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常 娟 涂伟仕
(1. 湖南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湖南 长沙 410012;2. 长沙理工大学 体育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7)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开始重视新型城镇化尤其是小城镇的建设,2016年7月国家颁发了《关于开展特色小城镇培育工作的通知》,在此背景下,体育特色小镇建设提上日程,2017年5月国家体育总局发布《关于推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的通知》,并公布第一批96个体育特色小镇试点项目。[1]体育特色小镇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服务需求、加快体育产业发展、推进体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体育强国建设路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为深化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抓手,创建特色小镇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坚持维护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指出在坚持和贯彻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上,人类经济发展活动必须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2]推动可持续的绿色发展方式。可见,体育特色小镇肩负着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双重责任和使命,其发展模式必然不是单纯发展经济或保护环境的两极化,而是绿色增长即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
目前,体育特色小镇建设正处于探索阶段,实际建设与最初设计有一定出入,盲目立项、过度房地产化等因素影响着体育特色小镇的有序健康发展,尽管国家和地方政府颁布了相关政策,但配套的评估指标体系尚未出台,成为制约体育特色小镇建设和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之一。因此,从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发展耦合机制视角研究其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构建对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于推进体育特色小镇的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的良性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特色小镇是地方政府推动经济转型的一种新兴经济形态,其定义处于不断的发展和演变中。周晓虹指出特色小镇是具有产业定位、社区特点、旅游功用的空间载体。[3]《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特色小镇是区别于产业园、独立于城区的区域载体。[4]赵秀玲认为特色小镇具备创新性、现代化、适合工作的特点。[5]周雅丽认为特色小镇产业集聚度高,资源凝聚度强,是推动产业和城市发展的综合体。[6]由此可见,特色小镇是新型精品镇,是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结合自身资源优势,进行科学规划的发展平台,具有产、城、文、人、旅一体化的特点。
体育特色小镇是在特色小镇概念的基础上衍生而来的,可以看作是特色小镇的下位概念,其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均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和体育特色小镇相关联的名词较多,如“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体育健康特色小镇”“体育小镇”等。《关于推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的通知》指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是集体育文化内涵、旅游、养老、教育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空间区域。[7]沈克印认为体育特色小镇是融入健康、科技等元素的综合性空间。[8]王学彬则认为体育特色小镇是指以体育产业为基本依托,集多元功能为一体的全民健身服务平台。[9]本文通过概括梳理相关文献,认为虽然有不同的命名,但是其所指的地理区位具有一致性,体育特色小镇这一命名在产业发展角度、词义角度更为符合实际情况。体育特色小镇是指以独具特色的运动项目文化或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文化为引领,将文化、旅游、健康、生态、科技、休闲等元素融入到体育产业中的综合性空间区域。
体育特色小镇的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具有静态的相似性和动态的互动性,经济的发展在物质和能量上依赖于生态环境为其提供所必需的生态资源。因此,体育特色小镇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发展就是通过激发各自系统要素的内在潜能,采取措施加以引导和强化,以此实现两个系统的优势互补和共同提升。
万里强等认为系统是一种结构与功能结合体,当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内能条件参量合适时,系统间将实现结构与功能的会聚,产生新的、较高层级的结构—功能体,这个新结合系统,在能的驱动下会形成新的能量流、信息流及物质循环,成为连通两个或两个以上生态系统的媒介,最终产生生态经济系统的耦合。[10]可见,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发展的基本原理就是坚持以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为核心,由自然环境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人类经济活动影响的系统与系统之间,以及系统内部的信息传递和价值流动形成新结构—功能体。
体育特色小镇经济与生态系统耦合发展必然遵循这样的基本原理:在一定的经济社会条件下,以耦合系统的相关主体利益诉求为导向,通过政府、体育组织机构、体育市场、小镇人口等行为主体的经济建设活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环境、人口、资源等要素相互流动形成新的物质流、能量流、价值流和信息流,从而构成具有整体性、相关性和可持续性特征的新复合系统,该系统是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存在和演变的基础,也是维持体育特色小镇相对稳定有序、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体育特色小镇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发展作为一种复杂的经济—环境系统,既有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的一般特质,又有着两者相结合的典型特征,具体包括整体性、相关性和可持续性。
1. 整体性
在体育特色小镇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发展过程中,经济子系统起到主导作用,体育特色小镇要根据自身发展需要,通过技术手段组织经济生产活动,改变、影响和适应小镇生态环境。而体育特色小镇生态环境中的物质、能量转化效率同样成为衡量经济产量高低和评价经济效益水平的重要内容,体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矛盾与统一关系。从矛盾的角度看,体育特色小镇的自然资源与环境是特色体育产业和其他产业创造经济效益的基础,如若忽视对体育特色小镇的生态环境保护,将会促使生态环境效益急速下降,导致经济发展停滞不前。从统一的角度看,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存在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统一关系。其一,生态环境效益是经济效益的基础和保证,生态环境为经济增长提供所需的资源,其效益可进一步推动体育特色小镇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其二,经济效益则是生态环境效益的保障,为体育特色小镇生态环境保护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经济保障。
2. 相关性
体育特色小镇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是由多种要素相互作用而构成的复杂的结构—功能体,由人口、资源、环境、物质、科学技术、资金等六个要素组成,其中人口要素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双重特性,科学技术要素是连接经济与生态环境的中介。从宏观层面出发,构成耦合系统的体育特色小镇经济子系统与生态环境子系统在目标、效益、平衡、规律等方面均具有相关性的特点,应用和调整作为中介的科学技术,会出现相互作用的时间序列、影响强度和作用效果等方面的变动,甚至相互叠加的复合现象。从微观层面出发,人口要素占主体地位,环境、资源、物质、资金和技术等要素占客体地位,组成主体地位和客体地位的要素相互联系和作用,形成一定的结构逻辑关系,表现出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价值转换和信息交换等功能。
3. 可持续性
体育特色小镇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发展具有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的能力,突出可持续性的特征,使其既符合体育特色小镇的生态环境健康、稳定发展的需要,也符合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抵制内外部环境的干扰,维持耦合系统的平衡,从而实现体育特色小镇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持续良性循环。此外,体育特色小镇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发展过程是处于动态运动的状态,存在时间序列,会随着体育特色小镇各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生产力和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而呈现出不同的耦合阶段。
体育特色小镇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工程,从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视角出发,会涉及到不同类别、不同领域、不同性质的指标,因此,对于指标的设立应该遵循以下原则,以便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
指标体系的构建需全面考虑各指标的内涵与类型,以及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区域内各指标具有相对稳定的逻辑关系和成分结构,不应随着时间的变迁而出现大规模的修正。同时,也要充分注意到耦合系统的开放性和动态性的特征,它使整个系统都处于动态状态,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指标体系中要保留一定的动态弹性指标,以提高指标体系的适用性和可靠性。
指标体系的构建首先要遵循科学性的原则,保证指标体系能客观、真实、全面地反映一定时期、一定区域范围内耦合系统协同发展的状况和特点。[11]同时,体育特色小镇建设和发展牵涉基础设施建设、体育产业融合、特色资源开发、生态系统等多个方面,[12]因此各指标要高度契合考察区域的实际情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加强指标体系在实践应用过程中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体育特色小镇既有一般特色小镇的共性特征,又因其本身的体育特色资源、体育项目或发展类型而具有特殊性。[13]因此,要以定量为主、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遴选的指标既包括共性指标,如具有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宜居生态的美丽环境,也包括尊重“特色”的个性指标,如体育产业的投资与产出,使得评价结果更加科学、准确、全面。
指标筛选时要注意到各指标的统计路径,为保证指标数据采集和统计的便捷性、准确性,要选取通过各级各类报告,如政府年报、企业年报、事业单位年报,通过专项调研可查统计数据,或者通过相关数据估算的指标。可操作性原指一种基于可观察、可测量和操作特征来定义变量含义的方法,[14]本文指的是各指标应进行无量钢化处理,以利于后期数据统计与分析。[15]
体育特色小镇的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两个体系,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有着密切关系,经济发展行为改变生态环境,生态环境也反作用于经济的发展。
经济系统方面运用层次分析法从经济水平、经济结构和经济效益等3个方面选取指标,再结合体育特色小镇的实际情况,按照指标的选取原则选取包含18个具有实际操作性的指标来构成评价指标体系(如图1)。(1)经济水平方面。小镇GDP 和人均 GDP体现的是一个地区的经济总量水平和相对水平;小镇财政收入和员工平均薪资表征了小镇的经济运行情况;体育消费总额、体育产业总产出、体育产业增加值反映一定时期内小镇商品购买力或产业效益的实现程度。(2)经济结构方面。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一个地区的工业化程度和现代化发展程度;固定资产投资额和特色产业投资占总投资比例反映了对小镇特色产业发展的经济投入。(3)经济效益方面。是对经济发展的综合考察,选取了GDP增长率、体育产业贡献率、特色产业就业吸纳率、体育产业市场占有率、人均纯收入、可支配收入、产业链竞争力水平等6个指标来反映通过对体育特色小镇的投入对经济增长速度、基础建设程度及居民生活水平3个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生态环境系统方面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d,PSR)模型作为指标体系设计的框架(如图2)。该模型遵循“原因—效应—反应”的思路,模式因在相关理论与实证研究中逻辑严密、现实关联度强,能够较全面地反映生态系统中自然环境、经济、资源等多种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因果关系,通过决策和行为等发生反应,推进生态环境系统良性循环的发展。[16]
图1 体育特色小镇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图2 PSR模型示意图
体育特色小镇生态环境系统指标体系具体包括3大类21个要素(如图1)。(1)压力层方面。废水排放量、废气排放量、固体废物产生量反映了人类社会活动造成的生态环境污染水平;特色自然资源开发率、单位GDP消耗、小镇用水总量反映了人类活动导致的资源能源消耗水平;小镇人口总数和人口密度反映了小镇人口分布状况和土地承受的人口压力。(2)状态层方面。人均水资源总量表征了地区水资源量的丰富程度;人均绿地面积以及特色自然资源森林覆盖率综合表征了地区的植被覆盖程度;体育特色小镇规划面积、人均体育场地数量和面积表征了体育特色小镇土地资源的承载力;体育场地利用率反映了体育特色小镇居民或游客对体育场地开发土地的有效利用程度。(3)响应层方面。空气达标率、噪声达标率、废物综合利用率反映了体育特色小镇对生产经营活动所产生的污染排放物的控制程度;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则体现了对人类生活污染物排放的控制力;环保投资占 GDP 的比重、特色自然资源保护规划、小镇视觉风貌评分则体现了政府为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做出的响应程度。
体育特色小镇是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的重要突破点,作为符合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典型特色小镇,基于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的视角探讨体育特色小镇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的指标体系进行了建构和分析,后续研究中将进一步构建耦合模型,推进对指标体系的实证研究。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