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天津石油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1607)
促动技术产生于欧洲,迅速发展于美国和欧洲,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引入我国培训领域。促动技术(facilitation skill,是一种有效激发团队智慧、促进群体共识、提升整体执行力的团队管理过程技术,是有效互动、目标一致促进高质量合作的技能。促动的三个关键词是“共享、共识、共行”。促动技术在各类组织和机构的人员培训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其极值和优势也已得到广泛认可,文本主要是对促动技术从培训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进行有益的探索,为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提供有效借鉴。
在大量的企业培训案例中,引导师通过促动技术,为学员的有效学习设置真实的情境,引导学员在解决真实问题的驱动下,通过团队的互动与探索,并不断地质疑与反思,从而达到促进学员知识整合、能力提升、团队发展的目标。在高职教育中,随着教育理念和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多元智能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越来越受到重视。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的智能都是多元化的,教育应该是不断开发学生潜能,并使学生获得最好发展和理想职业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在情境中积极主动的意义建构和社会互动的过程,认为学习者是知识建构的主体,需要对知识进行分析、综合、评价和灵活应用,通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而建构知识。促动技术虽然产生于培训体系,但是促动技术在企业培训中的作用和目标与改革进程中的高职教学有着相同的指向和期待,这就为其向高职教学的技术转化提供了可能性,正是因为这样,促动技术的运用方式和运用手段对高职教学也有着很强的借鉴意义。只要将促动技术按照高职学生的智能特点和课程目标进行有效的转化,将其灵活合理地运用于高职教学,对高职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就会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和有效的助力。
促动技术在企业培训中的运用是需要一定的技术条件的,主要包括团队或小组学习的学习形式、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流程和掌握促动技术的引导师等。这些技术条件完全可以从培训中抽离出来,根据高职教育的教学目标和学生智能特点加以重新建构和有效转化,达成促动技术在高职教学中应用的技术条件。促动技术适合的学习方式是团队或小组学习,促动技术的优势要在团队学习或小组学习中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在一些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中,团队或小组学习的形式已经有过有效的尝试并在不同学科中得到一定程度的推行,这为促动技术的转化运用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条件。促动技术的运用过程是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学习过程,这与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向和期待完全一致。改革中的高职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互动学习,更加重视问题导向的学习和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促动技术在高职教学中有着转化和运用的空间。除此之外,还需要教师兼任引导师的角色,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掌握促动技术的精髓,并对促动技术进行有针对性的灵活转化和合理优化,将其有效运用于课堂教学过程。当然,除了教师自己学习促动技术之外,也可以聘请校内校外的培训师指导或共同完成教学过程。总之,以上技术条件在高职教学中均已具备一定的基础或者可以通过相应准备来实现,这为促动技术从培训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提供了可行性。
要实现促动技术在高职教学中的灵活运用,就要将促动技术学习流程进行优化设计和合理重构,使之符合高职院校教学的课程特点、教学目标和学生智能特点。在教学实践中,本教研团队采用小组教学形式,将知识理论转化为问题设置,与会谈类促动技术如头脑风暴、世界咖啡、思维导图等及共识类促动技术如团队共创、二维决策矩阵法等相结合,重新设计了教学过程,形成了“设置情境、陈述问题、头脑风暴、设定目标、小蜜蜂采蜜(他山之石)、创新的行动、学习迁移”的七步教学流程,引导学生不断地讨论、探究、分享、创新、成长,更好地实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教学目标。
设置情境主要是指教师针对具体教学内容进行完整的情境设计、设计具体的任务和环节,也可以是调动学生就某一教学环节设计具体的情境或任务,充分电动学生的主动性。也可以在这一环节组建学习小组,进行活动热身,活跃气氛,形成舒适氛围;当然还要视具体情况与学生一起或指导学生准备好学生完成任务所必需的材料。
陈述问题是非常关键的环节,是对情境或任务的说明和界定,主要是介绍提出问题背景信息(为什么会提出这个问题)、问题研究的意义(完成这个问题能带来什么价值)、发起人期望(期望达到的结果)、界定问题性质(解决问题或挑战未来)。
头脑风暴是一种发散型研讨工具,能够有效激发小组成员智慧和创新力、开拓思维,运用起来非常灵活有效。在这一环节通过小组成员独立发问,澄清问题,收敛相关信息等环节对问题进行关键因素分析,通过小组成员投票确定影响问题的关键因素。
设定目标就是根据上一环节确定的影响问题的关键因素设定下一步行动的目标,可分为总目标和具体目标,总目标是定义问题完成情况的长期的、宽泛的目标;具体目标指具体的、量化的、可以实现的指标,可以衡量一段时间内总目标的完成情况。设定目标时,一定要注意目标的清晰明确,以便于理解和执行。
本环节主要目的是实现不同学习小组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借鉴,或以触发灵感,改善本小组的策略和行动。小组学员带着自己的难题,秉着学习的态度,到其他小组交流学习,在交流拜访之后,总结所学,并立刻用于后面策略和行动计划的制定上。
针对达成的具体目标,自由畅想可能的策略,并聚焦出主动策略,制定行动计划。在具体工具运用上,自由畅想环节主要运用团队列员法,聚焦方案环节主要运用二维决策矩阵(收益/实施难度矩阵),行动计划环节主要运用行动计划魔板。
引导小组成员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讨论评价,归纳,总结,找出规律特点,实现教学效果的分享与延伸。这一步是一切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的目的和归宿,需要教师适当地引导和把控,为教学目标的实现保驾护航,
这七步教学流程是本教研团队在综合不同学科特点基础上形成的促动技术的一般应用过程,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在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任务的具体情况,有选择性地和有针对性地灵活运用。只有不拘泥于具体环节,将促动技术灵活有效地运用公用于课堂教学,才能使课堂真正地“活”起来,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真正达到“共享、共识、共行”的目标。
高职教学要根据学生智能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将促动技术的技术工具拆解后与高职教学的多个教学环节实现有机结合,如课堂导入、知识建构、答疑解惑、课堂讨论、经验分享、课堂小结等环节,都可以通过对促动技术的优化设计加以运用,推动学生获取思考、探究、创新、分享。以课堂导入为例,导入承载着课堂的破冰使命,为整个课堂教学的氛围和效果定下基调,课堂导入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讨论导入、问题导入、实验演示导入、歌曲导入、游戏竞赛导入等方式,以新颖的形式激其情而引其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促动技术在合理转化后,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可以与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相结合。不论是技术类的专业课程,还是基础类的公共课程,都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是以培养学生能力和素质为主要教学目标,就都会有促动技术的用武之地。只是,不同的课程有着不同的课程特点,需要教师根据课程特点选择不同的促动技术工具,如技术类课程可能更适合选用行动类促动技术,社会类课程则可能更适合选用会谈类促动技术。当然,如何实现促动技术与课程体系的有机融合,对教师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也是本教研团队后续研究的重要课题。在现研究阶段,本教研团队主要进行了促动技术与高职思政课结合的试点研究,就其中一些教学专题和教学环节运用促动技术进行了全新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效果有了明显提升,目前正处于向其他学科推广阶段。
每一类促动技术都有其常用的技术工具,如会谈类促动技术常用的技术工具主要有头脑风暴法等,共识类主要有团队共创法、二维决策矩阵法等。这些技术与课堂教学的很多教学方法有着共通之处,完全可以通过优化、变通、改造之后,借鉴到课堂教学之中,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生动活泼地呈现在课堂教学之中,在体验中引发内心的共鸣与思考,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增强思政课实效性。
本教研团队开发了“促动+信息化技术”的组合方式,如,“头脑风暴+信息化技术”、“信息化技术+图片展示”、“信息化技术+思维导图”、“团队共创+信息化技术”等,这样可以在发挥信息化技术优势的同时活跃课堂,有效增强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促动技术的引入可以帮助课堂实践教学有效抓住学生兴趣,取得教学实效。教师在课堂实践教学中灵活运用促动技术,推动模拟教学、辩论教学、演讲教学等不同形式的课堂实践教学,形成灵活多样的“促动+课堂实践教学”形式,增强教学实效性。“促动+”的教学模式是本教研团队为实现促动技术从培训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进行不断探索的成果,为促动技术在教学体系的应用提供了有效的路径,也为高职教学的改革提供了思路和参考。
本文主要分析了促动技术从培训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可能性、现实性,探讨了促动技术在高职教学中的学习流程优化重构,对促动技术从培训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路径进行了探索,尤其强调促动技术与高职教育的教学目标、课程特点、学生智能相匹配,实现促动技术与高职教学的有机融合,将促动技术在企业培训中的优势和价值充分借鉴到教学体系中来,为高职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尝试。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