,瞄准企业实施“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的新思路。以辅助企业新技术研发、个性化产品定制的途径,增加合作企业数量,发挥优势资源,帮助企业转型;通过引进企业技能大师,开展技术创新等活动。

学校与蒂森克虏伯电梯(天津)有限公司等72家企业成立校企合作关系,前后创建了南通科技数控维修实训中心、大连机床集团维修实训中心等10个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参加天全国、天津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累计获得各级奖项178项,成绩优异。示范校建设期间,天津市、全国技能大赛获奖共76人次在。在示范学校建设中,学校是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指导方针为基础,确定“1311”人才培养模式和“激发兴趣、教学技能、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三个一体化”课程体系。建立和实施引导教师正能量的《教师岗位积分制度》,和多维化的学生评价体系。29家企业接受学校提供的服务,共创造经济效益56万元。全年培训达到48436人,培训收入209万3008元。学校为社会开展26种类型的专业技能鉴定服务,年平均人数为10000人。学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9%,对口率为88%,培养高技能人才3438人,深受行业企业的青睐。学校连续5年被天津市授予优秀培训单位称号,2012年荣获 “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荣誉称号。

五、校企合作能够带来的社会效益

(一)校企合作的发展,可以促进职业学校的发展,以适应时代发展的实际需要

传统的职业教育注重培养技术人员。随着企业和市场的转型发展,技术及管理人员向多元化转变,对技术员的素质要求也相应提高,职校学生的定位也发生了改变。校企合作为学校培养既掌握技能又有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提供了平台,为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企业输送了优质的劳动力资源。

(二)校企合作有利于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市场与教育各具特色,市场直接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更新换代紧跟世界产业发展的潮流,其设备、技术、高新知识具有优势,能够为学生(未来的员工)进行实习实训提供良好的条件;学校有专业的师资队伍,擅长进行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的教学,并有统一、规范、科学的学生管理制度,对培养人才有较大优势。校企双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提高今后企业员工的素质创造条件。

(三)校企合作为双方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和学校面临愈来愈严酷的竞争。企业的发展要求不断提高员工素质和技术,企业和学校合作,可降低企业员工培训的资金成本和时间成本,提高培训效率。随着近年来全国职业院校的改革和发展,我国职业学校教学要求步入国际化的领先水平,校企联姻,为企业开展服务,培养企业急需人才,为学校和企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校企合作有利于企业文化的发展

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一个企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企业的竞争将主要是企业文化的竞争,产品的竞争也主要是文化的竞争。员工的技术、知识、思想等各方面素质,代表着企业的原则和宗旨,更能体现一个企业的文化内涵。校企合作在提高毕业生素质的过程中,无形中也促进了企业文化的发展,使企业文化、企业精神更有效的传播给员工,成为企业赖以生存和长久不衰的基石。

六、问题和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随着近几年校企合作在我国的发展,提高了学生素质,取得了明显效果,但由于我国经济改革正在逐步深化,企业的配合程度以及学校的各项制度制约,校企合作也有较大的难度,易出现设想合理但实施较困难的情况,甚至有些校企合作只是形式化而非实质化。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发展职业教育和提高员工素质的有机结合的重视程度低,没有放在双发合作的重要位置。二是相对具有市里的企业更倾向于直接从人才市场挑选高素质人才,而并不愿意参与职业学校的培养过程,对校企合作缺乏认识,更缺乏积极性。三是大部分企业没有支持校企合作的专项资金,资金的缺乏导致了校企合作资源物质的缺乏,使合作开展具有更大的难度。四是政策引导的力度不够。目前,无论从企业方面,还是学校方面,校企合作的相关政策仍然有待完善和加强。五是对校企合作的认识上还有差距。部分企业和教育部门,还不能深刻的认识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意义,等亟需一批学校和企业的先行试点,起到引领和师范作用。

(二)对策建议

经过笔者对我校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究和对我国校企合作的思考,为促进校企合作的加快发展,特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是校企合作应扩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升企业和职业学校有关部门对校企合作的了解,转变思想、观念,为校企合作制造良好的社会前提。二是在政策上鼓励并支持校企合作开展,允许企业以各种形式参与学校现有办学模式的改革。企业可以更多地参与学校办学,企业对于职业学校的投资施行免征所得税,加大校企合作中学校和企业的办学自主权,促进校企合作的蓬勃发展。三是认真总结经验并加以推广。学校、企业均需参加研讨会、交流会等,互相交流,取长补短,不断改革。四是职业学校除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毕业生外,也应积极承担一部分企业下岗职工、在职职工的培训任务,为再就业工程和提高员工素质做出贡献。

总之,在校企合作称为职业学校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必经之路的今天,我校对校企合作的模式和机制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取得一定成果,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发展,因为我们深信只有“校企合作”才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正确方向!

[1]梁南丁.校企合作、工学交替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施[J].职业教育研究,2008,(12).

[2]倪蓉.“校企合作,三学期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08,(S1).

[3]顾伟.在“工学交替”中探索中职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07).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