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中的公共艺术建设研究

时间:2024-06-19

高家骥,阎岩,崔菁菁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中的公共艺术建设研究

高家骥1,阎岩1,崔菁菁2

(1.大连海洋大学应用技术学院,辽宁大连116300;2.大连艺术学院,辽宁大连116600)

校园文化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所以校园文化氛围建设,特别是校园内部整体规划设计便显得尤为重要,这当中的重要一环就是公共艺术作品的建设。校园中的公共艺术建设多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校园中公共艺术建设现状不尽如人意。因此,在公共艺术建设中应坚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校园公共艺术的作用,更好地利用校园中的公共艺术建设来促进校园文化的发展。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校园文化

一、对公共艺术及高职院校校园中的公共艺术的认识

公共艺术是人们在公共空间参与活动的过程中,通过艺术表现手段使人们在公共空间中产生积极的互动效应,开辟以艺术方式为载体的公共空间,更好地传播各种文化艺术精神,改变在公共空间中的生活状态,促进整体的发展。公共艺术可以从形式上分为雕塑、壁画、园艺等;从功能上可分为纪念性、装饰型、休闲型、庆典型的公共艺术等;从空间布局上划分可分为立体和平面、室内和室外等。[1]公共艺术的发展体现着周围整体的发展状况,同时具有一定的传承性和历史性。

校园环境中的公共艺术处于一种特殊场所,有别于一般的公共艺术。首先,校园空间的主体是青年,有特殊的群体特点,这与普通意义上的公共群体是有区别的。他们的文化程度、生活方式等都具有一定的共性,但是个体之间还有差别。其次,校园中的公共艺术作品相对封闭,是校园文化的载体,其对青年大学生对于学校的认同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校园中的公共艺术是反映校园历史文化、营造校园精神的重要场所。最后,文化教育不只在于课堂上,更重要的是其所处的环境对于其潜移默化的影响,公共艺术建设是学生除课堂外进行再学习、再受教育的重要平台。因此,校园中的公共艺术更有其特点,优秀的公共艺术作品可以使人和谐愉悦,提升审美能力,陶冶情操,从整体上提升了校园文化氛围,对丰富青年大学生的精神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

近几年来,校园中的公共艺术建设虽然得到很大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校园公共空间的辅助教育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等等。本文将从目前高职院校中的公共艺术现状着手进行相关研究。

二、高职院校中校园公共艺术建设的现状分析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强,“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的实施,也助推了高职院校的发展,其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和建设高潮。但伴随着高职院校的迅猛发展,院校在规划和扩建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概括起来比较突出的有以下三个方面。

1.公共艺术建设千篇一律

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对于高职院校的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校园的设计单一化,建设一味追求速度,没有综合考虑学校的各方面因素。那些伴随着校园发展的具有不同风格、不同时代的印记,以及不同的地域文化特色的公共艺术品很少,多数是高耸的教学大楼、玻璃墙面,缺乏历史文化气息。校园千篇一律没有明显的差异性存在,钢筋水泥的气息取代了高职院校中公共艺术建设的特色,校园的差异主要存在于占地面积的大小和学生数量的不同。[2]不同时期和阶段对于高职院校建设是具有很大影响的,一些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例如深圳大学是伴随深圳特区迅猛发展而建立起来的,从1983年建校至今已有33年的历史,与中国多数高校的发展历史相比是短暂的,他的建校风格基本都是现代风格,充分体现了深圳这座城市的发展变迁,那正是中国在探寻现代大学发展的历程证明,它的校园公共艺术建设也充满了时代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部分。

2.校园公共艺术建设追求西化

由于中西方思想的不断融合,许多设计师对于外来公共艺术设计思路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们崇尚西方的设计思路,在设计中也充分体现出来,但忽视了结合本土院校的文化特点、历史传承等问题,对人文环境不够重视。目前许多高职院校西化建筑颇多,将西方的建筑风格表现得很突出,虽然这些公共艺术设计给校园注入了一定的活力,但是缺乏对于现实环境的思考,并没有充分发挥出公共艺术设计对于高职院校校园环境的影响和带动。[3]高职院校属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由于在公共艺术设计中缺乏对于校园环境、校园文化、历史传承等的结合,很容易将一个整体的空间切割成一个个部分,相对会比较零碎不统一,不能发挥公共艺术对于高职院校环境的文化影响作用。[4]这里面也有较好的大学,例如厦门大学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建,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也是我国唯一地处经济特区的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该校是中国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的三所大学之一,被誉为“南方之强”。厦大校园依山傍海,背靠五老峰,与闽南古刹南普陀寺为邻,出了白城校门就是海滨浴场,校园建筑独特,风景秀丽,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大学校园”。厦门大学将地域环境与校园历史文化相融合是我国高校中极具代表性的一所高校。

3.高职院校公共艺术建设中忽视传承性

目前在校园建设中常常忽视对于原有校园文化历史的保护和延续,一种主要是在新校区的建设过程中忽视同老校区的传承性,将新校区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进行规划和设计,这是一种快捷建校的方式,但对于高职院校中所蕴含的丰富的历史文化是一种抹杀。[5]新老校区没有传承性,院校扩建的意义大打折扣,学校得不到很好的发展,校园看起来散乱无序。另一种是在对老校区的改造过程中,忽视老校区的文脉、肌理、风貌、特色等,改造得与周边的环境格格不入,有的甚至照抄照搬,完全不顾学校固有的历史背景、人文风貌和专业特点。[6]校园公共艺术建设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最直接的表现,记录着学校建设的一点一滴,需要继承和发扬。

三、提升校园公共艺术建设的原则

校园中的公共艺术设计,首先为师生的正常教育教学生活提供方便,保证学生活动和生活安全,在合理运用空间的同时,校园公共艺术设计还应该充分地将学校中的校园历史背景、自然环境与人的心理感受相结合。应充分考虑因地制宜、尊重自然,并让师生感觉到具有一定参与性和归属感,不管是老校区还是正在扩建的新校区都应尊重校园文化、历史的传承性,形成高职院校独有的特点。

1.在设计中应遵守因地制宜的原则

高职院校处于不同的地理位置,自然风貌、城市文化和人文特色都不相同,有的城市工业气息浓厚,有的城市现代感强,有的城市文化底蕴深厚,有的城市自然风光绚丽,无论所处何种环境之中,不同的环境氛围应赋予高职院校不同的风格。在高职院校公共艺术设计中应充分考虑环境因素,从中提取公共艺术设计元素,使公共艺术设计与周围环境相结合,做到整体的风格统一。公共艺术设计会给空间带来很大变化,运用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及材料会给处于空间中的个体带来不同的感受,所以正确地运用公共艺术来进行校园文化设计是十分重要的。

要因地制宜地制定合适的公共艺术设计,一方面需要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校园的整体环境,对于校园的人文环境、历史背景等都要进行综合的分析。另一方面需要具有地域特点,充分了解设计区域在校园中所处的环境,既要做到小区域精致,又要做到校园整体设计很协调,充分发挥校园中公共艺术的作用。

2.充分发挥校园公共艺术的作用

校园公共艺术对审美性、精神性、理想性及自由性有很强的追求,公共艺术为校园空间环境提供了极强审美效应,对人的思想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人的情感意志等方面具有更直观的影响。在高职院校中的各类建筑物之间,好的公共艺术作品与校园的整体规划会十分协调,更能直接地传达其所表现出的人文内涵和精神特质,具有更为强烈的美学感染力。部分公共艺术作品在整体环境中处于点缀和辅助作用,但其作用却是画龙点睛的,它延续和传承着校园的文化和历史,是一般建筑物所不能取代的。所以充分利用和发挥公共艺术的作用,使其空间也具有教育意义,让学生们在一个具有内涵的空间中学习生活,其对学子的影响更为深远。

总之,公共艺术对于校园环境的作用影响是十分深远的,随着公共艺术对于校园建设的不断影响,校园中标志性的公共艺术已成为高职院校的标志。在目前高职院校迅猛发展的热潮中,设计者会不断引入公共艺术设计,在引入的过程中要根据校园实际情况冷静思考、慎重借鉴,切忌盲目的照抄照搬。在充分理解公共艺术设计原则、方法及了解高职院校公共艺术建设的方向与使命的基础上,充分表现高职院校的特点,设计应有长期的规划性和系统荐榜[EB/OL].(2011-07-05)[2016-12-11].http∶//www.people. com.cn/GB/209043/212786/15064315.htm l.

[2]李雯静,许鑫,陈正权.网络舆情指标体系设计与分析[J].情报科学,2009(7)∶986-991.

[3]刘建民.舆论传播[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401-402.

[4]卢泰宏.信息分析[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8∶303-309.

[5]王国华,冯伟,王雅蕾.基于网络舆情分类的舆情应对研究[J].情报杂志,2013(5)∶86-91.

[6]高歌,张艺炜,黄微.多媒体网络舆情演进机理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5(21)∶56-61.性,达到因地制宜的持续发展。将校园文化同公共艺术相结合,更好地展现内涵,更好地展现出自身的特点,实现文化育人和艺术育人,让公共艺术设计真切地融入到校园中,实现公共艺术促进高职院校更和谐的发展。

[责任编辑,抚顺职院:陈辉]

[[1]李雪铭,晋培育.中国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特征与时空差异分析[J].地理科学,2012(5)∶521-529.

[2]高家骥,李雪铭,张英佳.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思想对中国城镇化道路的启示[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6)∶726-731.

[3]李雪铭,刘巍巍.城市居住小区环境归属感评价∶以大连市为例[J].地理研究,2006(5)∶785-791.

[4]高家骥,朱健亮,张峰.城市人居环境健康评价初探∶以大连市为例[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5(3)∶33-40.

[5]姜斌,李雪铭.世界城市化模式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世界地理研究,2007(1)∶40-45.

[6]高家骥,阎岩,崔菁菁.城市主题公共艺术建设的层次性研究[J].艺术品鉴,2015(1)∶63.

[责任编辑,抚顺职院:于英霞]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Art in Campus Culture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GAO Jia-ji1,YAN Yan1,CUIQing-qing2
(1.Vocational and Technological College of Dalian Ocean University,Dalian 116300,China;2.Dalian Art College,Dalian 116600,China)

∶The influence of campus culture on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is great,so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especially the campus internal overall planning and design are very important,and th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art works is an important part.Th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art in the campus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yet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public art construction is not satisfactory.Therefore,in th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art it should adjust measures to local conditions,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the campus public art,and better make use of public art construction in the campu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ampus cultur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public art;campus culture

G711

A

1009—7600(2017)05—0097—02

2017-04-07

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w201604);辽宁省社科联经济发展课题项目(2017lslktqn-041);大连市职业技术科学研究院一般课题(DZKY2016B16);大连海洋大学社科联研究项目(2016xsklyb-30)

高家骥(1981—),男,内蒙古呼伦贝尔人,讲师,博士研究生;阎岩(1987—),女,辽宁大连人,讲师,硕士;崔菁菁(1983—),女,辽宁大连人,讲师。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