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丰华涛,刘鲁宁
(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2018年9月,***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要以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推进东北振兴,东北振兴的根本问题还是‘人的振兴’”。推动东北全面振兴以及全方位振兴,离不开科技创新,更离不开的是高端人才。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更是将坚持德才兼备、选贤任能、培养造就更多更优秀人才作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一项显著优势。辽宁省沈阳市要着力打造国家中心城市,且有条不紊地实现全面振兴,必须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而驻沈高校的高端人才引进工作正是一项影响着沈阳整体科教水平,影响着沈阳能否持续地实现经济社会稳定、繁荣发展的大工程。
东北振兴的主要带动者之一是沈阳市,沈阳城市各方面的发展是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核心驱动力量。沈阳市相继出台的一系列人才政策会直接影响沈阳市人才效能的发挥,在辽宁省以及东北振兴和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在人才体制机制持续创新、人才发展环境持续优化以及“三引三回”工作深入开展的形势下,沈阳的人才吸引力显著增强,各类人才呈现大幅增长态势。截至2018年底,沈阳已成为东北地区人才流入率最高的城市。高端人才的引进,作为高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对于沈阳高等教育的发展,对学校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全国各大城市的各级各类高校在近些年开始纷纷借助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人才,促进自身优化转型。我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人才政策和专项计划,如“百人计划”“百万人才工程”“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千人计划”等,吸引了不少相关领域人才进入高校、科研院所工作[1]。通过综合分析驻沈高校的高端人才引进政策和人才使用计划,我们发现,目前来说,驻沈高校的人才引进工程特别是高端人才引进工作还有部分上升空间,有些问题可以采取有效且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各级各类高校都发起了对高端人才的“抢人大战”。对于引进的人才,从个人待遇到地区人才政策的落实都尽可能从优。薪酬待遇、安家费、购房补贴以及科研启动经费所需要的成本较高,对于任何一所高校来说都是重要的财政支出。驻沈高校要最大限度地发挥高端人才的效用,就需从顶层设计入手,从现有的师资队伍状况出发,做出合理的人才引进规划。作为高校人事部门的工作者,要了解本校哪些学科建设急需引进高端人才,引进处于何种层次的高端人才才能带动学科教研能力迅速提升;要知道哪些学科的高端人才是可以柔性引进、互通有无的;更要知道哪些人才是可以从学校自身现有的师资队伍中选拔培养的[2]。高校引进高端人才时,要结合学科建设背景,明确人才培养规格、科研项目需求。要避免单纯地唯学历论,忽视对高层次人才的实践能力、师德师风、协作能力、学术科研潜能等相关能力的考核。避免造成高学历人才的职业上升通道和本校能提供的科研发展平台不兼容的情况发生,造成高校人力资源的浪费。精准高效地引进高端人才,互利共赢地实现人才本身与高校的发展,才是对人才负责、对高校负责的做法。
在确定学校高端人才引进的整体规划的基础上,驻沈高校要发挥自身优势,必须要完善本校的人才引进机制和体制。自2015年始,沈阳相继发布了60多项重要的人才政策,人才政策着眼点分布比较平均,内容涵盖人才引进、补贴、培养、激励和保障等方面[3]。在现有“沈阳人才新政24条”“沈阳人才新政新9条”“三引三回”等一系列吸引人才的政策基础上[4],我市多数高校紧密跟踪沈阳市“人才新政”,借助其良好平台,积极组织落实惠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政策,积极参加沈阳市“招才引智”系列活动,扎实推进高端人才引进工作,取得良好工作成效。
然而,各高校拟定的管理办法大多从引进条件及待遇、组织领导、引进程序等几个方面来做出规定,且某些方面在认定标准上相似度很高。以引进人员类别这个部分来说,第一类是学科建设所需高层次人才,第二类是学科建设所需技能大师、能工巧匠,其中所认定的人才层次都是基本相同的,在拟定其待遇和管理方面由于都是以沈阳人才政策为制定基础,内容也相似。各高校可结合自身学科建设特点和优势,在管理条例中有针对性地增设对于特定高端人才的规定。例如,沈阳各高职院校在引进技能大师、能工巧匠时就可以对其发展前景和科研支撑方面有所侧重,对于高端人才的认定就不局限于高学历人才。再如,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较多的驻沈高校就不能仅仅倾向于引进个人,对于科研团队的引进和建设需要作为管理条例的内容一同考虑。总之,各高校要明晰自身学科和专业建设的特点,按需引进人才,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沈阳经济社会整体发展水平对比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和东南沿海发达地区来说相对落后,且北上广深以及东部发达省份在城市建设、自然环境、生活舒适度上对高端人才更具有吸引力。高校培养的高素质人才也更愿意去一线城市谋求更好的职位和收入。近些年来,原有的驻沈高校的高端人才呈现出了某种“孔雀东南飞”的外流态势,“三高”“三创”人才在整个人才队伍中的比例较小,既制约了高校自身发展,又制约了高校服务于沈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因此,大环境下,有针对性地拟定并强调驻沈高校高端人才引进和培养政策,对我们引进并留下高端人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浪潮中,驻沈高校应该与时俱进,把握机会,抢占先机,明确主攻方向。重点瞄准东北、西北、华北、西南等地区的高端人才,避免“硬碰硬”。持续优化宜居宜业的人才发展环境,为高端人才安居乐业提供充分保障,其中包括服务环境、创新环境、人文环境建设。营造兼容并包、自由公正、体现人文关怀的人才发展环境。注重营造国家长子情怀、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的故土情怀。以此次国内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情况为例,沈阳市以及辽宁其他城市向武汉共计派出医疗队两千余人,接管雷神山医院,为抗击疫情做出了重大贡献。地处沈阳市的中国医科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沈阳医学院等医科院校为我省我市培养了无数医德高尚、医术高超的医疗卫生工作者,这些都可以转化为沈阳市高校吸引并留住高端人才的软实力。除此之外,沈阳市的房价和物价在全国大中城市中相对低廉,这也是沈阳高校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重要因素。建立全方位、立体化的人才服务体系,为其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注重人文关怀,增强高端人才在驻沈高校的归属感。利用高校自身的优势,在高端人才子女就学、配偶随迁、购房就医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让高端人才除了在工作上受到重视外,还在社会上得到尊重,在发展上也拥有更广阔的空间,真正营造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的人才发展环境。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引领下,我们还要积极遴选并引进海内外高端、高层次人才投入到建设沈阳的队伍之中,更好地完善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5],提升驻沈高校的核心竞争力。
5G时代已经来临,面对全球信息化洪流,高校更是要紧跟时代步伐,及时掌握最新、最全面的高端人才信息[6]。不能被动地停留在原地等人上门,更要主动出击,随时实施人才引进计划,将合适的人收入麾下[7]。首先,采用有针对性的招聘方式。各高校的办学类型和学科发展水平不同,导致其对高端人才的需求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因此会采取不同的招聘审核方式[8]。其次,各高校要回归自身,努力提升学校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提升全国高校排名,利用专业和学科建设的特色服务社会,将科研成果努力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提升自己的知名度,增强高校辨识度,以吸引更多的高端人才将目光投射其中。
除了守好常规引进人才这块阵地之外,各驻沈高校还要创新人才引进和使用模式,如可采用引进项目带动人才引进、刚性引进和柔性引进相结合、合理运用兼职人才、用好远程联合分享人才以及提前下人才订单等多元化的形式[9],这些都值得各高校结合自身特点去思考。
总之,驻沈高校应切实做好高端人才的引进工作,从学校学科发展实际情况出发,多方式地引进高端人才[10],依据高校自身特色,充分发挥高端人才对学校建设发展的强力支撑作用。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