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历史文献资料的有效整合与处理——以荀悦“抄”《汉书》成《汉纪》为例

时间:2024-06-19

张建会

(商洛学院语言文化传播学院,陕西商洛 726000)



历史文献资料的有效整合与处理
——以荀悦“抄”《汉书》成《汉纪》为例

张建会

(商洛学院语言文化传播学院,陕西商洛726000)

摘 要:《汉纪》是我国第一部以“抄”书而成名的史书。荀悦“抄”《汉书》成《汉纪》,在删繁就简的过程中,创造性地发展了一系列文献整合与信息处理的方法,诸如“类记法”“追记法”“嵌入法”等,成功地将八十余万言的《汉书》“抄”成十八余万言的《汉纪》。更为重要的是荀悦不仅仅是删繁就简,而是“抄”中有“作”,尤其是那些针对历史史实而发的“荀悦曰”,对我国古代史论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文献整合;荀悦;《汉纪》

荀悦(公元148—209年),字仲豫,颍川颖阴人,东汉末年著名的史学家和政论家,曾任曹操将军府幕僚、黄门侍郎、秘书监、侍中等职。“时献帝好典籍,常苦班固《汉书》文繁难读,乃令悦依《左氏传》体以为《汉纪》三十篇。”[1]最终荀悦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将八十余万言的纪传体《汉书》“抄”成十八余万言的编年体《汉纪》,不仅得到了汉献帝的赞誉,后世众多史学家和文献学家也对此做出了积极的评价。《后汉书》本传称其辞约事详,论辩多美。袁宏称荀悦“才智绝伦,足为佳史。”[2]近人梁启超评价荀悦为“善钞书者可以成创作。”[3]因此,《汉纪》成了我国史学史上第一部以“抄”书而成的史书。

荀悦的《汉纪》在我国史学史上的地位是众所周知的,然而荀悦以“抄”的方式成就了十八余万言的《汉纪》,其文献整合与信息处理方面的成就亦不容忽视,本文亦从这一角度做一简要论述,以兹求教于各位方家。

一、“通此其事,例系年月”的文献整合原则

荀悦在《汉纪·序》里写道到:“约撰旧书(《汉书》),撮叙表、志,总为帝纪;通此其事,例系年月。”[4]即荀悦把《汉书》中表、志、传的文献资料和历史信息按照时间顺序总归到帝纪中,这是荀悦抄《汉书》成《汉纪》文献整合与信息处理的原则。在讲解荀悦的这一原则之前,需要先简要介绍一下《汉书》和《汉纪》的体例。

从史书体例上分,《汉纪》属于编年体史书,《汉书》属于纪传体史书。编年体史书在记事方面比较简单,按照时间顺序,一条一条记事,各事之间除了时间的续接关系外,其他方面没有多少联系。纪传体史书首创于司马迁的《史记》,后来班固也根据《史记》体例,编成纪传体断代史《汉书》。纪传体史书在记载历史史实和文献资料方面是以人物为中心,将与此人物有关的所有历史事件集中分布到人物传记中去。总体而言,两者的特点正如刘隆有所说:“编年体是以时间为顺序,一条一条地记,以年为经以历史史实为纬,因此在记事上比较见长;纪传体则以人物为主,记叙内容上以人为经以事为纬,故而以记人见长。”[5]

荀悦编写《汉纪》,充分贯彻了他文献整合与信息处理的原则,在“出入省要、删略其文”基础上,成功地将一部八十余万言的《汉书》删减成十八余万言的《汉纪》。因此,荀悦不仅可以使汉献帝能够“省约易习,无妨本书,有便于用,其旨云尔”的御览《汉纪》,而且还为后代文献整合和信息处理在方法上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二、创新了文献信息处理的新方法

由于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经,以史实为纬,按照时间顺序记叙所发生的历史事件,而纪传体史书是以人物为中心,涉及本传的历史事件全都集中在人物传记之中。因此,如何按照十二帝纪时间顺序,在记载好历史事件的同时,还能把历史人物写好,成为摆在荀悦面前的一道难题。荀悦在总结以往史家历史事件信息处理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发明了一整套文献信息处理的方法。

(一)“类记法”与“追记法”的完美运用

所谓类记法,就是在记载一个人的历史信息之时,顺便把与这个人类似或相关的一类人的信息资料一并加以记载和介绍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在《左传》中就已萌芽,但只是偶尔使用,如《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在记载北宫文子称赞郑国有礼一事上,类记了子产等人有礼的数件事情①。而真正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类记法,功在荀悦。今举例为证:

元鼎四年。夏,封方术士栾大为乐通侯,为上将军。栾大,胶东人也。以方术言与上曰:“臣尝往东海中,见安期、羡门之属。臣师曰‘黄金可成,河水决可塞,不死之药可得,仙人可致也。’然臣恐效文成将军,则方术之士掩口不能言矣。”文成将军者,齐人也,姓李,字少翁,以方士进,拜为文成将军。上以客礼待之。与甘泉宫中画太一诸鬼神像所设祭坛,欲以致其神。岁馀,其方不效,乃为帛书以饭牛,伪言牛腹中有奇书,杀而视之。上识其手书,问之果服,乃诛。上既杀文成而悔之,及得栾大,甚喜。乃大敢为大言,处之不疑。……上使人随而验之,皆妄言不效。先是方士李少君乃言能致物却老。少君尝坐武安侯家……其后方士多不效,而少君病死,道士以为化去不死也。齐人公孙卿言:“嗟乎,诚得如黄帝,吾视去妻子如脱屣尔。”拜卿为郎,使侯神于太室。是时言,神怪方术者以万数,入海求仙人者数千人[4]225-226。

武帝后期,崇尚长生不老之术,故而迷信方术之士,对其倍加礼遇。封栾大本为元鼎四年事,但李少君与栾大同为方士,又同以方术诳骗汉武帝,因此一并“类记”。尽管任用、诛杀李少君不是元鼎四年的事,但因类似而记于栾大事后。顺便又把另一同类人公孙卿等的信息统统加以简要记载。这样就能够使读者更多地了解汉武帝信奉长生不老之术历史史实,同时还能更多地了解当时那些招摇撞骗的方士。这样,使记事丰赡而集中,阅读起来也非常合乎逻辑。

有时在记载一个人的时候,荀悦会将此人的前辈人物信息也一同说明,例如:

汉元帝初元元年正月丙午,立皇后王氏。封皇后父禁为杨平侯。禁即魏郡元城人也。其先齐田氏,济北王安之后,其子孙废为庶人,时人谓之王家田氏焉。禁父字翁孺,武帝时为纟肃衣御史,捕逐群盗党与及长吏,多所纵活。而暴胜之奏杀二千石以下,及通行酒食相连坐者,大郡至斩万有余人。翁孺以奉使不称职免。翁孺叹曰:“吾闻活千人者有封子孙,吾所活万余人矣,后世其兴乎!”翁孺徙居魏郡,元城人建公曰:“昔春秋时沙麓崩,晋史卜之曰:‘阴为阳雄,土火相乘,沙麓崩后六百四十五年,宜有圣女兴。’其齐田氏乎!元城东郭五鹿墟即沙麓地也,今翁孺徙,正值其地,日月当之矣。”皇后字政君,方妊政君,梦月入怀。长大许嫁,未入门,夫辄死。禁怪之,相者言:“当大贵。”年十八,宣帝时入掖庭,为家人子以配太子。一见殿内,即幸有娠,生男,即成帝也[4]368-369。

在记载汉元帝立皇后一事时,荀悦将王皇后的父亲杨平侯王禁、祖父翁孺都加以介绍,甚至还描述了当时的人们用阴阳五行来预言王政君必立为皇后的事。这种因记载一人信息而兼记其祖先、甚至将整个家族的信息都做一简要介绍的方法,俨然已成为一种“家族图谱式”文献资料整合之法。像上述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记汉武帝元光六年,武帝派遣卫青出上谷伐匈奴一事时,就在介绍卫青的同时,把卫青的父亲郑季以及卫青的姊妹君孺、子夫的信息都做了简单的描述。再如《汉纪·孝元帝纪上》中,在记载萧望之死后,顺带记载了他的儿子萧伋的信息资料,随后又说“望之八子,育、咸、由、伋皆至九卿。”进而将关于萧育以及萧咸、萧由的文献信息也附在其后。

所谓追记法,就是以回顾的方式追记历史人物以前的文献资料,以补足此人的个人信息。在《汉纪》中,追记法一般应用于一个人下狱、自杀,或者是委以重任、封侯拜爵,以及第一次出场之时。荀悦以回顾的方式,简要记载历史人物之前的性格特征和种种异常表现,有时还表现出一定的预示性。例如:

沛公二年十二月,陈胜之御庄贾杀陈胜以降秦。……初,胜尝与人佣耕,相谓曰:“富贵无相忘!”耕者笑曰:“汝今佣耕,何富贵也?”胜曰:“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及胜为王,耕者扣门曰:“吾欲见涉。”胜见之。出入轻慢,益发舒胜贫贱故情,毁伤威重。胜斩之。故人皆弃而去,由是无亲胜者[4]6。

对于陈胜被手下杀害,荀悦进而追记了他以前的个人信息:违背自己的誓言,残害同甘共苦的故交,所以没有人愿意亲附他,才会被手下杀害。

再如景帝七年“夏四月乙巳,立皇后王氏。初,皇后嫁为金王孙妻,其母臧儿卜相之,当贵,乃夺金氏而内太子宫。王后方妊身,梦日入怀,遂生男。丁巳,立胶东王彻为太子,实王皇后子也。”[4]144荀悦将王皇后之前的一些历史信息,追记在她被封为王后之时,给我们做一简单的介绍,让我们对王皇后的身世有一定的了解。

以“初”“先是”等词语开头是“追记法”的显著特点。荀悦就是这样充分运用“类记”与“追记”的方法,把分散在《汉书》七十列传中人物的主要信息,简要地分类排比,以备汉献帝御览《汉纪》之时,能够从这些历史人物身上借鉴到一些治国理政的经验和教训。

不仅在写人上,在记载历史事件之时,为了使汉献帝在阅读之时减少来回翻阅之苦,荀悦也是灵活运用“类记”和“追记”之法整合文献和处理信息。如“元光五年夏,发巴蜀民治南夷道。南夷道君长有十数,夜郎最大。”[4]183在记载巴蜀民众治理南夷之路的时候,顺便把南夷的各个小区域,如滇、邛、嶲、昆明、莋都、冉馬尨等地都进行了介绍,既介绍了南夷的历史,还将各地的风俗习惯加以介绍。这样就将《汉书·西南夷两粤朝鲜列传》中关于西南夷列传的文献资料全都安排到“治南夷之道”之下了。

再如汉武帝元光二年召集大臣商议讨伐匈奴一事之时,荀悦顺便把匈奴的历史渊源、生活习惯、民俗等信息都加以概述,接着还介绍了匈奴的官职与法律制度,从汉高祖到汉武帝时期对待匈奴的政策也是一并加以简短介绍。在这里荀悦又用“类记”之法巧妙地将《汉书·匈奴传》中的文献资料整合到武帝纪中。

另外,对于一些时间上不好把握的重要的历史事件,荀悦灵活地采用“是岁”“是时”“是月”和“其后”等词语来点明当时的历史事件。这类词语一般都是放在每月或每年之后,在整合完这一年的文献资料之后,荀悦发现还有一些比较重要的事件,诸如某人的为官任职等,然后及时补充进来。这样将重要历史信息记载完后,再将这些零碎的历史信息补充于后,就不会使只知大约时间但不明具体日期的历史事件有所遗漏。

司马光在编修《资治通鉴》时,曾要求协助编修的人员“皆须以年月添附:无日者附于其月之下,称‘是月’,无月者,附于其年之下称‘是岁’,无年者,附于其事之首尾,其无事可附者,则约其事之早晚,附于一年之下。”[6]可见,司马光成功地继承了荀悦在处理一些时间不太清楚的历史信息的方法,并在荀悦基础上,又对这些方法做了进一步的发展。

(二)“嵌入式”方法来处理《汉书》中有关“志”的信息

荀悦在《汉纪·序》中说道:“凡《汉纪》十二世,十一帝,通王莽二百四十二年……凡三十卷。”汉献帝要看的新体西汉史,不仅仅是事件和人物,对于西汉的典章制度、刑法、郊祀、天文地理、食货等文献信息,汉献帝都是需要去认真阅读并借鉴的。因此,如何将《汉书》中“志”所包含的庞杂的信息,合理的整合进三十卷的帝纪之中以供汉献帝阅览,同样考验着荀悦的文献整合与信息处理能力。荀悦根据东汉末年的政治需要,将这些信息有选择、巧妙地“嵌入”进三十卷的帝纪中。

荀悦在记载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发生或人物任职之时,将《汉书》中各“志”典章制度方面的重要信息合理地嵌入进来,例如:

汉惠帝六年十月,复置太尉官,周勃为太尉。太尉,秦官,掌武事。自先王之立官名,名虽不同,其致一也。昔伏羲氏龙师名官,神农氏火师火名,黄帝云师云名,少昊氏鸟师鸟名。颛顼以来,为民师民名[4]69。

荀悦记任命周勃为太尉一职之事时,回顾了历史上相当太尉官职的职名演变,顺便把汉代有关的官职制度做了介绍,对每一官职的品阶、俸禄等都详细地作了说明。这就巧妙地将汉代的官职制度信息嵌入进了帝纪的叙述中。

甚至是在天人灾异方面,荀悦也把《汉书·五行志》和《汉书·天文志》中记载的天人灾异,大部分都嵌入到帝纪之中。因此在《汉纪》中我们到处可以见到火灾、星变、日食、男女互变、地震、人死复生以及禽兽异变等异常的现象。例如:

景帝三年冬十月,胶东下密人七十余,生角,角有毛。《本志》曰:“老人,吴王象也。年七十七,国象也。人不当生角,犹诸侯不当举兵向东京师。七国将反之应也。”十有一月,白项鸟与黑项鸟共斗楚国吕县,白项鸟不胜,堕泗水中,死者过半。十有二月,吴城门自倾,大船自覆。《本志》以为“金沴木也”。吴地以舩为家,天戒若曰:“国家将其倾覆矣”。春正月,淮阳王殿灾。吴王濞、胶西王卬、楚王戊、赵王遂、济南王辟光、淄川王贤、胶东王熊渠皆谋反[4]134-135。

在叙述七国谋反之前,用人生角、白项鸟与黑项鸟斗争以及吴城门自倒和船自覆等怪异之事,来印证七国必有谋反之举。将《汉书·五行志》中资料放在七国谋反之前,从文献资料整合的角度来看是恰到好处的。再如:

武帝六年秋七月有星出于东方,长终天。《本志》曰“是为蚩尤之旗,以彗星而终,后曲,见则天子征伐四夷之应也。”闽越围南岳,南越守天子之约,不敢发兵。上遣大司农韩安国帅师出会稽,大行王恢出豫章救之[4]164。

记载这些天人灾异,是荀悦受谶纬迷信影响所致,但是,荀悦能将这些天人灾异巧妙地嵌入到历史事件的叙述中,在文献信息处理方面,其方法还是值得肯定的。

《汉书》各“志”中的重要信息凡是能被嵌入的,基本上都被荀悦嵌入到《汉纪》的帝纪之中。这样,本来散落在各个纪、列传和志中的文献资料就被有效地整合起来。

(三)“抄”《汉书》而成《汉纪》过程中的“作”

荀悦虽然按照汉献帝的旨意对《汉书》进行删繁就简,“抄”成一部新体西汉史书,但是在“抄与删”的过程中,却不失时机地将自己的“作”添加进《汉纪》之中。总体来看,荀悦的“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历史文献资料进行“补充”和“改动”;二是以“荀悦曰”的形式针对历史史实发表议论。

1.对历史文献资料进行“补充”和“改动”

荀悦对历史文献资料进行“补充”是多方面的,其中有两条最重要最明显。一条是永始元年,汉成帝立赵飞燕为皇后,谏大夫王仁上书劝诫汉成帝不要立赵飞燕为皇后的奏疏。另一条则是元寿元年,汉哀帝要效法尧舜,将帝位禅让给董贤之时,平阿侯之子侍中王闳的奏章。这两处信息在《汉书》中均无记载。荀悦对《汉书》的“改动”比较多,主要是一些年月和姓名的更改。例如有关太上皇的事迹和五凤郊泰畤的月份;壶关三老茂的姓氏,《汉纪》中说他姓令狐,而《汉书》中并没有提到。至于《汉纪》与《汉书》其他不一致的地方②,均属荀悦据其它资料所改动,因篇幅限制这里不一一介绍。

2.以“荀悦曰”的形式对历史史实的议论

《汉纪》一书之中一共有三十多则“荀悦曰”,都是荀悦根据具体的历史史实,缘事而发的具有见地性的评论。这些评论能够“紧密结合史实,主要讨论为政得失,因事而发,随时而论,根据西汉一朝所谓的‘祖宗治迹’,对封建王朝治国为政的‘根本’,存亡成败的‘关键’,成‘大化’‘大德’的途径,‘反复辩达,明白条畅。’”[7]在思想上表现出积极的进步意义,在我国古代史论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今举几例为证:

丞相始拜而封,非典也。夫封必以功,不闻以位。孔子曰:“如有所誉,必有所试。”誉必待试,况於赏乎!《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若不胜任,覆乱鼎实,刑将加之,况於封乎[4]199-200!

此处评论是荀悦针对汉武帝封公孙弘为丞相,进而封平津侯一事而发。荀悦认为封相一事不符合典制规定,认为应该进行核试,否则名不符实,就会像《易》里面所说的力不能胜任,必至败事。

又如汉景帝三年因军功赐江都王天子旌旗一事,荀悦开门见山地指出:“江都王赐天子旌旗,过矣。”然后以“周公之功,乃受异物”为证,再以孔子“正名”之言,指出“器与名不可以假人”,认为江都王有功应该得到赏赐,但是汉景帝的赏赐不合立法,有点过了。

荀悦的这些“荀悦曰”缘事而发、写法灵活、有时还将情理引入,议论恰到好处,得到了众多后人的褒奖。唐太宗将《汉纪》赐给李大亮,并评价到“此书叙致既明,议论深博,极为治之体,尽君臣之义。”[8]唐代著名史学家刘知几也称赞“其议论长于义理,可比肩班固。”[9]足见荀悦的史论在我国史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三、结语

荀悦能够结合纪传体史书与编年体史书的文献编纂特点,充分发挥己的聪明才智,以“类记法”“追记法”“嵌入法”等手段,把分散在《汉书》各列传、志、表中的有用的文献资料与信息“删繁就简”,巧妙地整合在一起,“抄”成《汉纪》呈献给汉献帝御览。而且荀悦“抄”中有“作”。荀悦的这些贡献不仅为我国史书的文献资料编纂树立了典范,对目前大数据时代下的信息处理也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注释:

①此事见于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2009年10月版,第1191页。

②对于《汉书》与《汉纪》的比较异同,可参见李书兰《〈汉纪〉补润〈汉书〉例证》载于《史学史研究》1990年第1期第12-21页。山东大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刘腾杰《〈汉书〉〈汉纪〉比较研究》。

参考文献:

[1]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2012:2062.

[2]袁宏撰.后汉纪[M].周天游,校注.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2.

[3]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20.

[4]荀悦撰.两汉纪[M].张烈,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2.

[5]刘隆有.《汉纪》对编年史体的创新[J].史学史,1981(3):19-23.

[6]司马光.司马文正公传家集:63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7:231.

[7]刘隆有.荀悦《汉纪》在史论方面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J].史学史,1980(5):23-28.

[8]刘昫.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2388.

[9]刘知几.史通[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11:163.

(责任编辑:刘小燕)

中图分类号:K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033(2016)01-0044-05

doi:10.13440/j.slxy.1674-0033.2016.01.010

收稿日期:2015-09-23

作者简介:张建会,男,山东临沂人,硕士,助教

Effective Integration and Processing History of Iiterature——Taking Xunyue"Copying"Han into Han Ji as an Example

ZHANG Jian-hui
(College of Language and Culture Communications,Shangluo University,Shangluo726000,Shaanxi)

Abstract:XunYue's Han Ji is the first famous historical book by"copying".XunYue copied History of the Han Dynasty into the Han-Ji,and in thisprocess,he creatively developed a series of integration of literature-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s,such as"class notation""worm"and"embedding",which is successful in the History of the Han Dynasty in eighty thousand words historical information"copying" into more than eighteen million words of the Han Ji.More important is Xunyue is not only delete into simple,but"creation"in the"copy",especially those aimed at the historical facts and"Xun Yue Says",have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ncient history.

Key words:integration of literature;XunYue;Han Ji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