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秦专松
(重庆资源与环境保护职业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大足 402360)
自《〈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实施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得到较大的提升,育人效果得到显著增强,但仍旧面临着许多难题。随着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全面普及,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与现有的书本教学资源已经无法满足当代青年大学生的需要。因此,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素材,改进教学方式,突破当代青年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感到乏味的瓶颈,已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当务之急。***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1]通过系统地挖掘红军遗址资源并将其运用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可以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从而拓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
挖掘红军遗址资源来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是强化青年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深化思政课教学内容改革、教育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内涵理解的重要渠道。***总书记也曾提出:“要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2]因此,挖掘红军遗址资源中蕴含的革命精神和时代精神,上好青年大学生“拔节孕穗期”的思政课,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便显得十分必要。
红军遗址资源是对高校青年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在高校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适当地融入红军遗址资源,能帮助青年大学生深入了解党的发展历程,全面提升青年大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政治觉悟,使其主动成为红军精神、红军文化的传承者,提高青年大学生的时代使命感和责任感。据笔者的调查研究发现,大多数的青年大学生对党史、近代史的知识知之甚少,尤其是理工科或艺术类的大学生由于在中学阶段缺乏对党史、近代史相关知识的学习,人文素养略显不足,对红军遗址资源的认知较为薄弱,从而导致红军遗址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育人效果大打折扣。要充分发挥红军遗址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铸魂育人作用、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切实推动“三全育人”的深入开展,培养青年大学生的爱国爱党情怀,必须深入挖掘红军遗址资源中的革命精神、红军故事、战斗遗址、会议旧址等革命资源来拓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此举是加强青年大学生的红色革命传统教育,使大学生对红军遗址资源蕴含的革命历史和革命精神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和感受,进而增强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现实所需。
***总书记曾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3]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主要依靠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与法治》这四本统编教材,其教学内容较为单一、理论性强。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青年大学生逐渐丧失了对思政课的学习兴趣,淡化了思政课在立德树人方面的显著成效。因此,挖掘、整理红军遗址资源,扩充现行统编的思政课教材内容,将红军遗址资源当中蕴含的对党忠诚、不惧牺牲、顽强拼搏的育人资源融入到高校的思政课教学环节及教学内容中,构建红色育人格局便显得尤为重要。红军遗址资源凝聚了我党在土地革命时期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先进革命事迹,集中反映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使命的精神价值。这些蕴含思政教育资源的红军遗址资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广大的青年大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追求、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坚定的理想信念。所以,挖掘红军遗址资源来拓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已成为当务之急。
红军遗址资源在中国有着特殊的历史地位,它是党领导人民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参与者、见证者。挖掘红军遗址资源来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就是将丰富生动的红军遗址资源当中的红色故事、红色歌曲、革命遗址等资源融入到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过程中,从而充实高校思政课的教学素材,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思政课的教学效果,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红军遗址资源内涵丰富多样,有以遵义会议旧址、彝海结盟旧址、娄山关战斗遗址等为代表的物质层面的资源,也有以红军标语、红军故事、红军诗歌为代表的精神层面的资源。如此丰富的红军遗址资源蕴含着崇高的革命斗争精神和厚重而深远的红军革命历史文化,是高校开展铸魂育人、推进“三全育人”、落实立德树人的鲜活载体,具有革命性、政治性和传承性的特点。挖掘、整理红军遗址资源来拓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可以充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涵,使教学内容富含红色底蕴,从而引导青年大学生从红军遗址资源中重温党的初心和使命,准确把握历史赋予当代青年大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行新的伟大斗争的重要使命。同时,此举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让广大的青年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在红军革命文化的洗礼中增强政治觉悟,强化政治认同,引导青年大学生从红军遗址资源中汲取精神力量,深切感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好”的内涵。青年大学生正处人生发展的关键节点上,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尤为重要。红军遗址资源中展现了无数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指战员在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指导下不怕牺牲、顽强拼搏的革命斗争精神。挖掘红军遗址资源来拓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就可以让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领略这种伟大的革命斗争精神,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治导向、培养历史情感、激发报国之志。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时代的主旋律,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红军遗址资源“不仅蕴藏着革命先辈的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爱国热情和高尚品质, 而且承载着红色的历史、革命的精神、光荣的传统、思想的境界”[4],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挖掘红军遗址资源来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就是用红军遗址资源中蕴含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深厚力量,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贴近青年大学生的生活实际,让红军遗址资源的育人作用更加深入人心,强化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高度认同。挖掘红军遗址资源来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就是要让青年大学生了解红军遗址资源的形成背景,帮助他们更好地结合中国国情牢固树立“四个自信”。红军遗址资源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科书”和“营养剂”,是推进“三全育人”、落实立德树人的有益补充。挖掘红军遗址资源来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就是将以“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信仰、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团结友爱的优秀品德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到青年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让他们感受、理解和继承红军遗址资源背后蕴藏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青年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全面普及,青年大学生经常利用抖音、快手、微博等网络平台接受各种思想的交流碰撞。由于青年大学生的心智还不太健全,对事物的分辨能力还较为薄弱,所以他们很容易受到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等错误思潮的影响,这对于青年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来说是极其不利的。因此,让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增强文化自信已是刻不容缓。红军遗址资源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的精神见证,具有强大的亲和力和感染力。挖掘红军遗址资源来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就是要深入挖掘红军遗址资源中蕴藏的精神品质和精神力量,用这种精神品质和力量来感染青年大学生,引导他们将红军遗址资源中所蕴含的忠诚于党、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等精神特征转化为青年大学生的品德修养,从而帮助青年大学生“品味红色文化、体悟红色精神,以达于激发内生动力,成长为担当中华民族复兴的时代新人”[5]。高校要将这些红军遗址资源用好用活,让红军遗址资源进校园、进课堂,通过实践教学等方式启发青年大学生思考并感悟红军革命精神、滋养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促进他们从红军遗址资源中汲取成长成才的无穷智慧和强大能量。
***总书记明确指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6]高校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则需要挖掘、整理一批有思想政治教育特点的红军遗址资源,将这批红军遗址资源以寓教于乐的方式传递给青年大学生,从而为高校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起到培土固基、修枝剪杈的重要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7]要更好地、全方位地实现课程育人,就必须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将红军遗址资源有效地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中,讲好红军故事、传承革命精神。首先,要对红军遗址资源的文化内涵进行凝练总结,寻找切入点,将红军遗址资源的精神内涵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中,推动红军遗址资源进教材、进课堂、进教学。然后,以红军遗址资源为素材开展专题教学,逐步深化红军遗址资源的教学内容,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品位和教育影响力,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其次,通过课堂教学,阐明红军遗址资源承载的党带领人民为争取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进行的波澜壮阔的革命奋斗历程,让广大的青年大学生认识红军遗址资源中蕴含的丰富的历史内涵和革命传统。最后,要充分利用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开展讲红军故事、读红军诗歌、演绎红军话剧等活动,使青年大学生对红军遗址资源及其背后所蕴含的精神内涵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让红军遗址资源所携带的红色基因在不知不觉中渗入青年大学生的血脉之中,使其终身受益。通过在课堂上对红军遗址资源当中富含的红军故事、革命精神、优良传统和鲜活事例进行深刻解读,从而进一步拓宽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
以往学生对红军遗址资源的了解渠道大多为课堂教学、新闻报道、书本知识,这些知识无法让青年大学生深入了解红军遗址资源及其背后蕴含的革命故事的历史温度,也很难让青年大学生真正地发自内心感受那段可歌可泣的革命历史脉搏的跳动,其育人效果大打折扣。若要更好地发挥红军遗址资源在铸魂育人方面的突出作用,则应该以党日、团日活动为契机开展以“弘扬红军精神、知晓红军历史”为主题的特色活动,“你熟悉的红军革命历史记忆”分享会和红军革命故事专题讲座等活动,组织青年学生学习红军遗址资源中的革命先进事迹,接受红军革命传统文化教育。与此同时,还可以依托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活动,带领青年大学生到以遵义会议旧址、“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彝海结盟旧址、红军长征过丽江纪念馆等为代表的红军遗址资源富集地的革命老区开展实践教学,帮助青年大学生近距离感受红军遗址资源的独特魅力,从而在情感上与之产生共鸣,增强青年大学生对红军遗址资源的感性认知和记忆。这些形式能够使青年大学生在厚重的红军革命历史文物和红军革命斗争的感人故事中感受红军精神,达到教学内容的升华,实现“红军文化润我心”的良好效果,润物细无声地将红军遗址资源及其背后蕴含的革命精神融入到青年大学生的心中,切实拓宽红军遗址资源普及渠道,使红军遗址资源走进大学生的课外活动之中。
“校园文化活动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8]挖掘红军遗址资源来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也要用好校园活动这个重要载体,搭建以“两微一端”为主的网络宣传平台,在重大节日和纪念日将红军遗址资源与青年大学生开展的健康有益的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将红军遗址资源中的爱国主义精神、理想信念、忠诚于党、艰苦奋斗等精神品质融入其中,为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带来心灵上的震撼,内化对红军遗址资源及其背后蕴含的革命精神的思想和情感认同。同时还可以凭借VR虚拟实境体验技术,打造红军遗址资源的虚拟场景展示平台,存储遍布天南海北的丰富红军遗址资源,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将其呈现在青年大学生的眼前,使其可以看到每一处红军遗址资源的革命历史细节,身临其境地感受红军遗址资源的魅力,从而丰富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此外,学校还可以依托全新的艺术媒介,依靠数字图书馆建立红军遗址资源大数据库,建成“没有围墙的红军遗址资源博物馆”,用青年大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促进红军遗址资源在高校校园文化中的广泛传播。以红军遗址资源为主线,将其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进一步增强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将红军遗址资源转化为高校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从而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
红军遗址资源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挖掘红军遗址资源来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就是要用红军遗址资源中蕴含的崇高革命理想信念涵养青年大学生的奋斗精神,将红军遗址资源中所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转化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强大动力。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