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开放共享视域下的专业群课程建设研究——以高职汽车技术服务类专业群为例

时间:2024-06-19

曹登华

(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一、目前高职汽车技术服务类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存在的几个问题

高职汽车技术服务类专业主要面向汽车服务领域的销售、金融、维修、定损、二手车等岗位,经过多年发展,已发展出汽车运用与维修、汽车车身修复技术、汽车营销与服务、新能源汽车技术、汽车改装技术等专业[1],各专业还开设有专业方向、校企合作“订单班”等,基本覆盖汽车后市场各岗位。这些专业(含方向等)都有自己的培养方案、培养模式、师资队伍、课程资源和实训条件等,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上具有相对独立性。这种严格细分的体制有利于以专业为单位进行各项管理和考核,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专业建设内容重复

汽车类各专业在课程设置上都有一些相同或相似的课程,如汽车结构、汽车保养等,但由于专业分得较细,各专业都要围绕这些课程进行课程资源、实训条件和师资队伍等建设,存在重复现象。

(二)师资力量分散,专业建设和教学实施有难度

各校汽车工程系(或学院)在人员编制数限定的情况下,将人员细分到各专业,各专业人数必然减少,而各专业都开展自己的课程、师资和实训条件建设,都要围绕培养方案开展教学,这样因人员不足导致建设和教学实施有难度,经常出现一门课程由1~2名教师建设和1名教师承担多门课程教学的情形,不能形成团队,影响建设质量和教学质量。特别在当前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多、竞赛项目多、校企合作项目多、各类考核多的情况下,各专业更是力不从心,建设质量和效果不能保证,或只能做好某一方面,很难全面提升。

(三)不能实现学生自主选课

当前各专业在课堂教学组织上强调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但在培养目标确定和学习内容的选取上还不能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化要求。各专业培养方案一旦确定,将要求学生完成方案中绝大多数课程的学习,学生自主选择空间就比较小,不能在课程选择上体现以学生为主,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对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的就业有一定的影响。

(四)专业适应市场变化灵活性不够

当前互联网、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技术在汽车领域应用广泛,发展迅速,相关岗位工作内容有新的变化、新要求,还出现很多新业态,对专业人才数量和规格的需求变化很快,但每年毕业学生人数、所学专业及学习内容在3年前已确定,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专业分得过细,专业间资源共享不充分,人才培养开放性和灵活性不够[2],整合优化不够。专业建设和教学实施是在本专业范围内去思考、研究和解决问题,课程建设内容限定在本专业的需要。教学团队的构建限定在本专业教师内,实训条件建设限定在本专业培养目标的需要,教学安排限定为本专业教师优先。这样从汽车工程系(或学院)的角度去看就存在资源重复建设、共享性差、建设和教学实施困难、紧贴行业发展的新内容进入培养方案难等问题,导致建设质量不高,教学实施效果不好,不能做到人尽其才和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二、构建开放共享的汽车技术服务专业群

(一)专业群是高职专业对接和服务产业链而形成的概念

现有的高职专业一般只服务于行业企业一些具体的、相对零散的岗位群,产业集中或聚焦不够。核心产业的发展需要有上下游产业的配套,需要有全产业链各类技术技能型人才作为保障,产业链上某类所需人才在区域职业院校内得不到保障会提高企业成本,降低竞争优势,甚至因相关人才不能配套而影响产业在区域落户,失去发展机会。专业群是根据区域产业布局和发展的需要对现有专业结构按照群的思路进行整合优化、开设新专业,为产业群(链)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人才全包服务,对吸引产业落户区域和聚集,促进产业做强做大和服务区域经济的发展发挥作用,专业群是当前高职建设和发展的重点[3]。

(二)汽车技术服务专业群构建的基础

专业群外部要对接产业链及岗位需求[4]。汽车服务类专业主要面向汽车售后服务领域,如服务汽车销售、汽车金融、汽车维修、汽车公估、汽车改装等企业,对应汽车销售、金融、保险、维修接待、汽车保养、机电维修、钣金、喷漆、查勘定损、二手车评估与销售、汽车美容、汽车精品等岗位[5]就业面向领域指向性强,针对岗位基本覆盖汽车售后领域的全产业链(岗位群)。

专业群内部资源共享。如汽车机械基础、汽车电工电子基础、汽车概论、汽车服务礼仪等课程是高职汽车技术服务类专业共同的专业基础课,专业基础相通[6],课程、师资和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等教学资源可以高度共享,具备构建专业群的基础。

整合汽车服务类各专业,组建汽车技术服务专业群,使原本分散到各专业的课程、师资、教学条件、建设资金等资源得以集中。群内各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等在专业群管理机构的统筹安排下进行,避免出现共同的专业群基础课、教学条件等重复建设问题,避免出现建群前各专业一门课程由1~2名教师建设和1名教师承担多门课程教学等专业建设和教学实施难的问题,提高专业建设质量和教学质量,达到“1+1>2”的效果。

(三)构造“公共课+专业课+选修课”专业群课程体系

公共课是指国家规定所有高职学生的必修课,如思政课、军事、体育、劳动教育等课程,由学校公共课教学部负责课程建设和教学实施;专业课是指汽车技术服务专业群内所有专业必修的专业群基础课程和各专业对应的核心课程。后者是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各专业教学标准规定的核心课程[7],融入1+X证书考核内容。我院(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经过群内整合和重构后形成新的专业群核心课程。如汽车技术服务专业群的汽车保养技术员、汽车发动机修复技术员、汽车营销顾问、汽车服务顾问、混合动力汽车修复技术员等课程[8],以岗位名称作为课程名称,有利于引导、提醒在课程设计与教学实施时“育人”的目标。专业课由专业群内教师负责课程建设和教学实施。公共课、专业课都是必修课程。选修课是学校全体教师(公共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都可以为学生开设的符合要求的课程,包括文史类、艺术类、科学类、生活类等课程,还包括校企合作项目特色类、行业企业最新前沿类知识讲座等课程。其由学校教务部门负责管理,如组织课程申报、评审、建设、教学组织等。要根据三类课程的各自特点和要求,确定三类课程的学分比例,面向教师、学生、教学管理人员、行业企业人员和社会学习者,搭建“公共课+专业群+选修课”开放共享大平台。上述人员可以利用平台进行课程的建设、教学、培训、自学、考核和管理等。

(四)群内各专业依靠核心课程来区分和认定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要靠专业课程去具体落实,专业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专业核心课程设置上[9]。核心课程是专业的标志性特征和体现,在专业群内,各专业都要进行自己核心课程的认定。学生学完公共基础课和这些核心课程,能胜任本专业针对的主要职业岗位,就可认定学生是该专业的。如汽车机械基础、汽车电工电子基础、汽车保养技术员、汽车发动机修复技术员、汽车底盘修复技术员、汽车车身电器修复技术员等课程就被认定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核心课程;汽车保养技术员、汽车营销顾问、汽车服务顾问等课程被认定为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核心课程。各专业可有相同的核心课程,如专业群内某学生在完成的专业课学习中若包含有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认定的课程,通过申请即可认定学生是该专业的。

(五)达到规定学分是毕业的基本条件

有的专业核心课程多,有的专业少,要毕业,学生还要通过选修课的学习完成规定总学分。总学分是完成学历教学的基本要求。学生在学完公共课和某专业的核心课程的基础上,专业群通过进行总学分的限定和开设较以往更多的选修课,既能满足学生自主选课的需求,又能达到毕业条件。如学生通过在选修课平台完成自己感兴趣课程的学习,获取学分,达到规定的总学分即可获得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的学历证书。

专业核心课程和总学分的限定分别是学生获取相应专业学历证书的基本要求和最低要求。在开放共享的专业群内,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兴趣爱好和对市场趋势的判断等选择学习更多的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以获取更多的学分,来适应市场变化,促进自己全面发展。

三、开放共享的汽车技术服务专业群课程建设

(一)弱化专业、强化课程的专业群建设思路

在没有组建专业群之前,过多强调的是专业,如专业申报、专业建设、专业微调、专业教学、专业评估、专业调整等。专业是基本的教学单位,设置有专门的教研室、实训室等[10],并配有相应的人员和场地等。一个系部多个专业就存在多个机构,教学资源都细分到各专业中去,机构臃肿,条块分割,不便于共建共享。组建专业群后,专业通过几门核心课程来认定。课程建设是广义的课程建设,即建设内容不仅包含目前课程建设重点突出的资源建设,还包括课程教学实践教学条件、课程团队等建设。资源、条件和师资队伍隶属于各课程,不属于专业,课程成为专业群最小的教学单位。在没有专业属性的教学单位,课程建设和教学完成即标志着专业建设和教学的完成。专业组织机构可以弱化专业,重点强化课程。欧美教育发达国家强调更多的也是课程,课程比专业更具体。专业人才培养都要落实到各具体课程中,课程申报、微调、调整比专业申报、微调和调整更易落实,更适应市场变化。增加几门新课程,并和群内其他课程进行组合,认定为核心课程,就可以形成一个新的专业,即进行了专业调整。专业群内调整更多的将是课程申报、课程微调、课程建设、课程评估等。目前国家也正在大规模推行各类高水平的课程建设,课程建设得到重视。课程放在专业群内可以做到充分的共建共享,避免重复建设和质量低下。各课程团队要完成群内所有专业认定的课程教学任务,做到高度专门化、模块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二)广义课程建设

广义的课程建设包括课程教学资源(含教学标准、教学方案、教学课件、题库、视频等资源)建设、师资队伍与教学条件建设,以及满足开放共享要求的信息化平台和校企合作平台建设等三个层面。狭义的课程建设主要是指教学资源的建设,即当前我们所指的课程建设。这种狭义课程建设容易使师资和条件建设脱离课程内容的要求。通过整合专业群的师资力量,组建专业群各课程组,把专业群各专业的设备设施划归到各课程中去。按照满足专业群各专业的最大需要,进行广义课程建设,把师资和条件建设等融入到课程建设中,围绕具体课程需要进行师资和教学条件建设。信息化平台和校企合作平台由学校层面统一建设。课程建设满足开放共享要求,可以保障课程内容、师资、条件和平台建设的高度一致性,避免资源建设和师资、条件、平台建设“多张皮”,导致建成后的课程不好用的现象发生。

(三)重视新课程开发

在重视专业课、公共课建设的同时,也要重视新课程开发与建设。当前职业教育领域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即一旦某行业领域出现新产品、新技术,并有一定人才需求后,就有学校围绕这种新产品、新技术的生产服务配套开设一个新专业。而新专业需要有新的管理班子、新的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资源、新的师资团队、新的教学条件或实习实训基地,需要有大的投入。虽然只要学校支持,资金充足,教学条件和场地短期内可以建好,但关键的课程资源和师资队伍不是短期内能建好的。所以一些新专业往往是硬件好看,但内涵不足,培养质量支撑不了行业新发展。相对于新专业开发的火热,新课程申报和开发却受到冷落。通过课程建设内容的开放,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融入课程,开设新课程并不断完善,是保证专业适应市场变化、满足市场需求、始终与市场接轨的正确方式,它能保障人才培养目标落实。由于新产品、新技术都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创新,所以我们在原有专业课程体系基础上增加新内容或新课程就可以适应市场变化。且相较于新专业,新课程建设更容易控制和操作,开发投入小,见效快。新课程的开发应受到重视,一个专业在一个方向上的新课建设达到一定数量后,再将其申报为新专业。

(四)以科研立项形式激励教师开发新课程

开设新课程是保证专业紧贴市场需求的关键。特别是在当前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新能源技术、智能技术在各行各业广泛渗透的大背景下,需要及时开发新课程,并将这些新技术引入到教学中,保持和市场同步。但原有专业教学计划中课程过多,没有插入新课程的空间。通过建立课程评估机制,对现有专业教学计划进行调整,压缩或砍掉老旧课程或内容,给新课程留出位置,同时鼓励教师以科研立项形式围绕本专业开发新课。这样就可以保证开新课项目有经费支持、有项目评审、有市场调研、有课程条件建设、有成果、有科研绩效等。一方面,把专业建设、课程教学和科研密切结合起来,另一方面,也保证了新课的质量,同时也激励教师们去关注行业企业技术发展变化,不断加强学习和积累。在教学中从增加一个新内容,增加一个新模块,不断积累到最终形成一门新课程的成果,扭转当前热衷于申报新专业、疏于建设新课程的现状。

(五)吸引其他院校和行业企业参与建设

专业群课程数量多,建设量大,要发挥高职院校职教集团、产教联盟等产教融合平台的作用。通过联合申报国家或省级专业群资源库或在线课程建设项目,吸引全国或区域性职业院校、行业协会,合作企业等参与专业群课程建设;通过共同商定课程体系、课程标准等建设内容,发挥各自优势,分工协作;通过建设主体的开放,确保建设内容与岗位人才需求接轨,建设力量更加强大,安排更科学合理,质量更有保障,实现建成后的课程能得到更多更广更充分地共享。

(六)建设模块化课程,确立各专业课程模块对应关系

专业群内的一些课程属于群内专业(含方向等)共享课程,如汽车电工电子基础、汽车保养技术员、汽车发动机修复技术员等[11],这些课程对不同专业学习要求是不一样的,所以不同专业的这些课程内容和课时也不一样。在专业群内组建课程组,将课程内容按照满足群内所有专业的要求进行尽可能小的模块化(颗粒化)设计和资源建设,以适应行业企业岗位技术的变化。要及时对课程模块内容进行增减和调整,根据各专业对群内课程的不同需要灵活组课。建立群内各专业的课程模块对应表,这是群内各专业教学实施的保障和新型活页式教材建设的基础[12]。

(七)信息化系统即平台建设促进专业群资源开放共享

因为是开放的人才培养体系,所以学生组织和课程教学组织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通过教学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保证基于核心课程和总学分限定的汽车专业群开放共享的人才培养体系顺利运行。教学管理系统有针对学生、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三个端口或界面,输入账号密码才能进入相应界面。

通过学生端口,学生可以看到可选课程的信息,可以在上一学期某个时间段内提前完成对下一学期想要学习的核心课程和其他课程的选择;输入自己设计的课程表(主要是课程名称和希望每周上课的时间),系统给出带有师资、场地和时间等完整信息的个人课程表。系统也会对学生进行核心课程选择组合的提醒(选择某个专业,目前还需学哪些课程)和总学分现状的提醒(如还需学多少学分等),确保学生在校期间能完成某一专业全部核心课程的学习和总学分的完成。

通过教师端口,教师可以输入自己能胜任的课程和每周时间,也可以看到下学期的授课任务书(含课程名称及要求、授课时间、地点、学生人数姓名等信息)。

通过教学管理人员端口,管理人员可以看到整个专业群的课程表,学生选课、教学评价等情况,以及一些统计信息供管理决策参考。

总之,高职院校汽车服务类各专业通过核心课程来认定和区分,通过总学分基本要求确定学生毕业条件,扩大选修课空间,构建了开放共享汽车技术服务专业群。要以课程建设为重点,通过广义课程建设,不断开发新课程,吸引其他学校和行业企业参与,进行课程模块化建设和信息化建设,实现专业群课程资源建设和使用的开放共享。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