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张 凌
(抚顺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抚顺 113122)
舞蹈作为综合艺术,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是重要的专业课[1],它是集舞蹈基础理论、专业技能技巧和实践应用能力为一体的,知识、技术和能力相结合的一门综合学科,在学前教育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舞蹈教学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舞蹈专业知识和素养,具有舞蹈表演、舞蹈教学和舞蹈创编等实际应用的综合能力。”[2]目前,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些有碍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际问题,如:教学内容较笼统,培养目标不明确;学生学习的综合能力和状态较差;学用结合的训练相对薄弱;等等。如何构建适合高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特点的舞蹈教学体系,是急需我们高职舞蹈教育工作者研究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舞蹈是知识、技术和能力相结合的一门学科,而知识、技术、能力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而言,知识和技能技巧的掌握,是学生学习和提升舞蹈素质的基础,“会教、会演、会编”舞蹈综合能力的培养,才是实际应用的目标所在[3]。
近年来,随着学前教育专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和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各类关于本专业的舞蹈教材也层出不穷。但普遍是注重适用于幼儿园儿童舞蹈教学的形式或内容,或是注重舞蹈专业的基础和技能训练,缺少系统的、完整的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指导性的教学理论和教材。大部分的教材内容较为笼统,对培养高职学前专业学生的舞蹈综合能力而言,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同时,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人才培养的目标上,也是偏重于舞蹈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而忽视舞蹈综合能力培养,使很多学生出现会而不精、技能单一、能力不足等一些问题。
舞蹈作为一门专业艺术,学习者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模仿力、感受力、表现力、肢体协调性等特殊能力,还需有刻苦勤奋的毅力和意志品质。
高职院校大多数学生入学前几乎没有接触过舞蹈,没受过舞蹈的专业训练,专业基础薄弱,专业素质普遍较差。在学习过程中,对舞蹈知识和技能的理解、舞蹈动作和舞姿的掌握以及对音乐和节奏的感受很困难,因此缺乏对舞蹈的感受力、理解力和表现力。在学习的态度上,大多数学生又缺乏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处于被动和应付的学习状态中,这些都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以幼儿园舞蹈教育教学需求为目标[4]。其中,舞蹈的教学和创编能力是幼儿教师重要的、必备的能力之一[5]。这些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课堂理论的指导,还需要大量的实践训练和应用。
目前,由于学制、课时和教学内容等诸多条件的限制和影响,实践与实训的时间和机会很少,舞蹈理论知识、技能训练只能在课堂教学中完成,教学和创编等实际应用能力也主要以理论的形式在课堂上讲解,结合完成的作业稍加训练,点到为止。因此,存在着课堂上的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能力训练结合相对薄弱的现象。
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教学中,由于过去对舞蹈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够深刻,所以在教学方面缺乏全方位人才培养的新思路,导致舞蹈教学、专业知识和能力培养等方面未能更好地相互融合,没有形成完善的人才培养途径,存在着一些阻碍教学发展的弊端。
一方面,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老化。由于缺乏系统完整的适用教材,高职的舞蹈教师大多又是毕业于专业的舞蹈院校,受到专业院校教学的理念和方法的潜移默化影响,总是习惯于沿用老教材、老方法。在教学中,过于重视学生的舞蹈技能技巧的培养,强调专业化,而忽视了高职学前专业舞蹈的专业特点及人才培养的目标。
另一方面,部分舞蹈教材的内容主要以儿童舞蹈为主,使教师在教学中容易偏重于儿童舞蹈内容和形式的教学,而忽视学生舞蹈综合能力的培养。由于指导性的理论方面薄弱,造成所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面狭窄、专业技能单一、缺乏实际应用的综合能力等。
高职院校招生的对象主要是应届高中、中职毕业生,大多数学生文化水平不是很高。而部分高中学生入学前又没有接触过舞蹈专业,舞蹈专业基础和专业素质也较差。
舞蹈是需要付出辛苦和汗水的形体艺术,从知识的掌握角度看,对一部分学生来说,学习舞蹈是零起点,动作姿态的协调到位、节奏韵律的准确掌握、内心情感的丰富表达等都需要有个学习和训练的过程。从生理和心理学的角度看,高职的学生又正处于骨骼发育已基本定型、肌肉和韧带缺乏良好的柔韧性和灵活性的“青春期”,很多人又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承受训练的枯燥乏味和辛苦疼痛,这些是普遍的现象。因此,大多数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甚至有的产生厌学和应付的心理等,造成学习状态不佳。
学前教育专业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所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有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和修养,还需要有扎实的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高职学校学制为三年,第三年基本进入实习阶段,学生真正在校系统学习的时间只有两年半左右。在这两年半的时间里他们需要完成文化理论、教育理论、艺术技能、专业素质等各方面的理论学习和能力培养,课时少、内容多是各科较为普遍的现象。相对于数十门的课程而言,舞蹈只是艺术必修课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每周只有2课时,在校实际授课总课时达不到200课时,而需要学习和掌握的内容又相对较多,其中包括舞蹈基础知识与技能、古典舞、各民族民间舞、儿童舞、舞蹈创编理论及舞蹈教学方法等[6],要在较短的时间掌握这些学习内容,缺乏完整系统的适合于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材及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势必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人才培养目标是教学目标的具体体现,目标的确立不仅要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对本专业的人才的需求,还要突出本专业的特点。
舞蹈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艺术,以不同的表现形式贯穿在幼儿园的常规教学之中,幼儿可以通过舞蹈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去认识事物、了解世界,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仅需要以优美、规范的舞蹈动作和舞蹈形象去提高幼儿艺术感受力、模仿力和审美力,还要根据幼儿的不同学习内容和形式将舞蹈有机地结合贯通,教会他们通过舞蹈去观察事物,认识世界,表达内心的情感,培养幼儿对事物的观察力、认知力和表现力,全方位地促进和提高幼儿身心和能力的综合发展[7]。因此,舞蹈综合能力相对于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人才培养目标,不是培养专业的舞蹈演员或儿童舞蹈的老师,而是培养具备扎实的舞蹈专业基础、丰富的实际应用和教学能力,具有会“表演、教学、创编”等舞蹈综合能力的合格幼儿教师[8]。
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具体实施载体,对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与否、教学效果的好坏有着直接的影响。教学内容的选择、组织和学科结构的设计都要以教学目标为中心,既要考虑整个教学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又要考虑适合学科实际的应用性。因此,我们需要在结合教学实际、总结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将学科结构不断完善。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内容的确定,首先,要以舞蹈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训练为基础,培养学生舞蹈专业素质和潜力,为其今后的学习及综合能力的培养奠定坚实基础。其次,要以古典舞和民族民间舞的学习和训练为提升点,扩展学生的舞蹈视野,让学生丰富知识,开阔眼界,不断提高舞蹈修养和表演能力。再次,要以儿童舞蹈教学能力和创编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为重点,使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具备综合的专业能力。
在教学内容和结构的设计上,一定要明确舞蹈基础课,古典舞、民族民间舞、儿童舞课与培养实际应用能力之间的关系,从而改变教学内容繁多、面面俱到、教学方法陈旧、目标不明确,以及只单一重视知识、技能的学习,而忽视能力培养的现象。
教学大纲是教学的基本规范,是完成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遵循。教学大纲的制定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适时地加以修订和调整[9]。鉴于高职院校的实际状况,舞蹈课更需要科学规划教学大纲,完善人才培养的层次结构,加快实现教育教学及人才培养的目标,有目的、有层次,循序渐进地实施对学生舞蹈综合能力的培养。
一年级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为学习好舞蹈打基础。教学内容以基础知识和训练为主,针对学生的舞蹈专业基础素质较差,基础训练和软度训练首先要在一年级上学期开始,基本舞姿协调性训练要在各年级中持续交替进行。一年级下学期加入古典舞的基本训练和组合学习,在提高舞蹈专业素质的同时,要根据学生的接受力和承受力,适时地增加技能训练和表现力训练,培养学生具备会跳、会演的专业表演能力。
二年级重点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上学期将各民族民间舞教学和儿童舞教学相结合,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各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韵律及其特点[10],同时,掌握儿童舞蹈的基本动作、表现形式和特点。一方面,要在开阔学生知识面的基础上继续巩固和加强其舞蹈表现力的训练;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改编的基本方法,初步改编各民族民间儿童舞蹈动作和组合练习。如一个简单的“手臂波浪”动作,可以通过空间方位、自身位置、节奏变化等不同形式的改编,引申变化成新的舞蹈语汇和舞蹈形象。二年级下学期在延续上学期教学内容的同时,将舞蹈创编理论和课堂实践相结合。即课上以教师教授和学生模仿学习为主,作业则以“改编”“创编”形式完成,可采用学生自选音乐、自选舞汇、自编自演等,培养其“创编”的能力。
三年级重点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主要以儿童舞教学和幼儿园舞蹈形式为重点,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舞蹈教学法”理论的基础上,创编不同形式的儿童舞蹈,以汇课的形式表演,并以教学的方式教授给其他的同学。培养和训练学生不仅会“演”、会“编”,还要会“教”,使其具备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所应有的舞蹈综合能力。
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实施会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速度和效果,因材施教是重要可行的方法和途径。
首先,在训练内容和方法上,每一个知识点的教授、难易程度的把握要以所教授的对象为标准。针对学生的专业基础低、专业素质差的自身条件和特点,一年级舞蹈的学习要从地面基础训练开始,再循序渐进增加训练强度和难度。这样一方面解决了零基础学生的学习困难,可以使初学者减少疲劳和难度感;另一方面为学生提升舞蹈专业素质、掌握标准规范的舞蹈动作奠定基础。
其次,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和教学评价方式,增强舞蹈课的创新性。课上可利用多媒体播放和教师示范、学生表演等多种形式讲授,作业采用分组录制和分组表演、教师评价和学生评分等方式进行,使学生及时了解和看到自己的学习状态以及每一个进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再次,发挥“团队带动机制”和影响力的作用。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编成课上学习和课后作业小组,发挥团队精神带动整体学习舞蹈的积极主动性。对于优秀的学生要充分发挥其“助教”的作用,课上多表扬、多展示,肯定其优点,充分给予其“帮教”的权利,协助教师去影响和调动其他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对于学习落后的学生,要多关注、多辅导、多鼓励,每当有点滴进步就给予肯定,并给予展示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正处在发展的过程中,在教学中要运用一切现代化教学手段,深化教学改革,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是我们肩负的历史责任和为之奋斗的目标。如何使舞蹈教学在改革的新形势下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如何更好地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这些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去不断地研究和探索。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