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王 钊
(天津国土资源和房屋职业学院,天津市 300270)
高等职业教育建筑工程类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王 钊
(天津国土资源和房屋职业学院,天津市 300270)
高等职业院校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21世纪,伴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工程施工技术日新月异,如何培养建筑工程领域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已成为土建类高职院校迫切解决的重大课题。从建筑工程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入手,提出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最佳选择,并构思了实施该模式的具体对策。
建筑工程;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向社会输送合格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科学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需要改革、创新和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使目标、任务体现在模式之中。面对高科技社会的发展和建筑工程技术的提升,建筑工程类人才培养模式亟待更新。其根本原因是:受传统教育的束缚,目前我国高职教育仍然存在将“学习 (理论)”与“工作 (实践)”相互分离的弊端,这与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目标极不相称。
纵观国外比较成功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无论是德国的“双元制”、澳大利亚的“TAFE学院”、美国的“合作教育”还是法国的“工读交替”模式,其人才培养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实现了在学校与企业、学习与工作、学生与企业员工、教师与企业专家、教室与车间和理论与技能等之间的“跨界”,其独具的“跨界性”可归纳为在“学校——企业、学习——工作”间的跨越。为此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必须突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在教学过程中以传授工作过程知识为主并实现企业和学校间的“双体育人、双师执教、双赢共享”。
建筑工程类高素质技能人才及其培养目标应符合以下特征:一是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遵纪守法、有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具有吃苦耐劳、虚心好学、刻苦钻研、乐于奉献等优良品质;二是熟练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精湛的操作技能,能解决实际工作中难题的技术核心骨干,具备一定的“建筑工程能力”包括:计算、设计、施工、研发、技术创新能力和解决与之相关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法律、文化背景等工程领域重大问题的能力;三是掌握高新技术和知识,以及跨专业的知识和技术,在技术引进、改造、管理、成果转化,以及发明创新等方面具有一定的自主研发能力,具备:与现代施工企业生产水平相适应的设计、施工、技术开发、企业管理能力和素质;与现代建筑科技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研究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与现代工程管理相适应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环境意识、竞争意识和团队协作意识;四是拥有高级技工、技师、高级技师等职业资格和高级技能等级证书;五是具有一定的职业迁移和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建筑工程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最佳选择,其原因如下:
(一)“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符合“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第一,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专业的、技术的职业高等教育。其人才培养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人才培养过程突出学中干、干中学和顶岗实习,具有校企合作的文化烙印和鲜明的高技能群体特征。学习的内容突出“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
在办学机制上,校企深度融合,广泛吸纳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根据企业岗位要求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实施“订单”培养、“工学交替”,实现“融专业入产业”、“校中厂、厂中校”的专业建设模式。
第二,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层次主要根据所掌握的职业技能和技术的程度来区分,其程度的高低并不像普通教育那样完全与文化程度成正比。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不仅仅是单纯掌握某些专项技能,而是具备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个人能力协调发展,即综合职业能力较强,且身心健康、个性完美能够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并可实现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学习过程主要解决“怎么做”(经验)和“怎么做更好”(策略)的问题。而这一系列目标的实现必须是企业积极参与并提供相应的资源,同时将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和学习内容与工作内容深度融合。
(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符合“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方式的要求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的内涵与高技能人才培养方式的要求完全一致:一是企业提供的学习/工作岗位是经学校依据教学需要开发或认定的,是适合的学习场所即可实现“教学化”的场所和岗位;二是学生到企业从事的是实际工作,即顶岗操作而不仅仅是认识;三是学生在企业的工作应取得合理的报酬,即是有薪的工作;四是学生在顶岗工作中的工作/学习内容是学校根据教学总体设计来设计和安排并由学校负责督导;五是工作中的表现和成果是由企业按照相关管理规定和质量标准进行评价;六是学生企业顶岗总工作时间要占专业学习时间的 50%以上。
(三)“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是“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可以根据建筑工程类专业的教学需求,采取多形式的培养方式:
一是“订单式”培养,依据企业的需求,学校定向为企业培养专门化人才。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研讨确定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标准;校企双方共同参与教学实施和管理;学校和企业的资源均对教学开放。
二是“2+1”培养形式,这是一种从基本能力到综合能力再到顶岗能力,分“三阶段”完成职业能力培养的典型模式,就是学生先在学校完成两年的理论学习及岗位基本技能和综合训练,完成培养目标中各项综合能力的培养,在第三年再到企业进行顶岗实践,完成独立工作即顶岗能力的培养,真正实现学生毕业即顶岗的教育目标。
三是“弹性制”培养形式,合理安排好教学进程,主要是要依据企业生产实际的需要,打破学校的学期制将学校教学——企业教学交叉进行,实现理论——实践交互进行,如在施工旺季,安排企业实践教学;施工淡季,安排校内教学。做到工学交替,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一)校企深度合作原则
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应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的精神和要求。围绕“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行业岗位职业技能需求,企业全程参与并与学校共同研究:专业的设置、课程的设置、师资队伍建设、课程的开发、教材的开发与选用、教学内容的选取与序化、教学过程的组织与安排、教学模式的选择、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实践教学的开展 (校内、外实习)、顶岗实习和毕业资格的认定等内容。正确处理好职业道德与职业技能、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保证培养规格的实现。校企深度合作原则充分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本质属性。
(二)工学交替原则
工学结合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应主动争取企业全程参与,教学模式突出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教学内容突出职业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按照继承、摒弃、创新相结合的原则改革教学内容。
(三)高教性与职业性统一的原则
这一原则遵循了高等职业教育既是技术教育,又是高等教育,二者统筹兼顾的理念。既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重视高职教育的技能培养,又作为高等教育,注重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文化素养,不只是单纯性的职业技能训练。
总之坚持以上三个原则,既解决了将建筑工程技术类专业工程能力培养与高等职业教育相结合,从相关专业人才素质教育的高度解决工程能力培养的问题,又建立了建筑工程技术类专业工程能力培养的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保障措施,同时还为营造一个真实的企业生产环境,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工程素质创造了条件。
(一)教学内容的确定
1.校企合作共同研发是确定课程教学内容的最佳方式
校企合作共同研究确定课程教学内容,一是深入建筑施工企业调研,确定出建筑类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岗位群为:安全员、质量员、施工员、标准员、材料员、机械员、劳务员和资料员;二是按照国家相关职业资格标准,《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征求意见稿)和企业专家研讨会分别确定整理出各岗位职责 110项,主要专业技能85项和对应主要专业知识点 112个;三是将主要专业技能和主要专业知识点按照基本能力、专项能力、综合能力和毕业顶岗能力重新整合;四是确立专业知识体系和技能训练体系 (见表 1)。
表 1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技能和知识点分析
2.“工作过程导向”是选取和编排课程教学内容的依据
依照工作过程将教学内容综合化,重点是教会学生如何完成工作任务。而知识、技能的学习则结合任务完成过程来进行。按照工作过程序化知识,即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将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整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整合,课程不再是静态的学科体系的显性理论知识的复制与再现,而是着眼于动态的行动体系的隐性知识的生成与构建。按照工作过程将知识和技能排序,注重经验和策略性知识的构成。教学内容依照行业企业的现状要求与发展需要,设计出基于工作任务或工作过程的学习任务 (学习情景),有助于学生未来胜任职业岗位实际工作的需要。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按照由简单到复杂选取教学内容及教学载体。在学习目标和内容上不断深化,各部分之间既有联系又呈现出包容递进的关系。结合职业资格证书的标准和要求,注重培养学生在完成典型工作任务过程中树立尊章守法的意识和安全意识。教学载体和数量要与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相吻合(见表 2)。
表 2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整体结构和内容设计: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
1.在教学方法设计上要突出“教、学、做”一体化
要求教师由知识讲授向知识应用转变;由理论思维向能力训练转变;由知识载体向工作任务载体转变;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可自主学习主动参与转变;由学生独立学习向分组学习转变。由学生以听和看为主向边学习边实践动手操作为主转变。即理论知识学习 (学习)和实践技能学习 (工作)交互进行,学习的地点在教室 (学校)和实训场所 (企业)共同实施。
要根据具体的教学目的、任务、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等因素,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以“教学方法既要与教学内容相匹配又要满足教学模式需求”为原则,做到“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理论问题应用化,学习过程工作化”确保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表 3 教师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应把握好角色的转变。
常用的教学方法应选择: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情境教学法、现代四阶段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实验法等。然而,这一切教学方法的实施均离不开企业的合作和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的实施。
2.“工作过程导向”是各种教学方法实施的主线
“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法是以行动或工作任务为导向的一种教学理念,是由一系列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所构成。具体涉及到教学目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载体、教学团队、教学评价和教学理念等各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实施。
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是通过“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来具体实施的。它要求学生要经历完整的工作过程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务,因此,教学过程也是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而完成工作任务必须有一定的载体和情境作为设计教学 (学习)项目的依据,载体可以为真实的工作项目、工作任务、典型案例、生产的产品等。具体教学顺序按照学习项目编排来展开,只要能服务于工作任务的学习就是可行的,不必完全拘泥于工作任务的逻辑顺序。
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实施要求我们必须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建立“双师型”教学团队。通过校企合作,专兼结合,打造一支“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学团队.具体途径为:一是安排专业教师到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践;二是加大教师继续教育力度,安排教师到建筑设计、施工单位接受新技术培训;三是通过从企业引进专业技术人员充实教师队伍,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四是调整和充实从行业企业聘请的兼职教师队伍,确保兼职教师既精通企业行业工作程序,又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和实训指导能力。
(三)教学环境的建设
1.校企合作共建“学习岛”
在校内或校外企业的实际生产环境中设立“学习岛”,使“学习岛”在空间上和组织上均融入真实的生产过程之中,与真实的生产环境有着相同的工作条件、工作任务和工作程序,真正实现“校中厂、厂中校”的校企深度融合。在“学习岛”中,学员以小组的形式共同合作完成实际生产过程中某项特定工作任务,其所生产的产品要满足企业的质量要求,即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同时,企业和学校实训指导教师作为辅导人员指导学员解决学习/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因每一个建筑产品均需要在一特定的地点进行生产,即在空间上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和受区域自然环境条件的影响性,以及多工种在建筑生产方式上的流动性和综合性,因此“建筑工程”类专业“学习岛”的地点要随工程项目而变化,同时,工作任务要随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而变化。
2.构建“工作过程导向”的学习情境
“工作过程导向”教学要求必须构建与之配套的教学环境,创建贴近工作实际的真实或虚拟学习情境 (校内、外实训基地),满足以传授工作过程知识为主线的教学需要。建筑工程项目是根据建设单位的需求按照特定的设计要求,在指定的地点进行建造的,因此,属单个型的“定做”产品,而不是大宗型的“批量”产品。同时,建筑工程根据使用功能要求、可分为很多类型。因此其具有的唯一性、多样复杂性、不可重复性、环境条件的影响性和投资巨大等特性决定了要特别注重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依据教学需要,构建仿真的教学环境,如虚拟社会、虚拟企业、虚拟车间、虚拟项目等,实质上是让学生有机会在仿真的“真实工作情景”中进行“沉浸性”体验与学习,强化职业岗位意识,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的把控
要实现建筑工程类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必须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并把控以下六个“一致性”:
1.学校教育标准与建筑工程企业用人标准的一致性
提高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人才需求的吻合度,把企业作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链条上的终端环节,培养的学生爱岗敬业,技术胜任岗位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力,实现毕业即上岗,上岗即顶岗。
2.教学 /学习内容与工作内容的一致性
教学/学习目标的实现是围绕完成职业典型工作任务开展教学 /学习活动,将职业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教学单元(学习领域),再按照工作过程系统讲授 /学习。
3.教学 /学习环境与企业真实工作环境的一致性
在模拟仿真的教学场所或企业真实工作环境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不但有利于学生职业技能和工作过程知识的掌握,还有利于学生良好职业素养的养成。
4.学生掌握的综合职业技能与岗位职业资格要求的一致性
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中必须体现职业教育“双证书”特色,要将职业资格考试内容纳入课程教学之中,将课程考核与职业资格考试有机结合,将学生学业水平的评价与其取得的职业资格相挂钩,注重学生良好职业道德的培养。
5.学习过程与从业者由“初学者到专家”能力发展过程的一致性
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必须符合岗位职业高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完成的工作 /学习任务由简单到复杂,掌握的职业技能由初级到高级,课程的难度系数由低到高。
6.学业考核标准与企业岗位工作考核标准的一致性
应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组成考核小组,在考核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出考核内容与工作内容的统一;考核的方式与工作过程的统一;考核的标准与岗位工作标准的统一。
总之,高等职业教育建筑工程类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是一项综合工程,它是建立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系统地进行职业和教学分析基础之上,按照人的职业发展规律,是从教学原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任务、教学过程直至教学组织形式等多方面进行的整体研究与设计。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我们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落到实处,并将其“模式化”和“机制化”,切实实施好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组织。
[1]欧盟A sia-L ink项目“关于课程开发的课程设计课题组”编《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
[2]赵志群著《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清华大学出版社.
[3]余祖光著《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机制研究》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
[4]中国建设教育协会苏州二建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主编《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征求意见稿).
D iscussion on the Cu ltivatingM ode fo r the H igh Q uality and H igh-sk illed Talen ts and Personnel of Construc tion Engineering in H igherV ocational Education
W ANG Zhao
(Tianjin Land Resources and House Vocationa l Co llege,Tianjin 300270 China)
H igher vocational co lleges and institu tions are responsib le fo r fostering the h igh-quali2 ty and h igh-sk illed ta len ts and personnel fo r C h ina.In the 21st cen tu ry,w ith a rap id grow th of the u r2 ban construction,the construction techno logies con tinue to evo lvew ith tim e.H ow to train the h ighquality and h igh-sk illed talen ts and personnel fo r th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has becom e am ajo r issue to reso lve u rgen tly in the civ il engineering vocational co lleges.The artic le startsw ith the necessity to re2 fo rm the cu ltivatingm ode of the civ il engineering personnel,p resen ts the best op tion fo r the cu ltivating m ode as the“W o rk-based L earn ing&C o llege-en terp rise C ooperation”and conceives a specific coun term easu re im p lem en ted in the fu tu r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W o rk-based L earn ing;Co llege-en terp rise C oopera2 tion;personnel cu ltivating
G 710
A
1673-582X(2010)06-0007-05
2010-04-26
王钊 (1962-),男,天津市人,天津国土资源和房屋职业学院院长,主要研究职业教育,建筑工程管理。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