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供给侧改革视域下的高职新商科人才培养创新探索——以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学院的实践为例

时间:2024-06-19

叶 奕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100)

近年来,在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和区块链等高新技术的驱动下,商业业态、商业模式的创新进入了快车道,呈现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等新商业特征,也催生出新商科人才需求,高职院校商科教育由此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数字经济背景下的商科教育创新要顺应数字经济新特征,从供给侧改革入手,优化高职商科职业教育供给结构,拓展人才供给空间,提高人才供给质量,实现高职商科专业人才培养由标准型向创新型、单一型向复合型的转变,为商业转型升级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撑,培养懂专业、懂技术、懂企业、懂社会的新时代商科人才。

一、新商业特征与新商科教育

商科教育在中国有着百年以上的历史,也一直伴随着商业经济发展和变化,为企业培养和输出专业人才。传统商业是以有形物质商品的生产组织方式和商品市场为基础,以市场驱动为发展引擎的商业模式,由此而来的传统商科以职能为导向培养专门人才,例如市场营销、金融、财务、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等。随着企业数字化和产业智能化转型,我国的商贸服务业加速进入基于消费升级、互联互通、共享经济的新商业阶段。新商业是以数字经济为背景,以商品市场、金融市场、信息市场及人才市场等为基础,以市场驱动、知识驱动、数据驱动为发展引擎的商业模式。在新商业模式中,无论是基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的技术集成,还是整合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功能集成,[1]或者是线上线下的渠道集成,建立生产、流通、消费、服务等的流程优化,其实质都是在技术驱动下,在跨界融合、开放协同中,实现商业、技术和人文的深层次融合。[2]这是新商业经济的发展轨迹,也应是新商科人才培养的逻辑起点。

所谓新商科,是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体,以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信息技术、传播学、艺术设计、智能科学等在新商业中的交叉融合应用为主线,培养具有计算思维、数据思维、交互思维、哲学思维、伦理思维和美学思维的商科专门人才。[3]与传统商科相比,新商科既有传统的商科内涵,也有新的特质。这种新特质具体体现在:一是强调与其他学科融合中的创新能力培养;二是强调新技术素养,对数字经济思维、数据思维和工具方法应用能力提出新要求;三是强调与新产业对接,对持续学习的适时性提出了新要求;[4]四是强调具有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这种新特质为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提供了方向和空间,即新商科教育要培养具有全球化视野和数字化时代的新型商业价值观、跨界复合的知识技能、交叉融合的创新思维方式、终身学习能力及持续创新能力的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新商科人才供给的结构性矛盾分析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掌握社会对商科类人才的需求信息,围绕社会变革深化高校专业供给侧改革,[5]以彰显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专业特色,应成为商科人才供给的重要导向,也应成为商科教育改革和商科专业建设的着力点。但目前,我国商科人才培养与需求之间落差较大,高职商科人才供给的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

(一)人才需求端分析

随着供应链服务、共享经济、第三方支付等新形态发展迅猛,以线下业务为主体的传统经营模式正被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型经营模式所取代,无论是组织形态、商业模式,还是商业环境、商务规则,都发生巨大的变化。不但本来相对独立的零售、物流、支付、基金、银行等不同产业之间有机融合、相互促进,形成了上下游一体化的产业链条,而且商业活动也从以物为核心转移到以服务为核心,重视体验、重视个性化需求、重视人文情怀和文化内涵越来越成为商业模式的重要构件。因此,商业企业对于商科人才也有了新的需求。

例如,作为现代商务重要的组成部分,电子商务已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行业。中国已连续9年成为全球第一大网络零售市场,2020年,全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37.21万亿元,同比增长4.5%。[6]预计2024年,电商交易规模将超过50万亿元。[7]复盘电子商务的发展脉络,不难发现,信息技术的升级和商业模式的创新是其发展的主线。尤其是进入5G时代,电商经营数字化、场景智能化、交易社会化的特征日益明显,[8]跨境电商、直播电商、短视频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新媒体营销、内容营销等新技术形态的营销方式越来越受欢迎。很多电商企业在新媒体营销方面都加大了投入,其中,布局微信、微博占比67%,布局网络、直播、电台占比59%,布局视频、短视频占比42%。[9]因此,人才需求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新职业、新岗位的用人需求量快速增加。《2020年度中国电子商务人才状况调查报告》显示,被调查企业中,急需淘宝、天猫等传统运营人才的企业占51.02%,急需新媒体、内容创作、社群方向人才的企业占47.96%。急需主播(助理)、网红达人方向人才的企业占46.94%,39.8%的企业急需客服、地推、网销等方向人才,22.45%的企业急需专业数据分析与应用人才。二是复合型商科管理人才需求量较大。无论是传统行业还是新职业、新岗位中,具有管理能力、招商能力和运营能力的复合型商科人才都是抢手货。以直播电商人才需求为例,根据猎聘发布的《2020年中国直播从业者大数据报告》,在与直播相关的十大热招职业中,人才需求占比排名第一的是运营经理和主管岗位,占比为13.02%;运营专员排名第二,占比为9.84%;主持人、播音、DJ位列第三,占比为8.89%;产品经理排名第四,占比为6.51%。此外,运营总监、新媒体运营、电商运营、事业部管理占比均高于2%。管理和运营人才的可持续性需求量一直保持在高位。

(二)人才供给端问题分析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活动主体,是新商科人才的需求端。学校为企业培养用得上留得住的人才,是新商科人才的供应端,在企业和学生之间起着桥梁的作用。然而,很多学校的商科专业依然沿袭传统商科教育模式,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产业的需求和社会的进步,迫切需要做好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体来说存在以下问题:

1. 专业定位不清晰

由于对新技术的带来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变革不敏感,目前许多高校商科教育仍然基于工业经济时代商业需求,培养能够胜任工商企业和经济管理部门的某个特定职位的专职人才,导致在专业人才定位方面出现偏差。事实上,目前商科领域大量基础性的、重复操作性工作为机器人、人工智能所取代。如随着客服机器人的上线,电商行业对于客服人员的需求大为减少,而能够开发和应用智能化工具从事客户数据分析管理的高水平、复合型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相当稀缺。

2. 人才培养模式陈旧,培养口径狭小,改革路径模糊

一是在培养目标上重技能轻育人。商科教育以经济、金融、会计等课程为主,容易养成利益思维。如果在商科教学逻辑的拓展上忽略商科教学改革核心——职业精神、价值判断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就容易培养出只顾个人利益而忽视组织利益、社会利益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忽视商科学生人文素养、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养成,恰恰是目前商科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是在课程体系上重商科专业轻跨界融合。新商科属于新兴学科,目前学界对其概念、原理和方法尚未形成共识。很多学校虽然提出了新商科的概念,但依然沿袭以职能细分为导向的传统商科课程体系,开设市场营销、会计、物流和人力资源管理等传统课程,较少涉及其他学科课程的拓展,与新经济、新技术和新模式的融合度不高。这直接导致商科学生跨学科综合知识储备不足,难以适应“互联网+”时代企业对跨学科、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三是在培养方式上重理论轻实践、重学术创新轻实践创新,普遍存在社会实践性不足的问题。传统商科教育注重学科理论知识学习的系统性,课程与课程之间相对独立、封闭,自成体系。课程实训不多,且多以课程为单位独立开展实训,难以培养学生全供应链的管理思维和管理能力。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于理工科学生通过系统性训练实现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上的学术创新,商科创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通过真实商业实践来培养创新精神、激发创新思维、提升管理能力。当前我国高校虽然普遍建设校企合作实践基地,也设置了暑期社会实践及毕业社会实践学分,但这些项目多数是自设场景的仿真模拟状态,以真实商业实践项目整体运营为基础的实战训练不足,导致很多商科学生眼高手低,不能通过学以致用达到实践出真知的目标。

四是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新商科课程体系改革,需要整合跨学科理论知识体系,需要掌握信息技术、数字媒体等多种职业技能,需要开发制作课程标准、授课计划、实训项目和微课案例等一系列教学配套资源,这些都属于开拓创新的工作,难度较大。现有的商科教师中既懂专业、懂行业、懂数字化技术,又能主动将新模式和新技术融入到课程教学中的老师十分缺乏。各高校院、系、专业彼此之间比较独立,跨界合作少,难以形成跨专业的教学团队。

3. 与社会需求脱节、与实际需求脱轨、与企业脱钩的现象较为严重

目前,企业招工难与学生就业难同时存在,造成这种供需矛盾的深层原因之一便是学生培养与企业需求的契合度不高。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但目前,企业在高职人才培养中处于从属地位,校企合作流于浅层化、表象化和形式化较为普遍。如课程内容往往是基于传统的学科脉络选择设置的,忽略了企业岗位需求;在评价标准的制定中,也是学校占主导地位,忽略了企业标准,造成评价标准虚化、评价主体和评价方法单一,难以实现人才培养与工作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三、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学院新商科人才培养的实践

为了应对新商业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创新对新商科人才培养提出的挑战,近年来,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学院依托传媒强省湖南的区域优势和学校传媒教育的品牌优势,突破现有商科专业的限制,整合电子商务专业、传播与策划专业、会计专业、金融管理专业的优势资源,发挥知识复合、能力复合、素质复合的协同效应,在商业、技术和人文之间实现更大跨度的交叉融合,对新商科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课程体系、教学组织形式等进行价值发掘和逻辑重组,以全媒体商务运营人才培养为切入口,探索具备财经商贸和传媒的知识、技能与素质,以及较强创新创业能力的技术技能型新商科人才培养路径。

(一)精准定位,彰显特色,培养跨界复合型新商科人才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大众传媒学院)是一所“立足湖南、面向全国,服务文化产业、突出传媒特色”的传媒类高职学院,所开设的34个专业多数具有传媒属性。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学院(以下简称管理学院)现有5个专业,分别是属于财经商贸大类的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电子商务专业和金融服务与管理专业,属于新闻传播大类的传播与策划专业,以及属于文化艺术大类的文化创意与策划专业。其中,财经商贸大类专业虽然只有3个专业,但因传承了湖南省银行学校的品牌优势和丰富资源,专业实力在全省同类专业中仍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

传统的财经商贸类专业在行业属性较强的高职院校里如何发展,是许多高职院校同类专业面临的共性问题。管理学院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发现:相比财经类专门院校或其他综合性高职院校,大众传媒学院的会计、金融管理与服务、电子商务等传统商科专业虽然不是学校属性内专业,但可以背靠学校的传媒特色和“前台后院”的资源优势,借传播之力,扬跨界之长,实施新商科人才培养的错位竞争。而对于传媒类专业而言,社会对传媒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早已从懂内容制作向具有项目策划与执行能力的媒体营销、项目运营等复合型人才转变。因此,无论是懂经济、擅管理的传媒人才,还是懂传媒、擅传播的营销人才、运营人才、客服人才等商科人才,都呈现出商业、技术和人文深层次融合的复合型新商科人才特质,这也是其在未来的职场竞争中的独特优势。

近年来,管理学院在新商科人才培养中,选择全媒体商务运营这个细分赛道,积极探索“内容+场景+平台”的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将经济学、管理学、传播学、文化创意、信息技术、数据应用与分析等在商业活动中的跨界融合应用作为重点,从生产创作符合用户特定要求的内容创意产品、对产品及品牌运营进行场景化构建和全媒体传播、对商务数据进行挖掘与分析以形成高转化率等层面,为从事商务经营活动的各类企业培养会策划、善运营、知传播、懂数据、有技术的复合型技术技能性新商科人才。

新商科人才的复合性具体体现在知识复合、能力复合、素质复合。为此,在课程体系设计中必须强调宽基础、活模块,以拓宽学生知识面。其中,宽基础体现在面向全院学生开设大商科专业平台课,涵盖企业经营管理通识课程及工具类课程,如经济学基础、管理学基础、市场营销、EXCEL在商务中的应用、商务沟通与礼仪等。活模块则体现在面向不同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和综合实践课,这些课程内容设置灵活,既紧跟行业发展来优化更新,也可根据合作企业的需要来调整。管理学院与时俱进,融入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管理的新内容和新要素,并体现新商科人才培养的跨界融合。在文化传媒类专业中安排商科方面的课程,如电子商务应用、数据视觉化呈现;在商科专业则开设新媒体营销等课程,学生可结合自己的求职意向和学习兴趣选修。

(二)树立“德育为先、素质为重、能力为主”的目标,将立德树人融入新商科人才培养全过程

商科教育既要聚焦如何经商,如何使企业具有市场竞争力,使个人获得财富,又要从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度,将立德作为新商科的灵魂,使学生在对商业规律的学习和了解中深刻把握商业精神和企业责任。为此,管理学院各专业不但将教学目标与“三全育人”要求对接,在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建设标准、课程标准等文本上设置涵盖正确价值观、创新精神、创意思维、合作沟通、项目运营和信息管理能力培养的多维度目标,而且认真探索课程思政、实践思政在培育新商科人才中的有效路径。近年来,通过整合专业教师力量,管理学院师生共同参加“三下乡”“乡村振兴、电商助农”专业服务等活动,将德育项目与专业实践结合起来,实现实践育人、项目育人。在2021年的“三下乡”活动中,师生们将农产品宣传设计、农产品营销活动策划、旅游产品宣传推广和党史学习教育等内容有机结合,完成作品30余件,部分已被商家投入使用。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学生不仅提高了逻辑分析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和个人综合素质,更重要的是,增强了以专业服务社会、报效祖国的自觉性和行动力。

(三)强化“三标对接、三段进阶”的新商科人才培养方式

1. “三标对接”满足社会需求

所谓“三标对接”,其一是教学课程标准与岗位工作内容对接。例如,针对内容电商、直播电商等最新行业产业需求,电子商务专业开设“新媒体产品创意与制作”“新媒体运营”“电商直播”等项目化新课程,并在传统课程中持续更新教学内容,使师生时刻保持对于行业主流价值取向、主要工作内容及技术动向的职业敏感性及应用能力。其二是将评价标准与真实工作标准要求的对接,即在实习、竞赛指导等环节,探索校企协同参与、立体联动的考核评价机制。其三是将1+X职业资格标准与专业标准对接。目前,管理学院已将数字营销、网络营销、商务数据分析与运营等1+X职业资格标准,以及湖南省电子商务技能竞赛、全国大学生广告大赛等社会技能竞赛标准,融入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通过以证代考、以赛促教促学等形式,使专业教学趋于实战化。

2.“三段进阶”创新培养路径

“三段进阶”指的是在培养路径上,按照学生认知规律,构筑“模仿——应用——创造”三层次阶梯递进式学习发展与技能提升模式,实现专业基础能力、核心能力、综合能力与拓展能力层层递进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其中,在第1/2学期的模仿阶段,通过开设“传媒技术与信息采集”“创意摄影”等课程及其课程实训,重点训练学生单项技能模仿能力;第3/4学期的应用阶段,通过电商技能综合实训、短视频制作综合实训、全国大学生广告大赛、全省专业职业技能竞赛、黄炎培创新创业大赛等,重点训练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第5/6学期的创造阶段,通过基于真实产品及项目的毕业设计、校园商贸节、直播带货等,在技能融通的基础上培养创新能力。

(四)创新多元育人保障机制,在项目实践中推进校企协同育人

新商科教育不能闭门造车,必须密切关注行业企业商业实践和创新,打造校企人才协同育人链,才能切实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协同、多元育人。近年来,管理学院按照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要求,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先后与湖南广播电视台娱乐频道新媒体基地、湖南星火丰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深度合作,利用校企提供的真实项目和双师资源,为相关专业学生提供全程的专业指导、产品支持和技术服务,使企业元素真正嵌入到教育教学全过程。2019年9月至12月初,来自电子商务专业、文化市场创意与策划专业、传播与策划专业的师生,结合本专业的教学任务,以企业真实项目为驱动,分别打造“星火电商技能大赛”“校园主题拍卖会”“传媒红人榜”主播达人选拔大赛等三场校园专业秀。学生在企业导师的全程指导下,通过真实的商业项目比拼专业技能,展示创新思维,在体验社会、体验职场、体验工作中感悟商道、提升商技,提升职业技能与素养,培养诚信服务意识与团队合作精神。

(五)不断探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链

随着创新创业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都有创业梦。管理学院在新商科人才培养改革实践中,注意把商科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贯穿于新商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全过程,通过实施“项目+导师工作室”创业与研究计划,鼓励学生加入不同层次、不同级别的项目团队,形成全覆盖、多层次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链,为创业学子们的发展赋能。电子商务专业19级学生李云豪,入校当年参加学院组织的“校园商贸节·传媒红人榜”活动,对主播带货有了初步了解。入学两年来,他在学习的同时自主创业,并将主攻方向定为直播带货。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李云豪通过直播带货助农扶贫,粉丝量达百万,销售东北玉米近百万斤,成为学生创新创业典范。

新商科人才需求处于不断变化中,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社会供给方式,要根据实体经济供给侧需求,不断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商业创新和国家经济发展提供高质量人才。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