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黄艳华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73)
校企协同双主体育人模式的探索
——以通信工程专业为例
黄艳华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73)
以通信工程专业为例,通过分析企业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规格和该专业人才培养现状,提出校企合作项目化人才培养模式。针对不同合作企业特点和需求,以建立岗位需求库、开发专业核心课程、开展专业实训室建设、建立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开展“订单”班等方式,实现人才共育。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双主体;通信工程专业
2015年教育部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指出,要“推进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校企协同育人。”
区别于传统教育的培养模式,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是指由学校与行业企业充当育人的双主体,校企合作办学,优势共享,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共同开发专业核心课程,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共建双师型教学团队,共同进行教学质量评估等,合作不只是教学与生产实践上的合作,更体现在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合作。校企协作育人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职业教育模式,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转变了企业在学校人才培养环节中的旁观者身份,提高了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校企双方双赢共进的良性发展。
目前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
一是企业积极性不高。愿意投入教育的企业不多,企业与高校合作投入的资金支持有限。
二是合作形式比较单一。企业在校设立奖学金和学校在企业设立教学实践基地是目前常见的合作形式,校企合作不够深入,缺乏成熟、规范、系统的校企合作机制和合作模式。
三是育人实效性需加强。合作企业通过设立的奖学金帮助优秀贫困生完成学业,而受资助和奖励的学生感恩意识缺乏,对企业的忠诚度不高。
四是教学机制有待改革。高校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周期不够灵活,实践教学的投入不够,人才培养过于单一,缺乏个性与特色。[1]
对通信工程专业而言,企业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是指具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在工程服务一线或工程建设现场能够熟练解决问题的技术人员。要胜任岗位需求,高职毕业生要具备较强的专业职业技能,还要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包括责任心、工作态度、纪律性、忠诚度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等。而通信工程设计和施工管理的岗位,对于毕业生的沟通表达能力要求更高。
通过对武汉区域内20余家典型通信企业调研,调研企业类型基本涵盖了通信行业的全产业链,包括通信产品制造,通信工程设计、施工,通信设备维护,等等。当前企业对高职通信类人才需求的分布状况如图1所示。
图1 武汉区域内通信企业岗位需求状况
调研发现,当前运营商主要在4G移动网络和宽带接入网方面投资,因此企业对移动通信专业人才的需求极大,无线网络测试与网络优化、4G基站建设与维护、无线室内分布系统建设这三个方向都有很大的人才缺口。另外,按照国家大力发展信息基础网络的战略,数据业务收入业已成为各大运营商的主要营收增量,故而运营商在光纤接入网方面投入大笔资金进行建设,所以企业在通信技术勘察设计、传输与接入网络建设与维护方面的人才需求旺盛。其它如传统的线务工程、数据网络建设与维护方面也有一定的人才需求。[2]
综上所述,企业对高职通信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可以总结为两大类:
一是工程建设类,如通信工程设计、施工、监理类岗位,需要的是“懂设计、会预算、能施工、善管理”的一线的工程技能型人才,要求学生具有通信工程识图、制图、编制技术方案和概预算表格、施工现场管理等能力。
二是工程维护类,如网络设备维护、网络优化等岗位,需要“懂原理,会配置,能规划”的技能型人才,要求学生应用各种专业网管软件,对通信设备进行配置、管理和故障维护。工程技能和操作技能的习得只是依靠校内实训环境是不可能办到的,必须通过与通信企业共同组建的校企合作平台,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通信工程一线的实践中。[3]
我院通信工程专业多年来坚持校企合作,与多家通信企业建立了良好协作关系,培养了大批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的技能型人才。但从目前的校企合作模式来看:一方面,多数情况下是院校主动向企业寻求合作,企业主动参与的意愿和动力不足;另一方面,校企合作的层次较浅,以实习就业方面的合作居多。
针对通信企业职业岗位需求,通信专业基于职业能力分析构建了课程体系,建设了一系列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同时加强实训装备建设。2013年,采用当时主流通信商用设备,建设通信工程专业固网实训平台,整个课程体系和实训系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育人的质量。但通信行业技术在不断发展进步,企业的需求也在不断的改变,现阶段通信专业面临严重的工程教育问题,表现在在校生规模与实训室数量不匹配、人才培养与实训质量不匹配、工学结合与办学支撑不匹配、科研支持不足、社会服务受限等方面。而目前运营商投资的重点在4G LTE移动项目建设,企业对移动建设的人才需求比较旺盛,对传统的固网建设人才的需求在下降,因而我院现在以固网为主的网络实训平台和课程体系需要更新和变革。在国家“十三五”信息化规划中,做出了网络强国战略、大数据战略、“互联网+”行动等重大决策,通信业、工业界和互联网行业的合作,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软件技术的融合是大趋势,对人才培养规格有了新的需求。
为了培养能够适应现代通信技术发展要求的技术人才,通信技术专业的建设正面临着新一轮的挑战。校企深度融合,完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建立符合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技术进步的课程体系,建设服务区域经济的生产和科研型实训基地,是当前高职通信工程专业发展的方向。
在近年的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中,我院通信工程专业对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与多个企业的合作实施过程中,针对不同企业的特点和需求,在保证企业效益的前提下,创新校企合作项目化模式,实行人才共育。[4]
1.建立职业岗位需求库
建立和完善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实现校企专业和资源“共建、共享、共赢”。成立由行业专家、企业工程师和学校教师团队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共同确定通信工程专业的主要就业岗位、岗位能力的要求、典型工作任务,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培养方式的选择、教学资源的共享以及师资锻炼等方面,建立一个多元整合的机制。建立职业岗位需求库,定期开展深入的市场调研,对区域内通信技能型人才资源的需求动态进行科学统计和预测、预警,强化职业岗位能力培养方案的适应能力。
2.合作开发课程项目
学院立项支持建设专业核心课程,鼓励与企业合作开发和实施课程项目。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通过设立激励机制,校企协同开发课程,由企业提供校外实训场所。企业专家负责课程的实践部分,参与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学校课程负责人作为项目负责人,把控课程开发进度和质量。通过加大专家劳务费报酬支付等物质激励,保证企业专家团队在合作课程开发与实施中的“实质性参与”,确保所开发课程具有实用性和先进性,能满足产业发展所需。[5]项目制课程开发过程如图2所示。
图2 项目制课程开发
和企业专家合作互动,一方面有助于专业教师了解产业需求,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另一方面可推动学校教学管理与服务的改进,以适应企业专家的时间进行课程实施。
3.合作共建实训室项目
与国内知名通信企业合作,共建线上线下一体化4G全网综合实训系统。实训系统包括通信电源系统实训、室分系统实训、FTTH光纤接入网实训和4G全网规划部署仿真软件。线下的实训系统可满足电源、有线接入、无线室分等课程的工程技能实训要求。而线上4G全网规划部署仿真软件的建设,则基于计算机3D多媒体、虚拟现实等技术的软件仿真,能够以极低的价格完成4G网络无线端、承载层和业务层的设备组网、配置和移动业务实现,完全模拟商用4G网络业务开通的操作。并且能够不受环境设施限制,实现快速大范围部署覆盖,保证了学生及时进行4G移动设备的网络配置维护的实训。
通过综合实训系统的建设,推进课程体系的变革,借助合作企业的信息资源、教学素材和案例,优势互补,共同进行专业改革,包括教学大纲的修改、课程体系的重建、教材的修订、教学方法改革等各方面。将企业的技能培养要求和实际产品项目资源引入到人才培养的实践环节,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4.共建产教融合基地项目
围绕区域信息技术融合发展的新趋势,联合校内计算机专业、电信技术等专业的优质资源,从学校层面,与国内知名IT企业共建产教融合基地项目,依托行业领军企业进行产学研的高层次发展,引入相应合作专业的实训平台与实验室解决方案,采取开放、灵活的“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实训提高学生研究、创新和实践动手能力。同时,结合本地优势,培训基地将作为企业在华中区域的培训中心,承接全球的客户培训业务。
结合实训基地的建设与运行,开展专业教师实践技能培训,可以建设专兼结合的指导教师队伍,也可建成一支规模适中、学科基础扎实、工程实践能力突出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5.“订单”型人才培养项目
与区域内优势企业合作,实行“订单”培养、冠名办班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双方按照职业岗位需求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严格“订单”班的准入机制,实行校企双主体的课程考核方式,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与教学改革相互结合,将企业理念、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相结合,加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和培养。
综上,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加强内涵建设,培养高质量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举措。对行业企业来讲,只有通过与高职院校的合作互动,才能得到所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从而提升核心竞争力。校企双方核心价值的契合和目标指向的一致,是校企深度合作的基础。[6]以项目共建为抓手,院校理论教育与企业实践教育相结合,实现协同育人和共同发展。
[1]孙慧敏,赵明月,张小村.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淮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4(2)∶27-29.
[2]黄艳华,王碧芳,朱里奇.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通信工程专业教学改革[J].职业技术,2014(5)∶28-30.
[3]单春明.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视阈下校企合作“双主体”育人模式的探析∶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J].江苏教育研究, 2016(9)∶3-8.
[4]王学卿,殷美.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9)∶75-77.
[5]唐宁,赖宁宁,张艳红.基于行企专家团队合作的课程开发与实施∶以厦门城市职业学院“电子商务化服务”课程为例[J].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5(12)∶1-7.
[6]任文杰.机制创新是职业教育协同育人的关键[J].职业技术教育,2014(24)∶22-24.
[责任编辑,抚顺职院:陈辉]
The Exploration of"Double Main Body"Talent Cultivation Mode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HUANG Yan-hua
(Wuhan Polytechnic,Wuhan 430073,China)
Taking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major for example,through analyzing the demand specifications for professional talents of enterprises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alent cultivation,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ve project talent training mode is put forward.According to the features and requirements of different cooperative enterprises,it realizes the co-training of talents by establishing post demand library,developing professional core courses,conducting professional training room construction,establishing the base of production-teaching-research combination,and carrying out the"order"clas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double main body;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major
G710
A
1009—7600(2017)05—0077—03
2017-03-04
2016年工业和信息化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课题(TXZZW 2016061)
黄艳华(1974—),女,湖南邵阳人,副教授、一级建造师。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