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刘美健
(天津交通职业学院,天津 300110)
校企合作机制下的高职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刘美健
(天津交通职业学院,天津 300110)
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紧跟市场的需求变化、加强市场调查,以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为导向改善高职院校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办学特色,实施校企合作九口对接——产业与专业对接、岗位与课程对接、基地与车间对接、用人单位与评估制度对接、技术能手与师资对接、工种与培训对接、生产与科研对接、厂长与班子对接、企业与育人对接的高职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完善的动态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以“合作、对接、双赢”为核心,探索出一条校企相互渗透,互利共生的全新途径和方式,高职院校要树立一种“以服务、贡献求支持”的理念,从而激发企业参与办学的积极性及主动性,形成高职院校独具特色的品牌和优势,共同培养出服务生产一线的高级技能实用型计算机人才。
我国加入WTO后,经济结构、产业结构都处在激烈的变化之中,这种变化不仅使产业产品的技术含量、知识含量不断增加,而且使产业岗位随之发生变化,为新的产业岗位和社会职业提供新的就业知识和技术支撑。因此,对于校企合作计算机教育,必须适应产业发展对计算机人才结构变化的需求,了解行业的新技术与科学发展新情况,掌握计算机人才需求的类型、层次和规格,进行计算机专业结构调整和建设,制定出符合产业岗位从事计算机工作需要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变化。
例如:天津交通职业学院对计算机专业推行了专业结构、专业目标及专业内涵建设,这种专业结构的复合性趋势表现为计算机专业数量减少和计算机专业覆盖面的拓宽,计算机专业内容更新和课程组合的优化,通过计算机课程内容的增补和课程结构的优化组合来适应产业岗位的要求,使培养目标具有多样性、专业建设目标具有多极化。
面对市场的调整不断提出新的岗位要求的情况下,计算机课程改革不仅要明确计算机岗位人才规格、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素质结构的目标定位,而且要有计算机岗位基本能力要求及工作标准,并制定出符合职业岗位(岗位群)需要的课程模块设计(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专兼教师团队、校内外实训基地、校企双方考评、学生职业技能鉴定、顶岗实习和职业道德养成、教学设计和教育方法等),这样,计算机人才培养的课程教学内容与岗位生产实际紧密结合,课程教学目标与岗位要求紧密一致,坚持理实教学体系的双线并行、互动的课程体系,这种计算机课程模式体系具有较广泛的适应性,呈现出普通教育、专业教育和岗位教育三者融合的发展过程。
例如:天津交通职业学院定期安排各级领导、本专业教师走访证券公司、期货经营公司、投资银行等金融企业,计算机网络公司等多家与主业合作用人单位,与企业进行多次沟通交流,了解行业、区域发展变化的要求,了解工作岗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了解学生们的工作实习情况,获取企业对学校培养方向的评价及要求,将获得的信息及时反馈给学校教学部门,及时对教学方向和教学内容做调整。在教学实施中,采用“1+N”的教学方式,由一名授课教师与多名企业、行业专家共同进行课程设计,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过程以企业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引入企业真实教学项目,并对教学项目进行任务分解,在不同的教学任务中整合、序化专业理论与技能知识。
校企合作必须建立并加强校内与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通过基地对接车间,将教学融入生产,使教学环境与生产现场相一致,创新教学模式,使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组织与生产管理相一致,通过实训车间和感受企业从事计算机工作氛围的现场,把教学活动与生产过程结合起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教学,了解今后具体所从事的计算机工作,实践环节训练结束后学生们再回到课堂,就会将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并寻找答案,这样就会促使学生们认真对待专业课程学习。可以说,建立车间与基地对接的校内、外实训基地,为培养合格的高素质技能型计算机人才奠定了基础,有很强的真实性、实用性,体现了计算机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要求。例如:学院多年来在实践教学中,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实习、实训的教学方案,并完善了实践教学体系,制定出详细“实践教学方案”和“实践教学过程规范”,从实践教育内容、过程等各个方面做出明确界定、规范和评估,改进实习和实训条件,大力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将理论教学、实践训练与职业技能融为一体,突出实践教学,突出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突出实用性、实践性,这样从实践环境及计算机设备,到实践项目的策划,都符合计算机技术应用这一方向,保证实践教学的真实性,以确保学生真正学到“本领”。
学院为了满足市场对计算机人才的基本素质、技术能力、操作能力、创新能力、适应能力的要求,将现有的评价机制从教育内部评价为主逐步过渡到以用人单位与评估制度对接为主,把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实际工作能力的训练放在重要位置,重视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注重在实际工作情境中评价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其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自己去探索和思考,接受社会实践的检验,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和教育评价机制来推动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效果评价包括两个环节:学生综合成绩评定、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其中学生综合成绩评定既有来自企业对学生的计算机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如学生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学习能力、敬业程度、实践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又有与学生的工作密切相关的技术分析为主要内容的工作报告。
在现代市场经济背景下,高职计算机教育过程的双向性要求极其明显,要求计算机教师必需不断更新自己、充实自己、增强实践技能,改变执教观念,到企业进行实际工作锻炼,与技术能手广泛接触,了解企业的运行程序,熟悉工作过程和方法。而企业的技术能手,也需要到学校进行学习来提高理论知识。这样,可以逐步形成教师可以深入企业、企业人员可以流入学校的双向良性互动局面。
例如: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在校企合作中积极开展校企双方的人才交流活动,进一步促进校企合作双向发展。为提高学院教学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学院实行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制度,并派出多名骨干教师到企业岗位进行锻炼,加强实践教学及动手能力。学院还先后聘请了57名企业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来校担任兼课教师,充实师资队伍,介绍企业最新的技术、制作流程,将理论知识与企业生产实际、实践操作技能更好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岗位适应能力。通过校企双方的人才交流,提高了计算机教师实践动手能力,科研能力,从而提升计算机教学水平,使学生学到社会计算机领域前沿的技术,企业获得了适合岗位需求的技能型计算机人才。高职计算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必须走专、兼职结合之路,遵循“专兼结合、双向培养、优化结构、激励平衡”的原则。
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不断变化,设备的更新及技术的发展,工种的更新加快,此时,企业要发展,可利用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使工种与培训紧密结合,按照“工种”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及能力要求,在企业人员中开展相应的专业技术培训并提高技术能力。教师通过下企业,及时掌握行业的计算机人才需求,跟踪行业、企业所需计算机人才的变化,为行业、企业择优选聘综合能力素质高的毕业生到企业就业,实现校企合作双向发展。例如:湖南的一所职业技术学院在校企合作中,推进高技能人才的培训。该院是定点培训机构也是职业教育的最高学府,充分发挥了学院的师资、场地、设备、管理的优势,协调计算机专业相关行业和企业,共商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办法,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通过职业技能培训,既为企业培养充足的后备力量,降低人力资源成本和培训费用,又可提高培训效果,为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疏通渠道。
在我国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的大背景下,企业要生存,想发展,只能借助科技创新,实现产业升级,重视科技兴企工作,生产对接科研,能帮助企事业单位解决生产、技术中的一些难题,将科研成果变成产业优势。目前,校企合作正沿着科研规划、技术攻关、创新体系建设的良性轨道稳步发展,进而形成良好的合作伙伴。例如:天津交通职业学院与天津某电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电子货架签项目研究课题。无线电子价签系统是一种利用当前被广泛采用的FRID技术,利用无线通信手段,在较短距离范围内,实现自动更新电子价签的高效、高可靠性、低成本的解决方案。该方案采用的NRF24E1是一种无线片上系统,该产品具有很高的性价比。该系统还具有寿命长、覆盖范围广、使用简单等诸多优点。在该项目研究开发中,企业的技术人员和学院的专业教师共同研究,反复试验,完成了电子货架签集成方案设计和系统软件开发。通过此次合作激发了校企双方合作技术开发与服务的愿望和积极性,使校企合作深层次技术开发与服务促进生产、繁荣科研、为企业解决实际的问题,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学校在为企业发展提供各种服务的过程中,可获得企业经济发展状况和需求的第一手资料,成为课堂教学案例,通过校企合作走出一条产学研一体共同发展的道路。
校企合作,遵循“优先发展、改革创新、提高质量”的方针,从“双赢”的角度规划校企合作的方案,厂长只有与班子对接,才能深挖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如由厂长与班子牵头,成立行业、企业专家为主的计算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定期为学院的办学定位与计算机专业发展“把脉”,主要职责是制定学院计算机专业发展规划、实验、实训室建设规划、计算机师资建设规划、审定计算机新专业培养计划等。校企双方通过市场调研,根据行业及企业的需要,对计算机职业岗位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进行分析,共同制定计算机人才培养方案,使计算机职业教育结果更符合用人单位和社会的评价标准,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更能适应行业及企业需要。班子和厂长亲自主抓,互派出计算机人才对市场进行调研,为企业提供市场信息,为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校企合作,发挥双方的积极性,体现了优势互补、合作办学理念,提高了两个“延伸”——一方面企业能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将企业先进管理经验和生产线延伸到学校,另一方面学院能主动和企业联系,将教学延伸到企业。从制度和措施上确保校企合作落到实处,并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在教育教学体系中全程贯彻:一条主线和四个环节。四个环节是:基础教育、实践教育、社会教育、机制平台。
其中:基础教育-即计算机专业市场所需要的扎实的基础知识、专业教育;实践教育-即校内、外实训基地教育;社会教育-即顶岗实习教育及社会实践教育,使学生将学到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实现了就业“零距离”上岗培养目标;机制平台-即激励机制(主要由考核机制和奖惩机制构成)及相互衔接、沟通快捷的信息交流平台。
一条主线是理念教育,在计算机专业教育中融入理念教育,让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不断立志、不断地有所追求、有所提高及对未来职业生涯规划等。
在育人过程中,要求校企双向介入,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达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交融,实现优势互补、双向开展。一方面将企业文化引到校园,在一系列校园活动中体现企业氛围,逐渐缩小校企文化的距离,并在计算机人才培养中增加企业用人要求及标准,使学生从入学起就能感受、了解、并认同企业文化,并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精神、职业意识、职业道德素质、职业能力,让学生在校园文化中触摸到市场的脉搏。另一方面校园文化也被输送到企业中,使校企双方共同搭建起一座高效的交流平台,提高了校企合作实效性,有利于培养具有较高职业素质高技能型计算机人才。
例如:学院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共同搭建校企高效交流平台,使企业参与教学改革,校企双方共同优化课程设置,调整教学内容,企业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参与到学院的实践教学, 以培养学生职业素质为目标,培养学生具有责任感和团队意识、竞争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通过对学生良好的校内、外实训环境及职业道德教育,促进了学生职业认同感,顺利地进行了职业性格塑造,如在实训实习室,按照企业生产标准张贴安全标语,生产操作流程及操作规程等,学生进入实训实习室要求统一穿上工装,带胸卡上岗,同时加强对学生组织纪律性教育,严明时间观念,不得迟到早退,从而实现由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换,从而营造了全新的育人环境。
总之,要使高职计算机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能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更加贴近社会需要和企业生产实际,就要在校企内部建立九口对接校企合作机制,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根据行业、企业需要培养出“适销对路的产品”,只有使教学与生产紧密结合、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能力培养紧密结合、学校师生与一线技术人员紧密结合,才能保证高职计算机教育办出自己的特色和水平,承担起历史赋予的使命。
[1]张旭曦.职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实证研究[J]. 职教论坛,2007,(07).
[2]崔现强,叶俊国.对高职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思考[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05).
[3]邓逢根.高职院校校企多元化合作的研究与实践[D].广西大学,2008.
[4]苏启立.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华东电力大学(河北),2009.
[5]王秋鹏.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及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
Research on the Tertiary Vocational Computer Talents Training Model under the Mechanism of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 and Enterprise
LIU Mei-jian
(TianjinTransportationVocationalCollege,Tianjin300110)
Cooperation between tertiary vocational school and enterprise follows the change of market, enhances the investigation of market. Training students the ability of their posts is the guidance of improving the condition, standard and characteristics for tertiary vocational school to run. Enforce the tertiary vocational computer talent training model - the nine pairs of interfaces - estate and major, post and curriculum, base and workshop, employer and evaluation rule, skilled technician and teacher, type of work and training, production and R&D, factory manager and leadership, enterprise and cultivation.
Cooperation between tertiary vocational school and enterprise; Computer talents; Training model
2015-01-15
“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计算机类专业2011年度规划课题”“基于多口对接式校企合作机制下的高职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研究成果之一,担任课题负责人,课题编号:jzw590111087
刘美健(1965-),女,天津市人,天津交通职业学院副教授,高工,硕士,主要从事教学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等专业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G718.5
A
1673-582X(2015)03-0009-04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