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周晓倩,刘 丹
(1.台湾政治大学,台湾台北 11605;2.鞍山师范学院,辽宁鞍山 114016)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以及“十四五”规划[1]显示出了未来的产业互联网金融的重要性。全球现有的产业中,有60多个产业的规模超过万亿,将数字化与产业互联网金融结合,是未来发展的“蓝海”。为了中国可以赶上下一波的全球产业格局分布,产业互联网金融的人才教育是当下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可促进金融人才的培养。
所谓的产业互联网金融,就是将金融科技融入不同的产业中,使得各个产业的上下游及中小企业都可以便利地发展信贷融资业务。
从历史来看,人类现代化文明经历了三个阶段,目前正处于第四阶段的起点。
十九世纪开启的以蒸汽机为代表的工业化时代,期间我国正处于清朝中期,时间经历了近百年,其后更是拉开了各国现代化与旧时代的差异篇章,也奠定了现代全球的格局。在此期间,英国崛起,西方文化与生产都伴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传播到世界各地,而此期间中国居于被动位置。
进入二十世纪后,美国、德国、日本等国率先进入到了电气化机械化生产时代。这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代。后发的领先国家的生产力水平一举超越了享受到第一次工业革命红利的英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八十年里,虽经历两次世界大战,但是生产力高水平的国家仍然依靠强大的制造业实力迅速崛起并恢复。在此期间,中国的大部分时间错过了机械化时代的红利。
进入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今,工业体系进入到了计算机信息革命的时代,我国在此期间迎来了外循环机遇。我国在第三次信息革命的浪潮中,抓住了翻身的机遇。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我国属于跟进者,在后发的优势与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的信息时代商业体系在二十一世纪的二十年中大放异彩。发展至今,我国已处于全球领先者行列。
如今,第四次工业革命即将到来,如何从跟随者变成制定规则的产业领导者,是我国的新课题。在第四次的工业革命里,人工智能、大数据、5G、区块链、物联网、生物工程等新兴领域都是未来各国争夺的焦点所在。
在第三次的信息革命到第四次的智能化革命的过渡期,互联网金融这个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到金融领域来服务于各产业与消费者的新兴行业,也逐渐显露其巨大的市场需求。作为新发展起来的互联网金融产业,从中可以观察到新兴金融产业的发展与科技业的提升有着显著正相关性[2]。目前全球互联网金融的应用范围主要集中在借贷、财富管理、保险、支付、众筹、外汇与货币、房屋中介、零售银行和征信这九大领域。中国的互联网金融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的智能化、大数据、云计算、数字身份识别等;支付清算的移动支付、数字货币、分布式账户等;融资筹资的众筹、网络借贷等;投资管理的线上投资、智能投资、电子交易等;保险业务的保险拆分、互联互保等[3]。
其中在借贷领域,贷款主体是个人与中小企业。在财富管理领域,主要的服务方式为综合理财模式与推荐投资组合模式。在保险领域,如健康医疗保险等,提升便利性,降低人力成本与运营成本。在支付领域的全球科技应用方面,主要是消费与泛消费相关的产业与产品。在众筹领域,贷款主体是中小企业,方式为股权与债权。在外汇与货币方面,有两个趋势,一方面是去中心化的数字货币如比特币,一方面是降低跨境汇率与结算成本[4]。在房屋中介领域,应用的主要目的是中介信息透明化与降低交易成本,使得一二级市场联动。在银行领域,在提升技术的同时增加了线上数字银行,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降低运营成本。在征信领域,有两个发展趋势,一是大型金融机构数字化科技化的增强,二是科技类公司完成科技征信并与金融机构合作[5]。
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计算机信息化时代开始,生产能力的显著提升与方式的变化,使消费者的生活日新月异。表现在高校专业方面,如金融专业一直以来都是高考报考大热专业,而计算机软硬件各专业在近二十年中也从默默无名到大热专业。市场内的职位大量供给与可观的收入,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入到了这个需要不断学习的新兴产业互联网金融中。作为最热门的两大领域的交叉结合,互联网金融的市场需求也随着技术的开发不断拓展,我国近期的互联网金融相关规划与需求被进一步确认[6]。如今在全球的财经类见长的院校中,也在逐步为市场所需的人才而提供新兴细分专业,如金融科技、数量金融等专业。而在以计算机领域见长的海外院校,也在逐步为相关学生提供产业生产类、数量金融类、法律风险类、人工智能类等相关产业[7]的培训,为学生储备能更好地适应第四次工业革命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中国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中的跟进者与优异赶超者,如何在如今各国都积极追逐第四次工业革命领先者的时候拔得头筹?答案是,要加大相关人才的技能培养[8]。任何技术的发展与普及都离不开国家的鼓励与学校的支持。
产业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在于如何将金融与计算机科技良好而又精准地结合起来要以市场与企业管理的产业化视角,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专业培训。市场需要一批能够掌握基础的金融财务知识的人才,他们要懂得风险评估与法律知识,又具备计算机软件知识,并对未来的智能化大数据区块链等相关技术发展大势有一定的了解。
为市场需求培养相关能力的学生,不仅可以提升学校与市场匹配的契合度,也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率与就业质量,并在提高企业工作效率与降低企业招聘培训成本的同时,更能提升整个社会运转的效率,进而使我国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提高竞争力。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要针对新兴的产业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人才需求特点,调整并完善相关的人才培养方案,以更好地为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
首先,针对市场的供需与未来国家产业的需求来进行分析。我国现在有超过800万金融从业人员,有超过4 000万财务从业人员,而IT相关从业者在我国超过700万人,我国每年为市场培训出相关金融财务和IT产业人才分别超过100万人,根据市场新增需求量,金融与财务专业趋于饱和,而IT人才每年新增需求为每年新增供给量的三倍。
其次,根据市场的供需平衡点来进行有针对性的人才培训。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产业之间的界限也逐渐变得模糊。随着商业模式的改变,复合型交叉型人才的需求量也逐步提升。高职院校要为产业提供优质的契合度高的人才,为企业的招聘与培训降低成本,提升学生的准确就业。我们都知道,随着发展,一个国家第三产业的比重会越来越大,但基本的工业产业永远是国家发展的根基所在。在产业发展中,中小微企业是细分化服务生产与科技化尝试的重点,这给细分的新兴产业与中小微企业带来了重要的机遇。
再次,要根据未来国家“十四五”规划所需要的发展趋势来培训人才与拓展市场。未来国家的战略在于内循环与外循环的兼顾。对于内外循环与就业影响深远的中小微企业的金融需求与科技需求也被国家给予了更多关注[9]。内循环下,各类基础性科技得到提升,对产业创新类中小微企业给予扶持。外循环下,与其他经济体开展合作与竞争,将国内新产业进行推广,以占领更大的市场。根据我国未来的产业发展规划,为新兴产业提供科技金融便利的服务,提升我国细分产业的科技效率,都是未来我国的发展重点。
产业互联网金融人才的培养重点在于人才的复合性,以及为学生提供更贴近市场的工作实习。对于互联网金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可以开展不同院(系)如金融系与计算机系的联合培养。将课程设计得更加复合化与市场化,让学生可以自行选择自己的细分方向与课程。这样联合培养出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而有侧重点地选择课程进行学习,使培养出的学生更符合不同市场细分所需。要为学生提供更符合实际的工作实习场所。学校除了与所在地中小微企业密切合作外,也可以开放更多的校内资源,使得学生可以在学习的同时加入更多双创项目。孵化器与中小微企业缺乏更多资金拓展产业与市场业务,而在读学生缺乏相关市场工作经历,因此联合才能“双赢”。而“互联网+”平台的扶持政策与监管[10],也是国家在近些年来的重点项目。
产业互联网金融人才的培养难点在于,在基础教育中,让学生学会不同领域的知识,对于学生的压力将会很大。此外,将学校教育培训与市场工作及国家发展趋势更有效地契合,并使得学生快速上手工作,都是难点所在。学时有限,要删减老化、不符合市场需求的内容,增加新兴产业内容,加强跨学科教师的联合,为学生提供更多交叉复合专业的学习内容,为学生未来就业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个性化的培养,尚需更多时间来发展,但增加学生跨专业课程的学习,也是一种很好的有限资源下的个性化教育方式。
选择学校的“孵化器”与中小微企业来进行产学结合,也是未来人才培训教育的发展趋势。学校要对产业企业进行筛选,选择符合产业发展趋势的中小微企业进行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市场化的实习机会。学生在校进行学习的同时,参加更多的市场实习,也会使学生更早就有清晰的职场规划,学生就业与市场资源匹配就会更精准。
新时代需要更多懂得产业运作的,又具有金融财务知识、风险法务知识、IT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因此,相关院(系)及学科要加强合作,教师间互相交流,改进学分认证机制。这样学生可以得到更多自主选择权,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意愿,提高学生对应细分市场所需独特性的能力,这样的学生也更符合市场需求[11]。做到这一点,需要学校各个院(系)进行沟通与合作,需要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实现学生、学校、企业、社会的“多赢”。
学生在校园学习功课之余,也需要足够的实习量来尽快适应社会需求。为了为社会培养更多新兴人才,学校需要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实习机会。未来的社会,更多市场的细分与更多的科技知识产权专利等的应用,使更多的细分市场的技术型中小微企业会大量出现。产业互联网与产业互联网金融领域,一方面为社会提供更多的税收和吸纳更多人才就业,一方面也服务更多细分市场来为社会提供更多便利性。网络借贷行业[12]需要风险监管与技术更新的人才储备。而产业互联网与产业互联网金融,更多是中小微企业为主的细分个性化市场。如今国内巨大的下沉市场也被关注,互联网金融科技的下乡行动势在必行[13]。学校要加强对学生在新兴产业实习与就业的推荐,这也为学生和市场对接提供了契合。
在学校加大细分专业开拓与推荐实习就业后,学校需要加大宣传力度,为学校的新兴专业知名度打开市场,吸引更多人才加入,为未来的细分学科发展与培训上市人才产生良性循环[14]。学校需要在新兴学科尚且处于“蓝海”时,抢先进入市场,率先发展新兴学科知名度,布局符合国家未来规划与科技发展趋势的新兴学科,提升学校整体知名度与学生素质,成为新兴专业的领头羊。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