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语文“分级+模块化”教学改革探索——以新疆工程学院为例

时间:2024-06-19

李婷,魏成伟,姚洪斌,李园园

(新疆工程学院, 新疆乌鲁木齐830023)

语文课程是高等院校的公共必修课之一,承载着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提高人文素养、陶冶情操、提升道德、拓宽视野的作用,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阅读鉴赏能力、分析表达能力和应用写作能力,是一门集实用性和人文性于一体的课程。

随着国家提出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号召,各高等院校纷纷从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高等学校转型,随即也就产生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人才指的是能够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从事一线生产活动的技术或专业人才。[1]98在这样的背景下,语文课作为公共必修课,除了要突出自身的人文性特点之外,也要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助力。在此方面,新疆工程学院也做了相关探究,拟试行“分级+模块化”教学。

一、新疆工程学院语文教学整体现状

语文课程授课对象为各专业民族本科、民族双语及民族专科班级学生,共开课四个学期,每学期48学时。面对国家提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学院也在积极转型,这对语文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语文课作为人文类课程,除了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阅读鉴赏能力、分析表达能力和应用写作能力,达到素质教育目的之外,更应该发挥语文课程的应用性和职业性优势,助力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但当前语文教学模式同人才培养目标的契合程度不高,总体来说,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语文课程的职业性不强

现阶段的语文教学采用的是不分专业“大满贯”式的授课方式,所有专业的学生接受同样的语文教育,这就势必造成语文课程缺乏具体的职业针对性。但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语文要以专业教育为基础,在准确分析各个专业的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之后,对该专业要求的相关语文能力进行研究,并制定出配套的语文教学方案,使语文教学同专业教学紧密联系起来,将岗位要求的职业素养贯穿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

(二)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语文教学“一把抓”

语文课程是面向少数民族开设的课程,但受新疆不同地区教育水平、教学条件以及大学前语文课程的学习年限的影响,同在一个班级的学生,在语文能力方面存在巨大差异。但语文课程的授课单位是班级,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面对语文能力参差不齐的学生,只能做一些“折中”处理,照顾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状态,这样的教学方式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语文学习需求。

(三)现有的教学模式过于陈旧

现有的语文课程教学模式过于陈旧,继续着高中的语文教学方式,单纯地进行“填鸭式”的教学,这在提高授课对象语文能力方面发挥着一定的作用,但未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未能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讲,不利于学生在课堂中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此外,当前语文课程的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分析表达能力和应用写作能力方面的作用并不明显,将过多的精力投放在传统的文学作品赏析和解读方面,在口语实践和应用写作方面投注的比例较小,不能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全面提升。除此之外,在第二课堂的组织和实施方面,做得不到位,未能让第二课堂真正发挥其作用。

现阶段的语文教学考核方式由平时成绩、口语成绩和期末书面考核成绩构成,比例为2:3:5,虽能够反映学生一部分动态学习情况,但依旧是以期末的口语考试和书面考核成绩为主。这样的考核方式不能及时动态反馈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对学生的学习也未能起到及时督促和鼓励的作用。

二、“分级+模块化”教学实施方案

“分级+模块化”的教学方式给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模块化教育方式有两种比较有代表性的流派,一种是MES,中文名称为“模块式技能培训”,是由国际劳工组织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这种模块化教学法以岗位任务为依据确定模块,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以从事某种职业的实际岗位工作的完成为主线,又被称作“任务模块教学”。另外一种是CBE,中文名称为“能力本位教育”,代表国家为加拿大、美国等,以某种职业必备的认知能力和活动能力为主线,确定模块的标准是执行能力的强弱,又被叫作“能力模块”。[2]99这种模块化教育方式具有针对性、灵活性、实效性和现实性的特点,这样的优势有助于语文教学充分发挥其职业性和实用性。

(一)分级实施方案

为适应个性化语文学习需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根据学生的学科专业特点和学生语文水平整体差异性,将同属于一个学院的所有学生根据语文水平的高低,划分为A、B、C三个等级,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专业大类和所属等级,提出切合实际的语文能力要求、目标要求、教学要求,制定科学、系统、个性化的语文课程教学体系、课程评价体系和语文能力测评体系,学生根据要求完成各级别的语文课程学习内容,提高其语文实践能力。

(二)模块划分实施方案

在已有的“分级”基础上,根据不同的专业大类的专业特点及学生能力需求,针对不同学期的内容设计学期模块,并在学期模块基础上,设计相关子模块,以达到在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阅读鉴赏能力、分析表达能力和应用写作能力的同时,突出语文课的实用性和职业性,增加语文课程同专业学习的关联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之完全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也满足应用性人才培养的要求。

1.教学内容模块化(包括组织形式)

将四个学期的教学内容划分为基础模块1、基础模块2、职业模块及拓展模块,在充分考虑不同的专业大类的专业特点及学生能力需求的基础上,为学期模块设计相关子模块,将相同或相关主题的篇目编入同一子模块,子模块下设文学欣赏、口语实践、应用文写作和普通话训练四个部分。

基础模块1和基础模块2是针对我院民族学生语文能力不佳的现状所设置的基础强化模块。在此模块中,会将语文教学中包含的优秀传统文化、中西方文学发展脉络、世界文学史的重要成就,以及将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中的审美情趣、价值观念、社会道德以及思维方式等的优秀文学作品,引入到课堂中,学生与教师一起感受和领略它们的精神和精髓,并将这一成果内化为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塑造学生的人格气质和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促进学生完美人格的养成。[3]58根据不同的主题模块,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文学欣赏、口语实践、应用文写作和普通话训练之中。

职业模块是根据不同专业大类的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设置的学期模块。在此模块中,分别会选取能够体现一定职业素质和职业精神的篇目,将相同或相近主题的篇目整合,设计不同的子模块。在此模块的学习过程中,会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寻找和发现本专业所需的职业素质和职业精神,并通过相关文学欣赏、口语实践、应用文写作和普通话训练,真正实现多角度、全方位育人。

拓展模块作为第四个学期的内容,较前三个学期,更具有深度和难度,是语文能力养成中至关重要的一个学期。通过前三个学期的学习,学生普遍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在拓展模块的学习中,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感受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实用性和职业性,除却从历史、人文、哲学、美学等方面摄取更有内涵的知识和文化,教师还将引导学生进行更多的思考,感受其所体现的职业素养、职业精神和艺术魅力。

这种模块化的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每个子模块中每个小部分(文学欣赏、口语实践、应用文写作和普通话训练)的授课方式,开展个性化教学。例如,在口语实践部分,教师可以组织演讲、辩论赛等灵活多样的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其中,既可以达到口语实践的目的,也可以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合作能力。此外,每个模块的教学工作由固定的教师承担,这样有助于教师将课程内容“精雕细琢”,最终以最适合的形式和最理想的状态呈现给学生,还可以通过学生的反馈,不断调整授课形式,使课程不断得到完善。

2.考核方式模块化

以往的考试方式过于重视期末考核结果,忽略了过程性考核的重要性和过程性考核在增加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方面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对考核方式进行模块化改革。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每个子模块中的文学欣赏、口语实践、应用文写作和普通话训练的授课形式都有着很大差异,目标不同,评价标准也不同,因此,应采用过程性评价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同时可以将自评、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如,口语实践部分应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为辅,重点考查学生在每个子模块中口语实践的完成情况,根据该学期口语实践的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最终得出学生在该学期中所有子模块的口语实践方面的成绩。模块化的考核方式可以更加科学全面地考查学生在该学期的综合表现,同时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及时鼓励和督促的作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保障学习效果。

总之,语文“分级+模块化”的教学模式将原有的语文教学资源重新进行划分和整合,在符合教与学规律的基础上,使其更能够体现出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实用性和职业性,更贴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确定的主题、丰富的授课内容、授课形式以及同本专业的密切关联性,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更好地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服务。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