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移动阅读时代对期刊编辑工作的影响及对策

时间:2024-06-19

张 颖

(天津公安警官职业学院科研处,天津 300382)

移动阅读时代对期刊编辑工作的影响及对策

张 颖

(天津公安警官职业学院科研处,天津 300382)

阅读媒介的改变,出版流程的改变,期刊交流功能和期刊传播功能的改变,促使期刊编辑改变编辑加工思路,多样化策划选题,个性化定制版本,注重读者的阅读体验,运用多种媒体技术,提升期刊的内容展示效果。期刊编辑应不断提高服务于新媒体时代的专业技能,将内容转换成服务,从微服务角度提升期刊影响力,更好地满足移动阅读时代读者的新要求,迎接新挑战。

移动阅读;期刊编辑;影响;对策

在我们周围随处可见拿着手机、平板电脑阅读信息的人群,人们的阅读方式在无意间已经发生了改变,微博、微信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阅读正由传统书本模式走向数字化。根据针对高校师生的一项调查,目前在高校校园通过移动工具进行日常阅读的人群已达93%,教师、宿舍、操场、食堂,阅读的地点遍布整个校园,可以说,高校师生只要有零散时间就会用移动工具进行阅读[1]。在乘车、乘坐地铁、火车、飞机时,移动阅读更是首选,有65%的被调查师生表示,会在出行过程中使用移动工具进行阅读[2]。微博、微信上大量“碎片化”信息的出现正好满足了人们“碎片式”时间阅读消遣的需要[3]。人们的阅读正向着数字化转变,传统期刊编辑应顺应移动阅读的潮流,对期刊编辑工作作出适当调整。

一、移动阅读时代给期刊编辑工作带来的改变

移动阅读时代的到来,使数字出版成为出版行业的大趋势,期刊编辑应改变编辑加工思路,多样化策划选题,个性化定制版本,注重读者的阅读体验,运用多种媒体技术,提升期刊的内容展示效果,学习期刊编辑新技能,迎接移动阅读时代的新挑战。

(一)阅读媒介发生了改变

随着网络的发展,WIFI不仅出现在私人领域和办公场所,越来越多的公共场所也实现了覆盖,加上多媒体终端,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普及,人们可以不再单一地从书本上和传统纸质媒体上,如报纸、期刊来获取知识和资讯。也就是说,人们虽然依旧在阅读,但阅读的媒介却发生了改变,人们想获取知识,获取信息,有了更直接的方式,即移动终端的阅读。随着网络的普及,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微博、微信和一些订制的公众号推送的内容,完成了平日里的阅读需求。

对于期刊编辑来说,以前以纸质杂志作为出版核心的工作重心,在移动阅读时代应向“双屏”即手机和平板电脑倾斜,向数字化出版倾斜,传统期刊出版要顺应数字阅读时代人们“快餐式”浅阅读的需求作出调整。

(二)出版流程发生了改变

传统期刊出版的采访、撰文、编辑、设计和印刷的流程已经发生了改变,移动阅读要求一个编辑出版流要能生产出适合于多种媒体的多个版本。期刊编辑已经不再是某个刊物的编辑,而是整个编辑部所有平台,包括网站、微博和微信等内容的生产者和管理者[4]。如果有一个新研究成果的发布会,编辑人员到现场参加活动并进行采访,在移动阅读时代,首先需要编辑用最快的速度将相关现场的图片信息,以及采访的精华内容发送到编辑部,编辑部马上制作一个微信公众号内容进行推送,将信息最快、最直接地呈现给关注的读者群体;其次,编辑采访之后还需要提供详尽的采访素材,更新到刊物网站;第三,将深度报道的内容发排到最近一期的纸质刊物的出版流程之中。也就是说,同一个信息,同一个编辑要提供三种不同的文本形式,而这三种形式,又是在阅读上呈现出相关内容由浅至深的报道。它的内容对读者来说是有层次的,读者在阅读到微信推送信息时,为了了解事件的更多内容,会选择期刊的网站进行网页阅读,而最详尽的有深度的报道,编辑会以刊物的形式进行专题化呈现。从而对读者进行内容报道的层层吸引,起到扩大刊物影响力的作用,进而还会带动刊物的发行量。编辑在一个工作中产生三种产品,还会分摊掉一些纸质期刊的出版成本,让纸质期刊能够在数字阅读时代拥有更好的生存空间。

(三)期刊交流功能的改变

缺乏互动性一直是传统期刊发展的一个短板,传统期刊的出版从文章的选取到印刷完成,一般只是经过了作者、编辑、读者的过程,作者是内容的呈现者,读者是内容的接受者,编辑只是从中起到了桥梁的作用[5]。作者与读者所能进行的互动,也仅限于读者通过书信或邮件的方式将想法反馈到编辑部,再由编辑部转达给作者,耗费时间长,又极其不方便,致使大多数读者也就懒于和作者以及和编辑部进行沟通了。

移动阅读时代的到来,使作者、编辑、读者之间可以采用新的移动方式,通过微博和微信等无地域限制、无时间限制的媒介,直接一对一地进行无缝对接式地交流。编辑可以直接获取到读者所需要的信息,根据对读者个异性需求进行分类,制定出刊物的个性化版本,注重读者的阅读体验。编辑还可以通过读者的信息反馈,为新一期刊物找准适合读者需求的选题策划,并通过便捷的微信公众号推送服务,先行检验选题的合理性,为后期刊物出版进行前期读者调研。

(四)期刊传播功能的改变

以往期刊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邮局订阅和向编辑部直接购买等方式,这使得传统纸质期刊发行数量有限,其传播的范围也相应受到局限。传播时效上也受限于期刊的出版周期,大部分期刊是月刊发行,有的学术刊物是双月刊甚至季刊发行,刊载的信息至少也要经过1个月以上的出版制作周期才能和读者见面,这就使得期刊刊载的内容缺乏时效性,严重阻碍了期刊事业的发展。

在移动阅读时代,期刊信息的传播方式也是多样化的,正如上文所说,一个信息源可以通过微信、网站,期刊等多种形式进行多方位的使用,通过多种媒体方式的整合、融通,实现纸质期刊和移动阅读的交融,信息互享互通,并通过微博和微信等新媒体形式,扩大了期刊的传播影响力。在移动阅读时代,期刊编辑的思维模式也要从月刊、双月刊的固定出版模式,转变为移动阅读时代的随时出版、随时发布状态,引导读者从片段化的推送报道中关注刊物的深层次挖掘性报道,从而提升刊物影响力,扩大刊物发行量,使期刊的发展生机盎然。

期刊编辑部还可以将以往出版的刊物进行数字资源转化,有偿提供给有需要的读者,同时也是对刊物进行了数字化留存档案,让期刊的连续性达到新形式的延伸,使期刊在数字化阅读时代能有更高层次的数字化发展。

二、期刊编辑工作在移动阅读时代的发展机遇

(一)移动阅读为期刊发展搭建新的传播平台

互联网行业发展如火如荼,微博和微信等新鲜事物已经塑造出一个全新的阅读生态,移动阅读时代的到来,为期刊的发展搭建出一个新的传播平台。期刊以往发行主要靠纸质出版,这种方式发行量往往较小,传播效果有限,互联网使传播变得更直接、更方便,降低了传播的成本,利用新媒介为平台,有利于补足期刊传播的短板。

新媒介传播有利于放大期刊从作者到读者的连接导向特质,传统期刊阅读更多的是在主题确定的情况下,作者提供相关文章,读者寻找相关文章进行阅读的过程,作者是主体,而移动阅读时代读者的喜好通过微博和微信等新的传播平台,表达给期刊编辑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刊物的选题方向,阅读的主导权从作者身上回到读者身上,读者的喜好从一个方面决定了作者去写些什么。

(二)移动阅读时代期刊更具开放性

移动阅读时代打破了原有的传播模式,改变了传统的人与人、人与组织之间的关系,形成了一些新的独特内容。围绕共同的问题或观点,往往比较容易形成讨论共同体,构建起新的社会联结,这种共同体可以整合不同区域、不同年龄段的人,通过互联网进行探讨与争鸣,有利于促进期刊开放性的进一步扩大。在移动阅读时代,期刊背后广泛的读者群、相关行业从业者的话题关注一致,价值观念相似,都有可能成为共同体的一员。这种网络社区共同体化的趋向在一些公共平台,如微博和微信上已经比较清晰地呈现。如果期刊能够抓住网络共同体建设这一核心,有效构建起学术共同体,则其学术话语权、意见影响力也有可能得到显著性的提升(杨明兴《学术“翻译”与法学期刊新媒介融合创新》),也就抓住了未来信息社会的运行规律,必将迎来期刊事业发展的又一个春天。

(三)移动阅读时代期刊与新媒介的融合创新

媒体行业一直强调内容为王,期刊也强调内容的高品质建设,但是这两个“内容”的内涵并不一致,媒体的内容强调的是传播力,期刊的内容强调的是高端性。期刊与新媒介融合创新,就要把学院派的学术语言转化成社会习惯的语言,转变成互联网的语言。期刊与新媒介融合创新既要当内容提供商,还要当服务运营商。期刊有其大众性与专业性,既要面对全体社会公众,也要面对特定读者群体。面对社会,期刊需要提供优质内容。面对特定读者,互联网社群效应需要期刊能够培养一批优质稳定的用户,并与之建立紧密关系。与用户之间关系的互动与管理,是互联网平台运行的重要特点。期刊要借助新媒介融合创新,扩大影响力,必不可少的条件就是要形成自己传播的品牌化平台,让社会一提到相关内容的传播,就下意识联想到这个平台。期刊与新媒介融合创新将衍生出以往期刊出版分工体系中并不存在的工作,需要期刊编辑学习新技能,掌握新方法,应对新的专业分工需求。

三、移动阅读时代期刊编辑工作的应对

(一)将内容转换成服务

在传统纸媒出版时代,期刊的主要功能是将某一领域的前沿发展动态或研究成果呈现,并引领某个领域的潮流发展,囿于传统期刊的传播方式,对于读者个体的需求是模糊的,不确定的。但随着移动阅读时代的到来,读者的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都发生了改变,读者随时随地的阅读,片段式碎片化阅读,使得期刊的服务功能也需要被重新定义。在信息更新迅速的移动阅读时代,读者不仅需要月刊、双月刊的期刊杂志,还需要随时更新读者感兴趣内容的刊物。这就要求期刊要改变目前的传播方式,在重视内容的前提下,由单一的纸质刊物,发展成网站、微博和微信等多渠道传播,根据不同读者的喜好建立读者群,了解读者群的年龄构成、职业构成、选择内容的好恶、浏览时间的长短等,通过细化的读者信息,及时地为不同读者群提供更具个性化的阅读内容,通过对内容的定制,为不同读者群进行更适合的服务。

(二)读者“碎片化”阅读要求编辑对内容进行由浅至深的加工

移动阅读时代,人们往往只是将碎片化的时间用于感兴趣内容的浅阅读上,也就是说大部分读者只是想知道“是什么”,而不关注“为什么”。但是在移动阅读的新媒体环境下,针对同一个问题纷繁多样的解释,往往也使得读者渴求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有价值、最值得信赖的信息,这就需要编辑在前期微博和微信中推送相关讯息引起读者阅读兴趣,随后在网站上简短回答吸引读者对问题的深入探究,同时适时出版期刊对问题进行深度阐释。期刊中经过深度加工的信息,对读者就会产生强烈的吸引,还会为期刊的发展找到新的价值地带,这也是移动阅读时代期刊面临的新的发展机遇。

(三)从微服务角度提升期刊影响力

1.从目前技术角度来看,手机和平板电脑的终端客户方式已经成为移动阅读的主力军,WIFI网络的逐步覆盖为期刊实现移动阅读创造了便利条件,但是手机和平板电脑毕竟屏幕大小有限,所以人们目前还主要选择字数较少的文本进行阅读。期刊应该顺势而为,选取适合手机或平板电脑等移动阅读终端的阅读内容,开发一些应用服务,适应移动阅读时代人们的阅读习惯,还要进一步修改优化期刊网站,和相关技术人员设计适合移动终端阅读的浏览器页面,并设计相关投稿界面、稿件查询界面、撰写刊物建议界面,让读者可以随时登录,查询过往期刊,查看期刊公告,下载热点文章等。

2.开发建立刊物的微博账号、微信公众号或订阅号,利用便捷的服务形式,开掘刊物与读者之间的服务渠道,建立起移动阅读时代编辑与读者之间交互的平台。期刊编辑要主动关注微博粉丝、微信公众号,及时回复读者评论,回答读者问题,使期刊的微博、微信活跃起来,从而收获更多的关注。期刊编辑通过新的服务平台,实现了与读者良性的沟通,在互动中更好地服务读者,还能发现潜在作者,培养自己的忠实读者,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期刊的宣传。

3.移动阅读可以让期刊无所不在,期刊要改变以往坐等投稿、坐等读者等传统纸媒时代的做法,通过微服务积极开展推送服务,通过网络热点和读者关注焦点来确定刊物选题。随着微服务的不断完善与发展,期刊可以利用微信号的交互式服务,把作者和读者放在同一平台进行沟通,还可以邀请好友对文章进行一起阅读、一起点评、一起讨论。

为了更好地适应移动阅读时代的到来,期刊编辑也应不断提高服务于新媒体时代的专业技能,适应期刊传播方式的多样化,实现和读者之间的微互动、微交流,使期刊更好地满足移动阅读时代读者的新要求。

[1]刘亚.高校师生手机阅读行为的调查分析[J].图书馆论坛,2013,(03).

[2]陈娜.大学生移动阅读与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4,(04).

[3]谢文亮,杨小川.移动互联网时代学术期刊的浅阅读与深阅读[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01).

[4]陈昕.移动阅读时代下期刊编辑工作的改变[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5,(02).

[5]马建华,王军.网络环境下高校学报面临的困境和发展机遇[J].扬州大学学报,2008,(06).

Influence of Mobile Reading Era on Journal Edition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ZHANG Ying

(ScientificResearchDepartmentofTianjinPublicSecurityProfessionalCollege,Tianjin, 300382)

The changes of reading media, publication process, journal exchange function and transmission function have changed the processing thought in journal edition, with diversified planning topics, individualized customized versions, concerning of the readers’ reading experience and application of more media technologies, so as to improve the effect of journal content display. In journal edition, we should continuously our professional ability to serve the times of new media, convert contents into services, improve the journal influe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icro-service, so as to better meet the new requirements of readers in the mobile reading era and welcome the new challenges.

mobile reading; journal edition; influence; countermeasures

2016-10-01

张颖(1979-),女,汉,天津市人,天津公安警官职业学院科研处讲师,法律硕士,主要从事期刊编辑学研究。

G237.5

A

1673-582X(2016)12-0068-05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