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用延安精神提升大学生艰苦奋斗的自觉性*

时间:2024-06-19

景德萍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云南 芒市 678400)

精神是维系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思想纽带,它是意识形态层面上的抽象概念,大则关乎民族、国家命运的兴衰,小则影响个人品质的高尚低劣,做人的成功失败。人总有一死,但高尚精神是不朽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它更具有魅力与张力;党的延安岁月已经成为历史,但延安精神却随着时代的发展放射出永恒的光芒。

一、延安精神及艰苦奋斗的内涵

关于延安精神,理论界有不同的概括和表述,有三条概括法:即爱国主义是延安精神的核心,艰苦奋斗是延安精神的主要特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延安精神的指针。有四条概括法: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服从全局、严守纪律的精神;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愚公精神。有五条概括法:即一是彻底革命的创业精神;二是实事求是的“三大作风”的精神;三是同心同德、齐心协力、舍己利人、团结友爱的精神;四是无私无畏、艰苦奋斗,为了胜利英勇牺牲的精神;五是一心为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有六条概括法:即一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二是实事求是的精神;三是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依靠人民群众的精神;四是独立自主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五是民主和团结的精神;六是艰苦奋斗和自力更生的精神。尽管专家学者对延安精神的具体表述侧重点有所不同,内涵有多有少,但都一致认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延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延安精神的主要标志和主要特征。

艰苦奋斗是一种不怕艰难困苦,奋发图强、艰苦创业,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乐于奉献的英雄顽强的斗争精神。艰苦奋斗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其外在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条件的变化呈现出多样性、变动性,但内在本质是永恒的。在世界格局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信息一体化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新形势下,艰苦奋斗精神表现为:励精图治、自强不息的精神状态;埋头苦干、任劳任怨的实干精神;严谨求实、追求真理的执着精神;刻苦钻研、奋发向上的学风;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不畏艰难、坚忍不拔的心理素质。

二、艰苦奋斗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素质

中华民族素以艰苦奋斗、勤劳节俭、坚忍不拔而著称于世,古往今来,艰苦奋斗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励了一代代中华儿女。我国把艰苦奋斗作为修身、治家、治国的警世格言俯拾即是,如:“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民生在勤,勤则不溃”;“成由勤俭败由奢”;“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克勤于邦,克俭于家”;“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这些警世格言向人们揭示了一个真理:艰苦奋斗是成就伟业不可或缺的条件。

青年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1]当代大学生是我国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要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重要历史使命,艰苦奋斗是他们成就事业的必备素质和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三、当代大学生艰苦奋斗缺失的表现

当代大学生总体上讲是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爱国爱党、敢想敢干,奋发有为、环保生态、勤俭节约的,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国家面貌发生了新的历史性变化,部分大学生由于受市场经济负面因素、多元文化、西方思潮和传统陋习的影响,艰苦奋斗的思想日趋淡薄,主要表现在:

1.思想上:部分大学生认为时代不同了,生活条件好了,再讲艰苦奋斗就显得“过时、落伍了”,会被人笑话。还有部分同学认为:人生在世就应吃喝玩乐,就要活得潇洒自在,艰苦奋斗那是上辈子的事。还有不少大学生缺乏远大理想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法制观念淡薄,组织纪律性差,脱离社会实际,责任感、事业心不强,他们说“理想理想,有利则想;前途前途,有钱则图”,缺乏励精图治、自强不息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2.学习上:部分大学生态度不端正,目的不明确,迟到早退,逃课旷课,沉迷于网络游戏、网上聊天,浏览不健康信息,观看黄色书刊录像,怕苦怕累、投机取巧,弄虚作假、考试作弊,还戏称“生平无大志,但求60分”,“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有人说,以前的高校是“风声雨声读书声”,现在的高校是“笑声哭声手机声”,笑声来自于校园里的鸳鸯对对、打骂嬉笑;哭声多来自于失恋后的纠缠和哭闹;高校是手机普及率最高的地方之一,甚至在课堂上手机声也是此起彼伏。学生缺乏刻苦钻研、奋发向上的学风,严谨求实、追求真理的执着精神和锲而不舍、顽强拼搏的精神。

3.生活上:一些大学生尤其是独生子女独立生活能力差,不会合理开支,不会洗被子、衣服等;部分大学生虚荣好胜,盲目攀比消费,追求品牌,崇尚“只买贵的,不买对的”;大学生中流行手机、银行卡、mp3和手提电脑的“新四件套”,赶潮消费、“月光族”现象很突出,沉迷于盲目消费,在消费中迷失自我。为了在同学面前摆阔,一些来自老少边穷山区的大学生不惜“借钱、贷款过好日子”;个别大学生甚至为满足高消费,不惜出卖人格或铤而走险,走上偷盗、赌博的犯罪道路。同时部分大学生肆意浪费粮食、水电,损坏公共财物,校园里水常流,灯常明。部分大学生把学校提倡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粒粮,嗤之为“小农意识”,缺乏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

4.就业上:部分大学生劳动观念淡薄,轻视体力劳动、轻视劳动人民,怕苦、怕累、怕脏,甚至连自己的宿舍都不愿打扫,被褥不愿叠;有相当多的大学生一味追求安逸舒适,一门心思想留在大城市,想方设法到工资高、待遇好的地方,眼睛只盯着“金领白领”岗位,对平凡岗位不屑一顾。他们眼高手低,好高骛远,不愿到艰苦地区、基层单位创业奉献,凡事过于注重自我,只讲个人得失,只讲索取,只讲报酬,不讲责任、不讲义务,不讲合作、不讲奉献,形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状态,甚至于赖在家中当“啃老族”,缺乏埋头苦干、任劳任怨的实干精神,缺乏艰苦奋斗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四、提升大学生艰苦奋斗自觉性的途径

为了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文化素质,增强民族的软实力,自本世纪以来我国加大了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提升了高等教育发展的步伐。截止2011年12月,我国有各类高校2409所(其中本科1129所,独立学院309所,高职高专1280所,民办高校830所,成人本专科学校353所),比2001年的1225所 (其中本科597所,专科628所)增加1.97倍;各类高校在校生人数为33484873人,比2001年的7190658人 (其中本科5212006人,专科1467873人)增4.66倍。[2]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25%,高等教育的总体规模位居世界第一,实现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目标。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的人数,相当于德国人口的1/4或者英国人口的1/3。不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是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离不开当代大学生,离不开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这就需要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增强大学生艰苦奋斗的自觉性。

1.耳濡目染、强化认识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把艰苦奋斗是成功之道,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讲深讲透。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宗旨,把解放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这就需要一代代共产党人进行长期不懈的艰苦奋斗。方志敏在狱中写道:“为着阶级和民族的解放,为着党的事业的成功,我毫不稀罕那华丽的大厦,却宁愿居住在卑陋潮湿的茅棚;不稀罕美味的西餐大菜,宁愿吞嚼刺口的苞粟和菜根;不稀罕舒服柔软的钢丝床,宁愿睡在猪栏狗窠似的住所!”[3]1936年春天,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秘密访问延安,当他看到毛泽东住的简陋窑洞,穿的补丁衣服,吃的小米饭南瓜汤;看到周恩来睡的土坑,彭德怀穿的用缴获的降落伞做成的背心,林伯渠戴的是断了腿的用一根绳子系着的眼镜时,他被中国共产党领袖们的清贫节俭感动了。他把这种生活作风比喻为“东方魔力”和“兴国之光”,正是依靠这种“东方魔力”和“兴国之光”,我们党领导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目前我国仍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是人口多、人均资源少、环境承载能力较弱,要发展节约型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就要提倡勤俭节约,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首先,要让大学生们在思想上认知并认同:艰苦奋斗精神是我们党的传家之宝、创业之本、取胜之道。其次要建构艰苦奋斗的育人物态文化。在校舍、道路、场馆、舞台、教室、宿舍、餐厅,通过校园广播、校园网等,采用有声和无声、可听可看可摸可做等方式,多形式多渠道,随时随处提醒师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饮水要思源,吃饭当节俭;粒粒盘中餐,皆是辛苦换;节约环保,浪费可耻;倒下的是剩饭,流走的是血汗;米饭粒粒念汗水,不惜粮食当自悔;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即使饥肠辘辘,也要风度依然;饭菜穿肠过,礼让心中留;粒米虽小君莫扔,勤俭节约留美名。

2.知行统一、强化实践

马克思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4](P57)当代大学生要把艰苦奋斗精神转化为实际生活中的奋发有为的精神,吃苦耐劳的生活态度,勤俭节约的生活准则。要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自强不息、顽强奋斗的献身精神和崇高理想;学习上要培养刻苦钻研、奋发向上的学风,不怕困难,蓬勃向上,拼搏进取,孜孜不倦地学习专业知识和科学文化及法律知识;生活上要培养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树立节俭光荣的思想,反对不劳而获、挥霍浪费和虚荣好胜。就业要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培养干一行爱一行的信念,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脚踏实地、无私奉献,倡导埋头苦干、任劳任怨、务实创新的实干精神。

3.制度约束、强化监督

毛泽东指出:“坚定的政治方向是与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不能脱离的,没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就不能激发艰苦奋斗的作风,没有艰苦奋斗的作风,也就没有正确的政治方向。”[5]我国高校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四有”新人的阵地,我们要按照“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要求来建设校园制度。高校在制定规章制度的过程中,要做到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高校的教育教学要充分体现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使学校管理规范化、常态化,使校园制度既能起强制作用,又能起激励规范作用。通过教学管理制度的监督,整治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我行我素的不良作风,纠正大学生迟到早退、逃课旷课,沉迷网络游戏,投机取巧、弄虚作假、考试作弊等不良行为;通过学生守则的监督,纠正大学生攀比浪费、好逸恶劳等不良行为;通过表彰国家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获奖者,通过开展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三下乡”活动、校园高雅艺术活动等,激励更多的大学生树立励精图治、自强不息,不畏艰难、坚忍不拔,埋头苦干、任劳任怨,严谨求实、追求真理的信念;形成刻苦钻研、奋发向上的学风和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

总之,高校要在教书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的过程中,通过构建艰苦奋斗的物态文化,科学制定规章制度,加强管理监督,进一步强化大学生对艰苦奋斗精神的认知和认同,并转化为他们在学习、生活、择业等实践中的一种自觉行为,使之更好地肩负起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201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J].中国地质教育,2012,(3).

[3]方志敏.清贫[J].人民论坛,1996,(7).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毛泽东.国民精神总动员的政治方向[N].新中华报,1939-05-1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